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從財報數據看京東 線下擴張水土不服遇瓶頸

近期, 京東線下家電專賣店商戶大批倒戈的消息, 在行業內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根據媒體報導, 貴陽、河南、廣西等地出現了多起京東商戶退出的案例。

而據這些商戶反映, 他們在加盟京東之後, 京東方面承諾的裝修指導、人員培訓、行銷支持等措施, “一個都沒享受到”。 商戶還抱怨, 京東的商品毛利低、返點低, 基本上賺不到什麼錢, 根本無利可圖。 此外, 京東方面經常推出“限時放貨”、“秒拍”、“搶購”等舉措, 商戶不僅需要投入資金提前壓貨, 還需要經常半夜掐著點兒搶便宜貨。

線上基因令京東水土不服

仔細分析京東加盟商們的抱怨,

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京東宣傳的支持政策是畫大餅;2.京東商品毛利潤低, 賺不到錢;3.商家不僅要提前壓貨, 還要半夜搶貨。

京東的這些做法, 看起來套路滿滿, 但其實還是之前電商玩剩下的那一套。 比如, 京東常年虧損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京東財報顯示, 從2009年開始, 京東一直深陷虧損的泥潭不能自拔。 直到2016年, 京東才宣佈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 首次年度扭虧為盈。 然而在一些投資者看來, Non-GAAP是一個彈性很大的口徑, 這一指標的意義究竟有多大值得商榷。 新加坡APS資產管理基金公司連續在2016年、2017年做空京東, 就是一種不信任的表現。

又比如, 商家需要投入資金提前壓貨, 是受制於京東的無奈之舉。

近年來, 京東一直大力發展協力廠商賣家業務以提升綜合毛利率, 但卻是以“佔有”商家們的現金流為前提的。 根據京東財報, 2017年末京東應付帳款天數為59.1天, 較2016年末延長了7天。 這意味著, 京東應付帳款周轉正在變慢。 2017年, 京東有186億應付帳款, 取得了15.7億利息淨收入。

對於像京東這樣有著深刻互聯網DNA的電商來說, 規模永遠是第一追求。 這也是其虧損多年還能贏得資本市場青睞的根本原因。 因此當京東轉投線下的時候, 這也成為了它的第一選擇。

在知乎上, 就有商戶直言京東實體店只是給京東做宣傳的, 幫其擴大影響力, 而從來不會考慮加盟店主的利益。 京東或許想不到, 自己多年來賴以成名的看家本領, 到了線下卻不管用了。

那是因為, 京東多年虧損虧掉的都是投資者的錢, 而線下店老闆掏出的可是自己的真金白銀。

京東模式的“神話”是時候結束了

京東以自營電商起家, 從誕生之初就投入大量資金自建物流體系。 這是京東模式最核心的元素。

但任何硬幣都有兩面。

對於用戶來說, 這意味著良好的購物體驗;對於京東及其投資者來說, 這意味著長期的虧損。

究竟該如何讓投資者為了京東模式買單呢?京東想出的辦法是依靠GMV規模吹高估值。 京東告訴投資者們, 零售企業做到一定規模, 其規模效應會出現, 可以實現非常高的利潤。

然而, 距離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已經過去了快四年。 京東的GMV擴張了接近10倍。 但是京東自營業務的毛利潤率卻沒有出現較快增長。

京東招股書中披露了其自營收入及成本, 投資者可以計算出自營業務的毛利率。 而自2014年上市之後, 京東不再詳細披露其自營業務的營收成本。 根據天風證券的測算, 從2012年至2017年H1, 京東自營毛利率始終在6%-7.5%之間徘徊。

可以看出, 隨著京東GMV規模的急速擴張, 其自營毛利率卻始終保持穩定。 這意味著, 京東所說的隨著規模擴張, 高利潤一定會到來的模式已經被證偽。 事實上, 這麼多年以來京東的履約成本率一直居高不下, 財報資料顯示, 過去8個季度京東履約成本率在7%-7.5%左右波動, 這也是被外界詬病“規模不經濟”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京東自己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了提高毛利率,京東開始大力發展協力廠商賣家業務,以及從金融和物流業務中攫取利潤,從而彌補自營業務賠本賺吆喝的“黑洞”。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財報資料顯示,從2014年Q1開始,京東的毛利率持續走高。而與此同時,其自營毛利率保持穩定,這意味著京東的主要利潤來自協力廠商賣家以及金融、物流等服務業務。

虎嗅網友“Eastland”曾據此測算,若比照天貓的資料,京東開放平臺毛利潤率以70%計算。則不計履約費用,京東“協力廠商”業務的貢獻約占毛利潤的40%;計入履約費用後,京東淨利潤幾乎完全來自協力廠商賣家。

最新的消息是,在4月12日的一場演講中,劉強東自己都忍不住講出了這個“秘密”。他坦言,在京東的財報裡面,毛利率和成本是有點虛高的,因為物流收入和金融收入都算作毛利,這導致京東的毛利率是有一定的不真實的。不過,劉強東又補了一句:“這只是財務處理,並不是我們做假賬。”

這也是被外界詬病“規模不經濟”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京東自己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了提高毛利率,京東開始大力發展協力廠商賣家業務,以及從金融和物流業務中攫取利潤,從而彌補自營業務賠本賺吆喝的“黑洞”。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財報資料顯示,從2014年Q1開始,京東的毛利率持續走高。而與此同時,其自營毛利率保持穩定,這意味著京東的主要利潤來自協力廠商賣家以及金融、物流等服務業務。

虎嗅網友“Eastland”曾據此測算,若比照天貓的資料,京東開放平臺毛利潤率以70%計算。則不計履約費用,京東“協力廠商”業務的貢獻約占毛利潤的40%;計入履約費用後,京東淨利潤幾乎完全來自協力廠商賣家。

最新的消息是,在4月12日的一場演講中,劉強東自己都忍不住講出了這個“秘密”。他坦言,在京東的財報裡面,毛利率和成本是有點虛高的,因為物流收入和金融收入都算作毛利,這導致京東的毛利率是有一定的不真實的。不過,劉強東又補了一句:“這只是財務處理,並不是我們做假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