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媲美瑪雅金字塔——山西大禹渡有奇觀

古老的合林寺、巍峨的禹王大殿、香煙燎繞的觀音廟、高大的水官大禹和聖水觀音神像, 反映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水利發展時代縮影的宏大的引黃高灌工程。 豪華舒適別具享受特色的黃河遊氣墊客船, 有大禹渡標誌之稱的數千年神柏, 加之山青水秀、景色媚人和美麗傳說, 無不深深吸引著遊人。

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 在縣城東南十公里的黃河岸邊, 有一處世上久負盛名的古渡——大禹渡。 這裡是一處集黃河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現代水利文化為一體的遊覽勝地。

據《芮城縣誌》記載:“禹導河, 息于此, 後人思其明德, 建廟於峪上, 遂名渡為大禹渡, 以顯聖跡, 永不忘也”。

九曲黃河萬里沙。 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

大禹渡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古渡。 這裡的古遺址屬龍山文化, 是人類早期活動的興盛之地。

大禹治水時隨山刊木, 在這裡栽下一棵柏樹作為確定高山大川觀察水勢的標記。 治水大軍屯住在這裡, 得聖水觀音點化, 悟得疏而導之的治水良策。

由此乘舟上鑿龍門, 下開三門, 取得了地平天成、萬世永賴的不朽業績。 夏王朝建立後, 大禹劃分九州, 這裡又成為各諸侯國向禹都貢賦的古水道。 後來夏族向中原擴張和發展, 這裡更成為從邑都中心地區向“南河”“禹甸”遷徒開發的主通道。 故而名此處為“大禹渡”。

而今人們常說的大禹渡, 主要是指圍繞古柏、依崖勢而建的禹王廟與大禹渡揚水灌溉工程。

據當地人介紹, 大禹當年為了觀察水勢的標識, 所栽的古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 歷經千載風霜雨雪, 古柏已成長為參天大樹。 因該樹有兩大枝幹朝西斜向延伸, 宛如高昂的龍頭, 故名“龍頭神柏”。 不過不同機緣的人, 看到的龍頭數量有別。 雖說這是當地人的一句玩笑話, 卻給龍頭神柏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大禹渡是一處神靈寶地, 不但有許多美好的傳說, 還有一些古老建築。

在這裡, 人們為祈求幸福平安、河水安瀾, 洪水不再氾濫沖田毀地, 便在黃河岸邊恭塑了聖水觀音和水官大禹兩尊神像, 並分別修建了觀音廟和禹王廟, 以求佑祈拜,朝水、祈雨、鎮河。

先來看看目前國內唯一的大型靈動觀音雕像。這座雕像由青銅打造而成,高21.9米。聖水觀音在優美的佛樂中可緩緩轉動360度,開合共計18分鐘,象徵著普濟天下。

到了大禹像,遊人往往會覺得上古大神。大禹像高12米,據稱是黃河流域最大的一尊石雕大禹像,由175立方青石疊砌雕鑿而成。雕像上題寫的“大禹像”三個大字。雕像頭戴斗笠,身披錙衣,右手執治水工具耒,左臂平展外伸,雙目炯炯有神,俯視黃河,造型神采飛揚,頗具感染力,為大禹渡的標誌性、紀念性的雕塑。

看過標誌性雕像,少不了要到大禹渡的標誌性景點轉一轉。

據當地人介紹,如今的禹王廟是於2005年在原址上圍繞古柏而修復重建的。

在禹王廟廣場的東南角,矗立著兩通石碑,一通為清光緒十年《光緒初年荒旱暨瘟疫狼鼠災傷記》,一通為清道光四年《神柏峪重建禹王廟碑》。前者講述了清光緒初年,這裡曾災禍橫行,民不聊生;而後者則記錄著舊禹王廟創建年代不祥,清道光四年曾修復過。

此外,在大禹渡景區裡,最為稱奇的就屬禹王廟的滴水臺階。滴水臺階位於山門與過殿之間,共106級,又名長壽路。若有人登臺階,無論是臺階上方或下方的人都會聽到類似魚兒或青蛙跳水的“撲通”聲。

起初,很多人以為是禹王顯靈,為了體驗這一獨特的聲音現象,許多遊客專門前來體驗。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大禹渡景區專門邀請了清華大學的聲學專家在此做了一次實地勘測。經檢測,此現象源於一種特殊的聲學波動現象,被稱為“倏逝波”,屬國內外罕見,與墨西哥瑪雅金字塔的“雨滴奇聲”有異曲同工的效果。之所以說它奇,除了會發出“撲通”聲外,更重要的是事先並沒有人專門設計,完全是建成之後被人偶然發現的。

當有人行至臺階中段時,旁邊的遊客能清晰地聽到一種悅耳、清脆的 “撲通”“叮咚”聲。但是,走在臺階上的人卻無法享受這種奇妙的音響。

領略了黃河沿岸的秀麗風光,當然還要感受一下黃河的波濤洶湧。

大禹渡黃河遊興起於1986年,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遊。黃河水上旅遊路線從大禹渡登船,上溯潼關洛、渭、黃三水交匯處,下至三門峽水利大壩。黃河一路穿過晉陝峽谷,從河津龍門奔湧而南下,在風陵渡拐彎向東,河床地勢開闊,水流平緩,一改奔騰泡哮之勢,盡顯黃河母親的溫柔和博大的胸懷,遊人可沿水路欣賞黃河兩岸的自然風光。

