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媽媽打造生命之舟,載著兒子的孝心去遠航

艾甯的母親劉慧珍患有嚴重的哮喘病。 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發現母親在水面上生活時, 病情就會得到控制。 為了不讓當年鄧麗君的悲劇發生在母親身上,

他決定安排母親長期生活在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的大江之上, 可那樣一來, 艾寧必須有一艘輪船。 而一艘輪船的造價要1000多萬元, 即使艾寧變賣所有的家產, 也只能湊到120萬, 他是選擇放棄, 還是堅持幫母親圓健康夢想呢?

母親就是兒的命, 我要治好您的哮喘病

艾甯原來是一名海員, 為了母親, 他主動放棄大海, 回到家鄉, 在綿陽一家水上俱樂部當教練。 母親劉慧珍是小學裡的英語教師, 由於患有慢性咳嗽病, 工作起來很吃力。

2013年春天起, 劉慧珍一直不停地咳嗽。 艾甯多次督促母親去醫院治療, 可劉慧珍總以各種理由推託, 一天早上, 艾寧晨跑回來, 聽到一陣劇烈的咳嗽聲。 他推開了房門, 眼前的一幕把他嚇呆了:由於劇烈的咳嗽,

劉慧珍的嘴唇和指尖變得青紫……

醫生鄭重地對艾寧說:“你媽媽患的是一種罕見的哮喘病, 由於長期誤診, 導致現在越來越嚴重了。 這種病目前是世界醫學難題, 一旦劇烈發作, 就會危及生命。 如果你晚來3分鐘, 你媽媽可能就沒命了!為了防止不再發生鄧麗君那樣的悲劇, 你千萬要提防她的哮喘再這樣劇烈發作。 ”

3天后, 劉慧珍出院了。 她不想成為兒子的累贅, 提出要搬到學校裡去住。 艾寧傷心地說:“我就是終生不處女朋友, 也不能放棄媽媽不顧, 我一定要治好您的病!”艾寧13歲那年, 父親就去世了, 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 母親就是他的命!

從那以後, 凡是看到有關哮喘的書籍, 艾寧都買下來, 認真地閱讀, 並寫下詳細筆記。 艾甯從書上得知很多敏感源, 比如空氣中的塵埃、花粉、地毯、動物的毛髮、衣物纖維和香煙等, 都會引起哮喘。 為了防止這些敏感源糾纏劉慧珍, 艾寧硬把煙戒了, 並把庭前屋後的花都拔掉, 種成草坪, 甚至把寵物狗也送人了。

此後, 劉慧珍再也沒有發生過嚴重的哮喘爆發症。 而且, 她後來一周左右才發生一次哮喘, 發病的間隔時間明顯變長。 每當劉慧珍的哮喘病發作時, 為了使她不窒息, 艾寧就坐在沙發上, 把母親抱在懷裡, 讓她坐著入睡……

2013年10月, 醫生給劉慧珍檢查身體時, 發現她的呼吸器官已經發生了微妙的病變, 就提醒艾寧說:“如果你媽媽的哮喘能早點兒得到控制, 她的呼吸道的結構病變就會越少。 否則, 會導致呼吸器官變形!”

聽醫生說出這番話, 艾寧的心頓時繃緊了。 為了讓母親的病情得到控制, 他帶著母親, 去北京、上海等國內很多有名的大醫院諮詢。 可是, 他們跑了幾個月, 卻沒有找到一個能治癒劉慧珍哮喘的辦法。 看著母親被哮喘折磨得日漸瘦弱,

艾寧難過極了, 卻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一晃, 劉慧珍賦閑在家快兩年了, 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嚴重的哮喘, 她不能奔跑, 不能開懷大笑, 很少與外界接觸, 家基本上是她惟一的活動空間, 生活非常單調、無聊。

艾甯有個叫王秋林的表哥, 在綿陽涪江六峽景區開旅遊船。 他一休假, 就回來看望他的姨媽。 每次他到艾寧家, 都給姨媽講許多關於涪江的傳說。 劉慧珍聽得入了迷, 就叫王秋林拍一些江景照片, 給她寄回來。 王秋林欣然答應。 接到侄兒郵寄來的美麗的江景照片照片後, 劉慧珍欣喜若狂, 她把那些照片夾在影集裡, 天天拿出來欣賞。

