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安機動車保有量近300萬 大多數市民支持限行

西安街頭早晚高峰期間擁堵嚴重 記者馬昭攝

限行後的2017年冬季, 重污染天減少了, 藍天白雲增多了, 車輛出行暢通了。

4月16日起,

西安又開始新的機動車限行期, 希望廣大市民朋友做綠色出行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從我做起, 從現在做起, 儘量選擇步行、騎自行車、乘坐公車或地鐵等方式出行, 體驗清潔、暢通的城市生活。

西安機動車保有量位居全國第九位

昨天, 三秦都市報記者從西安市新聞辦瞭解到, 近年來, 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呈快速增長趨勢, 已由“十一五”末的120萬輛增長到298.6萬輛, 年均增長率達14%,機動車保有量位居全國第九位。 急劇增多的機動車在給市民群眾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 也加重了大氣污染, 增大了交通壓力。

據測算, 西安市機動車四項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年排放總量已達到33萬噸, 呈逐年加重趨勢。

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多達上百種, 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 其排放主要集中在離地面1米左右的低層空間, 正處在人的呼吸帶附近, 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持久的危害。 有關研究表明, 散佈到空氣中的尾氣煙霧有上百種不同的化合物, 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細顆粒物、硫化物等是造成臭氧、酸雨、霧霾等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排出的碳氫化合物與氮氧化物在強烈日光的作用下極易發生光化學反應, 形成毒性較大的光化學煙霧, 對人體呼吸系統、視覺系統產生較大傷害。

冬防期採取限行措施緩堵與治汙減排效果顯著

據介紹, 2017年11月20日至2018年3月15日, 在冬防期西安市對機動車採取了每日兩個尾號限行措施,

從限行效果看, 主要污染物減排與緩解城市擁堵效果明顯。 據西安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督監測中心測算, 冬防期實施機動車限行措施期間, 西安市機動車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較限行前下降約17.5%。 每日車輛限行數, 按車輛類型劃分, 小型汽車50.44萬輛, 中、重型汽車2.56萬輛;按燃料類型劃分, 汽油車(含天然氣汽車)49.47萬輛, 柴油車3.53萬輛。 根據國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測算模型計算, 機動車四項主要污染物每天排放量減少約160噸。

今年1月下旬, 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阿裡雲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指出, 西安限行後擁堵下降13.1%, 是機動車限行後擁堵降幅最大的城市。 資料顯示,

限行每天可減少約44萬次的機動車出行, 高峰時減少約4.7萬次機動車出行。

3月26日陝西省政府新聞發佈會發佈, 西安市冬防期在全省10個設區市中空氣品質改善程度最大, PM2.5濃度同比下降29.7%, PM10濃度同比下降18.6%,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下降51%,三項指標的下降幅度均位於全省第一位。

夏季臭氧污染高峰即將來臨

由於機動車在擁堵或怠速時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燒, 會產生更多的污染物排放, 是正常行駛狀態下污染物排放的10餘倍。 近年來, 西安市夏季臭氧污染形勢逐年加劇, 呈現出來得早、去得晚、天數多、污染重的特點。

與此同時, 近年來, 西安市氮氧化物污染問題也日趨凸顯, 2014年二氧化氮日均值超標16天、2015年超標11天、2016年超標34天、2017年超標57天,

2018年截至4月11日二氧化氮(NO2)已超標33天(2017年同期為31天)。 據中科院地環所分析研究:交通污染源是導致氮氧化物超標的主要因素, 其產生的污染物與揮發性有機物在高溫、強光輻射的作用下, 形成二次污染物, 導致臭氧超標。 對此, 控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十分必要。 記者文錦

用1天不方便換來4天通暢值得

提起常態化限行, 家住公園南路, 在太乙路上班的李先生表示自己舉雙手贊同。 在他看來, 用1天出行不便換其餘4天通暢是值得的。

他給記者算了筆賬:“不限行的時候, 我從家開車到單位至少需要40分鐘, 趕上像今天早上這樣的下雨天, 甚至需要一個小時。 限行後, 從家到單位最多20分鐘就能到。 ”李先生說, 限行固然會給有車一族帶來些不方便, 但比起堵在路上,他更願意在被限那一天克服一下出行困難。

