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奧特系列通鑒Z(六)

作者:永遠的迪迦/Anitama 封面來源:川上景司代表作《宇宙大怪獸基拉拉》

前情回顧:

圓穀特技製片廠剛設立後, 下設有四個核心部署。

但董事和監事多是掛名性質為主, 圓谷英二總裁以下唯一能起生力軍主帥作用的, 是技術部長川上景司。

第六章 奧特系列最初的特技監督 川上景司的故事

川上景司是趕在明治年間最後一波出生的人, 東京出身的城裡人。 出生後沒幾天對岸的大清國亡了, 沒幾個月歷史教科書上名聲響的明治天皇掛了, 就是這麼個時間點。

川上進入影視界的時間有點晚, 那時已經二十七歲了, 導致比他早幾個月成為老爹弟子的鷺巢富雄其實比他還小九歲。 因為他本來是幹公務員的, 在文部省工作, 相當於現在的文部科學省。 在文部省, 意味著是搞文化教育的, 學術研究工作。 川上本來在文部省的文書課工作, 可是上頭的大大把他當一塊磚到處搬,

搬到了社會教育影視課。 這意思就是要拍攝很多教材影片了, 給川上的新崗位是攝像師。 可你沒有技術哪能說幹就幹, 所以還需要培訓。 國家包辦, 把他派去有技術的地方先好好學習一陣子, 名義是實習人員。 這個地方, 就是圓谷英二老爹的東寶特殊技術課。

老爹這邊, 一九三七年森岩雄專為他設立東寶特殊技術課, 讓他當個光杆課長, 這事咱都已經知道了。 東寶映畫的誕生日是一九三七年九月十日, 然後十一月二十七日設立特殊技術課, 接下來的一年半間, 老爹真就一直當了個光杆課長。 轉機在一九三九年, 東寶接到上頭的大大的任務增多了, 製作教材影片。 為啥呢, 說白了就是因為打仗了,

這時下達的教材影片任務, 主要特指給軍隊看的教材影片。 其實本質也是國策影片, 跟之後不久在電影院裡給老百姓看的那些, 《夏威夷與馬來亞海戰》這類弘揚國威高揚戰意的戰爭片, 本質是一樣的。

教材影片對特殊技術的需求很高, 因為拍攝出來裡面需要講解的內容沒法來真的實景攝影, 比如講鐵路的、講炸藥的、講防火的、講飛機的。 所以任務要交給東寶特殊技術課, 本多豬四郎和黑澤明還是助監督身份時, 去看老爹拍的講飛機的教材影片就是這個時期(奧特系列通鑒╳本家特攝列傳第五章)。 以前特殊技術課本來是個空氣部門, 沒人當回事就老爹一個光杆課長在那兒搞研究的, 這一下知道特殊技術有用了,

人手也就多起來了。

最初進來的是鷺巢, 一九三九年六月份, 成為老爹實質上最初的弟子。 一九三九年的下半年, 特殊技術課陸陸續續擴充了好多人才。 這就是前兩章在解析老爹的弟子時, 列舉的四類人之中的第一類, 戰爭結束前加入特殊技術課的人, 初代圓穀組的人。 川上就在這一波之中, 入職日是十月二十七日。 這又是個什麼時間點呢, 在這兩天之後, 二十年後屬於老爹的弟子之中第四類人的, 嬰兒佐川和夫出生了。

文部省這次大概叫送神容易請神難, 川上在東寶特殊技術課他不回去了, 就在這兒幹了, 轉正。 特殊技術的基本功, 川上在這裡跟著老爹, 該學的都學了。 而且因為四十年代前半這段戰爭時期,

上頭佈置下來的國策電影戰爭片的任務多, 所以實踐機會總不缺。

特殊技術的三個核心大門類, 特殊攝影、特殊美術、合成。 本來川上就是攝影技師入門, 然後在高需求的戰爭片中大量接觸模型佈景裝置等大道具, 學習特殊美術, 接著核心技能是合成。 當時特殊技術課下面設有五個系(奧特系列通鑒╳本家特攝列傳第九章), 特殊攝影系、造形美術系、合成作畫系、天然色系、事務系, 川上在合成作畫系。

然而川上在東寶特殊技術課的年頭也不長。 《夏威夷與馬來亞海戰》的特殊技術震驚日本影視界了, 這個大事咱知道, 這也成了川上的人生轉捩點。 松竹以高薪承諾來挖牆腳, 把東寶特殊技術課的人策反過去, 這波咬了魚鉤跳槽的人之中就有川上(奧特系列通鑒╳本家特攝列傳第二十八章)。 撒魚餌的人叫城戶四郎,松竹大船攝影所的所長。

松竹的攝影所分兩條線,關東和關西。各兩代,所以總共有過四個攝影所。關東的攝影所,第一代本來在東京都大田區的蒲田,所以稱松竹蒲田攝影所。一九三六年遷了,遷到神奈川縣鐮倉市的大船,所以稱松竹大船攝影所,這是第二代。松竹享譽世界的名監督,比如就我們這個專題提到過的小津安二郎和成瀨巳喜男,都曾經是蒲田攝影所和大船攝影所出身。然而現在已經沒了,現在的松竹只有在關西的京都有一個攝影所。城戶就是蒲田攝影所的最後一任所長,同時是大船攝影所的第一任所長。