2015年7月, 是劉慧珍55歲生日。 那天, 艾甯為母親點亮了蠟燭, 並讓她許個心願。 劉慧珍閉上眼睛,輕聲祈禱:“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和孩子們一起去涪江的上游走走,呼吸一下那裡的新鮮空氣。”然後,她睜開眼睛,望著艾寧說:“你表哥說涪江上游有著茂密的森林,那裡的空氣一定是甜的,對嗎?”聽母親說出這番話,艾寧的眼眶頓時紅了。他難過地想,自由地呼吸新鮮空氣是一個人最簡單的權利,可這卻成了媽媽的渴望!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讓媽媽去看看涪江上游的高山峽谷。”

很快,他就開始實施計畫,一天,艾寧雇了一條小船,帶上母親平時吃的各種藥物,以及搶救哮喘病人的基本儀器,和母親一起,乘船向涪江上游駛去。

一路上,艾寧很緊張,生怕母親出現什麼意外。那天,劉慧珍興奮極了。在涪江上游轉乘旅遊船的時候,劉慧珍望著一條條瀑布淩空而下,如萬丈銀煉掛在崖壁之間,像孩子般歡快地手舞足蹈;當她看到拖綠曳翠的深澗中,大熊貓憨態可鞠的身影不時出現時,竟忘了自己是個哮喘病人,從船頭跑到船尾,從下艙跑到上艙,艾寧擔心地跟在後面喊:“媽媽,快停下來……”可她依舊不停地跑動。

如果在平時,劉慧珍這樣奔跑的話,肯定早就窒息了。可那天,當艾甯扶住母親時,感覺她只是喘息急促些。艾寧不放心,又拿出儀器檢測,結果一切正常。艾甯吃驚地望著母親,說:“媽媽,您的哮喘居然沒有發作?真是不可思議!”此後,他一直陪著母親沿著涪江足足遊玩了1個月,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劉慧珍的哮喘一次也沒有發作。病情穩定下來後,劉慧珍簡直變成了另一個人,精神開朗,笑聲不斷。艾寧為出現這樣的奇跡興奮不已,並開始報僥倖心理:也許媽媽的哮喘已經慢慢地好了。

誰知,回家沒幾天,劉慧珍又開始呼吸不暢,哮喘如往常一樣時而發作,艾寧再次陷入苦惱中。一天,他把這種奇特的情況告訴了醫生,醫生分析說:“你媽媽發病的原因也許有兩點:一是她的祖母有哮喘病史,可能受隔代遺傳的影響;二是她從小被父親帶到礦山生活了10多年,受空氣污染,誘發哮喘。在遠離敏感源的地方生活,呼吸清新的空氣,就能防止哮喘發作。比如有些患者家屬為哮喘病人安裝空氣淨化器,就是這個道理。涪江兩岸山青水秀,空氣十分清新乾淨,所以你媽媽一到江面上去生活,病情就減輕了。或許到江上生活,是治療她哮喘病最好的辦法。”

聽完醫生的話,艾寧十分激動:我們可以搬到江上生活。雖然這樣做的話,不能徹底根除媽媽的病,但至少可以讓她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於是,他毅然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家搬到江上去!

孝義大於天,我要為母親打造一艘生命之舟

在江上生活,首先要有一艘船。於是,艾寧開始四處諮詢有關造船的資訊。經過多方打聽,他得知如果請船廠造一艘輪船,至少需要1000萬元以上,這對於艾寧來說,無疑是筆天文數字。艾寧不禁發起愁來:上哪去弄這麼多錢啊!

