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舍晝夜辟“通途”

近兩年, 跑贏時間的“濟南速度”不斷上演, “提前完工”的捷報頻頻傳來, 雷厲風行, 快幹實幹的作風讓交通建設發展不斷加速, 市民獲得感倍增。

仲春時節, 綠滿泉城, 正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 這個春天, 無論是東西穿行還是南北穿行, 濟南二環路快速路網的閉合, 讓市民的出行有了更便捷、更多樣的選擇——

從濟南城的西頭到東頭, 擱在以前得至少要一個小時, 而現在驅車選擇走橫穿南城的快速路, 只用30多分鐘就能實現東西穿行;

從濟南城的西南端到東北端, 以前要驅車行駛彎彎繞繞的路程, 現在只需駛上高架路便一路通途,

只用40分鐘就能穿越市區。

這種痛快淋漓的暢行體驗, 濟南市民已期盼多年, 而如今已成生活日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對於濟南市民來說, 暢快的出行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 能從暢想變成現實, 源自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 帶領全市上下咬緊目標、勠力向前, 離不開交通戰線建設者在一線夜以繼日的鏖戰, 離不開廣大市民群眾的鼎力支持。 正是全市上下近兩年擔當實幹精神的鼓舞和雷厲風行、快幹實幹作風的推動, 成就了讓人刮目相看的“濟南速度”——

燕山立交橋改建工程順利完工, 比計畫工期提前了13個月;“山東第一隧”二環東路東延漿水泉隧道全線貫通,

比原定竣工時間提前了8個月;二環東路南延工程老虎山隧道順利貫通, 比合同工期提前了8個月;順河高架南延二期玉函路隧道經過1年零7個月的奮戰, 提前一年“牽手”南北高架, 創造新的施工紀錄;37條城區瓶頸路集中整治打通。

放眼望去, 濟南已經從之前的“鈍感”切換到“速感”——這是多少年來泉城人一直熱切期盼的速度, 更是“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 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省會城市所必須具備的速度。

“初速度”提起來, “加速度”加上去——這種“動感”和“速率”在濟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呈現得更加明顯。 也正是在新的“濟南速度”驅動下, 那些足以改變省會發展空間形態、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助力“彎道超車”和“變道換向”的大型交通建設項目正全力向前衝刺——

軌道交通R1線和北園大街西延快速路高架段正在向2019年元旦通車的目標衝刺;北跨黃河的齊魯大橋、鳳凰大橋也在加速施工, 濟濼路穿黃隧道盾構始發井主體結構已經開建;順河高架快速路南延將很快啟動……

未來, 治堵攻堅戰仍會有不少戰役要打。 但保持這樣的“濟南速度”, 經過各方不懈努力, 濟南市民一定會享受到更多四通八達、一路暢行的交通新體驗。

“頻頻提前竣工通車”, 是擔當實幹精神和雷厲風行作風在交通建設領域的折射。 過去一年, 是濟南交通大建設、大提速、大發展、大突破的一年。

家住杆石橋的孫先生是日照人, 每次回老家都要穿過經十路和旅遊路從港溝上高速,

僅在市區內就得折騰一個多小時。 如今他只要駛上順河快速路, 通過二環南快速路就可以直達港溝, 全程不到半小時。 這是二環路快速路網閉合成環連通高速公路後給市民帶來便利的縮影。

過去一年, 是濟南交通大建設、大提速、大發展、大突破的一年。 得益於擔當實幹精神的深入人心、雷厲風行作風的普及推廣, 得益於大部制改革後體制機制的理順調整和高效運轉——市城鄉交通委統籌推動交通建設, 得益于全域層面的精心施工、精細化管理——能少擋一天就少擋一天、能少擋一米就少擋一米, 濟南交通建設大踏步向前。

有這樣一組數字可以佐證“交通大發展”——2017年, 濟南市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317.6億元,

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其中, 公路、城市道路分別完成年度投資85.77億元和81.42億元, 同比增長25.1%和95.9%, 軌道交通完成投資140億元, 完成年度任務的112%。