關西的攝影所,叫松竹京都攝影所,第一代最初在京都左京區的下加茂,所以俗稱下加茂攝影所。老爹當年就是在這裡,幹不下去了結果跳槽走了(圓穀百一十年史第十一回)。戰後五十年代,松竹京都攝影所從左京區的下加茂遷到右京區的太秦,這是第二代。太秦這地方就更是寶地了,這地方還有東寶京都攝影所,就是大澤善夫當年聘請老爹的詹金斯大澤工作室,現在已經沒了。還有東映京都攝影所,這倒是現在還在,遠的不說,假面騎士偶爾需要點時代劇的佈景都得跑太秦去。松竹京都攝影所現在也還在,雖然已經從松竹自己製作電影變成租給別人用為主了。也就是說這個業務性質,從製作事業變成不動產事業了,跟東寶砧攝影所以及現在用來拍攝奧特曼的日活調布攝影所一個性質。

城戶一看東寶特殊技術課原來這麼厲害,就高薪挖了一堆人過來。《夏威夷與馬來亞海戰》上映後的三個月,川上告別老爹,來到了松竹。雖然老爹本人沒能也給挖過來,但也足夠讓城戶在松竹大船攝影所也設立一個特殊技術課了。城戶這人確實眼光好行動力不一般,後來在《哥吉拉》誕生的那一年,城戶在松竹這邊晉升為了總裁。

松竹特殊技術課主要由兩個人撐起來,一個是川上,一個是奧野文四郎。奧野也是當初東寶特殊技術課的人,造形美術系的大將,跟川上同一批過來的。接下來的二十年間,川上就在松竹紮下根了,成為他職業生涯之中的最主體部分。整個日本的特殊技術基本上就是由老爹帶起來的,這點我們應該早已經心裡有數。代表日本影視界的又是那麼幾個巨頭企業,其中老爹已經是東寶的特殊技術的元祖,而川上就是松竹的特殊技術的元祖。可以說城戶就是松竹版的森岩雄,川上就是松竹版的圓谷英二。

不過松竹對於特殊技術的需求和運用,與東寶有著決定性的不同。六十年代為止的日本影視界黃金時代,各大巨頭公司都有自己最擅長得意的領域。松竹的領地是文藝和情感,東寶的領地是特攝和喜劇,東映的領地是時代劇和動作片。這一點以前其實多少也涉及過,而現在是明確歸納式地提出來。比如上原輝男為什麼當年以為金城哲夫會選擇渡邊邦男而不是圓谷英二,比如東映超級英雄的本質源流是從動作片而來,而且是時代劇的手法移植到現代劇。

松竹的這種路線和風格,建立者就正是城戶,稱為蒲田調、大船調。特殊技術不會有作主力的機會,需要的功能只有一個,為松竹的文藝影片和情感戲等這些情節內容作輔助。像所謂東映特攝也是,本質就是兒童片採用超級英雄題材,在使用動作片為主體的表現形式時,只是有用到特殊技術的需求。

同樣是以前解釋過很多遍的,特殊技術是個好東西,但只是個工具,本來不是個題材。特殊技術本來就是屬於這種性質,哪裡都需要,處處都存在,而同時處處都沒有存在感。幾乎找不到一個片是一個鏡頭都不需要特殊技術,但也沒有什麼片是僅僅只需要特殊技術就成立了的,就算有,這種誕生出來的特殊的存在後來也自成一派叫作動畫片了。

只有東寶對特殊技術的用法很特殊,他是把這玩意兒當成一大賣點,作為大招牌打出來的。結果特攝真成題材了,誕生了“特攝片”這麼個奇葩的詞彙。當然,造成這樣的契機就是《哥吉拉》當年爆紅了一把。而東寶以外各地對於特殊技術的態度和用法,其實才適合特殊技術這個東西原本的狀態。雖然這個本質說出來確實看起來讓人不甘,意味著在日本這個地方,專門投身於特殊技術的人員,註定就是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的。

川上在松竹,也不意味著與老爹就完全斷絕聯繫了。戰後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的這段期間,老爹不是被美帝強制流放下崗了嘛,然後就在家裡開了圓穀研究所四處接特殊技術部分的外包。其中就有松竹大船攝影所委託的訂單,川上把老爹請到松竹做特殊技術課的高級顧問。

老爹在下崗期間接的外包,詳細清單早已不可考了,在松竹的部分也一樣。不過其中有名的就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四年的《你的名》三部曲,那年松竹舉傾社之力的主力作,需要特殊技術的部分是空襲場景。而且一九四九年,後來的特攝研究所創始人矢島信男來到松竹特殊技術課,成為川上的弟子。當時二十一歲,應屆生,所以這幾年是難得的師徒往下三代在一起共事的時期。

