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哥!這個江津人4年吃了1460碗小面……

在我們身邊, 忙碌著這樣一群人。 無論颳風下雨, 只要一個電話, 他們就會出現在你面前, 幫你把網路購物從虛擬變成現實。 他們腳步匆匆,

穿梭在高樓大夏間, 奔跑在居民樓道裡, 與時間賽跑, 猶如“飛”著工作。

近日, 記者跟隨他們一起, 親身體驗了一把一線快遞員的酸甜苦辣。

第一次見到順豐快遞員詹增誠, 是在艾坪山上的一個快遞網站。 精瘦的體型、精幹的髮型、笑起來就眯縫的彎彎眼,

很難看出已經在快遞員的崗位上幹了4年。

早上7時, 該網站召集相關網站的全體職工開早會, 佈置一天的工作任務。 詹增誠告訴記者, 由於他住在琅山, 為了準時上班, 他已經4年多沒有睡過懶覺, 每天早上6時從家裡出發。

隨後, 詹增誠就投入到分揀工作, 搬紙箱、運包裹、裝物件……一套工作行雲流水、毫不含糊。 網站裡, 各個快遞員矯健的閃挪騰移, 忙碌不已。

看著貨運車上堆積如座座小山包似的快遞包裹漸漸減少, 詹增誠的額頭上也逐漸出現了一個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

“一天工作始於分揀。 ”詹增誠告訴記者。 分揀快遞是最重要的一步, 能清楚知道每個社區、每棟樓有幾件包裹, 腦海裡才能勾畫出一天的線路, 事先規劃出路線, 少走冤枉路。 “時間就是快遞員的生命。 ”詹增誠說。 分揀完畢後, 超過他身體三分之二長的大包裹, 被他背上了車。 詹增誠一天要送兩趟快遞, 上午和下午各一趟。

裝車時,如何利用好空間也是有技巧的。“先放大物件,然後用小物件去填充空隙。”詹增誠一邊說,手上也不閑著。不一會兒,車上就整齊地裝滿了滿滿當當的貨物。為了能精准且快速地將快遞包裹送達到顧客手中,在物件裝車完畢後,他再次快速流覽全部物件,確保萬無一失。

隨著麵包車引擎的啟動,一天的派件正式開始。“每天,最先派送的一定是生鮮產品。”詹增誠載著一車的包裹來到長城路附近的第一個派件地點。他抱起一箱食材,就往樓上跑。開門的是位美女顧客。

對於他的服務,美女顧客讚不絕口。在派送了第一份快件後,詹增誠松了口氣,“生鮮產品,就是和時間賽跑。不能有任何耽擱!”

詹增誠主要負責長城路附近區域的快遞寄送收攬業務。他派送的區域住宅社區居多,所以經常都會在汽車狹縫、樓道等狹小的空間運送物件,消耗的體力也相對較大。

遇到大物件時,詹增誠也從不怠慢,會竭力想辦法送到客戶家中。由於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只有31歲的他,手上和腳上長滿了厚厚的繭。

“每次送快遞,都會提前打電話通知客戶。”詹增誠說。有時候忙起來,雙手、雙耳都不夠用。為了能夠快速派件,他平時會使用3部手機,保證自己每時每刻都能接聽到顧客的電話。

對於詹增誠來說,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安全把快遞物件送到客戶手中;最興奮的事是開車送快遞穿越大街小巷;最安逸的事是看到一車快遞物件慢慢減少;最苦惱的事是電話打不通,快遞已到而客戶卻不知道;而最幸福的事是下班回家陪孩子。

拍攝的當天,天公很給“面子”,不是大晴天。在車上,詹增誠打趣地對著記者說,“如果是豔陽天,你可能還受不了。”送快遞的麵包車沒有空調,在夏天,車裡就像“蒸桑拿”一樣。隨後,記者問他剛入行時是怎樣的工作狀態。“剛接觸送快遞是最痛苦的,當時對路、社區不熟悉,完全找不到路,常常需要打電話問客戶,天天加班到晚上10時是常態。”說起以前還是“快遞小白”時,詹增誠露出了傻傻的笑容。

