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企業慎用KPI!源自他的 KPI 不達標,李叫獸最近在百度的危機!

文/作者:鄺老師 人力資源實戰專家

(點擊右上角“+關注”【績效韜略】頭條號, 有乾貨、有資訊、有態度!!!)

這三本書的名字, 分別叫《散打套路》《截拳道秘笈》和《中國武警擒拿術揭秘》。

幾個月後, 這個經常挨揍的少年稱霸校園, 成為學校裡有名的打手。

11 年後, 這個少年再次揚名立萬——他創業成功, 以 1 億元的價格把公司賣給百度, 並且憑藉 25 歲的年齡成為百度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

這一年, 他被人稱作「李叫獸」。

當然,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 李叫獸“由於個人原因”辭去百度副總裁的職位, 又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

被迫讀清華

設想這樣一個高中生:物理從來考不及格, 基本的線路圖都不太會畫, 但是成天宣稱自己要顛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你會怎麼看待他?

本科時的李叫獸就有點這股瘋勁兒。

大三時的李叫獸, 認為自己已經和同學們拉開了檔次上的差距, 他說:

“我覺得同班同學中, 同樣做一個行銷方案, 能接近我的水準的人幾乎沒有。 ”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李叫獸花了整整一年時間, 面試了各種實習崗位, 卻沒有一家公司給他 offer, 注意, 是實習 offer。

市場行銷是個注重實踐的專業, 而李叫獸在大學期間沒有任何實踐經歷。

他在大學裡把絕大部分時間用在同一件事情上:看書, 研究理論, 尤其是戰略理論。 可以這麼說, 在其他同學練習如何做一個員工的時候, 李叫獸一直在練習如何做一個 CEO。

當然不會有公司直接雇一個本科生做 CEO, 因此李叫獸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此時, 一個機會擺在李叫獸的面前——保送清華大學研究生。 雖然沒人認可李叫獸的工作能力, 但是他的學習成績是實打實的。

找不到工作的李叫獸就這麼“被迫”讀了清華。

主動失業

本科就讀於名校武漢大學的李叫獸, 居然會淪落到找不到工作的境地, 實在是“咎由自取”。 其實, 他一直都清楚, 如果想找一個好工作, 大學應該怎麼過, 但是他故意選擇了相反的人生方向。

更有趣的是, 其實李叫獸內心很“羡慕”那些找到好工作的同學, 他是出於對戰略理論的信仰, 強迫自己不過那種生活:

“同學們都在找各種實習, 獲得更多的實習經歷和證書, 這就可以拿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但我就沒有時間去做這些事情……因為我看過戰略學,

從戰略學的角度看, 培養長期的差異化的競爭力是任何戰略的基礎。 ”

“在我的思考和行為習慣當中, 有很關鍵的一點, 就是當自己的直觀感覺和證據起衝突的時候, 我每次都相信證據, 而不是相信直觀感覺, 即使那個直觀感覺是我自己特別想要的。 ”

李叫獸的話翻譯過來就是:其實我也特別想跟我的同學一樣, 拿到麥肯錫、BAT 的 offer;但是我堅信的戰略學理論告訴我, 像他們那樣做是錯的, 所以我必須按照我堅信的理論來生活, 就算找不到工作我也要堅持。

這是何等超出常人的理性。

狂人李叫獸

像李叫獸一樣不走尋常路的人很多, 但是真正能把路走通的人很少。 畢竟, 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並沒有什麼難度, 真正難的是把這種生活過得出色。

選擇成為戰略家的李叫獸,開始瘋狂地訓練自己。關於這點,有這麼 2 個小故事。

大一時,李叫獸讀到了《金字塔原理》中的邏輯表達方法,書中說寫文案時要做到“自上而下的表達,結論先行”。覺得該理論很好的李叫獸,開始尋找練手的機會。剛好,他所在的學生會部門要群發一條會議通知,李叫獸就攬下了這個活。