川上在松竹的生涯,最可以稱得上代表作的參加作品,是一九五六年上映的《無法忘卻的慕情》。悲劇愛情片,這是個日法合作電影,還講的跨國戀。不過法國版標題直譯是《颱風吹過長崎》,這倒聽起來比較有特殊技術的存在感,需要特殊技術的部分就是颱風的場景。這片還有些好玩的故事現在暫時就不說了,川上因本片的特殊技術,而獲得了同年度日本影視技術獎的特殊技術獎。這是川上一生中獲得的最大獎項,之前老爹負責《哥吉拉》的特殊技術,獲得的也是這個獎項,老爹一生中獲得這項獎有六次。到當代這個獎項名已經變了,有視覺效果獎和動畫獎。就近說我記得《新·哥吉拉》就獲得同年度的視覺效果獎,然後那年的動畫獎是魔法使霹靂Q娃的片尾歌舞蹈影像(猝不及防的阿迪式跑題)。

一九五九年,輪到松竹被挖牆腳的時候了,輪到東映開始自家的特殊技術建設的時候。東映跟當年的松竹一樣,也沒有特殊技術,更沒有培育新人才的手段,種子都沒有你拿什麼種植。所以還是只能有一個辦法,挖別人的。而且也跟松竹當年一樣,挖兩員大將,然後以這兩人為中心新設一個東映特殊技術課。一個是松竹的川上,另一個是新東寶的上村貞夫。上村貞夫這什麼人,那也是廢話少說猜都猜得到,也是當年四十年代與川上同期跟著老爹學出來的人才,第一代東寶特殊技術課、初代圓穀組的人。

可是最終川上沒去成東映。至於原因,零散的史料記載得比較含混。這個同樣是因為缺乏第一手的史料,川上這個當事人後來逝世得太早了,跟圓谷一同一年故去的。理由有兩種說法,可能是其中一種,不過更可能是兩種同時都存在。一個是因為跟東映談價沒談攏,挖牆腳肯定談薪資和待遇是個要點啊,那時候的川上已經是將近五十歲的老將了,要用這樣的人才門檻低不了的。另一個是因為跟松竹的勞動合同問題,有什麼事沒能擺平,總之松竹就不放人了,川上也走不了。我們知道那個時候對這方面的事情,道義上的束縛還是挺強的,很難有可以不顧一切說走就走那麼簡單的事。

川上沒去東映,可那個弟子矢島信男順利去了。然後東映的初代總裁大川博,對矢島就好得不要不要的,簡直當國寶,這方面還在東映專題的連載中再來講故事吧。這回大川就相當於東映版的森岩雄、城戶四郎,矢島就相當於東映版的圓谷英二、川上景司。要點不嫌重複多:以後看東映超級英雄,如果是昭和時代的記得留意特攝研究所的矢島信男,如果是平成時代的記得留意矢島的弟子佛田洋。說日本的特殊技術的基底都是老爹打下的,不是隨便就能說說的照本宣科,今天這篇所能體現出來的川上、上村、矢島,也不過是其中的一角。

川上那次沒走成,又在松竹多混了幾年,等到終於能走成的時候可就不是去東映了。那就是一九六三年圓穀特技製片廠正式設立時,老爹把川上招來就任技術部長。川上當年本是老爹的弟子,學到本事後卻奔了松竹的高薪誘惑而去,算是棄了老爹。這行為在當時的時代,是種很嚴重的道義問題,日本人的企業社會中儒家觀念的瓦解比對岸大陸晚多了,這我們是知道的。而老爹時隔二十年卻是不計前嫌,創建了新公司然後立刻就把當年的首座弟子招來委以重任,在當時這件事也博得了一片好名聲。

圓穀特技製片廠剛剛設立,還處在跟圓穀研究所時代一樣只是接外包的階段。川上來了之後第一次挑起重任,就是圓穀特技製片廠的處女作,參加市川崑監督的電影《獨自橫穿太平洋》,一九六三年秋上映。

這是個根據真實事蹟製作的影片。有個二十四歲的冒險家叫堀江謙一,他在一九六二年用一隻遊艇,獨自成功橫穿了太平洋。晚春從日本出發往美洲大陸方向,僅僅一個人乘著一艘遊艇叫人魚號,在太平洋上從東半球到西半球。穿越國際換日線,夏季成功到達美帝西海岸的三藩市,前後歷時整整一個季度。回來以後堀江就出了一本回憶錄,於是馬上被拍成電影。

電影由同年同樣新成立的石原製片廠製作,成立時間只比圓穀製片廠早了一個季度。石原製片廠的創始人是石原裕次郎,是日活的大影星,所以這屬於演員成名後自己獨立設立製片廠的那種,最常見類型。影片的主演自然也就是石原裕次郎本人了,不過並不是石原製片廠單獨製作,而是與日活共同製作。

為什麼要日活,第一,因為剛成立的石原製片廠缺錢。與老東家日活共同製作幾乎是必然,其實這也對應的之後圓穀特技製片廠,照樣也脫不開東寶的宿命。第二,因為剛成立的石原製片廠也缺人。石原裕次郎既然本來是日活的大影星,在那裡的人脈不用白不用。第三,因為就算石原製片廠真能獨立製作完成這部電影,電影行業的核心業務也是發行。石原製片廠可沒這方面的機能,還是必須依賴日活,那倒不如製作階段就拉上日活,於是以後發行階段日活對這片也能更上心。第四,因為這個電影必然對特殊技術有高度需求。既然內容是橫穿太平洋,那麼在海洋上的場景當然得有大量的,還有海上颱風的場景。你不能真跑去太平洋拍完整個電影啊,所以這樣的場景不用特殊技術不可能實現。可石原製片廠怎麼可能有特殊技術,結果還是不依賴日活不行。

