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年春耕農戶都種啥?各地都有啥變化?

黑龍江農業部門正在積極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 目前, 全省種植意向初步確定, 呈現“兩減四增”的趨勢:大豆意向種植5491.4萬畝,比上年減少409.4萬畝;水稻意向種植5982.3萬畝,比上年減少75.1萬畝;玉米、小麥、薯類、蔬菜相比去年種植意向均有所增加,

備春耕生產取得了較好進展。

按照規劃, 黑龍江省從3月底開始組織各地開展水稻播種育苗, 4月25日前完成水稻育苗工作, 5月25日前完成水稻插秧。 4月上旬開始, 組織開展旱田整地, 4月中旬開始玉米、大豆等大田播種, 5月底前春耕全面結束。

在黑龍江省綏化慶安縣東合集團久宏水稻現代農業科技試范園區的智慧化催芽車間裡, 已經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工人們正在把裝好種子的袋子分批放進專用池子裡進行浸泡。 綏化慶安縣共有150萬畝水稻田, 今年, 僅智能化催芽車間就能為周邊合作社和農戶的近50萬畝水稻田,

按照不同品種、不同需求分期提供優質高效的浸種、催芽和育秧的一條龍服務。

慶安是黑龍江省三大優質水稻主產區之一, 黑龍江東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曉萍說, 他們2016年開始探索“農戶+合作社+企業組建聯合社”利益聯結模式, 聯合周邊比較有實力的17家農民水稻種植合作社, 成立了東禾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3164戶入社, 土地33萬畝, 利用先進技術, 大力發展優質有機水稻種植。

哈爾濱市調查顯示, 全市400調查戶糧食意向播種面積24741.3畝, 比上年增長0.4%, 主要體現在玉米、水稻和蔬菜瓜果播種面積有所增加, 其中玉米增長4.7%, 水稻增長2.8%, 蔬菜瓜果增長6.4%, 但大豆面積下降33.9%。

目前玉米市場收購價格每斤在0.79-0.84之間,

市場均價為每斤0.82元, 比上年同期上漲每斤0.19元。 正是由於價格持續走高, 種植玉米的比較效益明顯, 玉米意向播種面積為15929.7畝, 比上年增長4.7%。 由於哈市稻穀95%以上為長粒優質稻穀, 深受市場歡迎, 水稻意向播種面積為7411.2畝, 比上年增長2.8%。

由於種植蔬菜瓜果效益較高, 政策扶持和流通環境改善, 農民種植積極性持續增加, 加上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方興未艾, 規模化種植基地蓬勃發展, 蔬菜瓜果種植面積保持較快增長趨勢。 蔬菜瓜果意向種植面積為217.5畝, 比上年增長6.4%。

目前哈市大豆市場價格每斤在1.74-1.82元之間, 全市標準品平均價格為每斤1.77元, 同比下降0.13元。 種植大豆效益較低, 大豆意向播種面積為965.2畝, 比上年下降33.9%。

山東:種什麼由上年效益定

濰坊:春季農作物意向種植270萬畝

從濰坊市農業局獲悉, 2018年春季農作物種植意向270萬畝左右, 主要為蔬菜、春玉米、花生、棉花、薯類等。 據考察統計, 2018年濰坊秋播冬小麥487萬畝, 比上年減少9萬畝。 2018年春季農作物種植意向270萬畝左右, 主要為蔬菜、春玉米、花生、棉花、薯類等。

滕州:農戶種植意向與去年持平

根據滕州市物價局組織人員對鮑溝鎮、濱湖鎮、東郭鎮、東沙河鎮4個鄉鎮15個農戶種植意向開展調研。 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 農戶糧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瓜果等的種植意向和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

糧食作物:戶均種植面積預計5.57畝, 與上年實際播種面積持平。 其中, 小麥種植面積預計2.92畝/戶、玉米種植面積預計1.95畝/戶、大豆種植面積預計為0.70畝/戶。