大投入直接推動大建設。 去年, 我市5個高速公路項目加快推進, 濟青高速改擴建、濟泰高速、青蘭高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濟樂高速南延、繞城大東環實現年內開工。 二環路快速路閉環成網, 二環東(南)延、二環西路南延、工業北路、順河高架南延5條快速路建成通車, 總長105公里的“兩橫三縱”空中走廊成環成網。 老城區通過快速路, 能迅速將車流從居民區轉移到高速公路上, 緩解了普通城市道路的通行壓力。 同時, 市區瓶頸路也加大了改造力度, 市城鄉交通委年初預計打通27條瓶頸路, 但中間自我加壓再加10條,最終全年打通了37條瓶頸路,解決了旅遊路西段、花園東路等一批“老大難”道路,創濟南歷年之最,給市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建設綜合管廊22公里,安裝高架橋聲屏障9.2公里,使交通承載力不斷提升;開展了城市道路設施維護“百日提升”行動和高速、國省道沿線環境整治,城市道路整修達105萬平方米,132條道路架空線纜實現落地改造,30餘條新建改造道路完成移交,城市道路品質大幅提升;完成農村公路建設391公里,具備條件的省定貧困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市定貧困村達到93%。

大建設的直接受益者是老百姓。解決城市道路擁堵雖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濟南市民已經看到了這座城市正鉚足勁兒使盡渾身解數來破難攻堅。東西穿行快速路和南北穿行快速路的倍增讓市民出行有了更多“提速選擇”,斷頭路、瓶頸路的打通讓市民出行有了更多“繞行選項”,高鐵路網、高速路網的不斷優化讓市民出行有了更多“遠行目標”。

大建設支撐大框架。城市空間的延展需要交通支撐,加快攜河北跨、支援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需要交通先行。2017年,我市先是啟動濟樂高速南延專案,打響北跨黃河的第一槍。隨後,完成跨黃三橋一隧前期設計,積極推進跨黃橋隧建設,萬里黃河第一隧和齊魯大橋、鳳凰大橋年內順利開工。備受關注的小清河複航立項獲得批復。東客站綜合樞紐、火車站北廣場建設得到積極推進,軌道交通工程加快建設。其中軌道交通R1線順利實現“高架通”和“短軌通”,11座車站主體結構全部封頂;R3線6座車站提前封頂;R2線積極推進征地拆遷、結構施工。

回歸到原點,濟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暢快出行、告別擁堵,是支撐交通建設者在一線鏖戰的最大動力,也是交通建設實現大提速、大突破的根源所在。

再接再厲、只爭朝夕——不鬆勁、不懈怠,一天當做兩天用,交通建設持續加速、持續用力,努力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實現鐵陸空地水一體化發展。

交通建設的持續推進,不僅要有一種“釘釘子”的持久實幹精神,還要有一種“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無畏向前精神。

打贏治堵攻堅戰必須久久為功,攻克難關還需加力奮進。4月12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先後察看了和平路東延工程、山大路花園路路口北段工程、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順河快速路南段工程,督促各級各方面充分認識重點道路工程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努力做到“七個確保”,切實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同時,要求原計劃2019年3月7日通車的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提前至2019年元旦全線通車。

和平路東延工程、山大路花園路路口北段工程、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順河快速路南段工程——這四項道路工程都是治堵攻堅戰的“重要局域戰場”,對於繼續豐富東西穿行、南北穿行路線,打通城市交通瓶頸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又將是一個交通建設勠力攻堅、向前衝刺的一年——順河快速路南延將開工建設,車腳山隧道今年貫通,還將打通28條瓶頸路,正在建設的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三橋一隧”、大東環、濟泰高速等工程也將迎來重要的工程節點。

4月11日18點05分,眼看著太陽就要落下,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建設工程項目部工作人員厲建川還在施工現場巡查。從去年12月28日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開工到現在,近4個月的時間,他在項目上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都長。“現在全線19台旋挖鑽機同時進行打樁,千余名施工人員輪班24小時不間斷作業,高架段樁基已完成56%,齊魯大道向東已矗立起16個墩柱。”說起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建設進度,厲建川不假思索地回答,對工程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資料,他早已爛熟於心。

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建設工程,東接二環西路匡山立交,西至京台高速,長5.6公里,總投資約30億元。齊魯大道以東延續北園快速路高架形式,齊魯大道往西為地面快速路形式。地面快速路段下穿京滬高鐵正線及聯絡線、京台高速,在京台高速設置互通立交。工程完工後,北園大街西延—北園大街—工業北快速路一線將成為濟南首條貫穿東西的城市快速路。對東西狹長的濟南來說,這條連通繞城高速的東西快速路將極大方便市民出行。