日活可也是日本影視界黃金時代的一大巨頭企業,而且是最老牌的。今天這回除了大映,日本六個大型電影公司的其他五個都涉及到了。按本身的成型順序,是一十年代的日活、二十年代的松竹、三十年代的東寶、四十年代的新東寶、五十年代的東映。那麼日活在特殊技術方面有木有資本,有,日活也有自己的特殊技術部門。東寶有圓谷英二,松竹有川上景司,新東寶有上村貞夫,東映有矢島信男,日活也有撐起特殊技術部門的主力人才,叫金田啟治。

那麼金田這個人又是什麼來頭,廢了個話當了個然,除了圓穀組沒有沒有別的特殊技術人才生產基地啊。金田是一九一九年六月生的人,比川上年輕七歲、比有川貞昌年長六歲,比佐川和夫這代人大了二十歲。按日本人的描述習慣,他們的年齡其實是這種語感:老爹和川上是明治世代,金田和有川是大正世代,高野宏一和佐川是昭和世代。

金田是個工科男,早年也在電力公司就職過。這點跟老爹很像,老爹看中的就是他對機械能夠通曉這點,有學習特殊技術的潛力。從師于老爹之後,戰後的一九四七年,新東寶剛從東寶分裂出來那時,他便選擇進了新東寶,與上村是同事。到一九五四年進入日活,這年他還自己設計並完成了一種光學合成攝影機,簡直和老爹當年如出一轍。之後六十年代晚期的怪獸風潮,和七十年代初期的超級英雄變身風潮,期間金田的活躍現在就先不說了。

電影《獨自橫穿太平洋》由石原主演、市川監督、金田負責特殊技術,但金田不光自己幹,還一紙訂單送來了新成立的圓穀特技製片廠。於是這就是要川上擔任特技監督,率領著一班圓穀特技製片廠的人馬出動了。這片我們主要看川上所帶的特殊技術班,市川監督率領的本篇班在這裡沒有多少可說的。只有一點,市川的助監督是鍛治升,這也是日活的人。不過我們下次說到他得到第二期奧特系列的時候了,順便截幾張特殊技術班的遠景演出。

圓穀特技製片廠為《獨自橫穿太平洋》的特殊技術部分場景,川上特技監督所率領的特殊技術班,可考的職員陣容大致是下面這些。

製作擔當者:奧村昌之

攝影班:

特殊攝影技師:高野宏一、佐川和夫

特殊攝影助手:鈴木清、中堀正夫

特殊照明技師:後藤忠雄

美術班:

特殊美術:石井清四郎

特殊美術助手:倉方茂雄

特殊技術助監督:中野稔、熊穀健

特技監督:川上景司

製作擔當者奧村是這個陣容之中,唯一來路不明的人,沒挖掘到足夠的史料提供黑歷史。不過他的去路倒是很清楚,後來一直擔任《奧特Q》的特殊技術班的製作擔當者。

攝影班,高野和佐川兩人是熟人了。我們已經知道,佐川和下面的中野是日本大學藝術學院的同學,攝影助手鈴木和中堀呢,就是他們在日本大學藝術學院的學弟。到圓谷特技製片廠成立這年,佐川和中野已經剛畢業不久了,鈴木和中堀則還是在讀的學生,做攝影助手等於是來打臨工的。至於他們倆後來怎麼樣了,鈴木這人以前也已經提過好幾回,所以這回我們提一提中堀這個老司機:

接下來照明技師後藤、美術石井、美術助手倉方,這三個都是由老爹在東寶的關係找來的。而且後來都原封不動直接參加《奧特Q》,擔任相同的職務了。後藤在東寶已經當過十年的照明助手,練級的確算是練夠了,但還沒轉正成為照明技師。第一次主掌照明反而是這次《獨自橫穿太平洋》,算是出道作,以後在《奧特Q》終於榮升本篇班照明技師。

美術班的石井和倉方兩人,並不是東寶的正規職工,只是參加東寶的作品多而與老爹是熟人。石井有個大哥叫石井清一,早在戰前就開有一個石井製作所,這是個模型製作所。尤其是製造飛機模型為多,明白老爹與石井製作所打上交道的原因了吧。戰後石井從大哥手中接過石井製作所的主掌權,倉方也是戰後加入石井製作所的人。這次《獨自橫穿太平洋》有海洋上的遠景鏡頭時,需要遊艇人魚號的微縮模型,就是倉方製作的。

右側蹲著的是石井。本來石井製作所確實就只是個單純的模型製作所,與影視界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在戰時中東寶開始大量製作戰爭片時,老爹負責的特殊技術部分需要的攝影用模型必然眾多,模型的製作就曾經外包給石井製作所。那時川上也在圓穀組,所以川上與石井早在戰爭結束前也認識,而且關係很好,是那種家人都相互見過的朋友。戰後自《哥吉拉》開始至圓穀特技製片廠正式設立那年,石井和石井製作所參加過的老爹擔任特技監督的東寶特攝電影,數量也達到兩位數了。川上在松竹的代表作,諸如《你的名》和《無法忘卻的慕情》,也有石井參加的份。

