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年經歷地震的大熊貓已繁衍後代 熊貓寶寶臥龍開啟新生活

臥龍神樹坪基地, 開心吃奶的幼年熊貓。 .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9日訊“快快快, 下來喝奶了。 ”4月19日下午3點, 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

4只幼年熊貓結束甜美的午覺, 進入幸福吃奶時間。 在這4只幼年熊貓中, 就有經歷過5·12汶川大地震的熊貓的後代。 他們在這個由香港特區政府援建的嶄新基地裡開啟了幸福新生活。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管理處工作人員李果介紹, 臥龍神樹坪基地為災後重建專案, 占地面積150公頃, 總建築面積為19844.51平方米, 由香港特區政府援建, 是集大熊貓飼養、繁育、研究以及公眾教育和高端科學觀察為一體的大熊貓保護研究基地。 2015年底,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這裡掛牌, 2016年, 這裡迎來第一批遊客。 2017年, 臥龍神樹坪基地正式承擔起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繁育職能, 19只熊貓寶寶在這裡出生。 目前,

神樹坪基地的“熊貓人”正穩步推進今年的大熊貓繁育工作, 今年神樹坪基地將迎來更多熊貓寶寶的誕生。

4月19日上午10點半, 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 穿著熊貓服的“熊貓人”正在忙碌著打掃圈舍。 據臥龍核桃坪基地管理處負責人吳代福介紹, 汶川大地震後, 臥龍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承擔著開展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的重要職能。 從2010年開始, 這裡採用母獸帶仔野化培訓方法先後培訓放歸大熊貓8只, 其中7只在野外存活。 這7只中最早放歸的大熊貓“淘淘”, 已經在野外成功存活六年。 人工繁育大熊貓經野化培訓後放歸自然, 能補充大熊貓野外種群血源, 復壯大熊貓野生小種群, 實現大熊貓野外種群的可持續發展。

臥龍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山青水秀

為增加圈養大熊貓種群新的基因和活力, 提供新的野化培訓放歸方法, 去年,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創新性開展了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實驗, 大熊貓“草草”成功與野生大熊貓自然交配成功產仔,

野外引種實驗取得階段性成功。 今年, 保護研究中心積極部署、穩步推進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專案, 目前共有4只雌性大熊貓在臥龍核桃坪基地參與野外引種。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 為滿足大熊貓疾病防控及野外救護的需要, 保護研究中心選址青城山, 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大熊貓疾病防控中心。 目前, 都江堰青城山基地也承擔著大熊貓養老院的功能, 是國內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研究的專業科研與生態保護教育機構, 是開展大熊貓國際科研合作交流與大熊貓保護宣傳的前沿陣地。

據介紹,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創建了世界最大的人工圈養種群, 截至2017年底, 大熊貓圈養種群數量發展到270只, 占全球圈養總數的近60%;搭建了最重要的大熊貓國際國內合作交流平臺。

與13個國家15個動物園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 目前共有34只大熊貓在海外開展大熊貓國際科研合作。

臥龍神樹坪基地,兩隻大熊貓的午休也同樣招人喜愛。

臥龍神樹坪基地,兩隻在樹上悠閒睡覺的大熊貓。

臥龍神樹坪基地,兩隻大熊貓的午休也同樣招人喜愛。

臥龍神樹坪基地,兩隻在樹上悠閒睡覺的大熊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