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殲15艦載機載遼寧艦上罕見照曝光, 艦載戰鬥機取得關鍵突破

近日, 一組遼寧艦艦載機訓練的精彩畫面在某雜誌上曝光, 許多場面首次公開。 目前多批殲-15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成功完成艦上起降並通過航母資質認證, 艦載戰鬥機艦上起降技術從探索研究向部隊應用取得了關鍵性突破。

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掛彈畫面

談到遼寧艦何時能形成作戰能力, 軍事專家杜文龍表示, 這需要一步步完成, 首先是形成艦載機的作戰能力, 其次是艦載機和航母的協同作戰能力, 再次是航空母 艦和編隊的作戰能力。 目前我們正向第一步靠近。 這次參加訓練的殲-15進行了帶彈試飛, 包括兩種彈:格鬥彈和中距攔射彈。 在艦載機的作戰能力上, 俗稱“三把刀”, 也就是制空、制海以及對陸的能力。

返航的殲15

從目前來看, 制空能力正在形成, 這兩種彈是制空作戰的標準裝備, 既有中距攔射, 又有近距離格鬥。 艦載戰鬥機帶彈向戰術訓練方向發展, 這是非常可喜的。

殲-15在外形上與俄制蘇-33非常相似, 但殲-15融合了殲-11B的技術。 在殲-11的基礎上新增鴨翼、配裝2台大功率發動機, 實現了機翼折疊, 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 使得飛機在保持優良的作戰使用性能條件下,

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

2009年8月, 殲-15進行了首次陸基飛行測試。 2011年4月25日, 第二架殲-15原型機進行了飛行測試。 2011年年中, 互聯網資訊顯示殲-15採用了新型渦扇H改進型渦扇發動機, 是由渦扇10發動機發展而來的。 起飛推力提高至12,800千克(125.4千牛), 改善了加速性,

使到其具有更為敏捷的推力瞬變能力和速度回應特性, 滿足了艦載戰鬥機於起飛、複飛或逃逸性能上的需求, 保證了比陸基發動機更強的抗畸變能力。 2012年11月22日, 首架殲-15原型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著艦測試和起飛測試成功。 2013年3月7日, 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殲-15總設計師孫聰于兩會期間接受中國新聞社訪問時透露, 殲-15目前處於飛行員培訓階段, 正在進行小批量產;中國下一代艦載機可能於2020年前問世。 2013年6月18日,殲-15再次在遼寧艦起降, 並進行首次駐艦飛行。

有媒體稱艦載機飛行員在航母上起降是“刀尖上的舞蹈”, 那麼確保艦載機飛行員安全的則是這些兵種的密切配合。 任何一個環節出錯, 都有可能釀成重大事故。

所以在看到殲15這些罕見的照片的同時, 我們更加佩服在背後努力的飛行員們。 相信有他們的努力, 殲15會發揮最大的軍事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