最後是助監督兩人,中野和熊穀。中野是和佐川一起剛說過,熊穀也是東寶來的人,就是《迪迦奧特曼》第四十九集有過登場待遇的那個。熊穀不光是東寶來的人,他還有另一層關係,與中野和佐川一樣也是日本大學藝術學院畢業的。不過這回反過來,熊谷才是學長。

從助監督的人選其實我們可以徹底看到什麼,就是圓穀特技製片廠接外包後派遣的這個《獨自橫穿太平洋》的特殊技術班,的確是個臨時性特別強的草台班子。像前面高野和佐川,毫無經驗這是頭一次擔任攝影技師,後藤也是頭一次擔任照明技師。還有石井,本來只是個管道具的,一下子就叫他直接負責整個特殊美術部分。這些缺人手情況下的反應都還沒什麼,到助監督才是真的無語。

的確助監督只是給監督打雜的,比起其他技術型人才,門檻稍微低一些。但這樣玩依然是罕見的,就是中野和熊穀兩人,本行都不是這個。後來也都沒有順著這條道做了助監督,再逐漸升格為正規監督,真就是僅此一回。他們的志向根本就不在這裡,我們知道後來中野是光學攝影技師的,熊穀是從事製片業務一步一步做到正規製片人。

以上特殊技術班的陣容之中,最年輕的是二十歲的中堀,還需以學業為主,第一次參加奧特系列要等到《奧特曼》。除此之外所有人,接下來不久,都將是一開始就參加了《奧特Q》的,一支川上監督率領的親衛軍。

【次回預告】

該設置的設好了,該接單的接完了,圓穀特技製片廠可以開始全新的自主原創企劃了。從《獨自橫穿太平洋》完成到《奧特Q》正式製作開始,還有約一整年時間給他們折騰企劃。

【今周的本家特攝列傳】

停播了,因為這回的正篇太長了,下次再見。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bd@anitama.cn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21ca87b88745b249?utm_source=toutiao

撒魚餌的人叫城戶四郎,松竹大船攝影所的所長。

松竹的攝影所分兩條線,關東和關西。各兩代,所以總共有過四個攝影所。關東的攝影所,第一代本來在東京都大田區的蒲田,所以稱松竹蒲田攝影所。一九三六年遷了,遷到神奈川縣鐮倉市的大船,所以稱松竹大船攝影所,這是第二代。松竹享譽世界的名監督,比如就我們這個專題提到過的小津安二郎和成瀨巳喜男,都曾經是蒲田攝影所和大船攝影所出身。然而現在已經沒了,現在的松竹只有在關西的京都有一個攝影所。城戶就是蒲田攝影所的最後一任所長,同時是大船攝影所的第一任所長。

關西的攝影所,叫松竹京都攝影所,第一代最初在京都左京區的下加茂,所以俗稱下加茂攝影所。老爹當年就是在這裡,幹不下去了結果跳槽走了(圓穀百一十年史第十一回)。戰後五十年代,松竹京都攝影所從左京區的下加茂遷到右京區的太秦,這是第二代。太秦這地方就更是寶地了,這地方還有東寶京都攝影所,就是大澤善夫當年聘請老爹的詹金斯大澤工作室,現在已經沒了。還有東映京都攝影所,這倒是現在還在,遠的不說,假面騎士偶爾需要點時代劇的佈景都得跑太秦去。松竹京都攝影所現在也還在,雖然已經從松竹自己製作電影變成租給別人用為主了。也就是說這個業務性質,從製作事業變成不動產事業了,跟東寶砧攝影所以及現在用來拍攝奧特曼的日活調布攝影所一個性質。

城戶一看東寶特殊技術課原來這麼厲害,就高薪挖了一堆人過來。《夏威夷與馬來亞海戰》上映後的三個月,川上告別老爹,來到了松竹。雖然老爹本人沒能也給挖過來,但也足夠讓城戶在松竹大船攝影所也設立一個特殊技術課了。城戶這人確實眼光好行動力不一般,後來在《哥吉拉》誕生的那一年,城戶在松竹這邊晉升為了總裁。

松竹特殊技術課主要由兩個人撐起來,一個是川上,一個是奧野文四郎。奧野也是當初東寶特殊技術課的人,造形美術系的大將,跟川上同一批過來的。接下來的二十年間,川上就在松竹紮下根了,成為他職業生涯之中的最主體部分。整個日本的特殊技術基本上就是由老爹帶起來的,這點我們應該早已經心裡有數。代表日本影視界的又是那麼幾個巨頭企業,其中老爹已經是東寶的特殊技術的元祖,而川上就是松竹的特殊技術的元祖。可以說城戶就是松竹版的森岩雄,川上就是松竹版的圓谷英二。