成員儘管知道自己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但艾甯依然不停地與各地船廠聯繫造船事宜。由於即使變賣全部家產,艾寧也只能拿出120萬元出來,沒有一家船廠願意為他造出這麼廉價的船。儘管屢屢碰壁,但艾寧沒有氣餒,繼續四處打聽,

南方一家造船廠的一位即將退休的姓張的船舶工程師得知艾甯執意要造船,是為了幫母親治病,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小夥子,如果你願意自己動手造一艘船的話,估計120萬就夠了。”

艾寧眼睛一亮,不假思索地說:“我願意自己造。我當過5年的海員,對輪船很熟悉。” 可張工程師說:“造船需要很高的專業技術,你行嗎?”

艾寧堅定地說:“雖然很多知識我不懂,但我可以邊幹邊學。”見艾寧態度堅定,張工程師不再說什麼。當艾寧提出讓他按照他的需求,設計一艘上下兩層,寬5米,長18米,時速為20公里的機電船的圖紙,他也爽快地答應了。艾甯的表哥王秋林聽說他要自己動手為姨媽造船,毅然辭去工作,想助表弟一臂之力。

2015年4月的一天,艾寧終於拿到了圖紙。隨後,艾寧變賣了房產,用賣房子的錢,在江邊租了一塊空地,並用石棉瓦搭了個簡易的大棚。隨後,艾甯和王秋林就在裡面開始緊鑼密鼓的造船行動。他倆買來一大堆鋼材和各種造船書籍,邊學邊幹。由於此前他倆看不懂圖紙,只好不停地給張工程師打電話,請教這個符號代表什麼,那個圈圈是什麼意思,因此速度非常慢。後來,他倆吃透圖紙後,這才叮叮噹當地造起船來。

造船是十分辛苦的體力活,對身體瘦弱的艾寧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往往沒幹多久,就大汗淋漓了。可他顧不上太多,擦一下身上的汗水,繼續幹。由於艾甯此前從來沒接觸過機械方面的工作,因此不會使用割刀。割刀是靠氧氣和乙炔的混合氣體燃燒來切割鋼板。起初,由於艾寧總是調不好這兩種氣體的比例,接連發生了幾次爆炸事件,他的手和臉都被燙傷了。一次,艾寧又一次被燙傷後,劉慧珍一邊為他清洗傷口,一邊哭著說:“兒啦,你不要再造船了,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向你爸爸交代啊!”可艾寧說:“媽媽有難,爸爸就是要我迎接各種挑戰,有爸爸保佑,我不會出事的。”劉慧珍見勸阻不了他,只好配合兒子繼續造船。

不久後的一天,艾寧在造船過程中,被嚴重燙傷,不得不住進了醫院。可是,但他害怕影響工程進度,傷口還沒完全好,就趁醫生沒注意,偷偷地溜回了工地。

隨著工程的一步步推進,艾寧他倆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如鋼材的尺寸裁錯,施工操作不當導致供電線路短。更雷人的是,有一次,他們竟把底板當成面板,切割了幾十個窟窿。每當遇到挫折時,艾寧他倆總是互相鼓勵著:“我們一定要成功!”足足用了大半年時間,他們才裁完船體所用的鋼材。

接下來,就該拼接船體。此時,石棉瓦棚裡已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的造船廠。不過這個特殊的船廠只有兩個正式工——他倆身兼數職,既是工程師,又是熟煉的鉗工、焊工和電工。他倆每天還臨時聘用了幾個雜工。每到夜晚,工地上火花四濺,遠遠望去,如同無數噴射的煙花,點綴著深藍的夜空。看著兒子和侄子為了幫助自己治病,每天如此辛勞地工作,劉慧珍不忍心休息,只要身體能支撐,她就不危險,在江邊支起爐灶,為他們做各種美味佳餚。艾甯吃劉慧珍做的飯菜時,總是禁不住嘖嘖讚歎:“媽媽做的飯,真好吃,真好吃。”每當這時,劉慧珍感到非常開心。