油料作物:花生種植面積為0.01畝/戶, 與上年實際播種面積持平。

蔬菜、瓜果:戶均蔬菜、瓜果種植面積預計為0.25畝, 與上年實際播種面積持平。

費縣:糧食種植意向弱 蔬菜種植強勁

根據山東省費縣物價局的調查, 2018年戶均耕地6.71畝, 比上年減少1.18%。 主要是農民流轉地減少。 2018年預計戶均播種面積8.59畝, 復種指數1.28, 基本同上年持平;2017年糧經比1:1.1,2018年糧經比1:1.11, 糧經比微幅上升。 經濟作物種植意向明顯, 糧食作物種植意向有所減緩。

費縣小麥生產成本與收益直報調查顯示, 2017年小麥畝產量494.4千克,產值1200.89元, 淨利潤356.14元。 按小麥面積計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每畝地力補貼125元, 兩項加起來只有481.14元, 收益偏低。

玉米預計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4.81%。 2017年夏秋玉米畝產量475千克, 散戶玉米種植平均畝成本640元,比上年增長5.26%。從玉米與小麥比價及收益對比來看,玉米收益更低。散戶玉米種植每畝純收入472元(不考慮家庭用工折價和自營地折租),比上年增長60%。小麥每畝純收入(含地力補貼)1060元(不考慮家庭用工折價和自營地折租),比玉米多收入588元,高出124.58%。如果扣除家庭用工折價和自營地折租,農民種植一畝玉米將虧損幾十元錢。這是農民不願意種植玉米的主要原因。

2018年花生預計播種面積1.6畝,比上年減少8.57%。2016年花生價格上升,收益高,畝產值1700元,每畝淨利潤500元,刺激了農民種植積極性。2017年農民紛紛種植花生,面積過大,致使花生價格大幅下滑。花生價格下降和調茬種植是花生種植意向減弱的主要因素。

2018年烤煙預計種植面積2畝,同上年持平。煙葉作為費縣傳統農業經濟作物,一直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引擎和支柱產業。2017年國家對種植規模進行了控制,費縣種植烤煙主要分佈在 10個重點鄉鎮,103個植煙村,632個植煙戶,實行合同種植、定量收購,收購煙葉6.57萬擔,產值9200萬元,煙葉稅收2000萬元。每畝烤煙的總成本在3200元左右,每畝烤煙的純收益在1200元—1500元之間。

夏津:2018年糧食面積微升

根據夏津縣物價局專項調查,2018年棉花播種面積減少,糧食播種面積上升。

2018年平均每戶計畫種植棉花1.05畝,與上年實際面積相比,降幅11%。受市場經濟影響,導致棉花價格下降,籽棉開秤價至今,平均每市為每斤3.6元左右,同去年同期相比,每市斤籽棉下降了0.1元。

糧食復種播種面積7.36畝,與上年實際播種相比,漲幅1.1%。一是國家對種糧實行糧食直補、糧種補貼和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養殖業得到迅速發展,玉米作為飼料的主要原料,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因而保持了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三是根據當地水利條件與種植糧食機械化的提高,農民種糧的意識增強。

河北:雜糧受歡迎

據石家莊市農業部門統計,2018年小麥播種面積476.7萬畝,比上年減少7萬畝,但節水品種唱主角,播種比例達63%。據瞭解,石家莊市春播面積基本穩定,預計春播總面積達到190萬畝。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石家莊市農民春播農作物中的穀子、大豆等雜糧種植意向上升。

石家莊市是嚴重缺水型城市,自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項目以來,三年累計推廣節水品種達到60%以上。2018年“石新828”“嬰伯700”“石農086”“衡4399”等節水品種面積達到300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63%,且石家莊市小麥搶墒播種面積大,占石家莊市小麥種植面積的98.8%,是歷年來最大的一年。

同時,為了發揮石家莊市優質強筋麥適生區的區域優勢,在槁城、趙縣、正定、元氏、欒城等糧食主產區大力發展“槁優系列”和“師欒02-1”等優質強筋麥,石家莊市強筋麥面積達55萬畝,占石家莊市小麥的10%以上。

湖北:糧食面積增加

調查顯示,2018年湖北所調查398個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農作物總計畫播種面積66261畝,同比上年擴大7865.2畝,增幅13.5%,春耕種植積極性較高。