2006年,大禹渡旅遊區新購數艘豪華氣墊船,水陸雙保險,下水猶如沙岸行船,自如快捷,好像乘座高級轎車,乘船游黃河成為一種文明時尚和現代享受。

遊人還可乘坐一種黃河沿岸民間保留下來的古老擺渡工具——羊皮筏子,這種被俗稱為“水上軍艦”,更有著“活著的西部文化符號”之美譽,是大禹渡景區從寧夏引進的特色水上項目之一。它由14張山羊皮“渾脫”組成,一艘羊皮筏子的載重量可達一頓左右,發展到旅遊業可載客4—5人,給遊人提供了與母親河親密接觸的機會。

賞過美景,體驗了黃河的驚險刺激,別錯過住窯洞、品黃河全魚宴的機會。所謂一魚百吃,應有盡有。口味上不僅融入了地方特色,更結合了東西南北客人的飲食習慣。

此外,大禹渡景區最佳遊覽時間為3~10月。如果遊人選擇自駕遊,可選擇太原方向:太原繞城高速—京昆高速—侯平高速—運風高速公路—運城繞城高速公路—運寶高速公路—大禹渡黃河風景區。運城方向:運城繞城高速公路—運寶高速公路——大禹渡黃河風景區。選擇乘坐客車的遊客,從太原方向出發,可到太原迎賓汽車站乘車,到芮城汽車站下車。從運城方向出發的遊客,可到運城汽車站乘車,到芮城汽車站下車。

以求佑祈拜,朝水、祈雨、鎮河。

先來看看目前國內唯一的大型靈動觀音雕像。這座雕像由青銅打造而成,高21.9米。聖水觀音在優美的佛樂中可緩緩轉動360度,開合共計18分鐘,象徵著普濟天下。

到了大禹像,遊人往往會覺得上古大神。大禹像高12米,據稱是黃河流域最大的一尊石雕大禹像,由175立方青石疊砌雕鑿而成。雕像上題寫的“大禹像”三個大字。雕像頭戴斗笠,身披錙衣,右手執治水工具耒,左臂平展外伸,雙目炯炯有神,俯視黃河,造型神采飛揚,頗具感染力,為大禹渡的標誌性、紀念性的雕塑。

看過標誌性雕像,少不了要到大禹渡的標誌性景點轉一轉。

據當地人介紹,如今的禹王廟是於2005年在原址上圍繞古柏而修復重建的。

在禹王廟廣場的東南角,矗立著兩通石碑,一通為清光緒十年《光緒初年荒旱暨瘟疫狼鼠災傷記》,一通為清道光四年《神柏峪重建禹王廟碑》。前者講述了清光緒初年,這裡曾災禍橫行,民不聊生;而後者則記錄著舊禹王廟創建年代不祥,清道光四年曾修復過。

此外,在大禹渡景區裡,最為稱奇的就屬禹王廟的滴水臺階。滴水臺階位於山門與過殿之間,共106級,又名長壽路。若有人登臺階,無論是臺階上方或下方的人都會聽到類似魚兒或青蛙跳水的“撲通”聲。

起初,很多人以為是禹王顯靈,為了體驗這一獨特的聲音現象,許多遊客專門前來體驗。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大禹渡景區專門邀請了清華大學的聲學專家在此做了一次實地勘測。經檢測,此現象源於一種特殊的聲學波動現象,被稱為“倏逝波”,屬國內外罕見,與墨西哥瑪雅金字塔的“雨滴奇聲”有異曲同工的效果。之所以說它奇,除了會發出“撲通”聲外,更重要的是事先並沒有人專門設計,完全是建成之後被人偶然發現的。

當有人行至臺階中段時,旁邊的遊客能清晰地聽到一種悅耳、清脆的 “撲通”“叮咚”聲。但是,走在臺階上的人卻無法享受這種奇妙的音響。

領略了黃河沿岸的秀麗風光,當然還要感受一下黃河的波濤洶湧。

大禹渡黃河遊興起於1986年,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遊。黃河水上旅遊路線從大禹渡登船,上溯潼關洛、渭、黃三水交匯處,下至三門峽水利大壩。黃河一路穿過晉陝峽谷,從河津龍門奔湧而南下,在風陵渡拐彎向東,河床地勢開闊,水流平緩,一改奔騰泡哮之勢,盡顯黃河母親的溫柔和博大的胸懷,遊人可沿水路欣賞黃河兩岸的自然風光。

2006年,大禹渡旅遊區新購數艘豪華氣墊船,水陸雙保險,下水猶如沙岸行船,自如快捷,好像乘座高級轎車,乘船游黃河成為一種文明時尚和現代享受。

遊人還可乘坐一種黃河沿岸民間保留下來的古老擺渡工具——羊皮筏子,這種被俗稱為“水上軍艦”,更有著“活著的西部文化符號”之美譽,是大禹渡景區從寧夏引進的特色水上項目之一。它由14張山羊皮“渾脫”組成,一艘羊皮筏子的載重量可達一頓左右,發展到旅遊業可載客4—5人,給遊人提供了與母親河親密接觸的機會。

賞過美景,體驗了黃河的驚險刺激,別錯過住窯洞、品黃河全魚宴的機會。所謂一魚百吃,應有盡有。口味上不僅融入了地方特色,更結合了東西南北客人的飲食習慣。

此外,大禹渡景區最佳遊覽時間為3~10月。如果遊人選擇自駕遊,可選擇太原方向:太原繞城高速—京昆高速—侯平高速—運風高速公路—運城繞城高速公路—運寶高速公路—大禹渡黃河風景區。運城方向:運城繞城高速公路—運寶高速公路——大禹渡黃河風景區。選擇乘坐客車的遊客,從太原方向出發,可到太原迎賓汽車站乘車,到芮城汽車站下車。從運城方向出發的遊客,可到運城汽車站乘車,到芮城汽車站下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