作為快遞員,到處奔波是無法避免的。當天中午13時,詹增誠才開始吃午飯。他告訴記者,只要是工作時間,幾乎都在路上跑。“不是在寄送快遞的路上,就是在收快遞的路上,有時候太忙,索性就不吃了。”當記者問及中午一般吃什麼時,詹增誠帶著記者來到他常來的一家麵館。“中午就吃3兩小面,好吃且方便。”詹增誠說。快遞員沒有基本工資,收發件平均在1.5元一個,找的是血汗錢。4年多來,他午餐只吃小面,差不多吃了1460碗了。

各位親

當您收到快遞小哥的快遞是

請給他們一個微笑

你的微笑是最好的祝福!

《江津日報》記者 鄧浩

總編輯 葉文青

值班副總編輯 曹 成

編審 吳剛 責任編輯 胡德賽

裝車時,如何利用好空間也是有技巧的。“先放大物件,然後用小物件去填充空隙。”詹增誠一邊說,手上也不閑著。不一會兒,車上就整齊地裝滿了滿滿當當的貨物。為了能精准且快速地將快遞包裹送達到顧客手中,在物件裝車完畢後,他再次快速流覽全部物件,確保萬無一失。

隨著麵包車引擎的啟動,一天的派件正式開始。“每天,最先派送的一定是生鮮產品。”詹增誠載著一車的包裹來到長城路附近的第一個派件地點。他抱起一箱食材,就往樓上跑。開門的是位美女顧客。

對於他的服務,美女顧客讚不絕口。在派送了第一份快件後,詹增誠松了口氣,“生鮮產品,就是和時間賽跑。不能有任何耽擱!”

詹增誠主要負責長城路附近區域的快遞寄送收攬業務。他派送的區域住宅社區居多,所以經常都會在汽車狹縫、樓道等狹小的空間運送物件,消耗的體力也相對較大。

遇到大物件時,詹增誠也從不怠慢,會竭力想辦法送到客戶家中。由於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只有31歲的他,手上和腳上長滿了厚厚的繭。

“每次送快遞,都會提前打電話通知客戶。”詹增誠說。有時候忙起來,雙手、雙耳都不夠用。為了能夠快速派件,他平時會使用3部手機,保證自己每時每刻都能接聽到顧客的電話。

對於詹增誠來說,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安全把快遞物件送到客戶手中;最興奮的事是開車送快遞穿越大街小巷;最安逸的事是看到一車快遞物件慢慢減少;最苦惱的事是電話打不通,快遞已到而客戶卻不知道;而最幸福的事是下班回家陪孩子。

拍攝的當天,天公很給“面子”,不是大晴天。在車上,詹增誠打趣地對著記者說,“如果是豔陽天,你可能還受不了。”送快遞的麵包車沒有空調,在夏天,車裡就像“蒸桑拿”一樣。隨後,記者問他剛入行時是怎樣的工作狀態。“剛接觸送快遞是最痛苦的,當時對路、社區不熟悉,完全找不到路,常常需要打電話問客戶,天天加班到晚上10時是常態。”說起以前還是“快遞小白”時,詹增誠露出了傻傻的笑容。

作為快遞員,到處奔波是無法避免的。當天中午13時,詹增誠才開始吃午飯。他告訴記者,只要是工作時間,幾乎都在路上跑。“不是在寄送快遞的路上,就是在收快遞的路上,有時候太忙,索性就不吃了。”當記者問及中午一般吃什麼時,詹增誠帶著記者來到他常來的一家麵館。“中午就吃3兩小面,好吃且方便。”詹增誠說。快遞員沒有基本工資,收發件平均在1.5元一個,找的是血汗錢。4年多來,他午餐只吃小面,差不多吃了1460碗了。

各位親

當您收到快遞小哥的快遞是

請給他們一個微笑

你的微笑是最好的祝福!

《江津日報》記者 鄧浩

總編輯 葉文青

值班副總編輯 曹 成

編審 吳剛 責任編輯 胡德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