從作物種類來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預計面積增加3557.4畝,占擴大面積的45.2%,其中水稻種植增加1847.6畝、增幅5.5%,玉米種植面積增加910.2畝、增幅24.4%,薯類種植面積增加434.8畝、增幅14.1%,大豆、綠豆、高粱等雜糧雜豆種植增加364.9畝、增幅7.4%。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預計增加3591.9畝,占增加面積的45.7%,其中蔬菜種植增加2995.7畝、增幅50.3%,棉花種植面積減少61.3畝、減幅10.8%。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預計增加731.4畝、增幅22.2%,主要是花生種植增加540.1畝,增幅60.6%。

種子價格:總體來看,大部分品種種子價格基本持平,少數優質品種更受市場歡迎,其種子價格漲幅大,部分品質差、抗逆性弱的品種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水稻種子優質品種大幅上漲,普通品種價格持平或略降。

玉米種子抗性強、產量穩的品種價格漲幅大,普通品種基本持平。

棉花種子價格基本保持穩定。

調查發現,種植成本增加、效益收窄。以中稻生產為例,初步估算每畝田化肥投入成本增加20元左右,農藥增加12元左右,加上稻穀國家最低收購價下調,按2017年畝產612公斤計算,每畝中稻銷售收入減少122.4元,綜合測算今年農民種植中稻效益每畝減少154元左右。

災年農業保險作用發揮不夠。實地調查中,普遍反映農業保險覆蓋範圍小、作物少、賠償率低。以2017年秋季連陰雨為例,中晚稻出現大面積倒伏和穗部發芽,農民損失大,但保險賠償金額一般每畝80-150元,無法覆蓋農民實際生產損失。

土地流轉費用高。以荊州、咸甯、黃岡等三地調查的17個合作社為例,大多以種植水稻為主,土地流轉租金每年多數高於660元/畝,如嘉魚縣龍坎湖種養合作社土地流轉租金達到1000元/畝,大幅增加生產成本。

浙江:經濟作物+晚稻

日前,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對全省30個縣(市、區)430個村的4287戶農戶進行了全年農作物種植意向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全省農戶意向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7.2%,種植意向有較大提高。

水稻種植意向總體增長1.1%

以水稻為例, 2018年浙江水稻種植意向播種面積為837.7千公頃,增長1.1%。其中, 一季晚稻意向播種面積為591.0千公頃,增長0.7%;雙季晚稻種植意向增長較快,意向播種面積為138.2千公頃,增長9.4%;早稻下降較快,意向播種面積為108.5千公頃,下降5.9%。

據調查,水稻種植結構發生改變的主要原因是對於稻穀收購價下調的擔憂。

同時,稻穀種植費時費力,人工成本又居高不下,種糧的畝均效益遠低於種植經濟作物的畝均收益,導致部分農戶逐步改變水稻種植模式,為了兼顧經濟效益和補貼收益,更傾向於種植經濟作物+晚稻的種植模式。

也有個別原因,比如不少大戶增加了冬小麥的播種面積,小麥收割以後一般復種的是晚稻。

春夏季旱糧種植意向兩減一增

2018年浙江春夏季旱糧意向播種面積為167.0千公頃,增長0.5%。玉米、大豆、馬鈴薯的意向播種面積分別為74.2千公頃、84.6千公頃、8.2千公頃,其中玉米意向播種面積增長2.8%,大豆和馬鈴薯分別下降1.1%和2.8%。

大豆和馬鈴薯播種意向下降,主要因為畝均效益低下,尤其是散戶享受不到補貼,意向種植面積有所下降。而受益於過去一段時間來玉米價格的上漲,農民對於玉米的種植意向較高,因此春夏季旱糧總的意向種植面積仍然增長。

新疆:“兩減五增”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瞭解到,新疆將2018年春小麥指導性種植計畫由原來的390萬畝調整為490萬畝。

2017年,全疆各地共播種冬小麥816萬畝,較上一年同期少播種202萬畝。按照“冬麥不足春麥補”的原則,新疆及時調整春小麥指導性種植計畫,確保全疆1300萬畝小麥指導性種植計畫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據農情調度,2018年新疆全年農作物種植意向呈現“兩減五增”態勢,即糧食、油料農作物面積減少,棉花、糖料、蔬菜、瓜果類以及其它農作物面積增加。

