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紅色安平譜寫新時代華章

在河北安平, 棲身一座“精神堡壘”, 愛國愛黨和團結抗戰的歷史佳話, 被凝固于此, 成為當地得天獨厚的歷史記憶, 有著教化人心淨化靈魂的力量, 這便是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

崢嶸歲月中, 總有著數不清的風華人物, 唱不完的紅色華章。 1923年, 安平籍人弓仲韜受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的派遣, 回到家鄉進行革命活動, 弓仲韜將點滴星火帶入了安平, 先後建立了中共安平縣台城特別支部(簡稱“台城特支”, 受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直接領導, 後經黨史專家考證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和河北省第一個縣委--中共安平縣委, 造就了“兩個第一”的歷史豐碑。 此後, “兩個第一”精神便成為各個歷史時期安平黨員和群眾不畏強敵、敢於鬥爭、團結一心、奮勇向前的精神動力。

抗戰初期, 安平成為了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長期抗戰的指揮中心和軍事中心, 從此, 革命火種終現燎原之勢。 全縣人民前仆後繼, 浴血奮戰, 在“兩個第一” 的精神感召下, 安平縣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志士, 威震平原的抗日遊擊隊大隊長王東滄、安平縣抗日遊擊隊政委張根生、“冀中子弟兵的母親”李杏閣……, 他們的事蹟被記錄在了這片他們所熱愛的土地上。

急急流年, 多少面孔, 多少故事, 似乎都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模糊。 然而, 這片土地從不曾忘記他們。 近年來, 安平縣為紀念這段光輝歷史, 弘揚紅色文化傳統, 建設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 該館建築面積200餘平方米,

分為“火種”“星火燎原”“建設家園”三個部分, 布展圖片、照片等資料600餘幅, 收藏實物200多件, 詳細介紹了安平縣台城特別支部和安平縣委的誕生過程、安平縣委領導安平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戰鬥歷程以及安平縣人民在“兩個第一”的鼓舞下, 近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歷史也不僅僅沉睡在史書裡, 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的建立使得普通群眾遊覽之餘可以聆聽與感受那些振奮人心的事蹟。 為了祖國的安寧和統一, 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與榮光, 為造福民眾, 多少革命先烈的奉獻與犧牲才換來了今天的盛世。 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最終在歲月中湮沒無蹤, 但只要這片土地還在, 這裡的人民還在, 他們就將在這個小城、這個國家的歷史中不朽。

歷史的車輪步入了嶄新的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宏偉進程當中,“兩個第一”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解讀。4月25日,2018年中華民族大賽馬?傳統耐力賽將在這個小城打響第一槍,馬術運動中的奮鬥不止、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內在文化特質與“兩個第一”精神一脈相承,安平在經歷歷史滌蕩、戰爭洗禮、時代變遷之後再次以博大的胸懷彰顯著它的活力。革命精神薪火相傳,值此太平盛世,革命先烈若能知曉,當無遺憾。

攝影:郭春明

文稿:邱程程

歷史的車輪步入了嶄新的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宏偉進程當中,“兩個第一”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解讀。4月25日,2018年中華民族大賽馬?傳統耐力賽將在這個小城打響第一槍,馬術運動中的奮鬥不止、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內在文化特質與“兩個第一”精神一脈相承,安平在經歷歷史滌蕩、戰爭洗禮、時代變遷之後再次以博大的胸懷彰顯著它的活力。革命精神薪火相傳,值此太平盛世,革命先烈若能知曉,當無遺憾。

攝影:郭春明

文稿:邱程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