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教育學博士教你6個家庭管教方法,90%的家長都說有用

Hello, 大家好, 我是新東方繪本館CEO瀟姐。

瀟姐覺得自己的頭條號就好像一個父母成長學院, 在這裡, 我和各位父母就如同親密的戰友一樣,

一起在育兒這條路上共同研習, 不斷成長。

儘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還是無培訓無證上崗

但是

在不斷的修習過程中

我們漸漸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也以“榜樣”的力量影響著寶貝

自從開通頭條號以來, 瀟姐的號就像個樹洞一樣, 經常收到天南海北的家長五花八門的消息,

雖然其中以英語啟蒙的問題居多, 但是像下面這樣的吐槽也不少。

☞ 瀟姐, 我們家孩子才上一年級, 一到寫作業就有許多的問題, 明明會做的題, 就是不認真、馬馬虎虎老出錯, 做事也磨磨蹭蹭, 該怎麼辦?有沒有什麼治馬虎治拖延的妙招?

☞ 哎, 孩子吃飯的時候愛玩手機, 耐著性子和他說了很多遍也一直不聽, 實在忍不住了, 把他手機搶過來, 孩子也又哭又鬧, 真是氣死我了!

☞ 今天晚上, 兒子寫完作業就嚷著看動畫片, 說好只看兩集, 每次都鬧著多看, 不讓看就發脾氣, 晚上睡得晚, 早上起不來, 忍著不發火, 但自己都要憋爆炸了!

☞ 一大早就和孩子吵架, 叫他起床不起來, 早晨上班還有一堆事, 一天的心情都糟透了!

今天, 瀟姐就來和大家一起“研習”一下如何告別親子關係的殺手——父母的脾氣。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我繪本館的一位老朋友, 是一位親子教育專家, 更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 對孩子從來都充滿耐心, 幾乎沒人見過她發脾氣。

可當我問她為什麼脾氣這麼好的時候,

她卻回答:

我不發脾氣不代表我脾氣好

我脾氣很大

但我懂得克制自己

只為不讓孩子重蹈我的覆轍。

她自小各方面都挺優秀的, 但是有兩個致命缺點, 一個是比較消極悲觀, 另一個是做事情很容易走向極端, 對自己和別人都很不友好, 甚至有些暴力衝動。

所以她的成長中, 朋友很少, 也經歷過很多青春期的壓抑痛苦。

漸漸長大之後, 她開始反省自己, 發現這兩個缺點並不是天生的, 而是由於在她的原生家庭中, 父母都非常喜歡發脾氣, 導致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愛, 內心多疑敏感, 對世界懷有很多不滿和不安。

自己也不知不覺“學會”了父母的溝通方式, 對人、對事常常抱著“不友好”的態度。

於是, 她暗下決心改變自己, 堅決不讓自己未來的孩子承受自己經歷過的那些不美好, 才有了現在這個平和的賢妻良母和幸福溫暖的家庭。

而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

發脾氣的父母

內向敏感的孩子

是很多中國家庭的標配

和很多父母一樣,朋友最早的時候,也根本無法戰勝人類的本能,脾氣壓也壓不住:

每次我都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要耐心,要克制,可是當陪孩子寫作業看到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像狗爬,反復抄了N遍還是會寫錯,一臉心不在焉的樣子的時候,氣憤、挫敗、無力感就會鋪面而來,洪荒之力說爆發就爆發了。

而她最終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緒,是因為偶然間接觸到了“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

後來,我才發現,方法用對了,孩子本來就會很配合、很可愛,我哪裡還用得著克制自己呢。

相信各位家長對正面管教一定不會陌生,理論的創始人,簡·尼爾森,她是一位教育學博士,也是7個孩子的媽媽。

她的大兒子泰雷爾出生的時候,她大學還沒有畢業,還沒有學會當媽媽,但經過各種磨練不斷強調,不斷提醒,和善的堅持下去,終於學會了如何和孩子平等對話。

簡·尼爾森

什麼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如果你並沒有理解的話,我們可以通過這麼幾個例子感受一下。

場景一

(此案例來自新浪網友軒媽)

一天,軒媽從樓下回家,剛打開門,就看到軒爸和軒軒在對峙,以軒媽之前所不能接受的方式。

軒媽剛踏進門口,看到這一幕,她說,換了以前,她肯定就沖過去,把自己也捲入到這場對峙裡面去,當面否定軒爸,然後護著軒軒。

但她說,這一次,她沒有像以前那樣做,她選擇沒有進去,而且輕輕地帶上門,自己在樓下轉了十多分鐘,然後再回到家。

回到家的時候,軒爸和軒顯然也已經不再是剛才那種在對峙的狀態了。到了稍晚一些的時候,軒媽和軒爸就這件事情開始平心靜氣地溝通,輕鬆地達成了共識。

解讀:

如果當時軒媽捲入這場對峙,雖是護著軒軒,但也當著軒軒的面直接地否定了爸爸,那麼,這樣的一種方式,會讓軒軒學到什麼呢?