安徽:大戶帶著小戶轉方式

種植結構直接影響一季效益。

3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淮南市潘集區祁集鎮陳湖村臥龍灘生態農業合作社。麥苗碧綠,空氣裡彌漫著春天的味道。合作社負責人王保武正在查看小麥苗情。 “眼下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期,要定期查看苗情,根據長勢進行田間管理。 ”王保武一邊翻看麥苗,一邊與農戶交流。

王保武告訴記者,合作社共有730畝土地,以種植小麥和水稻為主。作為種糧大戶,農作物能否產量穩、效益高一直是王保武選擇品種的首要標準。“今年以煙農19為主,共種了400多畝。因為煙農19抗水漬,播種期長,特別適合稻茬田。 ”王保武說。

種什麼、怎麼種,在農業轉型結構調整的關口,種糧大戶們都在思考。這兩年王保武在小麥品種選擇上也在不斷嘗新。他告訴記者,煙農19雖是主推產品,但由於常年種植,抗病能力已有所減弱,加上灌漿後易倒伏,品種逐漸老化。

怎麼辦? “這季麥專門拿出一部分地,選擇煙農21、鄭麥9023和泛麥5號作為替代產品試種。試種成熟後,再大面積推廣。 ”王保武透露。

當前農產品供求失衡問題越來越突出,大戶們有著更為真切的體驗。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規模經營戶越來越注重品種選擇和種植方式轉變,以迎合市場對優質、綠色、安全農產品的需求。

在鳳陽縣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過去一直看重高產,以產量增效益。 “但這幾年不行了,要種品質糧。 ”程夕兵介紹,他現在主要精力放在新品種上,已經與科研單位合作種植無公害水稻,準備發展無公害大米。

省農委種植業局負責人介紹,從今年春耕生產看,越來越多的大戶開始主動適應農業轉型,從追求產量向追求品質轉變。這也帶動了小農戶,農業轉型蔚然成風。“現在可供選擇的小麥品種比以前多,但是俺們還是會向種糧大戶看齊,他們用什麼品種俺們就跟著用,放心啊。 ”陳湖村農戶祁家利說。

“種糧大戶在種子選擇、耕作模式以及田管技術方面,已經成為小農戶的風向標,對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很強的示範帶動作用。 ”淮南市農委負責人表示。

當前,我省正積極發展品牌糧食、專用糧食,實施稻漁綜合種養“雙千工程”,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深入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這些都需要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帶頭示範作用。目前,我省已經有家庭農場72181家,農民合作社88012萬個。 “前不久,我省出臺意見加快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和壯大,讓它們成為現代農業的‘領頭羊’。”省農委合作經濟指導處副處長呂健魁說。 

散戶玉米種植平均畝成本640元,比上年增長5.26%。從玉米與小麥比價及收益對比來看,玉米收益更低。散戶玉米種植每畝純收入472元(不考慮家庭用工折價和自營地折租),比上年增長60%。小麥每畝純收入(含地力補貼)1060元(不考慮家庭用工折價和自營地折租),比玉米多收入588元,高出124.58%。如果扣除家庭用工折價和自營地折租,農民種植一畝玉米將虧損幾十元錢。這是農民不願意種植玉米的主要原因。

2018年花生預計播種面積1.6畝,比上年減少8.57%。2016年花生價格上升,收益高,畝產值1700元,每畝淨利潤500元,刺激了農民種植積極性。2017年農民紛紛種植花生,面積過大,致使花生價格大幅下滑。花生價格下降和調茬種植是花生種植意向減弱的主要因素。

2018年烤煙預計種植面積2畝,同上年持平。煙葉作為費縣傳統農業經濟作物,一直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引擎和支柱產業。2017年國家對種植規模進行了控制,費縣種植烤煙主要分佈在 10個重點鄉鎮,103個植煙村,632個植煙戶,實行合同種植、定量收購,收購煙葉6.57萬擔,產值9200萬元,煙葉稅收2000萬元。每畝烤煙的總成本在3200元左右,每畝烤煙的純收益在1200元—1500元之間。

夏津:2018年糧食面積微升

根據夏津縣物價局專項調查,2018年棉花播種面積減少,糧食播種面積上升。

2018年平均每戶計畫種植棉花1.05畝,與上年實際面積相比,降幅11%。受市場經濟影響,導致棉花價格下降,籽棉開秤價至今,平均每市為每斤3.6元左右,同去年同期相比,每市斤籽棉下降了0.1元。