這是一條很簡單的通知,正常情況下 5 分鐘就能寫好。但是李叫獸認為,正常人 5 分鐘寫出來的東西太過平庸,用《金字塔原理》中所說的“自上而下的表達,結論先行”方法,才能寫出一條牛逼的會議通知。

於是,這麼一條簡單的通知,他構思、修改、反復打磨,最後寫了一個多小時。

有一次,李叫獸和幾個同學出去吃飯,大家在 2 個餐館之間猶豫不決。就在饑腸轆轆的同學們打算隨便選一家進去時,李叫獸攔住他們,說自己要研究一下。原來,這天李叫獸剛剛學會了“決策樹”理論,這個兩難選擇他剛好用來練習“決策樹”的應用。

這幾個可憐的同學,眼睜睜看著李叫獸研究了整整一個小時,才獲准去那家“符合最佳決策”的餐館吃飯。

正是經過大量這種神經病級別的自我訓練,李叫獸才練就了他遠超同齡人的思考能力。即使他後來沒有通過新媒體寫作名揚天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對他來說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

百度:命中註定的相逢與別離

如果我說,李叫獸與百度的結合與分手是命中註定,你一定要說我滿嘴跑火車。然而,他們二者間的故事確實有著某種必然。

從前文的敘述中,你一定能感覺到,李叫獸是一個癡迷於底層邏輯、普適規律的人。從初中研究打架開始,他就不是一個隻會盯著具體事務,而是擅長把握規律、系統性地解決問題的人。

因此,寫公眾號出名後的李叫獸,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希望從根本上為行銷人解決一些問題。

那時,才研二的李叫獸還十分稚嫩,公司的戰略方向不明常常使他陷入痛苦。痛苦中的李叫獸不斷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面臨的這個市場變成什麼樣,我會更開心?”

每一次,他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我希望在未來,所有從事市場工作的人,不再僅僅依靠自己的天賦靈感和主觀感覺去工作,而能有一套科學的方法作為指導。我這一輩子隻做這一件事足矣。

就好比,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數學這個領域,不是靠教人學會複雜的運算技巧,而是靠發明算盤、計算器、電腦。他說:

“我比較想做行銷的工具。拿汽車來比喻,我不喜歡做司機,但我喜歡設計流水線造車。”

因為這個夢想,研一時終於出名的李叫獸拒絕了一家公司 300 萬年薪的 offer,此後他拒絕的名企 offer 也數不勝數。

在李叫獸的公司蒸蒸日上,他個人的名譽如日中天時,百度伸來了橄欖枝。百度是這樣說的:

“你的方法體系以及思路非常適合用人工智慧去學習,並且開發成工具。希望收購你的團隊並提供人工智慧、大資料的支援,你來獨立做你想做的產品。”

百度有李叫獸開發工具所迫切需要的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李叫獸有百度當時急需的年輕血液和行銷能力,二者一拍即合,促成了“百度史上最年輕副總裁”的佳話。

然而,正如二者的結合天造地設,二者的分手也是“天命難違”的。我們可以從一個小故事來窺見這點。

小學的時候,李叫獸的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文題《老師我想跟你說_________》。這篇文章,他是這樣寫的:

第一,老師作為一個公共職業者,不應該盜用教室的電,來給自己的家用電器充電。我們的老師總拿他們家的一些電器,和他自己的手機,不停地到教室充電。

第二,老師不應該在上班的時間照顧自己的侄女,這是違反職業道德的……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見一個典型的“鋼鐵直男”——認死理,不通人情世故,與體制難以相容。

介面新聞報導,對於剛剛進入公司的李叫獸,不少員工這樣評價:

● 我們看他就是個學生。

● 餐桌吃飯,待人接物,像個學生,性格也比較靦腆害羞。

● 幾乎全公司都能看出來,他不適應。

回顧李叫獸的人生,當他打算在一個體制內尋求認同時,常常會碰到挫折。比如他通過正常的管道找不到工作,比如他身邊的人覺得他的行事風格非常奇怪、難以苟同。

據說,李叫獸在百度的人際關係非常不好,某些部門離開他的彙報線後“都在歡呼”。

這樣一個以“差異化”為人生底色的李叫獸,空降到百度擔任副總裁,最多時領導 500 多人的團隊,處於一個人際關係相當複雜的環境,不出點問題好像才不正常。

在和小馬宋的一次聊天中,李叫獸談到突破性成長的秘訣時說:

一個關鍵因素是掙脫價值網。

什麼叫價值網呢?就是任何一個公司或者個人,都有一套外界給他的 KPI。比如我是一個學生,外界給我的 KPI 就是 GPA、實習經歷;如果是一個公司,外界給我的 KPI 就是今年的財務資料。

如果你服從於一個 KPI 體系,幾乎是永遠掙脫不出來的,不論你有多高的能力。因為那就會變成純粹的智力和體力競爭,而純粹的智力和體力競爭就像價格戰一樣,絕大部分人是沒有絕對優勢的,大部分人再努力也只能比別人高5%、10%。

根據介面新聞的報導,李叫獸最近在百度的危機,正是源自他的 KPI 不達標。

你說,他和百度的分手,是不是命中註定的呢?

後記

最終,歷經“被架空”的傳言,李叫獸有些狼狽地結束了他僅僅一年零四個月的百度生涯。

縱觀他至今的人生,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他在行銷上的成功是必然的,他在百度的失敗也是必然的。有些人天生就不適合被嵌入一個體系,作為整個機械中的一個齒輪。

如今,李叫獸被百度“放虎歸山”,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天才少年,將在江湖上掀起又一次血雨腥風。

最後,用李叫獸“對想做出一點成績的年輕人的建議”做結:

勇敢其實並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有所畏懼但是依然前行。

KPI為什麼已經過時?小微企業為什麼要慎用KPI?

我曾經工作的一家企業,做了三年KPI,雖然對企業發展有一定的貢獻,但到了第四年,公司決定取消KPI,改為專案管理。經驗證,專案管理的難度與成效還不如KPI。不過,這家企業很矛盾,對於是否恢復使用KPI模式,很是糾結。

一、KPI並非利益分配模式。KPI只是考核衡量工具,其本身不具備激勵功能,雖然可以勉強與激勵掛鉤,但由於設計所限,關聯幅度小、明顯力度不足,因此產生的功效並不理想。

二、KPI的運行需要完整的資料、完善的流程、完備的文化作為支撐,對規劃設計的技術性要求也很高,小微企業並不具備這些條件,因此運行的難度巨大。

三、KPI著眼於中長期的平衡發展,對企業績效持續優化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對小微企業而言,更關注短期成效。

四、KPI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必須充分掌握才能正常運轉。除了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掌握到位,其他中高層管理者也要學習把握,但這樣的要求,在小微企業很難做到。

首先,KSF在思維上領先並超越了KPI。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2、KSF宣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其次,KSF在落地上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擁護。

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設計(部分截圖)

案例分析:

1、在指標選取上,關注業績導向性更強、與利潤粘合度更高的指標。例如,沒有”生產計畫達成率“,而是選用“工藝毛利潤”、“工藝總產值”等效果性指標。

2、不是以目標為導向,而是尋找企業與員工都能接受的平衡點,並以此為支點進行激勵設計。

3、為確保激勵力度,考核面對的是員工薪酬的50%-80%,並且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狀態,適當調整力度大小。

4、以目標和預算為方向,展開激勵測算,當公司業績增長、員工價值增值時,員工的收入則會隨之上升。

5、員工要的薪酬和激勵、老闆要的績效和利潤,在KSF系統中是一個融合的整體,員工要加工資、老闆要多增利,不是對立的、矛盾的,而是共同的目標,這樣就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6、在設計上,既要給員工一定的安全感,還要讓員工感受到,只要努力幹、拼命幹,工資肯定比過去高。這就是,讓員工為自己幹,自己為自己加工資。

中小企業的薪酬績效從哪裡突破?

1、打破三個傳統模式:

️固定薪酬,轉變為寬頻彈性薪酬;

️底薪+提成,轉變為平衡經營模式;️

年薪制,要強化短期激勵,轉變為KSF+合夥人。

2、量化價值結果,實現效果付費。

3、遵循趨勢,破除簡單固化,完善多元化激勵設計!

