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家在柯伊伯帶發現了它,品質比冥王星還重,導致冥王星被除名

在1930年, 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顆行星, 因為其長期處在太陽系的黑暗處, 所以將其命名為“冥王星”, 同時將其列入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

直到2005年,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品質比冥王星還要重27%的行星鬩神星, 科學家開始考慮重新定義行星的範疇。 於是在第二年的國際天文聯合大會上, 冥王星就被“踢出”了九大行星的排行, 被重新定義為矮行星。 而冥王星所處的區域就是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位於太陽系的邊緣, 它與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不同, 在柯伊伯帶裡的行星多數是矮行星和小行星, 其中包括冥王星。 它類似太陽系的外行星層, 區域比小行星大得多。 科學家在定義它的存在時, 認為它就是太陽系的邊界, 但是後來有科學家認為在柯伊伯帶外還存在著奧爾特星雲, 所以柯伊伯帶也屬於太陽系。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天文學家關於柯伊伯和埃及沃斯就曾經提出預言, 在太陽系邊緣地區存在許多微小的物體, 它們來自原始太陽星雲, 構成太陽系裡的彗星。 直到後來科學家逐漸發現了這個區域, 並以柯伊伯的名字為其命名。

對於柯伊伯帶的形成, 科學家們認為, 柯伊伯帶的星體在太陽系形成的時候就已經存在。 在大約45億年前, 宇宙中的許多塵埃隕石圍繞著太陽做高速的運動。 在高速運動中它們相互碰撞融合, 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八大行星。

而那些離太陽很遠的星體受到太陽的引力作用相對較小, 它們並沒有發生太過激烈的運動和作用, 所以保持原來的樣子。 由於它們不能形成大的行星, 而是散落在太陽系外面, 所以就形成了柯伊伯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