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鄭和下西洋能成功的秘訣,居然是豆芽?

@老樹畫畫

15世紀的西方大航海時代, 敗血症成為西方船員的揮之不去的噩夢。

可彼岸這端鄭和的航海行動, 卻開展地順順利利。

七次下西洋, 完全沒聽說過誰得了敗血症。 不僅人沒事, 還帶回來一隻生氣勃勃的駱駝。

為什麼呢?

替換高清大圖

難道祖宗的福蔭竟然至此?!

答案是豆芽!

長途航行沒蔬菜吃才會得壞血病。

而鄭和七次下西洋, 熱愛種豆芽。

鄭和的船隊攜帶了大量豆芽,

品種非常多:蕎麥芽苗菜、香椿芽苗菜、

苜宿芽苗菜、花椒芽苗菜、綠色黑豆芽苗菜……

平時沒蔬菜時,

鄭和就叫船員拿水一發,

過幾天綠油油的豆芽滿盆子都是,

吃著吃著就不缺維生素了。

中國人種菜的習慣, 有時候真的能救命!

中國人對種菜到底有多愛?這點看看那些在自家陽臺搭起絲瓜架子的鄰居, 就知道了。

再往遠了說, 歷史上有一言不合就自建菜園的軍隊, 還有喜歡扛著鋤頭下地種菜的皇帝。

01

古代天子每年“親耕”

@老樹畫畫

這項具有強烈儀式感的傳統起源于漢文帝,

之後很多皇帝都會在每年正月下地勞動一番,

以示對“三農”的重視和尊重,

給全天下的農人們加油打氣。

後來,

“親耕”也逐漸有了一套繁雜的禮儀,

表演的成分更加濃烈,

套路化痕跡更明顯。

但也不乏真喜歡種菜的。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

極其喜歡“種菜”。

那時南京皇宮最大的特點是

亭臺樓閣少、山水花木少。

那麼, 皇宮內的空地都做什麼呢?

朱元璋指示,

宮內空地都開闢為菜地園圃,

栽種應時蔬菜, 供應皇家廚房。

朱元璋批奏摺批累了,

就愛跑到“皇宮後菜園”裡轉轉,

看宮裡人給菜地澆水、施肥、鋤草、捉蟲子,

看得津津有味, 還時不時地指點一番。

康熙帝被稱為“農夫皇帝”。

他竟然親自種植了一片實驗田,

那裡種植了各種各樣的食物,

康熙日常禦膳食材基本全是他自己種植的,

非常引以為傲。

特別是他種出來的“禦稻米”,

呈微紅色、氣味香、米粒細長, 非常可人。

02

知識份子和貴族也種菜,

他們崇尚田園。

@老樹畫畫

中國古代知識份子,

認為“耕”與“讀”相結合是一種合理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還把“耕讀傳家”當做自己的座右銘。

耕田可以事稼穡, 豐五穀, 養家糊口, 以立性命。

讀書可以知詩書, 達禮義, 修身養性, 以立高德。

勤奮“耕讀”的農家子弟通過科舉考試,

可以“朝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實現從農人到官僚的切換, 走上人生巔峰。

同樣, 經歷宦海沉浮,

對官場心灰意冷的官僚

也把田園當成自己最後的棲身之所,

完成從官僚到農人的切換。

《三國演義》中,

劉備甚至通過種菜來掩蔽自己的鋒芒和英雄本色,

減輕曹操對自己的懷疑,

“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

《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賈府為元妃省親而建,

典型的豪門院落。

為了不讓偌大的院子空著,

元妃便讓家裡的姐妹及寶玉入住大觀園。

沒想到,

這樣富麗奢華的院子裡竟被這些貴族子弟種滿了菜。

“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03

軍隊種菜,自給自足

@老樹畫畫

中國軍事自古以屯田聞名。

屯田就是讓士兵耕種田地,

說白了就是軍隊從事農業生產,

種糧食種蔬菜,

進而自給自足,

無需國家財政支持。

李牧雁門關屯田,

諸葛亮屯田漢中,

南泥灣自力更生。

建國後有屯墾戍邊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這是重農經濟的軍事特點。

左宗棠領兵新疆,實行屯田。

光緒六年夏天,他給兒子寫信說:

“速買紅蘿蔔子用天鵝蛋種子寄予來,

以便散給各營哨,愈多愈妙。

此間地脈甚厚,種蔬最妙。”

其時,左宗棠年過7旬,

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往菜園督看澆灌情況。

據說,當時的哈密大營辟有菜園20畝,

種植諸瓜菜俱全。

04

到了現代,中國人“種菜”愈發放肆

@老樹畫畫

大使館裡種菜:

盧旺達物產貧乏,物價極貴,

幾乎是歐洲的2倍。

一個青蘋果1美元,一個咖啡勺2美元。

在這麼“貴”的地方生活、工作,

使館工作人員快過不下去了。

於是,大使召集大家一起“種菜”,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維和部隊種菜:

隔壁大使館都種起菜來了,

維和部隊也不甘示弱,

他們也開闢出自己的菜園子。

中國駐賴比瑞亞維和部隊

為了抵禦瘧疾等熱帶疾病,

官兵們在營地旁邊開拓出一片“南泥灣”,

用自己帶去的種子種植蔬菜。

業餘時間,官兵們花點心思

“經營”地裡的南瓜、黃瓜,

每週吃一次自己種的新鮮蔬菜“打牙祭”。

南極種菜:

在南極科考站,中國科研人員,

嘗試室內無土栽培蔬菜,

建起了蔬菜栽培間,

首先實驗性地種了香菜、生菜和小蔥。

聽說以前的長城站站友,

也嘗試用臉盆栽培了兩棵辣椒,

結果辣椒炒了一大盤,

把大夥高興得不得了。

太空種菜:

南極種生菜涮火鍋、西藏種蔬菜開綠葷,

連海南三沙都有了4個蔬菜大棚。

你以為結束了?我們的征途在星辰大海!

中國人又把菜種上了太空。

2016年,太空人景海鵬在天宮二號太空艙裡,

為大家介紹“太空生菜”種植情況,

並且還打算種水稻和擬南芥。

05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中國人都在努力地種菜

@老樹畫畫

有院子的,在院子裡種菜;

沒有院子的,在陽臺上種菜;

陽臺沒位置的,買“室內種菜機”也要種菜。

很多人看著新房子的後院,

第一反應不是“哎喲這裡有草坪唉”,

而是“我要在這裡種菜!”

菜種得越來越出神入化,

中國人就漸漸形成了吃素文化,

把素菜做得有滋有味就成了一種本能。

《西遊記》第一百回就列出了一個素菜單:

“爛煮蔓菁,糖澆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

幾次添來薑辣筍,數番辦上蜜調葵。

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

石花仙菜,蕨粉幹薇。

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

這些紛繁食材的錯綜變化,

是令中國素菜出神入化的根基,

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外國人學不來。

06

在中國,種菜從來不是什麼

下里巴人的事情

@老樹畫畫

歐洲的貴族是不會下地勞動的,

那是農奴的事情。

如果貴族下地勞動,會被笑話。

久而久之,貴族脫離了勞動,

而窮人也視種植為一種工作,而非雅趣。

在中國,貴人和土地是結緣的。

天子每年親耕,皇后養蠶紡紗,

諸葛亮躬耕于南陽,陶淵明采菊于田園。

“士農工商”,

不管這些君王、士大夫是不是作秀,

至少說明了一點,

中國的貴人不以種地為恥。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所以當自己看到大片平地的時候,

總是有一種想種點什麼菜的衝動。

要問為什麼?

