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守著“穀山”不愁吃——九江濂溪區高壟鄉穀山村精准扶貧工作側記

守著“穀山”不愁吃

——九江濂溪區高壟鄉穀山村精准扶貧工作側記

訊濂溪區高壟鄉穀山村村委會辦公室的櫃子裡整齊地擺放著22冊貧困戶的檔案, 看著裝檔案的資料夾紅色名簽越來越多, 白色名簽漸漸變少, 每名村兩委幹部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因為名簽由“白”到“紅”標誌著該貧困戶已脫貧摘帽。

穀山村新貌

村民老王坐在電動輪椅上, 前進、繞圈、倒車、刹車, 行止自如, 他正沿著平坦寬敞的水泥路前往同村的兒子家看望孫子, 嘮嘮家常。 老王叫王建火, 是穀山村二組的村民, 今年68歲, 2014年, 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目前仍是“白名簽”。

勤勞是擺脫貧困的根本。 王建火說, 年輕時他就懂得這個道理, 那時身強體壯的他, 能吃苦, 幹重活累活, 希望憑自己的雙手走上致富路。 可是, 噩耗降臨, 王建火34歲那年, 爬樹採摘涼粉籽時, 不慎從樹上摔了下來, 送醫搶救後,

儘管撿回一條命, 但下半身癱瘓, 胸部以下失去知覺, 只能與床為伴, 生活不能自理。 此外, 治病不僅花光了他家的所有積蓄, 還欠下不少外債。

王建火家的頂樑柱倒了, 留下的是三個最小才4歲的孩子。 “自己成了廢人, 不想活了。 ”王建火憂傷地回憶道, 看到自己尋死覓活, 老伴安慰他, “只當跟我做個伴, 讓我回到家有個陪我說說話的人。 ”妻子的寬慰, 才讓王建火有了繼續生活的勇氣。

王建火因變故在致富路上掉隊了, 座落於鄱陽湖畔, 千余人口的穀山村也落了伍。 當地村民口口相傳這樣一個典故:鄱陽湖水戰期間, 朱元璋所部被陳友諒大軍圍困, 因無援軍, 缺糧草, 兵卒奔波勞頓, 士氣低落, 朱元璋帳內一名軍師出一計謀,

將湖中的一座小山用稻草圈起來, 指著這座山對士兵說, 山上糧草囤積, 只要衝出圍困, 便能得到大量糧食。 隨即士氣大振, 一舉衝破陳友諒圍攻, 這座山后來被稱為穀山。 這便是谷山村的歷史由來。

就像“穀山”的空幻一樣, 谷山村黨支部書記殷敬宗說, 長期以來, 由於資訊閉塞、交通不便, 村民思想觀念相對落後, 經濟結構單一, 靠山吃山, 卻總是填不飽肚子, 成了“十二五”貧困村, 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55人, 是濂溪區農工部的定點幫扶村。

脫貧攻堅幫扶工作隊入駐後, 解難題, “挖窮根”, 實實在在、真情實意開展精准幫扶工作, 加上村兩委班子實幹巧幹, 2015年穀山村完成了脫貧“銷號”。 殷敬宗表示, 該村通過實施產業就業扶貧、健康教育扶貧,

因戶施策、精准扶貧。 位於穀山村的佳泰生態農業園, 多年來資助該村5名困難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 並成立佳泰農業教育扶貧黨小組, 結對幫扶6名貧困戶;10名貧困戶則成了穀山茶葉產業扶貧黨小組的幫扶對象, 每戶每年能領取產業扶貧資金1000元, 並設立扶貧車間, 已安排2名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 抓住契機, 該村通過轉租承租形式, “借雞生蛋”, 引進盛翔管業項目, 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 如今, 盛翔管業就業扶貧黨小組將6名貧困戶列為幫扶對象。

在2017年幫扶措施落實情況表上, 王建火去年領到了耕地補貼326元, 低保補助6770元, 養老保險金2200元, 殘疾人補助及護理補貼600元, 新農合/大病保險報銷等13000余元, 民政大病醫療救助2731元,

以及幫扶單位走訪慰問及社會捐助的千余元現金和生活品。 在精准扶貧幹部結對幫扶公示牌上, 王建火一家年家庭人均收入達到5369元。 “幾十年來, 都是老伴含辛茹苦, 操持著這個家, 愧欠她太多了。 ”王建火有個心願, 等日子更紅火了, 帶著妻子去旅遊, 看看外面的世界。 截至目前, 穀山村已脫貧13戶36人。 像王建火一樣, 9戶因殘、因病等原因未脫貧戶離摘帽的日子越來越近。

如今的穀山村, 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態宜居, 花兒開得盛, 鳥兒叫得歡, 一排排紅瓦白牆的鄉間別墅,一條條平整敞亮的農村道路, 一處處嶄新齊備的健身器材, 讓富足的虛幻變成了現實。 脫貧路上, 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讓留守在家門口就業的村民感慨:“現在守著‘穀山’也不愁吃、不愁穿, 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闊步奔小康。”

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闊步奔小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