除了正加快推進的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建設工程外,近日穿黃隧道也傳來了好消息。隨著首幅地下連續牆順利澆築完畢,標誌著濟南黃河隧道北岸盾構機始發井主體結構正式開建。濟南人盼了12年之久的穿黃隧道目前正開足馬力,駛上了北跨的快車道。這座全長3.7公里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計畫2021年10月份竣工驗收並通車。建成後將成為從市區到黃河北最便捷的一條道路,通行全程僅用不到4分鐘。濟南黃河隧道的建設,不是簡單的從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而是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關鍵一步。

再把目光轉向東城——兩天爆破三次、每天進尺三米的車腳山隧道,也在全力加快推進,預計今年年底通車。車腳山隧道貫通後,鳳凰路將與二環南路實現“牽手”。屆時,鳳凰路將成為目前東部城區二環東路至繞城高速12公里範圍內唯一一條南北貫通的交通主幹路,還將成為東部城區除二環東路外第二條南北貫通的主幹道,成為濟南市“高快一體”路網的重要一縱。未來,東部城區將通過鳳凰路直接與遙牆機場和未來的新東站相互銜接,並且從東城即可快速到達濟陽、商河。

值得一提的還有今年開工的順河快速路南延工程。該工程北起英雄山立交,南至南繞城高速,全長5.1公里,是支撐城市發展框架、完善快速路網體系的重要工程。此外,今年還將完成山大路北段、經十一路、鳳岐路、和平路東延等28條瓶頸路建設改造,優化東部城區路網,提高路網密度;進一步優化完善高速路網、國省道路網佈局,大力推進濟青高速改擴建、濟泰高速、青蘭高速建設。

道路加快建設,公共交通系統要進一步完善。今年,濟南將深化公交改革,完善運行機制,優化公交線網佈局,加快骨幹路大運量交通通道建設。今年2月,我市邀請了韓國、新加坡、臺北等地的公共交通領域知名專家,共同研討以提高公交分擔率為核心,打造“BRT+軌道交通”為骨架、快線幹線支線分明、綜合換乘樞紐為節點的泉城特色公共交通體系。公交線網優化重構方案將組織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交運營企業及市民共同參與論證,努力實現快速、準時、便捷、舒適、安全、經濟的目標。

可以想見,2018年的濟南交通建設註定將亮點紛呈、捷報頻傳。

城市崛起的腳步與發展的速度成正比。放眼未來、藍圖變現,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省會城市需要潛心做好“通”字大文章,這是濟南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時代答卷。

機遇稍縱即逝,發展時不我待。在競相發展的舞臺上,很多城市不斷書寫傳奇與輝煌,從上世紀80年代的“深圳速度”到90年代的“浦東變化”,再到21世紀十年趕超八省會的“合肥速度”,發展的實踐一再證明:城市崛起的腳步與發展的速度成正比。

過去兩年,跑起來的濟南有勢頭、有看頭。未來,濟南要想深入“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省會城市,走在全省前列的前列,就一定要在保持“加速度”的前提下做好“通”字大文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撐。

藍圖可期,唯需腳踏實地、快幹實幹——

或許市民很快就能收到小清河複航工程(濟南段)建設開工的消息。這讓家住黃台附近的市民林先生回想起上世紀60年代,小清河貨船往來,一派繁忙的場景。如今,小清河的複航將實現濟南一個內陸城市的海洋夢。規劃中,小清河複航工程(濟南段)將建兩個港區,分別是濟南主城港區(高新區)和章丘港區(章丘區)。濟南將以內河港為助力點,積極推進小清河港口建設,降低大宗物資運輸成本,優化區域交通運輸結構。

未來,濟南將建設功能融合、運營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各運輸方式協同發展,這對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構建開放型經濟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濟南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城市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圍繞“鐵陸空地水一體化發展”目標,按照客運換乘“零距離”、貨運銜接“無縫化”和運輸服務“一體化”要求,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打造綜合銜接、一體高效、智慧可靠的內陸港,實現站城融合、港城融合,創建綜合交通運輸示範城市。