就這樣,他們辛苦著,快樂著,一天一天地幹了下來……

終於,他們開始焊接船體了,也就是把彎曲好的鋼板一片一片地焊接在一起。艾寧焊得異常仔細,似乎要把他對母親的愛牢牢地焊接在一起。當艾寧焊接上艙頂部欄杆的時候,劉慧珍站在下面,目不轉睛地仰望著他,不停地叮囑他要小心。結果,艾寧在焊接過程中,一腳踩空,摔了下來。劉慧珍見狀,驚叫一聲,急忙張開雙臂去抱兒子,最終母子倆都摔在了沙灘上。結果艾甯沒受傷,劉慧珍卻昏過去了。在送母親去醫院的路上,艾寧緊緊地抱住母親。喃喃地說:“媽媽呀,您一定要頂住,您一定要坐上兒子親手為您造的船啊!”所幸由於治療及時,劉慧珍很快就脫離了危險。但此後,為了避免再出現類似事情,艾寧再也不讓母親到現場看他造船。……

2017年6月,船體終於全部焊接好了。於是,艾甯給張工程師打電話,請他趕過來為他們檢查船是否漏水。當張工程師趕到艾甯的工地時,看到眼前的一幕,他的眼睛模糊了:一艘船已經像模像樣地矗立在那塊江邊的空地。它的身旁站著艾甯、王秋林。雖然他倆滿手老繭、又黑又瘦,但眼裡充滿了激情。張工程師為船做了漏水檢測,結果沒有發現一點兒漏水現象,這意味著造船基本成功了。當他激動地向他們宣佈這一結果時,他們的流下了欣喜的淚水。

這真是人間奇跡!當地居民奔相走告,從四面八方湧來,觀看這艘充滿孝義和大愛的輪船。

滔滔大江水,把艾寧孝母的故事傳遍天涯

這時,艾寧又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讓母親長期生活在水上,未免太孤寂、太單調了。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一天,艾寧呆呆地望著碩大的船,忽然眼前一亮:這艘船可以容納16個人,而母親以前是個教師,我們完全可以開辦一個水上學校,在節假日,把孩子們接到船上來,讓母親給孩子們補課,這樣一來,還可以用補課費,維持船上的一切開銷。於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對母親說了。劉慧珍做夢都想重新當老師,聽兒子說出他的意圖後,劉慧珍欣然同意。

隨後,艾甯和劉慧珍就把計畫辦水上學校的消息傳播出去。由於劉慧珍是個好老師,聽到這個消息後,眾多家長們都表示願意自家的孩子交給她,讓他們在節假日跟著劉老師學習英語,並說孩子們跟著劉老師,既能學習英語,還可以坐船旅遊,孩子們一定很開心。就這樣,見自己有望重圓老師夢,並能幫兒子掙錢,劉慧珍開心極了。

2018年1月15日,艾寧的輪船正式竣工,比起大船廠造的輪船,雖然艾寧的船的做工略顯粗糙,船體的顏色搭配得不很科學,但那艘船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它為輪船的主人量身設計了專門的起居室、休息室、觀光室和急救室。而那間大艙房,完全可以作為孩子們的教室。艾寧還特地給這艘輪船起了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母愛船”。經過相關部門的技術檢測,確認“母愛船”不存在安全隱患,並且根據他的實際情況,特許“母愛船”可以以私家船的名義在江面上航行。

2018年3月28日,艾寧把全部家當搬到船上,開始試航。劉慧珍上船後,望著那艘凝聚兒子汗水和孝心的大氣的船,激動地說:“天啊,這就是我們的家嗎?”艾寧很肯定地說:“是的,媽媽,這就是我們的新家,您喜歡嗎?”劉慧珍流下了喜悅的眼淚,不停地說:“喜歡,我太喜歡了……”這時候,他發現母親有點兒不對勁。她的手松了,身子慢慢地滑了下去,臉都變青了!難道母親的病情已經轉化,不能適應水上的生活了。如果那樣,自己就前功盡棄了。

艾甯急忙給醫生打電話,詢問原因。醫生解釋說,你母親之所以出現那樣的情況,可能是由於她太激動了。隨後,他按照醫生的意思,啟動了輪船。剛開始,劉慧珍的狀態不大好,當船行駛到濃蔭蔽日的原始森林地帶,奇跡再次顯現了:劉慧珍的面色變得紅潤起來,精神大振。