糧食復種播種面積7.36畝,與上年實際播種相比,漲幅1.1%。一是國家對種糧實行糧食直補、糧種補貼和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養殖業得到迅速發展,玉米作為飼料的主要原料,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因而保持了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三是根據當地水利條件與種植糧食機械化的提高,農民種糧的意識增強。

河北:雜糧受歡迎

據石家莊市農業部門統計,2018年小麥播種面積476.7萬畝,比上年減少7萬畝,但節水品種唱主角,播種比例達63%。據瞭解,石家莊市春播面積基本穩定,預計春播總面積達到190萬畝。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石家莊市農民春播農作物中的穀子、大豆等雜糧種植意向上升。

石家莊市是嚴重缺水型城市,自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項目以來,三年累計推廣節水品種達到60%以上。2018年“石新828”“嬰伯700”“石農086”“衡4399”等節水品種面積達到300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63%,且石家莊市小麥搶墒播種面積大,占石家莊市小麥種植面積的98.8%,是歷年來最大的一年。

同時,為了發揮石家莊市優質強筋麥適生區的區域優勢,在槁城、趙縣、正定、元氏、欒城等糧食主產區大力發展“槁優系列”和“師欒02-1”等優質強筋麥,石家莊市強筋麥面積達55萬畝,占石家莊市小麥的10%以上。

湖北:糧食面積增加

調查顯示,2018年湖北所調查398個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農作物總計畫播種面積66261畝,同比上年擴大7865.2畝,增幅13.5%,春耕種植積極性較高。

從作物種類來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預計面積增加3557.4畝,占擴大面積的45.2%,其中水稻種植增加1847.6畝、增幅5.5%,玉米種植面積增加910.2畝、增幅24.4%,薯類種植面積增加434.8畝、增幅14.1%,大豆、綠豆、高粱等雜糧雜豆種植增加364.9畝、增幅7.4%。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預計增加3591.9畝,占增加面積的45.7%,其中蔬菜種植增加2995.7畝、增幅50.3%,棉花種植面積減少61.3畝、減幅10.8%。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預計增加731.4畝、增幅22.2%,主要是花生種植增加540.1畝,增幅60.6%。

種子價格:總體來看,大部分品種種子價格基本持平,少數優質品種更受市場歡迎,其種子價格漲幅大,部分品質差、抗逆性弱的品種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水稻種子優質品種大幅上漲,普通品種價格持平或略降。

玉米種子抗性強、產量穩的品種價格漲幅大,普通品種基本持平。

棉花種子價格基本保持穩定。

調查發現,種植成本增加、效益收窄。以中稻生產為例,初步估算每畝田化肥投入成本增加20元左右,農藥增加12元左右,加上稻穀國家最低收購價下調,按2017年畝產612公斤計算,每畝中稻銷售收入減少122.4元,綜合測算今年農民種植中稻效益每畝減少154元左右。

災年農業保險作用發揮不夠。實地調查中,普遍反映農業保險覆蓋範圍小、作物少、賠償率低。以2017年秋季連陰雨為例,中晚稻出現大面積倒伏和穗部發芽,農民損失大,但保險賠償金額一般每畝80-150元,無法覆蓋農民實際生產損失。

土地流轉費用高。以荊州、咸甯、黃岡等三地調查的17個合作社為例,大多以種植水稻為主,土地流轉租金每年多數高於660元/畝,如嘉魚縣龍坎湖種養合作社土地流轉租金達到1000元/畝,大幅增加生產成本。

浙江:經濟作物+晚稻

日前,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對全省30個縣(市、區)430個村的4287戶農戶進行了全年農作物種植意向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全省農戶意向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7.2%,種植意向有較大提高。

水稻種植意向總體增長1.1%

以水稻為例, 2018年浙江水稻種植意向播種面積為837.7千公頃,增長1.1%。其中, 一季晚稻意向播種面積為591.0千公頃,增長0.7%;雙季晚稻種植意向增長較快,意向播種面積為138.2千公頃,增長9.4%;早稻下降較快,意向播種面積為108.5千公頃,下降5.9%。