與此同時,濟南將完善“三主兩輔”鐵路客運樞紐建設。三主指的是濟南西站、濟南站以及高鐵濟南東站,而兩輔指的是大明湖站、東沙王莊。在遠期規劃方面,濟南將建設高速通達的鐵路港,協調推進“米”字形高鐵網路建設,構建“一環十射”鐵路網。目前,京滬高鐵、石濟客專以及濟青線已建完。在建的鄭濟高鐵、濟萊城鐵、濟青高鐵組成“米”字形的西南以及東南方向,而規劃建設的濟濱高鐵將組成米字網的東北方向。按照規劃,濟青高鐵將於2018年底通車,濟萊城鐵將於2020年通車,鄭濟高鐵將於2021年通車。在未來的三年內,濟南“米”字形高鐵網將成形。

濟南將加密高速路網建設,加快構築“三環十二射”高速公路網。其中,內環線由二環東、西、南高架橋和濟廣高速(零點立交至天橋立交段)組成;中環線由繞城高速東線、西線、南線和北線(青銀高速公路)組成;外環線在現有繞城高速公路週邊,規劃形成高速公路環線。去年12月29日正式動工的“大東環”項目就是外環東線。該項目預計2020年12月建成通車。而“大西環”已納入山東省“十三五”規劃中,“大南環”和“大北環”將啟動選址。“三環”形成後,內環和中環將主要服務市區出行,外環主要是疏解過境車輛,避免大量交通流直接進入主城區,減輕主城區交通壓力的作用。

濟南將建立高效路網體系,實施城市交通與城市群、都市圈協調發展戰略,加強“高快一體化”銜接,建設市域快速路網,支援引導多中心組團式城市空間發展,為中長距離交通提供通暢的出行條件。同時,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理念,推進瓶頸道路建設改造,提高路網密度,形成結構合理、銜接順暢的道路網路。

對於未來交通藍圖,交通戰線建設者信心滿滿。“濟南交通提出了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12345’行動綱要,將努力打造綜合客運樞紐、物流內陸港、智慧資訊港,創建綜合交通運輸示範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的現代都市交通體系、建立高效路網體系等創建公交都市。”市城鄉交通運輸委負責同志表示。

未來的濟南交通,註定將是一張值得700萬濟南人自豪的“金色名片”。

但中間自我加壓再加10條,最終全年打通了37條瓶頸路,解決了旅遊路西段、花園東路等一批“老大難”道路,創濟南歷年之最,給市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建設綜合管廊22公里,安裝高架橋聲屏障9.2公里,使交通承載力不斷提升;開展了城市道路設施維護“百日提升”行動和高速、國省道沿線環境整治,城市道路整修達105萬平方米,132條道路架空線纜實現落地改造,30餘條新建改造道路完成移交,城市道路品質大幅提升;完成農村公路建設391公里,具備條件的省定貧困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市定貧困村達到93%。

大建設的直接受益者是老百姓。解決城市道路擁堵雖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濟南市民已經看到了這座城市正鉚足勁兒使盡渾身解數來破難攻堅。東西穿行快速路和南北穿行快速路的倍增讓市民出行有了更多“提速選擇”,斷頭路、瓶頸路的打通讓市民出行有了更多“繞行選項”,高鐵路網、高速路網的不斷優化讓市民出行有了更多“遠行目標”。

大建設支撐大框架。城市空間的延展需要交通支撐,加快攜河北跨、支援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需要交通先行。2017年,我市先是啟動濟樂高速南延專案,打響北跨黃河的第一槍。隨後,完成跨黃三橋一隧前期設計,積極推進跨黃橋隧建設,萬里黃河第一隧和齊魯大橋、鳳凰大橋年內順利開工。備受關注的小清河複航立項獲得批復。東客站綜合樞紐、火車站北廣場建設得到積極推進,軌道交通工程加快建設。其中軌道交通R1線順利實現“高架通”和“短軌通”,11座車站主體結構全部封頂;R3線6座車站提前封頂;R2線積極推進征地拆遷、結構施工。

回歸到原點,濟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暢快出行、告別擁堵,是支撐交通建設者在一線鏖戰的最大動力,也是交通建設實現大提速、大突破的根源所在。