城市交通能滿足大部分人出行需求

今年31歲的付先生雖然是“無車族”,但也一直關注著西安市的限行政策。對於此次為期5個半月的常態化限行,他表示支持。

“自己沒有車表態說支持限行,估計很多車主會覺得我站著說話不腰疼,但這都是我的真心話。”付先生告訴記者,據自己的觀察瞭解,現在很多人買車就覺得這是一個“標配”,而不是“剛需”。“說實話,現在很多年輕人一個月賺的錢根本就不夠養車,還得父母貼補,但可能戀愛結婚有需求就買了。真正上班不方便一定要用車的,只是一小部分。這就說明,相當一部分人每天開車出行就是在浪費資源。”付先生說,限行能過濾掉一部分這樣的人,城市公共交通也完全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出行需求。

出門沒地鐵沒公交 愛車限行上班發愁

聽到常態化限行,市民周女士又開始發愁每天的上下班。

她告訴記者,自己家住長安區,上班在曲江,家和單位附近都沒地鐵站,公車也沒有直達的,限行那一天出行非常不方便。“早上8點半上班,能開車的話我7點半從家出門也不算太晚,不能開車我不到7點就得出門,就這有時候等公車半天不來,還遲到了幾回。”

周女士表示,公共交通線網不完善是讓她沒法支援常態化限行的一個原因,除此之外,限行後的停車問題也讓她頭疼。“我們社區車位只賣不租,我家暫時還沒有能力買車位,平時晚上就把車停在社區外的路邊上,早上再開走。去年冬天一限行我就要費心費力地找車位,停車難的問題亟待解決。”

市民建議緩堵限行需多措並舉

在碑林區某事業單位上班的楊女士建議,公交公司可適當在早高峰、晚高峰增加公車輛運行;熱點線路縮短公交發車間隔和推遲收車時間,保障限行後市民工作和生活需要;也應合理設計偏遠郊區公交覆蓋和執行時間,著力解決偏遠地區運力不足的問題。“與此同時,也可以給乘坐公共交通的市民一些優惠或補助,鼓勵更多人綠色出行。”

周女士認為,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與現有的停車位不成比例,增加停車位是十分必要的。“希望相關部門能多重視一下停車難的問題,加強對背街小巷的利用,多設置一些不會影響通行的停車位。也可以在人流車流集中的商業區域多開發建設立體停車場,不占地方也能解決大問題。”

三秦都市報記者張晴悅

但比起堵在路上,他更願意在被限那一天克服一下出行困難。

城市交通能滿足大部分人出行需求

今年31歲的付先生雖然是“無車族”,但也一直關注著西安市的限行政策。對於此次為期5個半月的常態化限行,他表示支持。

“自己沒有車表態說支持限行,估計很多車主會覺得我站著說話不腰疼,但這都是我的真心話。”付先生告訴記者,據自己的觀察瞭解,現在很多人買車就覺得這是一個“標配”,而不是“剛需”。“說實話,現在很多年輕人一個月賺的錢根本就不夠養車,還得父母貼補,但可能戀愛結婚有需求就買了。真正上班不方便一定要用車的,只是一小部分。這就說明,相當一部分人每天開車出行就是在浪費資源。”付先生說,限行能過濾掉一部分這樣的人,城市公共交通也完全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出行需求。

出門沒地鐵沒公交 愛車限行上班發愁

聽到常態化限行,市民周女士又開始發愁每天的上下班。

她告訴記者,自己家住長安區,上班在曲江,家和單位附近都沒地鐵站,公車也沒有直達的,限行那一天出行非常不方便。“早上8點半上班,能開車的話我7點半從家出門也不算太晚,不能開車我不到7點就得出門,就這有時候等公車半天不來,還遲到了幾回。”

周女士表示,公共交通線網不完善是讓她沒法支援常態化限行的一個原因,除此之外,限行後的停車問題也讓她頭疼。“我們社區車位只賣不租,我家暫時還沒有能力買車位,平時晚上就把車停在社區外的路邊上,早上再開走。去年冬天一限行我就要費心費力地找車位,停車難的問題亟待解決。”

市民建議緩堵限行需多措並舉

在碑林區某事業單位上班的楊女士建議,公交公司可適當在早高峰、晚高峰增加公車輛運行;熱點線路縮短公交發車間隔和推遲收車時間,保障限行後市民工作和生活需要;也應合理設計偏遠郊區公交覆蓋和執行時間,著力解決偏遠地區運力不足的問題。“與此同時,也可以給乘坐公共交通的市民一些優惠或補助,鼓勵更多人綠色出行。”

周女士認為,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與現有的停車位不成比例,增加停車位是十分必要的。“希望相關部門能多重視一下停車難的問題,加強對背街小巷的利用,多設置一些不會影響通行的停車位。也可以在人流車流集中的商業區域多開發建設立體停車場,不占地方也能解決大問題。”

三秦都市報記者張晴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