大概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減輕曹操對自己的懷疑,

“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

《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賈府為元妃省親而建,

典型的豪門院落。

為了不讓偌大的院子空著,

元妃便讓家裡的姐妹及寶玉入住大觀園。

沒想到,

這樣富麗奢華的院子裡竟被這些貴族子弟種滿了菜。

“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03

軍隊種菜,自給自足

@老樹畫畫

中國軍事自古以屯田聞名。

屯田就是讓士兵耕種田地,

說白了就是軍隊從事農業生產,

種糧食種蔬菜,

進而自給自足,

無需國家財政支持。

李牧雁門關屯田,

諸葛亮屯田漢中,

南泥灣自力更生。

建國後有屯墾戍邊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這是重農經濟的軍事特點。

左宗棠領兵新疆,實行屯田。

光緒六年夏天,他給兒子寫信說:

“速買紅蘿蔔子用天鵝蛋種子寄予來,

以便散給各營哨,愈多愈妙。

此間地脈甚厚,種蔬最妙。”

其時,左宗棠年過7旬,

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往菜園督看澆灌情況。

據說,當時的哈密大營辟有菜園20畝,

種植諸瓜菜俱全。

04

到了現代,中國人“種菜”愈發放肆

@老樹畫畫

大使館裡種菜:

盧旺達物產貧乏,物價極貴,

幾乎是歐洲的2倍。

一個青蘋果1美元,一個咖啡勺2美元。

在這麼“貴”的地方生活、工作,

使館工作人員快過不下去了。

於是,大使召集大家一起“種菜”,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維和部隊種菜:

隔壁大使館都種起菜來了,

維和部隊也不甘示弱,

他們也開闢出自己的菜園子。

中國駐賴比瑞亞維和部隊

為了抵禦瘧疾等熱帶疾病,

官兵們在營地旁邊開拓出一片“南泥灣”,

用自己帶去的種子種植蔬菜。

業餘時間,官兵們花點心思

“經營”地裡的南瓜、黃瓜,

每週吃一次自己種的新鮮蔬菜“打牙祭”。

南極種菜:

在南極科考站,中國科研人員,

嘗試室內無土栽培蔬菜,

建起了蔬菜栽培間,

首先實驗性地種了香菜、生菜和小蔥。

聽說以前的長城站站友,

也嘗試用臉盆栽培了兩棵辣椒,

結果辣椒炒了一大盤,

把大夥高興得不得了。

太空種菜:

南極種生菜涮火鍋、西藏種蔬菜開綠葷,

連海南三沙都有了4個蔬菜大棚。

你以為結束了?我們的征途在星辰大海!

中國人又把菜種上了太空。

2016年,太空人景海鵬在天宮二號太空艙裡,

為大家介紹“太空生菜”種植情況,

並且還打算種水稻和擬南芥。

05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中國人都在努力地種菜

@老樹畫畫

有院子的,在院子裡種菜;

沒有院子的,在陽臺上種菜;

陽臺沒位置的,買“室內種菜機”也要種菜。

很多人看著新房子的後院,

第一反應不是“哎喲這裡有草坪唉”,

而是“我要在這裡種菜!”

菜種得越來越出神入化,

中國人就漸漸形成了吃素文化,

把素菜做得有滋有味就成了一種本能。

《西遊記》第一百回就列出了一個素菜單:

“爛煮蔓菁,糖澆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

幾次添來薑辣筍,數番辦上蜜調葵。

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

石花仙菜,蕨粉幹薇。

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

這些紛繁食材的錯綜變化,

是令中國素菜出神入化的根基,

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外國人學不來。

06

在中國,種菜從來不是什麼

下里巴人的事情

@老樹畫畫

歐洲的貴族是不會下地勞動的,

那是農奴的事情。

如果貴族下地勞動,會被笑話。

久而久之,貴族脫離了勞動,

而窮人也視種植為一種工作,而非雅趣。

在中國,貴人和土地是結緣的。

天子每年親耕,皇后養蠶紡紗,

諸葛亮躬耕于南陽,陶淵明采菊于田園。

“士農工商”,

不管這些君王、士大夫是不是作秀,

至少說明了一點,

中國的貴人不以種地為恥。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所以當自己看到大片平地的時候,

總是有一種想種點什麼菜的衝動。

要問為什麼?

大概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