模式精華:資料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割、薪酬分塊。

實現:

讓企業與員工利益驅同,思維達成高度統一,引導改變觀念與行為方式。

將目標計畫管理與KSF相結合、讓員工為自己而做、並通過目標、計畫、檢視、總結等管理步驟,實現員工如何為自己做到。

讓管理者轉變成為一個經營者,幫企業建立了完整的利潤管理機制,讓企業快速實現利潤增長。

激勵性薪酬設計的具體操作: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K指標提取原則詳見下文);

2、每個K指標從資料分析找到平衡點(詳見下文);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管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管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資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步:分析歷史資料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資料作為參考。

第六步: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資料,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最後,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KSF快速、直接有效!

這家企業自2017年9月份開始落地推行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顛覆了經營、扭轉了下滑,取得了良好增長:

1、9-12月員工加了工資,而工資費用率卻同比下降了2.49%(前1-8月工資費用率是增長14.91%)。

2、雖然9-12月成本費用率同比上升了1.19%,相比前1-8月同比增加的10.79%而言,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3、9-12月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02%,而1-8月只增長了2.67%。

4、最重要是利潤,9-12月同比增長13.20%,而1-8月可是下降了44.83%。

5、假設在2017年整年落地KSF,相比而言企業可以多創造129萬元的利潤,而利潤率淨增長9.15%。

資料是最好的證明,結果才是王道!

更多互動:添加下面個人號和小編能保持更緊密交流

作者:鄺老師 |( zhhczx001 )人力資源實戰專家

專注薪酬績效研究、實踐、落地運行。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如需瞭解更多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管控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

選擇成為戰略家的李叫獸,開始瘋狂地訓練自己。關於這點,有這麼 2 個小故事。

大一時,李叫獸讀到了《金字塔原理》中的邏輯表達方法,書中說寫文案時要做到“自上而下的表達,結論先行”。覺得該理論很好的李叫獸,開始尋找練手的機會。剛好,他所在的學生會部門要群發一條會議通知,李叫獸就攬下了這個活。

這是一條很簡單的通知,正常情況下 5 分鐘就能寫好。但是李叫獸認為,正常人 5 分鐘寫出來的東西太過平庸,用《金字塔原理》中所說的“自上而下的表達,結論先行”方法,才能寫出一條牛逼的會議通知。

於是,這麼一條簡單的通知,他構思、修改、反復打磨,最後寫了一個多小時。

有一次,李叫獸和幾個同學出去吃飯,大家在 2 個餐館之間猶豫不決。就在饑腸轆轆的同學們打算隨便選一家進去時,李叫獸攔住他們,說自己要研究一下。原來,這天李叫獸剛剛學會了“決策樹”理論,這個兩難選擇他剛好用來練習“決策樹”的應用。

這幾個可憐的同學,眼睜睜看著李叫獸研究了整整一個小時,才獲准去那家“符合最佳決策”的餐館吃飯。

正是經過大量這種神經病級別的自我訓練,李叫獸才練就了他遠超同齡人的思考能力。即使他後來沒有通過新媒體寫作名揚天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對他來說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

百度:命中註定的相逢與別離

如果我說,李叫獸與百度的結合與分手是命中註定,你一定要說我滿嘴跑火車。然而,他們二者間的故事確實有著某種必然。

從前文的敘述中,你一定能感覺到,李叫獸是一個癡迷於底層邏輯、普適規律的人。從初中研究打架開始,他就不是一個隻會盯著具體事務,而是擅長把握規律、系統性地解決問題的人。

因此,寫公眾號出名後的李叫獸,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希望從根本上為行銷人解決一些問題。

那時,才研二的李叫獸還十分稚嫩,公司的戰略方向不明常常使他陷入痛苦。痛苦中的李叫獸不斷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面臨的這個市場變成什麼樣,我會更開心?”

