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窟窿山的來歷

遼寧本溪有名山---興隆山, 地處遼寧本溪市明山區臥龍街道(鎮)歡喜嶺村, 距本溪市區20公里之本桓公路東側, 山體綿延十數公里, 植被茂密, 山脊則多為狼錯凹凸、恐怖猙獰之灰色沉積岩

興隆山到底有什麼故事, 能夠吸引那麼多的戶外驢友前來, 且樂此不疲?

興隆山其實是建國後所改稱, 早先沿用數百年間的名稱為:窟窿山。 窟窿山因典得名, 自然文化底蘊深厚, 全國四大名硯之遼硯便產於此。 然遼硯乃文人騷客之案寶, 而窟窿山之窟窿, 確得名於武將之堅兵利刃, 你道奇也不奇?說奇也不奇, 世間萬物皆由陰陽而生,

男女相溶, 晝夜衍生, 星日輪轉, 文滋武盛, 如此意解, 這盛產名硯之地卻因武將而名, 也就在世衍規律之中了。 然這武將為何人?非為別人, 即是大唐元帥--薛禮、薛仁貴。 中華自漢時, 至隋唐, 東部遠民高句麗, 習漢俗、著漢服、從漢禮, 是為中華多民族中一員, 幾代朝廷對遠民大多採取安撫護衛政策, 偏壤邊民納貢則相安, 有疆無界, 邊兵不起。 而隋末唐初, 中原戰亂, 朝廷已不太顧及邊民小國, 因而小國趁機做大並大有覬覦中原者, 高句麗便是其一。 高句麗國乃西元37年遼東扶余國王子朱蒙所創建, 數百年間起起伏伏, 西元666年, 大唐皇帝李世民封李勣為行軍大總管, 薛仁貴為副將進擊遼東。 薛禮所統大軍從海城以北,
遼陽華表山一線, 一路進擊至本溪、丹東, 大敗高句麗大軍, 與李勣會師平壤城, 歷時兩年, 西元668年大唐在平壤設安東都戶府, 任薛仁貴(薛禮)為右威大將軍、檢校安東都護, 領兵兩萬鎮守平壤。 就在此次戰役中, 薛禮曾與高句麗軍于本溪興隆山一帶激戰。 一日, 薛禮軍至興隆山下, 高句麗軍在山上依山勢築城, 據險而守, 這山為億年造化, 山脊多為石砬突兀高聳, 且坡陡岩高。 唐軍本是遠襲, 已然疲憊不堪, 上得山上又見高崖, 士氣受挫, 紛紛倒地不前。 此時, 統帥薛禮也已是精疲力盡, 遂下令大軍原地消息。 這薛禮薛將軍, 被眾將扶得馬下, 一屁股坐下, 竟將身下山石砸出一盆形大坑, 脫下戰靴一倒, 靴中塵土竟化作小丘。 衛士知道此時將軍必然口渴,
遂遞上行軍皮囊, 薛禮此刻正口渴冒火, 接過皮囊, 拔去皮塞兒, 一仰脖兒, 不知是手太用力還是急渴難進, 一大口水竟從薛禮口中噴出, 化作山泉一道, 這薛禮本就年輕氣盛, 氣撞頂門, 起身揚手將盛水皮囊甩出, 拔出佩劍大吼一聲:開!火星飛濺, 山石轟然, 山岩上一道巨大的豁口蹦出, 士兵見狀山呼雀躍, 可塵煙散去, 但見那豁口底部距岩底還有數米高, 軍兵穿行還是艱難。 於是, 這薛禮大將軍, 頓一頓腳, 一伸手, 衛士遞過寶弓, 從後背箭囊中掐出一支淬火鏨金響尾箭, 伸猿臂、咬鋼牙、氣運丹田、大吼“著他媽!”, 響箭飛出, “嗖!嘡!”, 這一箭竟射穿豁口下麵的山岩, 將山岩穿出一個數米寬的大洞, 洞的底部能通過兩台馬車,
軍馬從此處通過在無障礙, 一鼓作氣拿下了高麗山城。 現在, 在山岩豁口處右邊還有“利劍石”遺跡和高麗山城遺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