不過松竹對於特殊技術的需求和運用,與東寶有著決定性的不同。六十年代為止的日本影視界黃金時代,各大巨頭公司都有自己最擅長得意的領域。松竹的領地是文藝和情感,東寶的領地是特攝和喜劇,東映的領地是時代劇和動作片。這一點以前其實多少也涉及過,而現在是明確歸納式地提出來。比如上原輝男為什麼當年以為金城哲夫會選擇渡邊邦男而不是圓谷英二,比如東映超級英雄的本質源流是從動作片而來,而且是時代劇的手法移植到現代劇。

松竹的這種路線和風格,建立者就正是城戶,稱為蒲田調、大船調。特殊技術不會有作主力的機會,需要的功能只有一個,為松竹的文藝影片和情感戲等這些情節內容作輔助。像所謂東映特攝也是,本質就是兒童片採用超級英雄題材,在使用動作片為主體的表現形式時,只是有用到特殊技術的需求。

同樣是以前解釋過很多遍的,特殊技術是個好東西,但只是個工具,本來不是個題材。特殊技術本來就是屬於這種性質,哪裡都需要,處處都存在,而同時處處都沒有存在感。幾乎找不到一個片是一個鏡頭都不需要特殊技術,但也沒有什麼片是僅僅只需要特殊技術就成立了的,就算有,這種誕生出來的特殊的存在後來也自成一派叫作動畫片了。

只有東寶對特殊技術的用法很特殊,他是把這玩意兒當成一大賣點,作為大招牌打出來的。結果特攝真成題材了,誕生了“特攝片”這麼個奇葩的詞彙。當然,造成這樣的契機就是《哥吉拉》當年爆紅了一把。而東寶以外各地對於特殊技術的態度和用法,其實才適合特殊技術這個東西原本的狀態。雖然這個本質說出來確實看起來讓人不甘,意味著在日本這個地方,專門投身於特殊技術的人員,註定就是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的。

川上在松竹,也不意味著與老爹就完全斷絕聯繫了。戰後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的這段期間,老爹不是被美帝強制流放下崗了嘛,然後就在家裡開了圓穀研究所四處接特殊技術部分的外包。其中就有松竹大船攝影所委託的訂單,川上把老爹請到松竹做特殊技術課的高級顧問。

老爹在下崗期間接的外包,詳細清單早已不可考了,在松竹的部分也一樣。不過其中有名的就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四年的《你的名》三部曲,那年松竹舉傾社之力的主力作,需要特殊技術的部分是空襲場景。而且一九四九年,後來的特攝研究所創始人矢島信男來到松竹特殊技術課,成為川上的弟子。當時二十一歲,應屆生,所以這幾年是難得的師徒往下三代在一起共事的時期。

川上在松竹的生涯,最可以稱得上代表作的參加作品,是一九五六年上映的《無法忘卻的慕情》。悲劇愛情片,這是個日法合作電影,還講的跨國戀。不過法國版標題直譯是《颱風吹過長崎》,這倒聽起來比較有特殊技術的存在感,需要特殊技術的部分就是颱風的場景。這片還有些好玩的故事現在暫時就不說了,川上因本片的特殊技術,而獲得了同年度日本影視技術獎的特殊技術獎。這是川上一生中獲得的最大獎項,之前老爹負責《哥吉拉》的特殊技術,獲得的也是這個獎項,老爹一生中獲得這項獎有六次。到當代這個獎項名已經變了,有視覺效果獎和動畫獎。就近說我記得《新·哥吉拉》就獲得同年度的視覺效果獎,然後那年的動畫獎是魔法使霹靂Q娃的片尾歌舞蹈影像(猝不及防的阿迪式跑題)。

一九五九年,輪到松竹被挖牆腳的時候了,輪到東映開始自家的特殊技術建設的時候。東映跟當年的松竹一樣,也沒有特殊技術,更沒有培育新人才的手段,種子都沒有你拿什麼種植。所以還是只能有一個辦法,挖別人的。而且也跟松竹當年一樣,挖兩員大將,然後以這兩人為中心新設一個東映特殊技術課。一個是松竹的川上,另一個是新東寶的上村貞夫。上村貞夫這什麼人,那也是廢話少說猜都猜得到,也是當年四十年代與川上同期跟著老爹學出來的人才,第一代東寶特殊技術課、初代圓穀組的人。

可是最終川上沒去成東映。至於原因,零散的史料記載得比較含混。這個同樣是因為缺乏第一手的史料,川上這個當事人後來逝世得太早了,跟圓谷一同一年故去的。理由有兩種說法,可能是其中一種,不過更可能是兩種同時都存在。一個是因為跟東映談價沒談攏,挖牆腳肯定談薪資和待遇是個要點啊,那時候的川上已經是將近五十歲的老將了,要用這樣的人才門檻低不了的。另一個是因為跟松竹的勞動合同問題,有什麼事沒能擺平,總之松竹就不放人了,川上也走不了。我們知道那個時候對這方面的事情,道義上的束縛還是挺強的,很難有可以不顧一切說走就走那麼簡單的事。

