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肉牛產業如何打破發展“瓶頸”

我國肉牛產業與畜牧業發達的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相比, 存在起步較晚、產業鏈分散以及資金技術等方面的短板, 我國肉牛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我國肉牛行業現狀01

產業鏈分散

國內養殖、屠宰均很分散, 牧業發展也較為分散。 根據肉牛協會統計, 國內年出欄 9 頭以上的養殖戶出欄占比也僅有 60%;年出欄 50 頭以上的養殖戶出欄占比 25%, 年出欄 500 頭以上的養殖戶(企業)出欄占比約 8%,

年出欄 1000 頭以上的養殖戶(企業)出欄占比不足 4.5%。

屠宰端也一樣分散, 中國肉牛屠宰規模每年在 4000-5000 萬頭, 但幾個大型屠宰場加工能力卻都在幾十萬噸或 100 萬噸級別。 國內肉牛養殖到屠宰環節非常散, 前 10 大企業占比不足 10%。 與澳洲、紐西蘭、巴西等國在屠宰環節前 10 強佔60-70%以上(不同國別不同)的份額相比, 差距很大, 尤其是對比美國, 美國前三大屠宰商佔據67%的屠宰量(泰森 24%, JBS22%, 嘉吉19%)。 與國外形成鮮明差距。

02

起步晚, 資金、技術跟不上

中國牛肉生產加工行業剛起步, 因初始資金需求較大, 回收期較長。 規模性正規肉牛養殖、屠宰加工行業存在一定的行業壁壘。

資金方面:起始資金投入大、投資週期長、投資見效慢。 一般來說, 犢牛從出生到育肥成功一般需要 2年半以上的時間(高檔牛肉甚至需要 3 年以上的時間), 在此期間需要持續投入的綜合成本會在 2 萬元/頭以上。 而從第一代犢牛的購入到第二代肉牛的出欄, 一般需要兩代牛5年以上的投資週期。 此外, 肉牛科學化、規模化、精細化的屠宰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萬噸級的肉牛屠宰基地, 每年的屠宰數量在23,000頭左右, 即使按 2 萬元/頭的成本價採購, 也需要千萬級的流動資金。 而廠房設備投入一般會在2,500萬左右;

技術壁壘:肉牛的品種, 飼養管理技術和屠宰處理工藝決定了出欄牛的生長速度,

淨肉率, 牛肉品質和食用口感等, 從而決定了屠宰企業的利潤率。

03

進口牛肉的價格優勢相對優勢

進口牛肉到岸價遠低於國內牛肉價格, 且價差在不斷擴大。 國內牛肉供給不斷萎縮, 且進口牛肉價格顯著低於國產牛肉, 導致中國牛肉進口量不斷增加。

2國外肉牛行業發展狀況

國外肉牛產業起步較早,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以澳洲為例,澳大利亞是傳統畜牧業養殖國家,其豐富的草場資源使得肉牛養殖成本極低,此外,還得益于其高效科學的規模化飼養與屠宰、嚴格清晰的牛肉分級系統以及發展壯大的行業協會的不斷引導 。

1

育肥場內實行高度機械化控制,基本實現自動化管理;在屠宰加工方面,澳洲 50%的牛肉由前 5 大肉類加工場加工處理,規模化程度較高使得肉牛屠宰加工品質與效率大大提升。

2

管理水準先進,牛肉分級細緻明確。對育肥的肉牛建立了國家牲畜識別系統(NLIS),進行終身的追蹤記錄,保證了市場上流通的牛肉有源可追溯。

不同等級的牛肉

3

行業協會發展壯大,對肉牛產業起到積極引導作用。與肉牛行業相關的主要有澳大利亞肉類和畜牧業協會、澳大利亞飼養者協會以及各個肉牛品種方面的協會、安格斯牛協會、西門塔爾牛協會等。不同協會之間分工不同,共同完成市場擴展、品質控制和疾病防疫等工作