再接再厲、只爭朝夕——不鬆勁、不懈怠,一天當做兩天用,交通建設持續加速、持續用力,努力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實現鐵陸空地水一體化發展。

交通建設的持續推進,不僅要有一種“釘釘子”的持久實幹精神,還要有一種“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無畏向前精神。

打贏治堵攻堅戰必須久久為功,攻克難關還需加力奮進。4月12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先後察看了和平路東延工程、山大路花園路路口北段工程、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順河快速路南段工程,督促各級各方面充分認識重點道路工程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努力做到“七個確保”,切實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同時,要求原計劃2019年3月7日通車的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提前至2019年元旦全線通車。

和平路東延工程、山大路花園路路口北段工程、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順河快速路南段工程——這四項道路工程都是治堵攻堅戰的“重要局域戰場”,對於繼續豐富東西穿行、南北穿行路線,打通城市交通瓶頸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又將是一個交通建設勠力攻堅、向前衝刺的一年——順河快速路南延將開工建設,車腳山隧道今年貫通,還將打通28條瓶頸路,正在建設的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三橋一隧”、大東環、濟泰高速等工程也將迎來重要的工程節點。

4月11日18點05分,眼看著太陽就要落下,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建設工程項目部工作人員厲建川還在施工現場巡查。從去年12月28日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開工到現在,近4個月的時間,他在項目上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都長。“現在全線19台旋挖鑽機同時進行打樁,千余名施工人員輪班24小時不間斷作業,高架段樁基已完成56%,齊魯大道向東已矗立起16個墩柱。”說起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建設進度,厲建川不假思索地回答,對工程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資料,他早已爛熟於心。

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建設工程,東接二環西路匡山立交,西至京台高速,長5.6公里,總投資約30億元。齊魯大道以東延續北園快速路高架形式,齊魯大道往西為地面快速路形式。地面快速路段下穿京滬高鐵正線及聯絡線、京台高速,在京台高速設置互通立交。工程完工後,北園大街西延—北園大街—工業北快速路一線將成為濟南首條貫穿東西的城市快速路。對東西狹長的濟南來說,這條連通繞城高速的東西快速路將極大方便市民出行。

除了正加快推進的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建設工程外,近日穿黃隧道也傳來了好消息。隨著首幅地下連續牆順利澆築完畢,標誌著濟南黃河隧道北岸盾構機始發井主體結構正式開建。濟南人盼了12年之久的穿黃隧道目前正開足馬力,駛上了北跨的快車道。這座全長3.7公里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計畫2021年10月份竣工驗收並通車。建成後將成為從市區到黃河北最便捷的一條道路,通行全程僅用不到4分鐘。濟南黃河隧道的建設,不是簡單的從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而是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關鍵一步。

再把目光轉向東城——兩天爆破三次、每天進尺三米的車腳山隧道,也在全力加快推進,預計今年年底通車。車腳山隧道貫通後,鳳凰路將與二環南路實現“牽手”。屆時,鳳凰路將成為目前東部城區二環東路至繞城高速12公里範圍內唯一一條南北貫通的交通主幹路,還將成為東部城區除二環東路外第二條南北貫通的主幹道,成為濟南市“高快一體”路網的重要一縱。未來,東部城區將通過鳳凰路直接與遙牆機場和未來的新東站相互銜接,並且從東城即可快速到達濟陽、商河。

值得一提的還有今年開工的順河快速路南延工程。該工程北起英雄山立交,南至南繞城高速,全長5.1公里,是支撐城市發展框架、完善快速路網體系的重要工程。此外,今年還將完成山大路北段、經十一路、鳳岐路、和平路東延等28條瓶頸路建設改造,優化東部城區路網,提高路網密度;進一步優化完善高速路網、國省道路網佈局,大力推進濟青高速改擴建、濟泰高速、青蘭高速建設。

道路加快建設,公共交通系統要進一步完善。今年,濟南將深化公交改革,完善運行機制,優化公交線網佈局,加快骨幹路大運量交通通道建設。今年2月,我市邀請了韓國、新加坡、臺北等地的公共交通領域知名專家,共同研討以提高公交分擔率為核心,打造“BRT+軌道交通”為骨架、快線幹線支線分明、綜合換乘樞紐為節點的泉城特色公共交通體系。公交線網優化重構方案將組織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交運營企業及市民共同參與論證,努力實現快速、準時、便捷、舒適、安全、經濟的目標。