川上沒去東映,可那個弟子矢島信男順利去了。然後東映的初代總裁大川博,對矢島就好得不要不要的,簡直當國寶,這方面還在東映專題的連載中再來講故事吧。這回大川就相當於東映版的森岩雄、城戶四郎,矢島就相當於東映版的圓谷英二、川上景司。要點不嫌重複多:以後看東映超級英雄,如果是昭和時代的記得留意特攝研究所的矢島信男,如果是平成時代的記得留意矢島的弟子佛田洋。說日本的特殊技術的基底都是老爹打下的,不是隨便就能說說的照本宣科,今天這篇所能體現出來的川上、上村、矢島,也不過是其中的一角。

川上那次沒走成,又在松竹多混了幾年,等到終於能走成的時候可就不是去東映了。那就是一九六三年圓穀特技製片廠正式設立時,老爹把川上招來就任技術部長。川上當年本是老爹的弟子,學到本事後卻奔了松竹的高薪誘惑而去,算是棄了老爹。這行為在當時的時代,是種很嚴重的道義問題,日本人的企業社會中儒家觀念的瓦解比對岸大陸晚多了,這我們是知道的。而老爹時隔二十年卻是不計前嫌,創建了新公司然後立刻就把當年的首座弟子招來委以重任,在當時這件事也博得了一片好名聲。

圓穀特技製片廠剛剛設立,還處在跟圓穀研究所時代一樣只是接外包的階段。川上來了之後第一次挑起重任,就是圓穀特技製片廠的處女作,參加市川崑監督的電影《獨自橫穿太平洋》,一九六三年秋上映。

這是個根據真實事蹟製作的影片。有個二十四歲的冒險家叫堀江謙一,他在一九六二年用一隻遊艇,獨自成功橫穿了太平洋。晚春從日本出發往美洲大陸方向,僅僅一個人乘著一艘遊艇叫人魚號,在太平洋上從東半球到西半球。穿越國際換日線,夏季成功到達美帝西海岸的三藩市,前後歷時整整一個季度。回來以後堀江就出了一本回憶錄,於是馬上被拍成電影。

電影由同年同樣新成立的石原製片廠製作,成立時間只比圓穀製片廠早了一個季度。石原製片廠的創始人是石原裕次郎,是日活的大影星,所以這屬於演員成名後自己獨立設立製片廠的那種,最常見類型。影片的主演自然也就是石原裕次郎本人了,不過並不是石原製片廠單獨製作,而是與日活共同製作。

為什麼要日活,第一,因為剛成立的石原製片廠缺錢。與老東家日活共同製作幾乎是必然,其實這也對應的之後圓穀特技製片廠,照樣也脫不開東寶的宿命。第二,因為剛成立的石原製片廠也缺人。石原裕次郎既然本來是日活的大影星,在那裡的人脈不用白不用。第三,因為就算石原製片廠真能獨立製作完成這部電影,電影行業的核心業務也是發行。石原製片廠可沒這方面的機能,還是必須依賴日活,那倒不如製作階段就拉上日活,於是以後發行階段日活對這片也能更上心。第四,因為這個電影必然對特殊技術有高度需求。既然內容是橫穿太平洋,那麼在海洋上的場景當然得有大量的,還有海上颱風的場景。你不能真跑去太平洋拍完整個電影啊,所以這樣的場景不用特殊技術不可能實現。可石原製片廠怎麼可能有特殊技術,結果還是不依賴日活不行。

日活可也是日本影視界黃金時代的一大巨頭企業,而且是最老牌的。今天這回除了大映,日本六個大型電影公司的其他五個都涉及到了。按本身的成型順序,是一十年代的日活、二十年代的松竹、三十年代的東寶、四十年代的新東寶、五十年代的東映。那麼日活在特殊技術方面有木有資本,有,日活也有自己的特殊技術部門。東寶有圓谷英二,松竹有川上景司,新東寶有上村貞夫,東映有矢島信男,日活也有撐起特殊技術部門的主力人才,叫金田啟治。

那麼金田這個人又是什麼來頭,廢了個話當了個然,除了圓穀組沒有沒有別的特殊技術人才生產基地啊。金田是一九一九年六月生的人,比川上年輕七歲、比有川貞昌年長六歲,比佐川和夫這代人大了二十歲。按日本人的描述習慣,他們的年齡其實是這種語感:老爹和川上是明治世代,金田和有川是大正世代,高野宏一和佐川是昭和世代。

金田是個工科男,早年也在電力公司就職過。這點跟老爹很像,老爹看中的就是他對機械能夠通曉這點,有學習特殊技術的潛力。從師于老爹之後,戰後的一九四七年,新東寶剛從東寶分裂出來那時,他便選擇進了新東寶,與上村是同事。到一九五四年進入日活,這年他還自己設計並完成了一種光學合成攝影機,簡直和老爹當年如出一轍。之後六十年代晚期的怪獸風潮,和七十年代初期的超級英雄變身風潮,期間金田的活躍現在就先不說了。

電影《獨自橫穿太平洋》由石原主演、市川監督、金田負責特殊技術,但金田不光自己幹,還一紙訂單送來了新成立的圓穀特技製片廠。於是這就是要川上擔任特技監督,率領著一班圓穀特技製片廠的人馬出動了。這片我們主要看川上所帶的特殊技術班,市川監督率領的本篇班在這裡沒有多少可說的。只有一點,市川的助監督是鍛治升,這也是日活的人。不過我們下次說到他得到第二期奧特系列的時候了,順便截幾張特殊技術班的遠景演出。