每一次,他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我希望在未來,所有從事市場工作的人,不再僅僅依靠自己的天賦靈感和主觀感覺去工作,而能有一套科學的方法作為指導。我這一輩子隻做這一件事足矣。

就好比,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數學這個領域,不是靠教人學會複雜的運算技巧,而是靠發明算盤、計算器、電腦。他說:

“我比較想做行銷的工具。拿汽車來比喻,我不喜歡做司機,但我喜歡設計流水線造車。”

因為這個夢想,研一時終於出名的李叫獸拒絕了一家公司 300 萬年薪的 offer,此後他拒絕的名企 offer 也數不勝數。

在李叫獸的公司蒸蒸日上,他個人的名譽如日中天時,百度伸來了橄欖枝。百度是這樣說的:

“你的方法體系以及思路非常適合用人工智慧去學習,並且開發成工具。希望收購你的團隊並提供人工智慧、大資料的支援,你來獨立做你想做的產品。”

百度有李叫獸開發工具所迫切需要的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李叫獸有百度當時急需的年輕血液和行銷能力,二者一拍即合,促成了“百度史上最年輕副總裁”的佳話。

然而,正如二者的結合天造地設,二者的分手也是“天命難違”的。我們可以從一個小故事來窺見這點。

小學的時候,李叫獸的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文題《老師我想跟你說_________》。這篇文章,他是這樣寫的:

第一,老師作為一個公共職業者,不應該盜用教室的電,來給自己的家用電器充電。我們的老師總拿他們家的一些電器,和他自己的手機,不停地到教室充電。

第二,老師不應該在上班的時間照顧自己的侄女,這是違反職業道德的……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見一個典型的“鋼鐵直男”——認死理,不通人情世故,與體制難以相容。

介面新聞報導,對於剛剛進入公司的李叫獸,不少員工這樣評價:

● 我們看他就是個學生。

● 餐桌吃飯,待人接物,像個學生,性格也比較靦腆害羞。

● 幾乎全公司都能看出來,他不適應。

回顧李叫獸的人生,當他打算在一個體制內尋求認同時,常常會碰到挫折。比如他通過正常的管道找不到工作,比如他身邊的人覺得他的行事風格非常奇怪、難以苟同。

據說,李叫獸在百度的人際關係非常不好,某些部門離開他的彙報線後“都在歡呼”。

這樣一個以“差異化”為人生底色的李叫獸,空降到百度擔任副總裁,最多時領導 500 多人的團隊,處於一個人際關係相當複雜的環境,不出點問題好像才不正常。

在和小馬宋的一次聊天中,李叫獸談到突破性成長的秘訣時說:

一個關鍵因素是掙脫價值網。

什麼叫價值網呢?就是任何一個公司或者個人,都有一套外界給他的 KPI。比如我是一個學生,外界給我的 KPI 就是 GPA、實習經歷;如果是一個公司,外界給我的 KPI 就是今年的財務資料。

如果你服從於一個 KPI 體系,幾乎是永遠掙脫不出來的,不論你有多高的能力。因為那就會變成純粹的智力和體力競爭,而純粹的智力和體力競爭就像價格戰一樣,絕大部分人是沒有絕對優勢的,大部分人再努力也只能比別人高5%、10%。

根據介面新聞的報導,李叫獸最近在百度的危機,正是源自他的 KPI 不達標。

你說,他和百度的分手,是不是命中註定的呢?

後記

最終,歷經“被架空”的傳言,李叫獸有些狼狽地結束了他僅僅一年零四個月的百度生涯。

縱觀他至今的人生,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他在行銷上的成功是必然的,他在百度的失敗也是必然的。有些人天生就不適合被嵌入一個體系,作為整個機械中的一個齒輪。

如今,李叫獸被百度“放虎歸山”,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天才少年,將在江湖上掀起又一次血雨腥風。

最後,用李叫獸“對想做出一點成績的年輕人的建議”做結:

勇敢其實並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有所畏懼但是依然前行。

KPI為什麼已經過時?小微企業為什麼要慎用KPI?

