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我們的城市"催化劑"?細數滴滴那些不為人知的貢獻!

21世紀我們共同見證了我國的經濟發展, 城市人口越來越多, 城市的車也越來越多;因此, 政府不得不修建更多的停車場, 這增大的城市規劃難度;交通越來越擁堵, 不得不花更多的人力物力來改善交通。 我們的城市似乎正在"惡性發展", 難道就沒有辦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了嗎?

2018年, "共用經濟"成為創業圈的熱門詞彙, 因為共用經濟領域在未來帶給人類的福利是不可估量的, 它甚至能夠解決並改革未來的城市交通、城市資源被嚴重浪費的難題。 那麼, 何為"共用經濟?滴滴首席發展官李建華則表示: "在我看來,

共用經濟一定是一個平臺, 讓供給和需求能夠很快地精准的匹配, 提高效率, 減少資源浪費, 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 "

滴滴出行就是這麼一個平臺。 在解決"城市負擔越來越重"這個問題上, 滴滴出行作出了很大一部分貢獻, 結合2018春運大資料我們能夠看出這一點。

春運期間(2月1日-3月12日), 共計3067萬人次乘坐跨城順風車回家和返程, 是去年同期的3.62倍, 相當於民航在春運40天運力(6541萬)的46.9%, 等同於增開了45913列8節動車組和170388架波音737飛機。

不僅僅是在春運期間, 據統計, 截至2017年底, 滴滴每天都為2500萬人次解決出行,

到現在已經為4.5億人解決了出行難題, 這在解壓城市負擔、節約城市資源、出行便民上都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在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上, 滴滴也在作出其貢獻。 滴滴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打車軟體, 而是升級為一站式出行平臺, 產品覆蓋專車、快車、計程車、小巴、租車、代駕等等, 擁有大量的司機。 目前, 滴滴每日處理資料超過 2000TB, 對道路的擁堵情況有著更為深入的瞭解, 已經與成都、深圳、南京、瀋陽、武漢、貴陽等多個城市達成戰略合作, 融合智慧信號燈、海量互聯網軌跡資料、先進的演算法, 使得眾多合作城市的交通效率提升10%, 萬不要小看這10%的提升, 對於全球各大城市的擁堵難題下, 10%的提升可謂是巨大的進步。

滴滴首席發展官李建華表示, 滴滴一直在思考, 自己還能為社會、為用戶創造怎麼樣的價值。 滴滴的使命就是讓出行更美好, 包括共用單車, 滴滴希望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多種需求的出行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