圓穀特技製片廠為《獨自橫穿太平洋》的特殊技術部分場景,川上特技監督所率領的特殊技術班,可考的職員陣容大致是下面這些。

製作擔當者:奧村昌之

攝影班:

特殊攝影技師:高野宏一、佐川和夫

特殊攝影助手:鈴木清、中堀正夫

特殊照明技師:後藤忠雄

美術班:

特殊美術:石井清四郎

特殊美術助手:倉方茂雄

特殊技術助監督:中野稔、熊穀健

特技監督:川上景司

製作擔當者奧村是這個陣容之中,唯一來路不明的人,沒挖掘到足夠的史料提供黑歷史。不過他的去路倒是很清楚,後來一直擔任《奧特Q》的特殊技術班的製作擔當者。

攝影班,高野和佐川兩人是熟人了。我們已經知道,佐川和下面的中野是日本大學藝術學院的同學,攝影助手鈴木和中堀呢,就是他們在日本大學藝術學院的學弟。到圓谷特技製片廠成立這年,佐川和中野已經剛畢業不久了,鈴木和中堀則還是在讀的學生,做攝影助手等於是來打臨工的。至於他們倆後來怎麼樣了,鈴木這人以前也已經提過好幾回,所以這回我們提一提中堀這個老司機:

接下來照明技師後藤、美術石井、美術助手倉方,這三個都是由老爹在東寶的關係找來的。而且後來都原封不動直接參加《奧特Q》,擔任相同的職務了。後藤在東寶已經當過十年的照明助手,練級的確算是練夠了,但還沒轉正成為照明技師。第一次主掌照明反而是這次《獨自橫穿太平洋》,算是出道作,以後在《奧特Q》終於榮升本篇班照明技師。

美術班的石井和倉方兩人,並不是東寶的正規職工,只是參加東寶的作品多而與老爹是熟人。石井有個大哥叫石井清一,早在戰前就開有一個石井製作所,這是個模型製作所。尤其是製造飛機模型為多,明白老爹與石井製作所打上交道的原因了吧。戰後石井從大哥手中接過石井製作所的主掌權,倉方也是戰後加入石井製作所的人。這次《獨自橫穿太平洋》有海洋上的遠景鏡頭時,需要遊艇人魚號的微縮模型,就是倉方製作的。

右側蹲著的是石井。本來石井製作所確實就只是個單純的模型製作所,與影視界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在戰時中東寶開始大量製作戰爭片時,老爹負責的特殊技術部分需要的攝影用模型必然眾多,模型的製作就曾經外包給石井製作所。那時川上也在圓穀組,所以川上與石井早在戰爭結束前也認識,而且關係很好,是那種家人都相互見過的朋友。戰後自《哥吉拉》開始至圓穀特技製片廠正式設立那年,石井和石井製作所參加過的老爹擔任特技監督的東寶特攝電影,數量也達到兩位數了。川上在松竹的代表作,諸如《你的名》和《無法忘卻的慕情》,也有石井參加的份。

最後是助監督兩人,中野和熊穀。中野是和佐川一起剛說過,熊穀也是東寶來的人,就是《迪迦奧特曼》第四十九集有過登場待遇的那個。熊穀不光是東寶來的人,他還有另一層關係,與中野和佐川一樣也是日本大學藝術學院畢業的。不過這回反過來,熊谷才是學長。

從助監督的人選其實我們可以徹底看到什麼,就是圓穀特技製片廠接外包後派遣的這個《獨自橫穿太平洋》的特殊技術班,的確是個臨時性特別強的草台班子。像前面高野和佐川,毫無經驗這是頭一次擔任攝影技師,後藤也是頭一次擔任照明技師。還有石井,本來只是個管道具的,一下子就叫他直接負責整個特殊美術部分。這些缺人手情況下的反應都還沒什麼,到助監督才是真的無語。

的確助監督只是給監督打雜的,比起其他技術型人才,門檻稍微低一些。但這樣玩依然是罕見的,就是中野和熊穀兩人,本行都不是這個。後來也都沒有順著這條道做了助監督,再逐漸升格為正規監督,真就是僅此一回。他們的志向根本就不在這裡,我們知道後來中野是光學攝影技師的,熊穀是從事製片業務一步一步做到正規製片人。

以上特殊技術班的陣容之中,最年輕的是二十歲的中堀,還需以學業為主,第一次參加奧特系列要等到《奧特曼》。除此之外所有人,接下來不久,都將是一開始就參加了《奧特Q》的,一支川上監督率領的親衛軍。

【次回預告】

該設置的設好了,該接單的接完了,圓穀特技製片廠可以開始全新的自主原創企劃了。從《獨自橫穿太平洋》完成到《奧特Q》正式製作開始,還有約一整年時間給他們折騰企劃。

【今周的本家特攝列傳】

停播了,因為這回的正篇太長了,下次再見。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bd@anitama.cn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21ca87b88745b249?utm_source=toutia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