根據這一情況,艾寧決定要載著母親,先游完涪江,然後再游嘉陵江和長江,一直讓她生活在祖國風景最秀麗、空氣最新鮮的水域上。

(配圖選自網路。嚴禁搜狐、百家號等一切網路搬運。)

劉慧珍閉上眼睛,輕聲祈禱:“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和孩子們一起去涪江的上游走走,呼吸一下那裡的新鮮空氣。”然後,她睜開眼睛,望著艾寧說:“你表哥說涪江上游有著茂密的森林,那裡的空氣一定是甜的,對嗎?”聽母親說出這番話,艾寧的眼眶頓時紅了。他難過地想,自由地呼吸新鮮空氣是一個人最簡單的權利,可這卻成了媽媽的渴望!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讓媽媽去看看涪江上游的高山峽谷。”

很快,他就開始實施計畫,一天,艾寧雇了一條小船,帶上母親平時吃的各種藥物,以及搶救哮喘病人的基本儀器,和母親一起,乘船向涪江上游駛去。

一路上,艾寧很緊張,生怕母親出現什麼意外。那天,劉慧珍興奮極了。在涪江上游轉乘旅遊船的時候,劉慧珍望著一條條瀑布淩空而下,如萬丈銀煉掛在崖壁之間,像孩子般歡快地手舞足蹈;當她看到拖綠曳翠的深澗中,大熊貓憨態可鞠的身影不時出現時,竟忘了自己是個哮喘病人,從船頭跑到船尾,從下艙跑到上艙,艾寧擔心地跟在後面喊:“媽媽,快停下來……”可她依舊不停地跑動。

如果在平時,劉慧珍這樣奔跑的話,肯定早就窒息了。可那天,當艾甯扶住母親時,感覺她只是喘息急促些。艾寧不放心,又拿出儀器檢測,結果一切正常。艾甯吃驚地望著母親,說:“媽媽,您的哮喘居然沒有發作?真是不可思議!”此後,他一直陪著母親沿著涪江足足遊玩了1個月,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劉慧珍的哮喘一次也沒有發作。病情穩定下來後,劉慧珍簡直變成了另一個人,精神開朗,笑聲不斷。艾寧為出現這樣的奇跡興奮不已,並開始報僥倖心理:也許媽媽的哮喘已經慢慢地好了。

誰知,回家沒幾天,劉慧珍又開始呼吸不暢,哮喘如往常一樣時而發作,艾寧再次陷入苦惱中。一天,他把這種奇特的情況告訴了醫生,醫生分析說:“你媽媽發病的原因也許有兩點:一是她的祖母有哮喘病史,可能受隔代遺傳的影響;二是她從小被父親帶到礦山生活了10多年,受空氣污染,誘發哮喘。在遠離敏感源的地方生活,呼吸清新的空氣,就能防止哮喘發作。比如有些患者家屬為哮喘病人安裝空氣淨化器,就是這個道理。涪江兩岸山青水秀,空氣十分清新乾淨,所以你媽媽一到江面上去生活,病情就減輕了。或許到江上生活,是治療她哮喘病最好的辦法。”

聽完醫生的話,艾寧十分激動:我們可以搬到江上生活。雖然這樣做的話,不能徹底根除媽媽的病,但至少可以讓她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於是,他毅然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家搬到江上去!

孝義大於天,我要為母親打造一艘生命之舟

在江上生活,首先要有一艘船。於是,艾寧開始四處諮詢有關造船的資訊。經過多方打聽,他得知如果請船廠造一艘輪船,至少需要1000萬元以上,這對於艾寧來說,無疑是筆天文數字。艾寧不禁發起愁來:上哪去弄這麼多錢啊!

成員儘管知道自己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但艾甯依然不停地與各地船廠聯繫造船事宜。由於即使變賣全部家產,艾寧也只能拿出120萬元出來,沒有一家船廠願意為他造出這麼廉價的船。儘管屢屢碰壁,但艾寧沒有氣餒,繼續四處打聽,

南方一家造船廠的一位即將退休的姓張的船舶工程師得知艾甯執意要造船,是為了幫母親治病,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小夥子,如果你願意自己動手造一艘船的話,估計120萬就夠了。”

艾寧眼睛一亮,不假思索地說:“我願意自己造。我當過5年的海員,對輪船很熟悉。” 可張工程師說:“造船需要很高的專業技術,你行嗎?”

