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笑跪!博士寫論文解釋科學擀面,學霸們每天都在想些啥

作為老陝, 擀面吃面歷史悠久, 但擀面時為何要從周圍擀起、為何要卷著擀、擀面翹邊是什麼原因, 煮面時又為什麼要加涼水?近日, 西工大一位留法博士寫了一篇論文, 回答了這些問題。 昨日, 一篇留法博士寫的名為《手擀面加工過程中的非線性力學及熱力學原理》在朋友圈火了, 文章點擊量突破十萬加。

這篇論文, 講的是老陝熟悉的手擀面, 將和麵、擀面、煮面的全過程展示出來, 從科學的角度回答了為什麼要餳(xíng)面、為何要卷著擀、擀面翹邊是什麼原因, 煮面時又為什麼要加少量涼水。

>>和麵

和麵為啥要餳面?會使水分均勻擴散, 麵團塑性提升

文章中稱, 和好面後首先形成一個粗結構麵團, 還不能擀面, 需經過約10分鐘左右的時效成形(即“餳面”), 麵團塑性提升, 麵團很快就達到細光態。

之所以會這樣, 是因為和麵過程中, 水和麵粉混合, 麵粉中蛋白質吸水形成麵筋, 在揉面過程中麵筋相互粘連最終形成粗結構麵團。 由於初始揉面過程中, 水分並不是均勻分佈的。 經過時效處理後, 水分得以均勻擴散, 其塑性性能大幅度提升, 從而使揉面變得十分容易, 很快達到細光態。

>>擀面

原理:體積不變厚度減小平面擴展

從麵團到面片包含著什麼道理呢?文章中稱, 平面擀面法其塑性流動法則遵循體積不變假設, 厚度的減小必然意味著平面的擴展。 面片在擀麵杖的壓迫作用下, 沿擀面方向延展, 最終達到擀薄的目的。

為何要卷著擀面?文章圖文分析, 沿砧板法線方向對在某一擀面時刻的卷積面片作以分割, 法線左側已擀區厚度較薄, 法線右側未擀區厚度較厚;與平面擀面法類似, 未擀區在法線方向接觸區域內受壓迫變薄, 根據體積不變條件, 材料向前延展, 從而達到擀薄目的。 由於卷積擀面法具有多層次擀面、多週期迴圈的優點, 其擀面效率大為提高。

為什麼擀面的過程中, 面餅和麵片的邊緣會翹起?

文章回答稱, 以平面擀面法為例, 在擀面過程中, 面片上表面在擀麵杖作用下延展, 延展後的上表面有彈性恢復的趨勢, 故在上表面會產生一個拉應力。 在面片邊緣區域, 由於局部塑形流動, 上表面的材料會補償到下表面, 從而導致下表面彈性收縮趨勢遠小於上表面。

另外, 上表面是自由面, 下表面與砧板接觸, 面片與砧板間的摩擦力會進一步阻礙下表面的彈性恢復。 由於上表面的彈性恢復, 擀面後面片會產生回彈現象, 即表現為邊緣的翹曲。 顯然, 面片越厚, 上述效果越顯著。

為啥面片中心最易擀薄?每次都處在主變形方向上

為何擀面時面片中心最容易擀薄?文章稱, 這是擀面過程中材料塑性流動的另一個必然結果。 面片沿擀麵杖擀進方向的塑性流動最大, 即擀麵杖擀進方向是面片的主變形方向。 根據體積不變條件, 延展越大, 厚度減小越大。 以平面擀面法為例, 不論擀面方向如何變化, 面片中心區域一直處在主變形方向上。 顯然, 在同等的擀麵條件下, 面片中心厚度減小最大。 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初始擀面過程中,往往遵循先邊緣、後中心的原則,以便在中心地帶形成高地,形似富士山,我們將其命名為“富士山擀面法”。在具體實踐中,富士山擀面法已得到廣泛應用。

>>煮面

為啥煮面時沸騰後要加冷水?有利於將麵條煮熟

很多人煮面時沸騰後會加冷水,除了為了防止溢鍋外,還有什麼原因呢?文章介紹,煮面的實質是麵條和環境介質發生熱交換,從而使麵條由生變熟,所以麵條吸收熱量的快慢則成為煮面的關鍵。熱交換除了與溫度有關外,還與不同介質間的傳熱效率有關。處在劇烈沸騰態時,大量氣泡產生。沸水與氣泡溫度一致,然而,液體的傳熱效率遠遠大於氣體(液體的熱量密度遠高於氣體),劇烈沸騰狀態下麵條與水氣混合介質的傳熱效率反而會降低。所以,此時少量添加冷水減緩沸騰程度有利於將麵條儘快煮熟。但也不應該添加冷水過多,否則顯著降低水溫又會降低傳熱效率。正確的煮面方法應該為:旺火快煮,劇烈沸騰時應添加少量冷水,加水量以恰好減緩沸騰又不降低水溫為宜。