是可以和父母爭吵、不尊重父母。

如果是以這樣一種冷靜的積極暫停的方式,把自己從這個戰場中撤退出來,時間合適的時候,再以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軒軒又能從父母的言行中學到什麼?

是理智,是溝通解決問題。

這就是正面管教中積極暫停的力量。

場景二

媽媽逼著孩子每天都練鋼琴,孩子不喜歡,找各種藉口,生病,肚子疼等等,甚至偷偷地破壞鋼琴。

解讀:

如果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時總是找藉口,媽媽們一定要暫時停下來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是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嗎?

是單純地想偷懶呢?

還是在學鋼琴的學校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

發現問題,才能引導孩子有針對得地解決問題。

場景三

孩子弄丟了玩具,你開始教訓他說,“叫你多少次要負責任了!你小心就不會丟了,怎麼搞的?不買新的了! ”

解決:

這樣的恐嚇,並不解決問題。

我們需要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先去同情孩子。丟了玩具你一定很難過了。平復後協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導孩子為人。

你能怎樣賺夠錢買新玩具呢?我會幫你,支持你,但你得自己賺。

在這裡,瀟姐也為大家簡明扼要地總結了一些正面管教的理論。

當然,這些只是正面管教理論的冰山一角,篇幅有限,只能和大家簡單分享。

一、解決問題:利用日常挑戰和孩子一起練習解決問題。

1) 在家庭會議中,或與一個孩子頭腦風暴解決辦法。

2) 提啟發性問題,讓孩子尋求解決辦法。

3) 關於打架:“孩子們,你們可以解決的,帶著你的計畫回來。

4) 關於家務活:頭腦風暴需要完成的家務,請孩子創建一個計畫。

二、日常慣例:幫助孩子建立日常慣例表,鼓勵自律。

1) 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慣例表。

2) 頭腦風暴需要做的事。(如:上床、早上起床、家庭作業等等)

3) 拍下孩子做事的照片。

4) 讓日常慣例表做主:“你的日常慣例表下一項是什麼?”

5) 不要帶有獎勵,因為獎勵會帶走能力感。

三、決定你將做什麼:決定你將做什麼,而不是引發權力之爭。

1) 計畫你將做什麼,提前通知:“桌子擺好時我才開飯。”;“我在星期二和星期四幫你做功課,但 不是在最後一分鐘。”;“完成家務活後我開車送你去朋友家。”

2) 和善而堅定地執行你的計畫。

四、教孩子該做什麼:教孩子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1) 教孩子“輕輕拿”,演示,而不是說“別打碎了”。

2) 教完後,提醒“你該怎麼輕輕拿?”

3) 教孩子去外面玩球,提醒:“你該在哪裡玩球?”

4) 說:“你可以玩平底鍋。”,而不是“不要玩燈”

五、轉移注意力&引導:取代說“不要……”,而是引導到“做……”。

1) 把孩子帶離電視,引導說:“你可以玩積木。”

2) 轉移注意力,變成“撓癢癢怪獸”。

3) 手把手把孩子帶到另一項活動。

4) 給孩子一個計時器,讓他告訴你什麼時候可以離開公園。

六、自然後果:孩子通過體驗選擇的自然後果來發展適應性和能力。

1) 避免說教或“我告訴過你了”。

2) 共情:“你全身都濕透了,一定很不舒服吧?”

3) 安慰而非解救:“洗個熱水澡可能有幫助。”

4) 認同感受:“聽上去很尷尬。”

在社會中

什麼職業都需要培訓

唯獨父母這個最重要的崗位

卻從沒有崗前培訓

正面管教法給了沒有經過“專業上崗”的寶爸寶媽一個解決問題的好“工具”。

打罵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這話一點都不誇張,我真心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利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成為更理性更溫和的好父母,讓如潮汐般起伏不定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和緩。

以“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一起探索解決矛盾的好方法。

想看更多精彩乾貨內容,請點擊上方紅字關注我們吧~

而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

發脾氣的父母

內向敏感的孩子

是很多中國家庭的標配

和很多父母一樣,朋友最早的時候,也根本無法戰勝人類的本能,脾氣壓也壓不住:

每次我都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要耐心,要克制,可是當陪孩子寫作業看到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像狗爬,反復抄了N遍還是會寫錯,一臉心不在焉的樣子的時候,氣憤、挫敗、無力感就會鋪面而來,洪荒之力說爆發就爆發了。

而她最終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緒,是因為偶然間接觸到了“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

後來,我才發現,方法用對了,孩子本來就會很配合、很可愛,我哪裡還用得著克制自己呢。

相信各位家長對正面管教一定不會陌生,理論的創始人,簡·尼爾森,她是一位教育學博士,也是7個孩子的媽媽。

她的大兒子泰雷爾出生的時候,她大學還沒有畢業,還沒有學會當媽媽,但經過各種磨練不斷強調,不斷提醒,和善的堅持下去,終於學會了如何和孩子平等對話。

簡·尼爾森

什麼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如果你並沒有理解的話,我們可以通過這麼幾個例子感受一下。

