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賽岐鎮江兜村:春風沉醉的枇杷村

返鄉創業青年林建強和種植大戶黃鴻基夫婦正忙著採摘枇杷。

一灣溪水繞村流, 山上枇杷滿枝丫。 三五年間, 賽岐鎮江兜村從一個髒亂差的小村落,

搖身變成秀美整潔的美麗鄉村。 走進江兜, 兩棵大榕樹撐開狀如傘蓋的樹冠, 樹下是村裡去年剛建好的“孝文化”廣場, 返鄉大學生林建強正帶著農戶穿過廣場, 準備到山裡頭瞧瞧枇杷, “村環境好了, 枇杷也有了新銷路, 村民當然高興!”

江兜溪依村而過, 承擔著灌溉農田的作用, 但過去, 由於村民都將生活污水直排到溪裡, 這條小溪流一直是江兜村為人詬病的“大毛病”。 “夏天蚊蟲多, 冬天淤泥惡臭。 ”江兜村黨支部書記林清華說, 過去, 不僅外來的客人“嫌棄”江兜溪, 連村裡人自己都繞開溪走。

而如今, 我們沿著江兜溪漫步, 目之所及溪水清澈、小魚歡騰, 沿岸是整潔的水泥路, 對岸油菜花點綴在草叢間, 春風拂面讓人好不沉醉。

2016年, 江兜村啟動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專案, 投入近200萬元整治江兜溪, 清除陳年垃圾和淤泥。 “自從我們花大力氣整治了江兜溪, 村民們也開始自發保護溪流。 ”林清華說, 如今村裡家家戶戶都自覺把生活垃圾丟到垃圾桶裡, 村裡則安排環衛工人每天清理一次, 不僅溪水乾淨了, 村民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接下來, 要將沿岸的亂搭蓋建築物拆除, 還原江兜村本來面貌。 ”林清華帶著記者沿溪而行, 一座座古宅映入眼簾。 據瞭解, 江兜村有10來座明清古建築, 保存良好。 舊村修復計畫, 將揭開古建築的面紗, 而隨之發展的鄉村旅遊, 則會給這些古建築帶來新的生機。

江兜村的枇杷個大味甜, 一直頗受市場好評,

但江兜村是個長條型村落, 可開墾的土地不多, 村民只好在村頭村尾的山林上種植枇杷。 “過去沒有水泥路, 我們只能肩挑手提把枇杷從山裡運出來。 ”枇杷農李妃容說, 如今, 平整寬闊的江上路從村口修到了大山裡, 3.6公里的水泥路, 讓村民出行更方便, 運輸枇杷更高效。 這條水泥路的修建, 也帶動了農業產業發展, 村裡建起了一個300畝的高標準農業示範基地, 除了枇杷之外, 江兜村的葡萄、柳丁、茶葉產業也是一派欣欣向榮。

小村莊煥新顏, 吸引了一批有志青年返鄉創業。 1988年出生的林建強是土生土長的江兜人, 大學畢業後, 他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就業, 而是回到家鄉當“農民”。 市場行銷專業出身的他想了個新點子, 推出“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

農戶按照公司的標準流程和要求來種植, 公司提供銷售管道, 並以不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農戶的產品。 去年, 林建強用這種模式, 讓江兜枇杷走出一條“質高價優”的新路子。 “6斤禮盒包裝的枇杷賣90元, 主要銷往福州、福清、廈門等地。 ”林建強說, 由於公司在種植過程中嚴格把控品質, 個小的枇杷在生長期就被淘汰, 所以他們的禮盒裝枇杷在品質上是有保證的, 儘管價高, 仍然供不應求。

眼下的江兜村, 金燦燦的枇杷掛滿枝頭, 源源不斷的訂單正飛往這個小山村, 環境的改善、產業的發展, 讓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