張亞輝:寫這篇論文只是為了幽默一把

昨日,華商報記者電話連線了論文的作者張亞輝,他本科和研究生就讀于西北工業大學,專業為飛行器設計,三年前赴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攻讀博士。

張亞輝說,在法留學吃西餐吃多了就會膩,於是他就自己學著做飯,晚飯和週末都自己做飯吃。張亞輝家在寶雞,和所有老陝一樣從小吃面長大,雖然在家裡很少擀面,但看著媽媽擀面也學了幾手。大約半年前,他開始自己擀面,剛開始和麵擀面把握不好,後來經過多次練習,掌握了擀面的要領,“不敢說全法最正宗,全巴黎最正宗肯定是沒問題的。”

“其實我本意是為了幽默一把,這些科學原理本科生都懂的。”張亞輝說,這篇文章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論文,只能算是一篇科普文章。

4月13日,張亞輝將這篇論文發到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截至昨日,這篇文章的點擊量已經突破十萬加。而且很多人指出了文章的一些瑕疵。張亞輝說,有的問題並非他的專業領域,他不一定能回答上來,但是能獲得這樣的關注度他很高興。

張亞輝說,科研圈很多人都在做類似的研究,有人分析怎麼穿秋褲更利於保暖、有人研究女孩子跑步時馬尾的擺動頻率的力學原理,這種從日常題材入手,用專業的研究方法進行定量研究,價值在於科學研究方法。

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初始擀面過程中,往往遵循先邊緣、後中心的原則,以便在中心地帶形成高地,形似富士山,我們將其命名為“富士山擀面法”。在具體實踐中,富士山擀面法已得到廣泛應用。

>>煮面

為啥煮面時沸騰後要加冷水?有利於將麵條煮熟

很多人煮面時沸騰後會加冷水,除了為了防止溢鍋外,還有什麼原因呢?文章介紹,煮面的實質是麵條和環境介質發生熱交換,從而使麵條由生變熟,所以麵條吸收熱量的快慢則成為煮面的關鍵。熱交換除了與溫度有關外,還與不同介質間的傳熱效率有關。處在劇烈沸騰態時,大量氣泡產生。沸水與氣泡溫度一致,然而,液體的傳熱效率遠遠大於氣體(液體的熱量密度遠高於氣體),劇烈沸騰狀態下麵條與水氣混合介質的傳熱效率反而會降低。所以,此時少量添加冷水減緩沸騰程度有利於將麵條儘快煮熟。但也不應該添加冷水過多,否則顯著降低水溫又會降低傳熱效率。正確的煮面方法應該為:旺火快煮,劇烈沸騰時應添加少量冷水,加水量以恰好減緩沸騰又不降低水溫為宜。

張亞輝:寫這篇論文只是為了幽默一把

昨日,華商報記者電話連線了論文的作者張亞輝,他本科和研究生就讀于西北工業大學,專業為飛行器設計,三年前赴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攻讀博士。

張亞輝說,在法留學吃西餐吃多了就會膩,於是他就自己學著做飯,晚飯和週末都自己做飯吃。張亞輝家在寶雞,和所有老陝一樣從小吃面長大,雖然在家裡很少擀面,但看著媽媽擀面也學了幾手。大約半年前,他開始自己擀面,剛開始和麵擀面把握不好,後來經過多次練習,掌握了擀面的要領,“不敢說全法最正宗,全巴黎最正宗肯定是沒問題的。”

“其實我本意是為了幽默一把,這些科學原理本科生都懂的。”張亞輝說,這篇文章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論文,只能算是一篇科普文章。

4月13日,張亞輝將這篇論文發到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截至昨日,這篇文章的點擊量已經突破十萬加。而且很多人指出了文章的一些瑕疵。張亞輝說,有的問題並非他的專業領域,他不一定能回答上來,但是能獲得這樣的關注度他很高興。

張亞輝說,科研圈很多人都在做類似的研究,有人分析怎麼穿秋褲更利於保暖、有人研究女孩子跑步時馬尾的擺動頻率的力學原理,這種從日常題材入手,用專業的研究方法進行定量研究,價值在於科學研究方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