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電信王興剛:在不完美中挖掘資料的完美價值

4月18日, 由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主辦的“2018大資料產業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本屆大會以“促進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題,

雲集了來自政府主管部門、產業鏈代表企業、研究機構、各大高校等業界專家及代表共同探討新時代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以及如何推動大資料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雲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王興剛受邀出席本次峰會, 參加了“資訊通信大資料創新實驗室”揭牌儀式, 同時發表了題為《運營商大資料:資料匯智, 時代賦能》的主題演講, 重點闡述了運營商大資料在社會治理、服務民生、經濟創新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強調了當前中國電信廣泛開展大資料“產學研用”聯合協作所取得的成果。

中國電信雲公司副總經理王興剛(右二)參與“資訊通信大資料創新實驗室”揭牌儀式

中國電信雲公司副總經理王興剛發表主題演講

新時代下運營商大資料“大有可為”, 打造民生服務新模式

運營商的資料資產來源於其日常運營中產生的各類資料, 包括使用者資訊資料、上網行為資料、通話行為資料、終端資料、移動位置資料等, 具有其自身特點和優勢。 中國電信在運營商數據基礎上, 結合政府資料、互聯網資料在智慧社區、安全預警、人口管理、就業分析、精准扶貧等領域推出服務, 為充分洞察民生需求, 強化民生服務品質, 提升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提供基礎和條件。 在金融、交通、旅遊、地產、工業大資料等方面也有一定嘗試,

並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中國電信已具備成熟的大資料產品體系和運營服務能力

王興剛介紹, 中國電信對外已經形成飛龍、鯤鵬、星圖三大產品線, 建立了成熟的4+1產品體系, 利用主導開發的飛龍大資料平臺, 搭建了大資料基礎平臺。 目前, 基礎平臺擁有六千個以上的計算節點, 每天接收資料量500TB以上, 資料存儲量50PB以上, 每天接收的資料量都是數以千億條。 利用中國電信移動網路、固網寬頻等6個億使用者的資料, 在風險防控、精准行銷、區域洞察、智慧運營等方面推出產品。 作為大資料的“國家隊 ”, 中國電信始終秉承資料安全的紅線, 踐行央企責任, 依託完備的大資料產品體系與成熟的運營服務能力,

聚焦行業熱點與痛點, 為促進各行各業轉型升級, 推動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和創新注入驅動力。

中國電信廣泛開展大資料“產學研用”, 為大資料創造新價值

中國電信是率先將大資料納入集團發展戰略的運營商, 在大資料業務發展道路上, 其諸多嘗試與探索均走在行業前沿, 取得一系列喜人成果。 當前, 中國電信正在積極廣泛地開展“產學研用”聯合協作, 與包括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中國旅遊研究院、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在內的多家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探索研究, 充分挖掘大資料潛在價值。 據介紹, 中國電信聯合清華大學開展人口社會經濟地位、人口移動規律、消費行為等領域的前沿研究, 並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他表示,多來源資料融合與跨學科研究之間的“碰撞”,是推動大資料駛向“創新深水區”的動力之源,將促進大資料價值充分釋放。未來,中國電信還將繼續擴大“產學研用”的聯合協作,推動資料開放合作,深化資料融合探索,為大資料創造新價值。

從垃圾中“刨食”,不要等到資料完美了才去做完美的產品與服務

他還指出,大資料本身不是金礦,而是垃圾堆。只有對龐大的資料進行精細化分類採集,才能挖掘出有使用價值的資料,這個過程就好比在垃圾中“刨食”。中國電信大資料處理能力是世界上大資料垃圾處理能力最強的企業,每天處理大體量的垃圾資料,變廢為寶,為行業創造價值。客戶對美好資料的需要與資料品質的不平衡發展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不要等到資料完美了才去做完美的產品與服務。

現實:用並不完美的、維度多、數量大的資料來解決問題

很多人做BI,用準確的資料通過建模分析得到準確的結果。但其實大資料不是如此,大資料的思維應該是利用不準確的資料,通過分析處理多維資料的融合,得到相對準確的結果。我們必須基於資料的不完美,資料是垃圾的前提來設計產品和服務。

未來:大資料將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興剛副總經理說道,未來大資料將成為一個社會的基礎設施,作為社會基礎設施來講,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一定要有一個頂層設計在裡面。做好大資料基礎設施的關鍵前提是資料的採集,但並不是都是先采好資料再做產品開發,一定是兩條腿走路,兩個方向同時推進。既要有場景,也要有數據。

最後,他給出了幾點建議:(一)做好資料獲取。大資料基礎設施是面向資料獲取、資料融合、資料分析、資料應用和資料開放的創新性系統工程,資料獲取是第一個關鍵環節。唯有把資料獲取做精做細、科學分類,實現精細化工作的前置,才能大幅提升整個產業的效率。(二)做好數據開放。對於應用場景明確且合理的資料可以開放;對於應用場景不明確的資料慎重開放,需建立科學的標準。(三)做好資料融合。多維不多源的資料將制約價值的充分發揮,多來源資料融合之路任重道遠。

並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他表示,多來源資料融合與跨學科研究之間的“碰撞”,是推動大資料駛向“創新深水區”的動力之源,將促進大資料價值充分釋放。未來,中國電信還將繼續擴大“產學研用”的聯合協作,推動資料開放合作,深化資料融合探索,為大資料創造新價值。

從垃圾中“刨食”,不要等到資料完美了才去做完美的產品與服務

他還指出,大資料本身不是金礦,而是垃圾堆。只有對龐大的資料進行精細化分類採集,才能挖掘出有使用價值的資料,這個過程就好比在垃圾中“刨食”。中國電信大資料處理能力是世界上大資料垃圾處理能力最強的企業,每天處理大體量的垃圾資料,變廢為寶,為行業創造價值。客戶對美好資料的需要與資料品質的不平衡發展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不要等到資料完美了才去做完美的產品與服務。

現實:用並不完美的、維度多、數量大的資料來解決問題

很多人做BI,用準確的資料通過建模分析得到準確的結果。但其實大資料不是如此,大資料的思維應該是利用不準確的資料,通過分析處理多維資料的融合,得到相對準確的結果。我們必須基於資料的不完美,資料是垃圾的前提來設計產品和服務。

未來:大資料將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興剛副總經理說道,未來大資料將成為一個社會的基礎設施,作為社會基礎設施來講,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一定要有一個頂層設計在裡面。做好大資料基礎設施的關鍵前提是資料的採集,但並不是都是先采好資料再做產品開發,一定是兩條腿走路,兩個方向同時推進。既要有場景,也要有數據。

最後,他給出了幾點建議:(一)做好資料獲取。大資料基礎設施是面向資料獲取、資料融合、資料分析、資料應用和資料開放的創新性系統工程,資料獲取是第一個關鍵環節。唯有把資料獲取做精做細、科學分類,實現精細化工作的前置,才能大幅提升整個產業的效率。(二)做好數據開放。對於應用場景明確且合理的資料可以開放;對於應用場景不明確的資料慎重開放,需建立科學的標準。(三)做好資料融合。多維不多源的資料將制約價值的充分發揮,多來源資料融合之路任重道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