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純技術文章:養雞呼吸道疾病總匯,以及解決辦法

在近些年的養殖業中, 雞群常發生一種由傳染性因素(病毒、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和非傳染因素(環境、飼養管理等)多種致病因數引起的併發或混合感染的呼吸道病, 稱為雞多病因呼吸道病。 這種疾病在雞群中普遍存在, 且診斷難度大, 防制效果不明顯, 可長期或反復發生, 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嚴重。 和大家分享一組資料891114272就是這個

1.雞群呼吸道綜合征的成因

1.1呼吸系統結構的特殊性

禽類所特有的氣囊結構, 決定了雞的呼吸系統是從鼻到肺、至腹腔臟器、至骨骼及相關組織的“開放”系統。 這意味著雞隻呼吸系統的感染很容易擴散至雞腹腔臟器甚至全身,

一旦氣管/支氣管的粘液――纖毛系統、肺泡的巨噬細胞吞噬系統受到損害, 雞隻呼吸系統疾病便會發生。 跟大家分享一串數字15842710621

1.2管理因素

尤如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過大或過小、VA、VC等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日糧中蛋白與能量的比例失衡, 黴菌毒素的污染, 消毒不當等均會損傷上呼吸道系統結構的完整性, 進而感染各種病原, 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1.3疾病因素

引起雞呼吸系統綜合征的常見疾病有: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行性感冒、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感染等, 而其中支原體感染是引起禽呼吸系統綜合征最常見、最常被忽視的病因之一。

1.4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響

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傳染性白血病、網狀內皮系統組織增生症、傳染性貧血、呼腸孤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 破壞了雞隻的免疫系統, 使雞隻產生了免疫抑制, 對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強,

使得新城疫、傳支、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增加。

以上影響雞呼吸系統綜合徵發生的各種因素常常具有相互作用。 如管理因素、營養因素的相互作用會使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 常可以繼發一些條件性呼吸道疾病如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感染等。 在實踐中常見到一些呼吸系統疾病的混合發生如新城疫+大腸桿菌病、新城疫+支原體感染、新城疫+傳支、傳鼻+支原體感染等而加重了疾病的發病程度, 常造成嚴重的損失。

2.流行病學及臨診特點

2.1流行廣泛, 傳播迅速, 可發生於各日齡的雞, 病因有多種, 診斷困難。 常反復發生, 難以清除, 我國的大部分雞群都有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存在,

只是嚴重程度有所不同。

2.2以呼吸道症狀為主, 臨床症狀以甩鼻, 呼嚕為最常見, 鼻孔處常有分泌物或鼻痂。 整群出現症狀者達5~10%, 重者可達30%以上。

2.3產蛋雞常出現產蛋下降, 但降幅不一(5%~10%)。 部分蛋殼顏色變淺, 出現軟蛋、薄殼或沙殼蛋。 這類產蛋異常恢復緩慢且差別很大, 往往需15~60天的時間, 而且很難達到原有水準。

2.4大多死亡率不高或略高於正常, 雛雞可有較高的死亡。 對整個雞群影響生長, 推遲開產或無產蛋高峰。

2.5長期未能控制時常發生敗血症感染, 死亡率增高, 並增加了對烈性傳染病如新城疫(ND)、禽流感(Al)等病的易感性。

2.6剖檢可見咽喉、氣管粘膜充血、出血, 肺充血、淤血、出血, 咽喉部及氣管中有粘液, 部分雞氣囊混濁增厚, 甚至有腹膜炎、心包炎,

部分卵泡充血、出血、萎縮、變性, 輸卵管粘膜有炎症。

2.7本病常年發生, 但冬、春季發病率明顯增高。 中、小型雞場及散養戶發病高於大型養雞場。

3.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病因及相互作用

3.1傳染性因素

3.1.1關鍵性病原體

主要有雞毒支原體(MG)、傳染性支氣管炎(IB)、大腸桿菌(EC)、新城疫(ND)禽流感(AI)、雞副嗜血桿菌(HP)、傳染性喉氣管炎(ILT)以及呼腸孤病毒(Reo)等病原體的感染。 這些傳染性病原體雖然是雞多病因呼吸道病常見的病因, 但在不同的場、群或不同的批次中, 它們所處的致病地位也不盡相同。 雞毒支原體在我國雞群的感染率極高。 雞群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和大腸桿菌的情況也較為普遍。 新城疫和禽流感是雞的烈性傳染病, 經多年採取了以免疫接種為主的防控措施, 以及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更多的是以非典型或低致病力的形式出現,成為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非典型新城疫的參與更為常見。這幾種在雞群普遍存在的病原體,協同發生作用是可引起明顯症狀和嚴重後果。

