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建設國際自由貿易港,海南怎麼下好這步棋?

4月13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明確指出,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4月13日上午, 習近平在海口考察海南省資料大廳。

海南建設國際自由貿易港, 怎麼建?

習近平總書記說,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這是在充分肯定經濟特區歷史功績、深刻總結經濟特區寶貴經驗, 著眼新時代我國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基礎上, 黨中央對海南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從30年的實踐來看, 堅定不移地實行“大開放”方針,

以大開放促進大改革、大發展, 是海南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實踐探索和基本經驗;在發展的新階段, 以自由貿易港為目標加快推進海南大開放、大改革進程, 是海南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的務實舉措。

資料圖:1988年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1、海南30年的努力奮鬥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30年前, 在鄧小平同志的宣導下, 中央作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 就是希望在擴大開放上先行先試, 闖出一條新路。 “以更大開放, 辦好最大經濟特區”是海南30年的基本實踐和不懈追求。 自此, 海南從一個封閉半封閉的國防前哨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視窗。

30年來, 海南GDP邁上1000億元臺階用了18年時間(1988-2006年);邁上2000億元臺階用了4年時間(2006-2010年);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7年後(2010-2017年), 海南又飛躍了兩個“千億臺階”(2013年GDP邁過3000億元臺階, 2016年GDP邁過4000億元台)。 2017年, 海南GDP達到4462.5億元, 是2010年的2.2倍。

2、在大開放和大改革上先行先試, 是海南經濟特區30年的基因

在建省之前, 海南是一個國防前哨,

而且是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 這就決定了海南要走一條體制創新的路子, 才能很快地發展起來。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後, 有多項開放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比如:積極擴大開放, 無論是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探索特別關稅區、探索洋浦外商成片開發模式、探索瓊台農業合作, 還是到建設國際旅遊島, 大開放的思想始終貫穿其中。

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 海南“大開放”不是一般意義的對外開放, 它是能夠按照國際慣例辦事的全方位開放, 是真正有利於形成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局面的深層次開放。

資料圖:1989年海南街頭

在大改革上, 海南建省之初就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小政府、大社會”的新體制, 政府的機構設置少而精, 為推動我國的政府改革提供了鮮活經驗。 海南在1988年率先推進價格改革, 改革糧食購銷體制。 到1989年除糧食外的生活資料價格全部放開, 1991年放開糧食價格。 放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價格後, 1988年至1990年期間每年吸引了上萬家企業來海南註冊。

在1991年, 海南率先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革, 當時在深圳上市的10家異地公司中海南就占了4家。1992年,海南又率先推進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實行省級統籌的社會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建立新型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這些改革,對海南的發展至今還發揮著重要的效應。

從30年的探索和實踐看,海南島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好的一塊試驗田,在這張白紙上能夠畫出一些好的圖景來。海南30年來發生的巨變,根本上得益於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就沒有海南今天的巨變。正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大會上明確提出,“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出水準”,要把經濟特區打造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改革開放的試驗平臺、改革開放的開拓者、改革開放的實幹家。

3、以自由貿易港形成海南新時代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要客觀看到,海南發展潛力遠未釋放出來,發展的空間還很大。海南經濟發展尚未趕上全國平均水準,2017年海南的GDP僅為深圳的1/20左右。在新的發展時代,要挑起中央賦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重任,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需要海南在全面擴大開放和全面深化改革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資料圖

新時代海南發展的動力,就是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在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在擴大開放上,海南要全面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以服務業市場全面開放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為重點,在海南全面實行自由貿易港的體制與政策,形成區域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在改革上,推進以“多規合一”改革,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深化以全面改善營商環境為重點的市場化改革,全面釋放海南資源潛力。

資料圖

中央賦予海南的新使命,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海南要把這步棋下好,關鍵在於務實行動,在多個領域的改革開放上儘快取得突破,起好自由貿易港的“步”,開好自由貿易港的“局”。

一是以加快建設三亞鳳凰島郵輪母港為重點推動泛南海經濟合作圈的形成;

二是以加快建立國際購物中心和推進健康醫療產業全面開放為重點全面提升海南對外開放水準;

三是按照“全島一個大城市”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區劃調整;

四是以率先在全島取消燃油車為重點形成國際一流的生態環境。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當時在深圳上市的10家異地公司中海南就占了4家。1992年,海南又率先推進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實行省級統籌的社會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建立新型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這些改革,對海南的發展至今還發揮著重要的效應。

從30年的探索和實踐看,海南島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好的一塊試驗田,在這張白紙上能夠畫出一些好的圖景來。海南30年來發生的巨變,根本上得益於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就沒有海南今天的巨變。正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大會上明確提出,“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出水準”,要把經濟特區打造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改革開放的試驗平臺、改革開放的開拓者、改革開放的實幹家。

3、以自由貿易港形成海南新時代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要客觀看到,海南發展潛力遠未釋放出來,發展的空間還很大。海南經濟發展尚未趕上全國平均水準,2017年海南的GDP僅為深圳的1/20左右。在新的發展時代,要挑起中央賦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重任,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需要海南在全面擴大開放和全面深化改革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資料圖

新時代海南發展的動力,就是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在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在擴大開放上,海南要全面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以服務業市場全面開放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為重點,在海南全面實行自由貿易港的體制與政策,形成區域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在改革上,推進以“多規合一”改革,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深化以全面改善營商環境為重點的市場化改革,全面釋放海南資源潛力。

資料圖

中央賦予海南的新使命,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海南要把這步棋下好,關鍵在於務實行動,在多個領域的改革開放上儘快取得突破,起好自由貿易港的“步”,開好自由貿易港的“局”。

一是以加快建設三亞鳳凰島郵輪母港為重點推動泛南海經濟合作圈的形成;

二是以加快建立國際購物中心和推進健康醫療產業全面開放為重點全面提升海南對外開放水準;

三是按照“全島一個大城市”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區劃調整;

四是以率先在全島取消燃油車為重點形成國際一流的生態環境。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