3我國肉牛產業如何尋找突破口第一

立足自身

國內肉牛產業不可能完全依賴於海外。國界形成天然阻斷,導致牛肉市場其實是割裂的市場,進口牛肉無法完全滿足國內市場。

1)從量上來看:進口牛肉不能完全滿足中國巨大的牛肉消費。沒有其他國家能夠“養活”中國人。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巴西、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牛肉主產國的產量總和也不夠中國供給。

2)從質上來看:由於國界以及地理的界限,導致目前絕大多數的進口牛肉都是凍肉,而進口鮮肉一定要空運,這樣就喪失了成本優勢。鮮肉和凍肉品質口感差異極大,而鮮肉價格也是凍肉價格的兩倍。

3)就國人的偏好來說,穀飼優於草飼。穀飼牛肉脂肪含量較高,肉質更加嫩滑,祛除了草飼牛肉的草腥和酸味,肌腱脂肪更豐富。進口牛肉中分為以美國牛肉為代表的谷飼,和以澳洲為代表的草飼。但由於近年對於美國走私牛肉打擊力度極強,走私進口量下降超過一半。

第二

以人為師 跨越發展

國內肉牛養殖企業面對國外競爭,肉牛養殖企業要盈利,與澳洲等國外養殖大國實現資源分享,降低成本。對於肉牛養殖、屠宰企業而言,要整合資源,實現產業集群。其次要引進高效科學的規模化飼養與屠宰、嚴格清晰的牛肉分級系統以及行業協會的不斷引導。

2國外肉牛行業發展狀況

國外肉牛產業起步較早,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以澳洲為例,澳大利亞是傳統畜牧業養殖國家,其豐富的草場資源使得肉牛養殖成本極低,此外,還得益于其高效科學的規模化飼養與屠宰、嚴格清晰的牛肉分級系統以及發展壯大的行業協會的不斷引導 。

1

育肥場內實行高度機械化控制,基本實現自動化管理;在屠宰加工方面,澳洲 50%的牛肉由前 5 大肉類加工場加工處理,規模化程度較高使得肉牛屠宰加工品質與效率大大提升。

2

管理水準先進,牛肉分級細緻明確。對育肥的肉牛建立了國家牲畜識別系統(NLIS),進行終身的追蹤記錄,保證了市場上流通的牛肉有源可追溯。

不同等級的牛肉

3

行業協會發展壯大,對肉牛產業起到積極引導作用。與肉牛行業相關的主要有澳大利亞肉類和畜牧業協會、澳大利亞飼養者協會以及各個肉牛品種方面的協會、安格斯牛協會、西門塔爾牛協會等。不同協會之間分工不同,共同完成市場擴展、品質控制和疾病防疫等工作

3我國肉牛產業如何尋找突破口第一

立足自身

國內肉牛產業不可能完全依賴於海外。國界形成天然阻斷,導致牛肉市場其實是割裂的市場,進口牛肉無法完全滿足國內市場。

1)從量上來看:進口牛肉不能完全滿足中國巨大的牛肉消費。沒有其他國家能夠“養活”中國人。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巴西、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牛肉主產國的產量總和也不夠中國供給。

2)從質上來看:由於國界以及地理的界限,導致目前絕大多數的進口牛肉都是凍肉,而進口鮮肉一定要空運,這樣就喪失了成本優勢。鮮肉和凍肉品質口感差異極大,而鮮肉價格也是凍肉價格的兩倍。

3)就國人的偏好來說,穀飼優於草飼。穀飼牛肉脂肪含量較高,肉質更加嫩滑,祛除了草飼牛肉的草腥和酸味,肌腱脂肪更豐富。進口牛肉中分為以美國牛肉為代表的谷飼,和以澳洲為代表的草飼。但由於近年對於美國走私牛肉打擊力度極強,走私進口量下降超過一半。

第二

以人為師 跨越發展

國內肉牛養殖企業面對國外競爭,肉牛養殖企業要盈利,與澳洲等國外養殖大國實現資源分享,降低成本。對於肉牛養殖、屠宰企業而言,要整合資源,實現產業集群。其次要引進高效科學的規模化飼養與屠宰、嚴格清晰的牛肉分級系統以及行業協會的不斷引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