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微信“朋友留言”功能為什麼不討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沸騰

(id:xjb-feiteng)

文:原平方

編輯: 新吾 實習生:范娜娜

校對:陸愛英

微信新增的“朋友留言”功能犯了“後臺行為前臺化”的錯誤, 讓本來無所顧忌身心輕鬆的留言變成了負擔。

2013年曾有一件轟動一時的拍賣案。

一對名人夫妻和其好友的通信被好友拿去在拍賣行公開拍賣。 由於當時丈夫已經去世, 所以同是名人的妻子很生氣, 質問這位所謂的好朋友:“通信往來是私人之間的事, 你為什麼要把它們公開?”

名人夫妻是錢鐘書和楊絳。

後來的結果是法院判這位“好朋友”賠償20萬。

法院的判決當然合理, 因為未經人同意就把朋友之間的通信公開就是在道德上也說不過去。

其實我是想借此事說一說微信公號新增的“朋友留言”功能。

━━━━

不管你願不願意, “好友”都能看到你的留言

4月初, 有網友突然意外發現微信公號增加了“朋友留言”功能。

但對這個功能, 刺蝟公社的調查顯示僅有10%的受訪者表示喜歡, 接受度可以說是很低了。

所謂“朋友留言”的意思是:假如你和你的微信好友都關注了一個微信公號, 你在該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下面留言, 不用經過後臺審核就能被自動展示出來, 他/她都能夠看到你的留言。

而且, 這種留言還具有“優先權”, 會自動排在以往的精選留言前面。

圖片來自刺蝟公社。

也就是說, “朋友留言”一上線, 地位就高過了精選和置頂。 共同關注一個微信公號、喜歡留言的朋友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儘管微信的說法是“朋友留言”並不向所有用戶展示,

只有本人和好友才能看到, 可微信圈的朋友怎麼可能都是“好友”呢?還有領導、同事、長輩嘛!

而即使是朋友, 朋友還分三六九等, 有意氣相投的朋友、有純粹的酒肉朋友呢!

不管別人願意不願意, 至少我以後在微信公號下留言的話得深思熟慮:這話能說嗎?該怎麼說?會不會有人看見會不高興、不舒服?

如果楊絳先生堅持的是“通信往來是私人之間的事, 不應該公開”, 那微信公號留言是不是也屬於私人化的表達, 未經允許最好不要公開呢?

━━━━

“朋友留言”功能為什麼不討喜?

為什麼人們會不喜歡微信的“朋友留言”功能?

大概50多年前, 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提出了一個“戲劇理論”:每個人都在演戲(他就差點說人人都是戲精了)。

但只要是演戲就得分前臺和後臺, 後臺可以無所顧忌身心輕鬆, 前臺必須精心修飾正式表演。

這倒不是說人有兩面性、比較虛偽, 只是說人需要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做什麼事。

老實說, 這個“前臺後臺”的理論適用于所有生理和心理都正常的人, 沒有誰會做到在工作時和在休息時一樣的狀態, 也做不到在別人面前和一個人獨處時一個模樣。

如果一個人穿著睡衣去上班, 一個學生腳穿拖鞋去面試, 輕了會被人說是不得體, 重了肯定被當成神經病, 因為所有這些低級錯誤都是把私下的行為公開化了, 學名叫做“後臺行為前臺化”。

同樣, 在公號推文下留言, 不被看見的時候就是“後臺”, 被人毫無遮擋地看到就屬於“前臺”, 心理上的“前臺後臺”其實和空間上的“前臺後臺”一個道理。

這樣看來,人們之所以不喜歡微信新增的“朋友留言”功能也是因為微信犯了“後臺行為前臺化”的錯誤,違背了人的社交規律。

而且,這種未經本人同意就向朋友公開其留言的行為是對用戶的不尊重,為什麼不能允許他們有點自主權、有點小隱私呢?

據說微信官方好意是想增強公眾號留言的社交屬性,增強使用者留言的積極性和互動性,也就是讓關注公號的人多發言。

可微信官方可能搞錯了一點,人們看公號文章的主要動力是它有讓人感興趣的內容,不是為了社交,而高品質的內容才能激發人看和留言的欲望。

一句話,能在高品質的內容上投入、能保障高品質的內容產出才是留住使用者的關鍵。

對了,僅有一成受訪者喜歡微信新增的“朋友留言”功能,張小龍知道不?

近期好文薦讀:

Facebook弱化新聞,誰會成為最大贏家?

未來媒體必須關注的14個科技趨勢

學界大牛給記者建議:引用學術研究成果 先問這13個問題

投稿、合作郵箱:cmyj2015@126.com

心理上的“前臺後臺”其實和空間上的“前臺後臺”一個道理。

這樣看來,人們之所以不喜歡微信新增的“朋友留言”功能也是因為微信犯了“後臺行為前臺化”的錯誤,違背了人的社交規律。

而且,這種未經本人同意就向朋友公開其留言的行為是對用戶的不尊重,為什麼不能允許他們有點自主權、有點小隱私呢?

據說微信官方好意是想增強公眾號留言的社交屬性,增強使用者留言的積極性和互動性,也就是讓關注公號的人多發言。

可微信官方可能搞錯了一點,人們看公號文章的主要動力是它有讓人感興趣的內容,不是為了社交,而高品質的內容才能激發人看和留言的欲望。

一句話,能在高品質的內容上投入、能保障高品質的內容產出才是留住使用者的關鍵。

對了,僅有一成受訪者喜歡微信新增的“朋友留言”功能,張小龍知道不?

近期好文薦讀:

Facebook弱化新聞,誰會成為最大贏家?

未來媒體必須關注的14個科技趨勢

學界大牛給記者建議:引用學術研究成果 先問這13個問題

投稿、合作郵箱:cmyj2015@126.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