3.1.2疫苗免疫反應

給雞接種呼吸道病毒活疫苗時,會引起免疫反應,正常的免疫反應是在接種後3~5天后自然消失。但在雞體內潛在有某些呼吸道病原體(尤其是雞毒支原體)時,則可引發嚴重的呼吸道症狀,甚至爆發雞多病因呼吸道病,再併發呼吸型大腸桿菌或非典型性新城疫時更為嚴重。

再者,由於許多雞群頻繁大量的接種弱毒疫苗或使用毒力較強的的弱毒疫苗,致使雞群中存在較強的傳代疫苗毒株,常會造成疫苗接種反應加重,成為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誘發因素。有時,在雞群中接種弱毒苗劑量不勻或部分漏掉時,也可在雞群中發生雞與雞之間的病原傳播,它的反應大於正常的接種反應,並可使抗體水準參差不齊甚至免疫失敗。

3.1.3免疫抑制性病原體的影響

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影響免疫接種的應答以至免疫完全失敗,並可使雞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大大增加,此類疾病在許多雞群中普遍存在,危害深遠。它們主要是雞傳染性法氏囊炎、雞馬立克氏病、雞染性貧血、雞網狀內皮細胞增殖症等,另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等本身既是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病原體之一,又是造成免疫抑制性病的病原體,所以更應加以關注。

3.2非傳染性病因

環境的有害因數和飼養管理的失誤是造成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發生的另一個主要方面,

有的將其造成的病症稱為“環境性肺炎”、“條件性肺炎”。

3.2.1有害氣體

氨氣是常見的有害氣體之一,它可使器官粘膜上皮纖毛退化甚至脫落,從而降低了對病原體的防禦作用,使各種病原的易感性增加。又如硫化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等。

3.2.2塵埃及粉塵

雞舍內空氣中的塵埃和粉塵濃度過高現象普遍存在,在雞吸入這些顆粒物質後,不僅物理性阻礙呼吸道通氣和纖毛運動,使支氣管排除能力降低,同時其中攜帶有多種引起呼吸道病的病原微生物,從而促使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發生和傳播。

3.2.3溫度和濕度

溫度過低可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粘液分泌過多,降低免疫細胞對病原體的清除能力,尤其是在冬、春季冷空氣侵襲或雞舍通風量過大時,往往使發病率增高或產蛋雞的產蛋下降。過於乾燥的空氣除使呼吸道粘膜失水、上皮細胞抵禦病原體的能力下降外,還會使空氣中的塵埃和粉塵的濃度大為增加。夏、秋季節高溫與高濕常相伴發生,它使雞的呼吸頻率急劇增加,致使呼吸器官發生充血、炎症,也常使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發病增加。

3.2.4飼料的黴菌毒素

近年飼料遭受黴菌污染的情況較為嚴重,尤其是占飼料量比例較大的玉米,所受黴菌污染情況更為常見,它除了因毒素直接引起呼吸道症狀外,還可使免疫力明顯下降,增大了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發病率。

4.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防制對策

4.1正確認識疾病

由多種病因引起畜禽發生各種不同類型的綜合征,已成為近些年發病的新特點,雞多病因呼吸道病是其中之一。由於此類疾病的病因較多且相互作用關係複雜,所以在診斷和防制雞多病因呼吸道病時一定要有正確而充分的認識,要認真進行診斷和分析,在眾多的病因中,找出主要原因以及協同或誘發原因,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防制措施,絕不可單一依靠某種藥物或某種疫苗。正確認識雞多病因呼吸道病是防控其發生最為重要的對策。

4.2切實做好免疫接種

必須接種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和禽流感疫苗,根據情況還可酌情接種支原體、傳染性鼻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病的疫苗,同時一定要做好與雞多病因呼吸道病密切相關的傳染性法氏囊病、馬立克等病疫苗的接種工作。要做好免疫接種一定要注意下列問題。

4.2.1選擇優質合格的疫苗,弱毒疫苗應儘量選用SPF級疫苗。

4.2.2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包括同一類疫苗不同株(系)的選擇、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的安排、母源抗體及疫苗間相互干擾的影響、疫苗劑型、接種劑量、接種途徑等。

4.2.3接種的弱毒疫苗應先從高度致弱的疫苗開始,不可初次接種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如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免疫應初次用H120,以後再用H52。新城疫I系苗應在2月齡後使用。目前有的雞場在雞一月齡內使用I系苗,往往產生較多的呼吸道症狀及其他後患。傳染性法氏囊的免疫使用毒力較強的疫苗後,會使法氏囊受損傷嚴重而致使雞的整體免疫應答能力降低,引起免疫失敗。弱毒疫苗的飲水接種要求很高,因接種途徑所受影響的因素最多,所以造成免疫效果不穩定,且免疫效果不均勻,還往往產生較多的疫苗病毒回傳而引起較重的呼吸道症狀。