艾寧堅定地說:“雖然很多知識我不懂,但我可以邊幹邊學。”見艾寧態度堅定,張工程師不再說什麼。當艾寧提出讓他按照他的需求,設計一艘上下兩層,寬5米,長18米,時速為20公里的機電船的圖紙,他也爽快地答應了。艾甯的表哥王秋林聽說他要自己動手為姨媽造船,毅然辭去工作,想助表弟一臂之力。

2015年4月的一天,艾寧終於拿到了圖紙。隨後,艾寧變賣了房產,用賣房子的錢,在江邊租了一塊空地,並用石棉瓦搭了個簡易的大棚。隨後,艾甯和王秋林就在裡面開始緊鑼密鼓的造船行動。他倆買來一大堆鋼材和各種造船書籍,邊學邊幹。由於此前他倆看不懂圖紙,只好不停地給張工程師打電話,請教這個符號代表什麼,那個圈圈是什麼意思,因此速度非常慢。後來,他倆吃透圖紙後,這才叮叮噹當地造起船來。

造船是十分辛苦的體力活,對身體瘦弱的艾寧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往往沒幹多久,就大汗淋漓了。可他顧不上太多,擦一下身上的汗水,繼續幹。由於艾甯此前從來沒接觸過機械方面的工作,因此不會使用割刀。割刀是靠氧氣和乙炔的混合氣體燃燒來切割鋼板。起初,由於艾寧總是調不好這兩種氣體的比例,接連發生了幾次爆炸事件,他的手和臉都被燙傷了。一次,艾寧又一次被燙傷後,劉慧珍一邊為他清洗傷口,一邊哭著說:“兒啦,你不要再造船了,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向你爸爸交代啊!”可艾寧說:“媽媽有難,爸爸就是要我迎接各種挑戰,有爸爸保佑,我不會出事的。”劉慧珍見勸阻不了他,只好配合兒子繼續造船。

不久後的一天,艾寧在造船過程中,被嚴重燙傷,不得不住進了醫院。可是,但他害怕影響工程進度,傷口還沒完全好,就趁醫生沒注意,偷偷地溜回了工地。

隨著工程的一步步推進,艾寧他倆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如鋼材的尺寸裁錯,施工操作不當導致供電線路短。更雷人的是,有一次,他們竟把底板當成面板,切割了幾十個窟窿。每當遇到挫折時,艾寧他倆總是互相鼓勵著:“我們一定要成功!”足足用了大半年時間,他們才裁完船體所用的鋼材。

接下來,就該拼接船體。此時,石棉瓦棚裡已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的造船廠。不過這個特殊的船廠只有兩個正式工——他倆身兼數職,既是工程師,又是熟煉的鉗工、焊工和電工。他倆每天還臨時聘用了幾個雜工。每到夜晚,工地上火花四濺,遠遠望去,如同無數噴射的煙花,點綴著深藍的夜空。看著兒子和侄子為了幫助自己治病,每天如此辛勞地工作,劉慧珍不忍心休息,只要身體能支撐,她就不危險,在江邊支起爐灶,為他們做各種美味佳餚。艾甯吃劉慧珍做的飯菜時,總是禁不住嘖嘖讚歎:“媽媽做的飯,真好吃,真好吃。”每當這時,劉慧珍感到非常開心。

就這樣,他們辛苦著,快樂著,一天一天地幹了下來……

終於,他們開始焊接船體了,也就是把彎曲好的鋼板一片一片地焊接在一起。艾寧焊得異常仔細,似乎要把他對母親的愛牢牢地焊接在一起。當艾寧焊接上艙頂部欄杆的時候,劉慧珍站在下面,目不轉睛地仰望著他,不停地叮囑他要小心。結果,艾寧在焊接過程中,一腳踩空,摔了下來。劉慧珍見狀,驚叫一聲,急忙張開雙臂去抱兒子,最終母子倆都摔在了沙灘上。結果艾甯沒受傷,劉慧珍卻昏過去了。在送母親去醫院的路上,艾寧緊緊地抱住母親。喃喃地說:“媽媽呀,您一定要頂住,您一定要坐上兒子親手為您造的船啊!”所幸由於治療及時,劉慧珍很快就脫離了危險。但此後,為了避免再出現類似事情,艾寧再也不讓母親到現場看他造船。……