可以想見,2018年的濟南交通建設註定將亮點紛呈、捷報頻傳。

城市崛起的腳步與發展的速度成正比。放眼未來、藍圖變現,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省會城市需要潛心做好“通”字大文章,這是濟南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時代答卷。

機遇稍縱即逝,發展時不我待。在競相發展的舞臺上,很多城市不斷書寫傳奇與輝煌,從上世紀80年代的“深圳速度”到90年代的“浦東變化”,再到21世紀十年趕超八省會的“合肥速度”,發展的實踐一再證明:城市崛起的腳步與發展的速度成正比。

過去兩年,跑起來的濟南有勢頭、有看頭。未來,濟南要想深入“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省會城市,走在全省前列的前列,就一定要在保持“加速度”的前提下做好“通”字大文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撐。

藍圖可期,唯需腳踏實地、快幹實幹——

或許市民很快就能收到小清河複航工程(濟南段)建設開工的消息。這讓家住黃台附近的市民林先生回想起上世紀60年代,小清河貨船往來,一派繁忙的場景。如今,小清河的複航將實現濟南一個內陸城市的海洋夢。規劃中,小清河複航工程(濟南段)將建兩個港區,分別是濟南主城港區(高新區)和章丘港區(章丘區)。濟南將以內河港為助力點,積極推進小清河港口建設,降低大宗物資運輸成本,優化區域交通運輸結構。

未來,濟南將建設功能融合、運營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各運輸方式協同發展,這對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構建開放型經濟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濟南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城市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圍繞“鐵陸空地水一體化發展”目標,按照客運換乘“零距離”、貨運銜接“無縫化”和運輸服務“一體化”要求,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打造綜合銜接、一體高效、智慧可靠的內陸港,實現站城融合、港城融合,創建綜合交通運輸示範城市。

與此同時,濟南將完善“三主兩輔”鐵路客運樞紐建設。三主指的是濟南西站、濟南站以及高鐵濟南東站,而兩輔指的是大明湖站、東沙王莊。在遠期規劃方面,濟南將建設高速通達的鐵路港,協調推進“米”字形高鐵網路建設,構建“一環十射”鐵路網。目前,京滬高鐵、石濟客專以及濟青線已建完。在建的鄭濟高鐵、濟萊城鐵、濟青高鐵組成“米”字形的西南以及東南方向,而規劃建設的濟濱高鐵將組成米字網的東北方向。按照規劃,濟青高鐵將於2018年底通車,濟萊城鐵將於2020年通車,鄭濟高鐵將於2021年通車。在未來的三年內,濟南“米”字形高鐵網將成形。

濟南將加密高速路網建設,加快構築“三環十二射”高速公路網。其中,內環線由二環東、西、南高架橋和濟廣高速(零點立交至天橋立交段)組成;中環線由繞城高速東線、西線、南線和北線(青銀高速公路)組成;外環線在現有繞城高速公路週邊,規劃形成高速公路環線。去年12月29日正式動工的“大東環”項目就是外環東線。該項目預計2020年12月建成通車。而“大西環”已納入山東省“十三五”規劃中,“大南環”和“大北環”將啟動選址。“三環”形成後,內環和中環將主要服務市區出行,外環主要是疏解過境車輛,避免大量交通流直接進入主城區,減輕主城區交通壓力的作用。

濟南將建立高效路網體系,實施城市交通與城市群、都市圈協調發展戰略,加強“高快一體化”銜接,建設市域快速路網,支援引導多中心組團式城市空間發展,為中長距離交通提供通暢的出行條件。同時,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理念,推進瓶頸道路建設改造,提高路網密度,形成結構合理、銜接順暢的道路網路。

對於未來交通藍圖,交通戰線建設者信心滿滿。“濟南交通提出了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12345’行動綱要,將努力打造綜合客運樞紐、物流內陸港、智慧資訊港,創建綜合交通運輸示範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的現代都市交通體系、建立高效路網體系等創建公交都市。”市城鄉交通運輸委負責同志表示。

未來的濟南交通,註定將是一張值得700萬濟南人自豪的“金色名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