4.2.4某些雞場(群),於雛雞一日齡時可用傳染性支氣管炎或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噴霧免疫,以預防早期感染,但應注意潛在感染有支原體等病原體時,可致發生較重的呼吸道症狀。

4.2.5頻繁或大劑量的接種弱毒苗,往往是加重雞多病因呼吸道病頻頻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做好免疫抑制病的免疫接種。馬立克的危害日漸加重,它不僅導致免疫抑制,而且影響了雞的生長發育,有些肉用仔雞已接種馬立克疫苗,實為高明之舉。

4.3科學使用藥物防控

在雞的某些呼吸道病易感、易發病階段,科學使用化學藥物往往可有較好效果。如在育雛早期(多在10日齡前後)使用大環內酯類以預防支原體的發生或使用頭孢類、氟苯尼考類、四環素類等有效預防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病的感染。還應在不同飼養階段投服藥物預防,以防控某些細菌病的危害。特別警惕大腸桿菌的感染,一旦發生大腸桿菌將會與其它呼吸道病原體合併發病,會造成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嚴重感染。防治雞多病因呼吸道病時還可用低刺激、高效力的消毒藥物做帶雞噴霧空氣消毒。但應明確,對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治療,尤其有較重的大腸桿菌(包心、包肝)或氣囊炎和新城疫等病毒病併發時,必須結合疫苗緊急接種和藥物綜合治療。

4.4做好引種檢疫 

雞苗要購自規模較大、設備良好、信譽可靠、雞苗健康、背景清楚的種雞場。同時要做好通風、保溫,合理解決通風與保溫之間的矛盾。雞群除應監測支原體、沙門氏菌等病的感染狀況或抗體水準,還要對所飼養的每批雞定期監測新城疫和禽流感的抗體水準,以便及時調整免疫程式提供依據。

同時應注意飼料的營養全面並含有優質蛋白的飼料,是構成雞健康和抗病力的物質基礎;各種抗體的產生均依賴於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D、E等,它們還對呼吸道上皮抵抗病原體的入侵至關重要。營養缺乏或不平衡,以及劣質的蛋白飼料,或含有黴菌毒素的飼料,常為雞多病因呼吸道的發病埋下隱患。

以及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更多的是以非典型或低致病力的形式出現,成為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非典型新城疫的參與更為常見。這幾種在雞群普遍存在的病原體,協同發生作用是可引起明顯症狀和嚴重後果。

3.1.2疫苗免疫反應

給雞接種呼吸道病毒活疫苗時,會引起免疫反應,正常的免疫反應是在接種後3~5天后自然消失。但在雞體內潛在有某些呼吸道病原體(尤其是雞毒支原體)時,則可引發嚴重的呼吸道症狀,甚至爆發雞多病因呼吸道病,再併發呼吸型大腸桿菌或非典型性新城疫時更為嚴重。

再者,由於許多雞群頻繁大量的接種弱毒疫苗或使用毒力較強的的弱毒疫苗,致使雞群中存在較強的傳代疫苗毒株,常會造成疫苗接種反應加重,成為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誘發因素。有時,在雞群中接種弱毒苗劑量不勻或部分漏掉時,也可在雞群中發生雞與雞之間的病原傳播,它的反應大於正常的接種反應,並可使抗體水準參差不齊甚至免疫失敗。

3.1.3免疫抑制性病原體的影響

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影響免疫接種的應答以至免疫完全失敗,並可使雞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大大增加,此類疾病在許多雞群中普遍存在,危害深遠。它們主要是雞傳染性法氏囊炎、雞馬立克氏病、雞染性貧血、雞網狀內皮細胞增殖症等,另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等本身既是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病原體之一,又是造成免疫抑制性病的病原體,所以更應加以關注。

3.2非傳染性病因

環境的有害因數和飼養管理的失誤是造成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發生的另一個主要方面,

有的將其造成的病症稱為“環境性肺炎”、“條件性肺炎”。

3.2.1有害氣體

氨氣是常見的有害氣體之一,它可使器官粘膜上皮纖毛退化甚至脫落,從而降低了對病原體的防禦作用,使各種病原的易感性增加。又如硫化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等。

3.2.2塵埃及粉塵

雞舍內空氣中的塵埃和粉塵濃度過高現象普遍存在,在雞吸入這些顆粒物質後,不僅物理性阻礙呼吸道通氣和纖毛運動,使支氣管排除能力降低,同時其中攜帶有多種引起呼吸道病的病原微生物,從而促使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發生和傳播。