2017年6月,船體終於全部焊接好了。於是,艾甯給張工程師打電話,請他趕過來為他們檢查船是否漏水。當張工程師趕到艾甯的工地時,看到眼前的一幕,他的眼睛模糊了:一艘船已經像模像樣地矗立在那塊江邊的空地。它的身旁站著艾甯、王秋林。雖然他倆滿手老繭、又黑又瘦,但眼裡充滿了激情。張工程師為船做了漏水檢測,結果沒有發現一點兒漏水現象,這意味著造船基本成功了。當他激動地向他們宣佈這一結果時,他們的流下了欣喜的淚水。

這真是人間奇跡!當地居民奔相走告,從四面八方湧來,觀看這艘充滿孝義和大愛的輪船。

滔滔大江水,把艾寧孝母的故事傳遍天涯

這時,艾寧又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讓母親長期生活在水上,未免太孤寂、太單調了。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一天,艾寧呆呆地望著碩大的船,忽然眼前一亮:這艘船可以容納16個人,而母親以前是個教師,我們完全可以開辦一個水上學校,在節假日,把孩子們接到船上來,讓母親給孩子們補課,這樣一來,還可以用補課費,維持船上的一切開銷。於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對母親說了。劉慧珍做夢都想重新當老師,聽兒子說出他的意圖後,劉慧珍欣然同意。

隨後,艾甯和劉慧珍就把計畫辦水上學校的消息傳播出去。由於劉慧珍是個好老師,聽到這個消息後,眾多家長們都表示願意自家的孩子交給她,讓他們在節假日跟著劉老師學習英語,並說孩子們跟著劉老師,既能學習英語,還可以坐船旅遊,孩子們一定很開心。就這樣,見自己有望重圓老師夢,並能幫兒子掙錢,劉慧珍開心極了。

2018年1月15日,艾寧的輪船正式竣工,比起大船廠造的輪船,雖然艾寧的船的做工略顯粗糙,船體的顏色搭配得不很科學,但那艘船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它為輪船的主人量身設計了專門的起居室、休息室、觀光室和急救室。而那間大艙房,完全可以作為孩子們的教室。艾寧還特地給這艘輪船起了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母愛船”。經過相關部門的技術檢測,確認“母愛船”不存在安全隱患,並且根據他的實際情況,特許“母愛船”可以以私家船的名義在江面上航行。

2018年3月28日,艾寧把全部家當搬到船上,開始試航。劉慧珍上船後,望著那艘凝聚兒子汗水和孝心的大氣的船,激動地說:“天啊,這就是我們的家嗎?”艾寧很肯定地說:“是的,媽媽,這就是我們的新家,您喜歡嗎?”劉慧珍流下了喜悅的眼淚,不停地說:“喜歡,我太喜歡了……”這時候,他發現母親有點兒不對勁。她的手松了,身子慢慢地滑了下去,臉都變青了!難道母親的病情已經轉化,不能適應水上的生活了。如果那樣,自己就前功盡棄了。

艾甯急忙給醫生打電話,詢問原因。醫生解釋說,你母親之所以出現那樣的情況,可能是由於她太激動了。隨後,他按照醫生的意思,啟動了輪船。剛開始,劉慧珍的狀態不大好,當船行駛到濃蔭蔽日的原始森林地帶,奇跡再次顯現了:劉慧珍的面色變得紅潤起來,精神大振。

根據這一情況,艾寧決定要載著母親,先游完涪江,然後再游嘉陵江和長江,一直讓她生活在祖國風景最秀麗、空氣最新鮮的水域上。

(配圖選自網路。嚴禁搜狐、百家號等一切網路搬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