我曾經工作的一家企業,做了三年KPI,雖然對企業發展有一定的貢獻,但到了第四年,公司決定取消KPI,改為專案管理。經驗證,專案管理的難度與成效還不如KPI。不過,這家企業很矛盾,對於是否恢復使用KPI模式,很是糾結。

一、KPI並非利益分配模式。KPI只是考核衡量工具,其本身不具備激勵功能,雖然可以勉強與激勵掛鉤,但由於設計所限,關聯幅度小、明顯力度不足,因此產生的功效並不理想。

二、KPI的運行需要完整的資料、完善的流程、完備的文化作為支撐,對規劃設計的技術性要求也很高,小微企業並不具備這些條件,因此運行的難度巨大。

三、KPI著眼於中長期的平衡發展,對企業績效持續優化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對小微企業而言,更關注短期成效。

四、KPI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必須充分掌握才能正常運轉。除了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掌握到位,其他中高層管理者也要學習把握,但這樣的要求,在小微企業很難做到。

首先,KSF在思維上領先並超越了KPI。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2、KSF宣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其次,KSF在落地上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擁護。

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設計(部分截圖)

案例分析:

1、在指標選取上,關注業績導向性更強、與利潤粘合度更高的指標。例如,沒有”生產計畫達成率“,而是選用“工藝毛利潤”、“工藝總產值”等效果性指標。

2、不是以目標為導向,而是尋找企業與員工都能接受的平衡點,並以此為支點進行激勵設計。

3、為確保激勵力度,考核面對的是員工薪酬的50%-80%,並且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狀態,適當調整力度大小。

4、以目標和預算為方向,展開激勵測算,當公司業績增長、員工價值增值時,員工的收入則會隨之上升。

5、員工要的薪酬和激勵、老闆要的績效和利潤,在KSF系統中是一個融合的整體,員工要加工資、老闆要多增利,不是對立的、矛盾的,而是共同的目標,這樣就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6、在設計上,既要給員工一定的安全感,還要讓員工感受到,只要努力幹、拼命幹,工資肯定比過去高。這就是,讓員工為自己幹,自己為自己加工資。

中小企業的薪酬績效從哪裡突破?

1、打破三個傳統模式:

️固定薪酬,轉變為寬頻彈性薪酬;

️底薪+提成,轉變為平衡經營模式;️

年薪制,要強化短期激勵,轉變為KSF+合夥人。

2、量化價值結果,實現效果付費。

3、遵循趨勢,破除簡單固化,完善多元化激勵設計!

模式精華:資料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割、薪酬分塊。

實現:

讓企業與員工利益驅同,思維達成高度統一,引導改變觀念與行為方式。

將目標計畫管理與KSF相結合、讓員工為自己而做、並通過目標、計畫、檢視、總結等管理步驟,實現員工如何為自己做到。

讓管理者轉變成為一個經營者,幫企業建立了完整的利潤管理機制,讓企業快速實現利潤增長。

激勵性薪酬設計的具體操作: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K指標提取原則詳見下文);

2、每個K指標從資料分析找到平衡點(詳見下文);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管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管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資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步:分析歷史資料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資料作為參考。

第六步: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資料,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最後,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KSF快速、直接有效!

這家企業自2017年9月份開始落地推行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顛覆了經營、扭轉了下滑,取得了良好增長:

1、9-12月員工加了工資,而工資費用率卻同比下降了2.49%(前1-8月工資費用率是增長14.91%)。

2、雖然9-12月成本費用率同比上升了1.19%,相比前1-8月同比增加的10.79%而言,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3、9-12月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02%,而1-8月只增長了2.67%。

4、最重要是利潤,9-12月同比增長13.20%,而1-8月可是下降了44.83%。

5、假設在2017年整年落地KSF,相比而言企業可以多創造129萬元的利潤,而利潤率淨增長9.15%。

資料是最好的證明,結果才是王道!

更多互動:添加下面個人號和小編能保持更緊密交流

作者:鄺老師 |( zhhczx001 )人力資源實戰專家

專注薪酬績效研究、實踐、落地運行。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如需瞭解更多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管控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