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比特幣春天將要結束:用不了多久 挖礦可能無利可圖

由於比特幣誕生之日起設置了總供應量上限(2100萬枚), 隨著時間推移, 比特幣產生數量越來越少, 給“礦工”的獎勵日漸稀薄。 外加“開採”新區塊對礦機算力的要求提高,

設備採購與維護“礦場”運作的電費成本更貴, “總有一天無利可圖”成為比特幣礦工的隱憂。

彭博社援引矽谷風投資本家Bill Tai的觀點稱, 這一天也許就要到來了。 由於比特幣行業日漸成熟, 具有了機構可拓展性(institutional scalability), 礦工行業的分化與整合大潮近在咫尺。 如果比特幣再度跌破8000美元並維持較長時間, 礦工業可能迅速轉向工業化。

隨之帶來的後果是:小型的個體礦工將無法盈利、最終退市, 比特大陸和Bitfury等全球知名、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型比特幣礦業公司(可能是5-10個)會佔據更多市場份額, 也令這一數位貨幣龍頭在生產、流通、交易、認證等各項核心環節, 更易受到大型礦工的影響和控制。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 “挖礦”就是利用晶片的計算能力(hashpower), 在比特幣全球網路的區塊中不斷進行“雜湊碰撞”, 只要比競爭對手更快求解, 就能贏得在公開帳簿上的記帳權, 獲得系統獎勵的比特幣。 這一不斷重複的枯燥過程, 被該行業形象地稱作“挖礦”。

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數位資產研究服務的Digital Asset Research高級分析師Lucas Nuzzi指出,

算力集中到更少人手中時, 會增加礦工聯合起來發動“比特幣51%攻擊”的能力。 他們將控制足夠多的交易來改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方向, 進而迎合少數礦工的需求和偏好, 對系統安全構成隱患。

任何規模的比特幣礦工都會出售數位貨幣來支付運營成本, 但小型礦工更具有“輸不起”的特徵。 Nuzzi認為, 如果這些礦工為了維持運營不得不賣出更多的比特幣, 將繼續壓低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加密貨幣價格, 形成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 Bitfury等大型礦企憑藉規模效應總能保持盈利。

就算小型礦工可以委託礦場安放礦機, 或“抱團”取得一定的規模效應, 能否獲利仍取決於比特幣的價格。 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初創公司Bcause為客戶運營著1.1萬台礦機組成的礦場, 其創始人Tom Flack透露, 只有當比特幣價格在9000到1萬美元區間時, 客戶的資本支出才有回報。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 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師Nicholas Ashworth在1月研報中預計, 比特幣2018年的用電需求等於電動車產業在2025的需求總量。

根據在美國和中國挖礦環境(電力成本、硬體開支等)不同, 產生一枚比特幣的成本在3000到7000美元不等。 其中, 中國場景接近區間下沿, 美國場景接近區間上沿。 也就是說, 美國的小型礦工目前更覺體力難支。

據盧森堡交易平臺Bitstamp報價, 比特幣價格日內漲3.4%或270美元, 交投于8166美元左右。 已非常接近上文提到的8000美元關口。 在短短四個多月裡, 比特幣價格已較去年12月的峰值至少砍半, 也令Tai認為:比特幣正站在拐點, 從行業的角度看, 今年與去年也將完全不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