據調查,水稻種植結構發生改變的主要原因是對於稻穀收購價下調的擔憂。

同時,稻穀種植費時費力,人工成本又居高不下,種糧的畝均效益遠低於種植經濟作物的畝均收益,導致部分農戶逐步改變水稻種植模式,為了兼顧經濟效益和補貼收益,更傾向於種植經濟作物+晚稻的種植模式。

也有個別原因,比如不少大戶增加了冬小麥的播種面積,小麥收割以後一般復種的是晚稻。

春夏季旱糧種植意向兩減一增

2018年浙江春夏季旱糧意向播種面積為167.0千公頃,增長0.5%。玉米、大豆、馬鈴薯的意向播種面積分別為74.2千公頃、84.6千公頃、8.2千公頃,其中玉米意向播種面積增長2.8%,大豆和馬鈴薯分別下降1.1%和2.8%。

大豆和馬鈴薯播種意向下降,主要因為畝均效益低下,尤其是散戶享受不到補貼,意向種植面積有所下降。而受益於過去一段時間來玉米價格的上漲,農民對於玉米的種植意向較高,因此春夏季旱糧總的意向種植面積仍然增長。

新疆:“兩減五增”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瞭解到,新疆將2018年春小麥指導性種植計畫由原來的390萬畝調整為490萬畝。

2017年,全疆各地共播種冬小麥816萬畝,較上一年同期少播種202萬畝。按照“冬麥不足春麥補”的原則,新疆及時調整春小麥指導性種植計畫,確保全疆1300萬畝小麥指導性種植計畫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據農情調度,2018年新疆全年農作物種植意向呈現“兩減五增”態勢,即糧食、油料農作物面積減少,棉花、糖料、蔬菜、瓜果類以及其它農作物面積增加。

安徽:大戶帶著小戶轉方式

種植結構直接影響一季效益。

3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淮南市潘集區祁集鎮陳湖村臥龍灘生態農業合作社。麥苗碧綠,空氣裡彌漫著春天的味道。合作社負責人王保武正在查看小麥苗情。 “眼下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期,要定期查看苗情,根據長勢進行田間管理。 ”王保武一邊翻看麥苗,一邊與農戶交流。

王保武告訴記者,合作社共有730畝土地,以種植小麥和水稻為主。作為種糧大戶,農作物能否產量穩、效益高一直是王保武選擇品種的首要標準。“今年以煙農19為主,共種了400多畝。因為煙農19抗水漬,播種期長,特別適合稻茬田。 ”王保武說。

種什麼、怎麼種,在農業轉型結構調整的關口,種糧大戶們都在思考。這兩年王保武在小麥品種選擇上也在不斷嘗新。他告訴記者,煙農19雖是主推產品,但由於常年種植,抗病能力已有所減弱,加上灌漿後易倒伏,品種逐漸老化。

怎麼辦? “這季麥專門拿出一部分地,選擇煙農21、鄭麥9023和泛麥5號作為替代產品試種。試種成熟後,再大面積推廣。 ”王保武透露。

當前農產品供求失衡問題越來越突出,大戶們有著更為真切的體驗。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規模經營戶越來越注重品種選擇和種植方式轉變,以迎合市場對優質、綠色、安全農產品的需求。

在鳳陽縣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過去一直看重高產,以產量增效益。 “但這幾年不行了,要種品質糧。 ”程夕兵介紹,他現在主要精力放在新品種上,已經與科研單位合作種植無公害水稻,準備發展無公害大米。

省農委種植業局負責人介紹,從今年春耕生產看,越來越多的大戶開始主動適應農業轉型,從追求產量向追求品質轉變。這也帶動了小農戶,農業轉型蔚然成風。“現在可供選擇的小麥品種比以前多,但是俺們還是會向種糧大戶看齊,他們用什麼品種俺們就跟著用,放心啊。 ”陳湖村農戶祁家利說。

“種糧大戶在種子選擇、耕作模式以及田管技術方面,已經成為小農戶的風向標,對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很強的示範帶動作用。 ”淮南市農委負責人表示。

當前,我省正積極發展品牌糧食、專用糧食,實施稻漁綜合種養“雙千工程”,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深入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這些都需要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帶頭示範作用。目前,我省已經有家庭農場72181家,農民合作社88012萬個。 “前不久,我省出臺意見加快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和壯大,讓它們成為現代農業的‘領頭羊’。”省農委合作經濟指導處副處長呂健魁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