3.2.3溫度和濕度

溫度過低可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粘液分泌過多,降低免疫細胞對病原體的清除能力,尤其是在冬、春季冷空氣侵襲或雞舍通風量過大時,往往使發病率增高或產蛋雞的產蛋下降。過於乾燥的空氣除使呼吸道粘膜失水、上皮細胞抵禦病原體的能力下降外,還會使空氣中的塵埃和粉塵的濃度大為增加。夏、秋季節高溫與高濕常相伴發生,它使雞的呼吸頻率急劇增加,致使呼吸器官發生充血、炎症,也常使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發病增加。

3.2.4飼料的黴菌毒素

近年飼料遭受黴菌污染的情況較為嚴重,尤其是占飼料量比例較大的玉米,所受黴菌污染情況更為常見,它除了因毒素直接引起呼吸道症狀外,還可使免疫力明顯下降,增大了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發病率。

4.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防制對策

4.1正確認識疾病

由多種病因引起畜禽發生各種不同類型的綜合征,已成為近些年發病的新特點,雞多病因呼吸道病是其中之一。由於此類疾病的病因較多且相互作用關係複雜,所以在診斷和防制雞多病因呼吸道病時一定要有正確而充分的認識,要認真進行診斷和分析,在眾多的病因中,找出主要原因以及協同或誘發原因,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防制措施,絕不可單一依靠某種藥物或某種疫苗。正確認識雞多病因呼吸道病是防控其發生最為重要的對策。

4.2切實做好免疫接種

必須接種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和禽流感疫苗,根據情況還可酌情接種支原體、傳染性鼻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病的疫苗,同時一定要做好與雞多病因呼吸道病密切相關的傳染性法氏囊病、馬立克等病疫苗的接種工作。要做好免疫接種一定要注意下列問題。

4.2.1選擇優質合格的疫苗,弱毒疫苗應儘量選用SPF級疫苗。

4.2.2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包括同一類疫苗不同株(系)的選擇、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的安排、母源抗體及疫苗間相互干擾的影響、疫苗劑型、接種劑量、接種途徑等。

4.2.3接種的弱毒疫苗應先從高度致弱的疫苗開始,不可初次接種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如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免疫應初次用H120,以後再用H52。新城疫I系苗應在2月齡後使用。目前有的雞場在雞一月齡內使用I系苗,往往產生較多的呼吸道症狀及其他後患。傳染性法氏囊的免疫使用毒力較強的疫苗後,會使法氏囊受損傷嚴重而致使雞的整體免疫應答能力降低,引起免疫失敗。弱毒疫苗的飲水接種要求很高,因接種途徑所受影響的因素最多,所以造成免疫效果不穩定,且免疫效果不均勻,還往往產生較多的疫苗病毒回傳而引起較重的呼吸道症狀。

4.2.4某些雞場(群),於雛雞一日齡時可用傳染性支氣管炎或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噴霧免疫,以預防早期感染,但應注意潛在感染有支原體等病原體時,可致發生較重的呼吸道症狀。

4.2.5頻繁或大劑量的接種弱毒苗,往往是加重雞多病因呼吸道病頻頻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做好免疫抑制病的免疫接種。馬立克的危害日漸加重,它不僅導致免疫抑制,而且影響了雞的生長發育,有些肉用仔雞已接種馬立克疫苗,實為高明之舉。

4.3科學使用藥物防控

在雞的某些呼吸道病易感、易發病階段,科學使用化學藥物往往可有較好效果。如在育雛早期(多在10日齡前後)使用大環內酯類以預防支原體的發生或使用頭孢類、氟苯尼考類、四環素類等有效預防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病的感染。還應在不同飼養階段投服藥物預防,以防控某些細菌病的危害。特別警惕大腸桿菌的感染,一旦發生大腸桿菌將會與其它呼吸道病原體合併發病,會造成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嚴重感染。防治雞多病因呼吸道病時還可用低刺激、高效力的消毒藥物做帶雞噴霧空氣消毒。但應明確,對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治療,尤其有較重的大腸桿菌(包心、包肝)或氣囊炎和新城疫等病毒病併發時,必須結合疫苗緊急接種和藥物綜合治療。

4.4做好引種檢疫 

雞苗要購自規模較大、設備良好、信譽可靠、雞苗健康、背景清楚的種雞場。同時要做好通風、保溫,合理解決通風與保溫之間的矛盾。雞群除應監測支原體、沙門氏菌等病的感染狀況或抗體水準,還要對所飼養的每批雞定期監測新城疫和禽流感的抗體水準,以便及時調整免疫程式提供依據。

同時應注意飼料的營養全面並含有優質蛋白的飼料,是構成雞健康和抗病力的物質基礎;各種抗體的產生均依賴於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D、E等,它們還對呼吸道上皮抵抗病原體的入侵至關重要。營養缺乏或不平衡,以及劣質的蛋白飼料,或含有黴菌毒素的飼料,常為雞多病因呼吸道的發病埋下隱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