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章丘南部山區——石匣村

石匣村位於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南部山區。 這裡四面環山, 一條小河自西向東穿村而過。 村民的民居就沿河分佈在狹長的山谷中。

這是站在村南的山嶺上拍的, 只能看到村子東部的一部分。

從相峪去往去石匣村的山頂上, 有一座小石廟, 看碑文是嘉慶年間修建的。 證明了, 此條小山路過去是相峪到石匣, 走親串友的必經之路。

兩百多年了, 她庇佑著父老鄉親, 庇佑著這片土地。

山路旁的小花開的正盛

進入石匣村, 鄉村公交停在村口, 給村民出行提供了很大幫助。

村委會的院子, 雖然簡陋但是很乾淨

石匣大橋

村裡的商店,過去是供銷合作社。在那個年代,針頭線腦,柴米油鹽,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樣樣俱全。

村裡的古戲臺,每逢春節,人頭攢動,甚是熱鬧。

村裡的小學,過去是個古廟。鼎盛時期,學生不少。隨著村莊人口逐漸減少,在家就讀的孩子越來越少,現在已經沒有孩子就讀,轉到了三角灣上學。

可以看出,這一片是村民主要活動場所。

緊挨著學校的這座二層建築,曾經是村裡的衛生室。

小學教室和操場

村內的石板路

順著村裡的小胡同,偶爾看到一座氣派的院落。

院落修的相當氣派也很精美。不管是石刻、磚刻還是木雕,即使放在現在,工藝也相當精湛。

裡面的門洞是石楦的,相當堅固。

院內主房,也是石頭到頂。

開門見山

村內有很多保存不錯的院落。

俯瞰石匣村,這只是局部。村莊東西長達四裡,大多沿河而居。

喜事盈門,精神爽。

村內的小河道,居然還有水。

村中的小廟。石匣附近寺廟很多,最出名的是位於村東邊的興隆寺,當地人稱為東寺。是章丘市及萊蕪周邊地區的佛教活動場所,有著悠久佛教歷史淵源。據考證,該寺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康熙四十一年(西元1702年)複修。自建成以來,興隆寺歷經宋、元、明、清民國至解放後。抗戰時期,廖榮彪將軍曾在此養傷,並得到僧眾保護。解放後,最後一代僧人景維福主持,至1968年才還俗,佛教文化活動隨逐漸停滯。直至2005年初才恢復其佛教活動場所。因為我是從村南山上下來的,就沒去興隆寺。

此貼路線圖。

村裡的商店,過去是供銷合作社。在那個年代,針頭線腦,柴米油鹽,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樣樣俱全。

村裡的古戲臺,每逢春節,人頭攢動,甚是熱鬧。

村裡的小學,過去是個古廟。鼎盛時期,學生不少。隨著村莊人口逐漸減少,在家就讀的孩子越來越少,現在已經沒有孩子就讀,轉到了三角灣上學。

可以看出,這一片是村民主要活動場所。

緊挨著學校的這座二層建築,曾經是村裡的衛生室。

小學教室和操場

村內的石板路

順著村裡的小胡同,偶爾看到一座氣派的院落。

院落修的相當氣派也很精美。不管是石刻、磚刻還是木雕,即使放在現在,工藝也相當精湛。

裡面的門洞是石楦的,相當堅固。

院內主房,也是石頭到頂。

開門見山

村內有很多保存不錯的院落。

俯瞰石匣村,這只是局部。村莊東西長達四裡,大多沿河而居。

喜事盈門,精神爽。

村內的小河道,居然還有水。

村中的小廟。石匣附近寺廟很多,最出名的是位於村東邊的興隆寺,當地人稱為東寺。是章丘市及萊蕪周邊地區的佛教活動場所,有著悠久佛教歷史淵源。據考證,該寺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康熙四十一年(西元1702年)複修。自建成以來,興隆寺歷經宋、元、明、清民國至解放後。抗戰時期,廖榮彪將軍曾在此養傷,並得到僧眾保護。解放後,最後一代僧人景維福主持,至1968年才還俗,佛教文化活動隨逐漸停滯。直至2005年初才恢復其佛教活動場所。因為我是從村南山上下來的,就沒去興隆寺。

此貼路線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