場景一

(此案例來自新浪網友軒媽)

一天,軒媽從樓下回家,剛打開門,就看到軒爸和軒軒在對峙,以軒媽之前所不能接受的方式。

軒媽剛踏進門口,看到這一幕,她說,換了以前,她肯定就沖過去,把自己也捲入到這場對峙裡面去,當面否定軒爸,然後護著軒軒。

但她說,這一次,她沒有像以前那樣做,她選擇沒有進去,而且輕輕地帶上門,自己在樓下轉了十多分鐘,然後再回到家。

回到家的時候,軒爸和軒顯然也已經不再是剛才那種在對峙的狀態了。到了稍晚一些的時候,軒媽和軒爸就這件事情開始平心靜氣地溝通,輕鬆地達成了共識。

解讀:

如果當時軒媽捲入這場對峙,雖是護著軒軒,但也當著軒軒的面直接地否定了爸爸,那麼,這樣的一種方式,會讓軒軒學到什麼呢?

是可以和父母爭吵、不尊重父母。

如果是以這樣一種冷靜的積極暫停的方式,把自己從這個戰場中撤退出來,時間合適的時候,再以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軒軒又能從父母的言行中學到什麼?

是理智,是溝通解決問題。

這就是正面管教中積極暫停的力量。

場景二

媽媽逼著孩子每天都練鋼琴,孩子不喜歡,找各種藉口,生病,肚子疼等等,甚至偷偷地破壞鋼琴。

解讀:

如果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時總是找藉口,媽媽們一定要暫時停下來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是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嗎?

是單純地想偷懶呢?

還是在學鋼琴的學校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

發現問題,才能引導孩子有針對得地解決問題。

場景三

孩子弄丟了玩具,你開始教訓他說,“叫你多少次要負責任了!你小心就不會丟了,怎麼搞的?不買新的了! ”

解決:

這樣的恐嚇,並不解決問題。

我們需要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先去同情孩子。丟了玩具你一定很難過了。平復後協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導孩子為人。

你能怎樣賺夠錢買新玩具呢?我會幫你,支持你,但你得自己賺。

在這裡,瀟姐也為大家簡明扼要地總結了一些正面管教的理論。

當然,這些只是正面管教理論的冰山一角,篇幅有限,只能和大家簡單分享。

一、解決問題:利用日常挑戰和孩子一起練習解決問題。

1) 在家庭會議中,或與一個孩子頭腦風暴解決辦法。

2) 提啟發性問題,讓孩子尋求解決辦法。

3) 關於打架:“孩子們,你們可以解決的,帶著你的計畫回來。

4) 關於家務活:頭腦風暴需要完成的家務,請孩子創建一個計畫。

二、日常慣例:幫助孩子建立日常慣例表,鼓勵自律。

1) 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慣例表。

2) 頭腦風暴需要做的事。(如:上床、早上起床、家庭作業等等)

3) 拍下孩子做事的照片。

4) 讓日常慣例表做主:“你的日常慣例表下一項是什麼?”

5) 不要帶有獎勵,因為獎勵會帶走能力感。

三、決定你將做什麼:決定你將做什麼,而不是引發權力之爭。

1) 計畫你將做什麼,提前通知:“桌子擺好時我才開飯。”;“我在星期二和星期四幫你做功課,但 不是在最後一分鐘。”;“完成家務活後我開車送你去朋友家。”

2) 和善而堅定地執行你的計畫。

四、教孩子該做什麼:教孩子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1) 教孩子“輕輕拿”,演示,而不是說“別打碎了”。

2) 教完後,提醒“你該怎麼輕輕拿?”

3) 教孩子去外面玩球,提醒:“你該在哪裡玩球?”

4) 說:“你可以玩平底鍋。”,而不是“不要玩燈”

五、轉移注意力&引導:取代說“不要……”,而是引導到“做……”。

1) 把孩子帶離電視,引導說:“你可以玩積木。”

2) 轉移注意力,變成“撓癢癢怪獸”。

3) 手把手把孩子帶到另一項活動。

4) 給孩子一個計時器,讓他告訴你什麼時候可以離開公園。

六、自然後果:孩子通過體驗選擇的自然後果來發展適應性和能力。

1) 避免說教或“我告訴過你了”。

2) 共情:“你全身都濕透了,一定很不舒服吧?”

3) 安慰而非解救:“洗個熱水澡可能有幫助。”

4) 認同感受:“聽上去很尷尬。”

在社會中

什麼職業都需要培訓

唯獨父母這個最重要的崗位

卻從沒有崗前培訓

正面管教法給了沒有經過“專業上崗”的寶爸寶媽一個解決問題的好“工具”。

打罵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這話一點都不誇張,我真心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利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成為更理性更溫和的好父母,讓如潮汐般起伏不定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和緩。

以“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一起探索解決矛盾的好方法。

想看更多精彩乾貨內容,請點擊上方紅字關注我們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