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盧永根院士:捐獻畢生積蓄 用行動感動中國

他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

長期奮鬥在科學研究和高等農業教育第一線

為農業和教育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他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紀80年代的舊傢俱

和老伴吃一頓午飯總共只花十幾元

卻在罹患癌症後

毅然將畢生積蓄880萬元捐給學校

他說:

“党培養了我

我要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

作最後的貢獻。 ”

他就是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之一

盧永根院士

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

著名作物遺傳學家

盧永根院士 圖源網路

他1978年主持完成的

《中國水稻品種的光溫生態》

成為我國水稻育種工作者最重要的參考書之一

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提出的水稻“特異親和基因”

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帶領研究團隊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3個

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

他心系教育, 大刀闊斧改革

為華南農業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

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等

各項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香港仔”的家國情懷

新中國成立前

他離開家人

從香港來到內地

對祖國深沉的愛

貫穿他的一生

具備移民美國的條件, 也不離開祖國

他對美國移民局官員說

“因為我是中國人, 祖國需要我!”

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

“科學無國界, 科學家有祖國”

這句人生格言

他濃烈的家國情懷

源于日本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他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少年時期

親眼目睹日軍的兇殘

體會到了當亡國奴的悲慘

因而在廣州解放前

很多巨賈大亨南下跑到香港時

他選擇回到廣州

他說

“我是炎黃子孫

要為自己的祖國復興效力。 ”

1950年, 盧永根(左)與胡景釗在嶺南大學北校門碼頭

對祖國深沉的愛, 貫穿他的一生

他曾三次到國外訪學

在異國豐厚的物質生活面前

他選擇學成歸國

他曾到美國照顧病重的母親一個月

在美的兄長竭力勸他留下

他最終也沒有動搖

他不但堅信只有祖國

才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

還感染帶動一大批人才

最終選擇回國奉獻才智

與他一道在水稻育種等方面拼命趕超

工作中的盧永根(圖中左二)

惜才愛才的“伯樂”

本可以在校長任上四平八穩

他卻頂住壓力

破格晉升青年才俊

開風氣之先

盧永根(右三)和他的五位得意門生

1983年

他到康奈爾大學考察訪問

現任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溫思美

當時正在該校讀碩士

通過多次接觸

他頗為賞識科研冒尖

基礎扎實的溫思美

主動邀請其回國工作

他求賢若渴的熱情

打動了溫思美。

1985年, 他回國到華南農大任教。

國家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團隊在田間觀察水稻生長情況

曾經華南農大面臨著人才斷層的困局

職稱評定上論資排輩的風氣又很重

為給有能有為的年輕人拓展廣闊天地

他專程到北京

向原農牧漁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何康請示

得到批准後

華南農大在全國率先打開人才培養新格局

當時很多四五十歲的老教師都沒有辦法晉升

提拔年輕人風險很大

他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檔案

通過談話考察每個人的品質

在100多人的全校副教授以上會議上進行述職

系、校兩級學術委員會不記名投票

並寄到校外進行專家評審

最終,駱世明等3人從講師晉升為副教授

羅錫文等5人從教員或助教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年齡最小的溫思美當時才29歲

如今,8個當年被破格提拔的年輕學者

已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被稱為“華農八大金剛”

其中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

抗擊非典和禽流感戰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

華南農大原校長駱世明等

在他精神的感召下

華南農大廣納人才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風氣一直延續至今。

為了舉薦英才

他不怕得罪人

評選珠江學者時

部分專家對年輕學者鄧詣群參選有異議

認為他回國不久。

他說

“從康奈爾大學學成歸國

已是愛國表現

哪能以回國時間長短論成敗?”

事實證明他並未看錯人

鄧詣群很快

入選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並參與、主持國家973計畫課題等重大專案

為國內農業發展作出諸多貢獻。

他還在生活上關愛人才

溫思美剛到華南農大工作時

他給溫思美100元安置生活

這對當時工資僅有幾十元的他來說是一筆鉅款

博士生劉向東到香港大學做研究

他主動借其1500元

還把自己用的兩個行李箱、

一套新西服送給他。

沒人敢請他吃飯送他東西

他橫眉冷對商業化

訓斥走關係的親戚

將對党和祖國的忠誠化作兩袖清風

一教師和愛人兩地分居

教師希望把愛人調到華南農大

他答應按照程式辦理。

為表達感謝

該教師冷不防往他兜裡塞了塊手錶

卻不料他大發雷霆:

“再不回來,我就找你領導

讓你丟飯碗。”

嚇得教師停下步伐,並拿回手錶。

溫思美目睹這一幕

他深知正由於盧永根講原則、重規矩

學校裡沒人敢送他東西

也沒人敢請他吃飯

“他會當場拒絕,還讓你下不了臺”。

他對待親人要求更嚴格

一個做工程的親戚來“走後門”

被他罵了回去

“只要我在一天

你就一天不要進華農大門”

他在位時,老家人從沒沾過光

親戚們對他頗有意見。

他管得最嚴的還是自己

在校長任上,他堅守原則

不坐進口小車

在住房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他作為專家學者也是如此

不圖虛名不圖利

從2004年開始

不願當“掛名博導”的他主動停招學生

改為協助自己的學生輩帶研究生

2008年,盧永根在實驗室指導學生

身為中科院院士,他也從不越位

他認為院士只是某一領域的權威

並非什麼都懂

他更不允許別人打他的旗號

跑專案、要課題

前幾年,華南農大為院士配了專車,

但莊楚雄經常看見他

背著雙肩包擠公交

“沒生病前,盧老師常拿著半舊的飯盒

與學生一起排隊打飯

成為校園內活生生的‘教材’”。

國家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團隊在田間觀察水稻生長情況

曾經華南農大面臨著人才斷層的困局

職稱評定上論資排輩的風氣又很重

為給有能有為的年輕人拓展廣闊天地

他專程到北京

向原農牧漁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何康請示

得到批准後

華南農大在全國率先打開人才培養新格局

當時很多四五十歲的老教師都沒有辦法晉升

提拔年輕人風險很大

他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檔案

通過談話考察每個人的品質

在100多人的全校副教授以上會議上進行述職

系、校兩級學術委員會不記名投票

並寄到校外進行專家評審

最終,駱世明等3人從講師晉升為副教授

羅錫文等5人從教員或助教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年齡最小的溫思美當時才29歲

如今,8個當年被破格提拔的年輕學者

已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被稱為“華農八大金剛”

其中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

抗擊非典和禽流感戰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

華南農大原校長駱世明等

在他精神的感召下

華南農大廣納人才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風氣一直延續至今。

為了舉薦英才

他不怕得罪人

評選珠江學者時

部分專家對年輕學者鄧詣群參選有異議

認為他回國不久。

他說

“從康奈爾大學學成歸國

已是愛國表現

哪能以回國時間長短論成敗?”

事實證明他並未看錯人

鄧詣群很快

入選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並參與、主持國家973計畫課題等重大專案

為國內農業發展作出諸多貢獻。

他還在生活上關愛人才

溫思美剛到華南農大工作時

他給溫思美100元安置生活

這對當時工資僅有幾十元的他來說是一筆鉅款

博士生劉向東到香港大學做研究

他主動借其1500元

還把自己用的兩個行李箱、

一套新西服送給他。

沒人敢請他吃飯送他東西

他橫眉冷對商業化

訓斥走關係的親戚

將對党和祖國的忠誠化作兩袖清風

一教師和愛人兩地分居

教師希望把愛人調到華南農大

他答應按照程式辦理。

為表達感謝

該教師冷不防往他兜裡塞了塊手錶

卻不料他大發雷霆:

“再不回來,我就找你領導

讓你丟飯碗。”

嚇得教師停下步伐,並拿回手錶。

溫思美目睹這一幕

他深知正由於盧永根講原則、重規矩

學校裡沒人敢送他東西

也沒人敢請他吃飯

“他會當場拒絕,還讓你下不了臺”。

他對待親人要求更嚴格

一個做工程的親戚來“走後門”

被他罵了回去

“只要我在一天

你就一天不要進華農大門”

他在位時,老家人從沒沾過光

親戚們對他頗有意見。

他管得最嚴的還是自己

在校長任上,他堅守原則

不坐進口小車

在住房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他作為專家學者也是如此

不圖虛名不圖利

從2004年開始

不願當“掛名博導”的他主動停招學生

改為協助自己的學生輩帶研究生

2008年,盧永根在實驗室指導學生

身為中科院院士,他也從不越位

他認為院士只是某一領域的權威

並非什麼都懂

他更不允許別人打他的旗號

跑專案、要課題

前幾年,華南農大為院士配了專車,

但莊楚雄經常看見他

背著雙肩包擠公交

“沒生病前,盧老師常拿著半舊的飯盒

與學生一起排隊打飯

成為校園內活生生的‘教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