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消費升級背景下,農家樂的5條出路

農家樂開始於80年代, 發展於90年代, 規範于21世紀初。 幾乎每十年一個階段的往前發展。

私家車的普及、人均GDP超過5萬、城鎮人口占比高於58%...這些指標都代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

現在遊客不再滿足于吃吃農家飯、采采農家果、睡睡農家炕了。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 農家樂的下半場怎麼玩?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前沿案例?本文將結合國內和國際上的案例, 分析農家樂的未來5條出路。

農家樂+研學

研學不是新鮮事了, 50年前的日本就在搞研學, 叫修學旅行;20年前的寶島臺灣也在搞研學, 叫教育農園。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 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 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2016年, 國家11部委聯合發文, 從國家層面表明態度。

農家樂, 有“農”的部分, 可以體驗農耕, 開展學農教育。 同時, 又配套有餐飲板塊、活動場地, 是開展研學旅行和中小學社會實踐的天然場所。 以珠三角的金稼園生態園為例, 金稼園占地230畝, 是一個以餐飲為主的生態園, 同時有採摘板塊, 從2017年4月份開始接待學校的研學旅行,

截止到年低, 共接待1萬人次, 這不僅增加了園區收入, 提升了園區的品牌, 還帶動了農產品和餐飲, 可謂一箭三雕。

但客觀來說, 想要承接學校的研學旅行, 需要開發自己的課程體系, 這其實是在搞教育了, 這對於搞農業和餐飲的農家樂來說是個門檻。

農家樂+遊樂

農家樂的優勢是菜好吃、價格便宜。 但是因為門檻較低, 做的人多了, 發現在好吃上並不能明顯領先於別人, 拼價格更是拼不起, 因為本身就已經很便宜了。 遊樂業態的加入是給了客人一個來的理由。

佛山的盈香生態園、成都的松鼠部落、浙江安吉的田園熊出沒、北京的窪裡鄉居樓等等, 這些都是成功的餐飲+遊樂的業態。 以北京的窪裡鄉居樓為例, 北園遊樂為主, 大量的無動力樂園、小動物、採摘園等等遊樂業態, 吸引大量的親子家庭入園, 入園門票20-30元;同時, 南園以餐飲為主, 主要服務於北園的遊客。

遊樂業態的優勢很明顯, 不像研學旅行一樣需要有課程開發等軟實力, 只要肯花錢, 遊樂園很快就能建成,

開業, 運營, 只要有門票, OTA平臺也會跟進, 幫助平臺大力宣傳。 也是提高客流、拉高營業額的好方法。

農家樂+花海

花海是天然的眼球聚集器, 花一開就能吸引各地人蜂擁而至, 北京居庸關長城邊上的野花一開, 京藏高速出境方向准保堵車。

其實, 花海也是給了客人來的理由。 成都的漫花莊園、眉山的桂花湖、北京的藍調莊園、臺灣的薰衣草森林等等,都是相對應的成功案例。藍調莊園,是離北京最近,面積最大的薰衣草莊園,最多的時候每天有30多場婚禮,營業額300多萬。有花的地方會吸引人來拍照,還可以辦婚禮,承接婚宴等等。

花海也不能萬能的,也有自己的弊端,受到花期的限制,季節性特別強,尤其是北方,如果不加入其它業態的話,閑半年的狀態是常有的。

農家樂+有機蔬菜

農家樂的菜好吃了,客人走的時候會買一點,習一隻雞,買點新鮮蔬菜,簡單理解就是這樣,農家樂給了遊客一個接觸他的機會,如果客戶是滿意的,對於你種植或養殖或精選的農產品有天然的信任感。

上海的泰生農場、前小桔創意農場、北京的三生萬物農場、成都的蒲伯伯家庭農場都是這樣的。以北京的三生萬物農場為例,三生萬物的前期做有機蔬菜,結果賣相不好虧本,後來張總做了調整,開始做餐飲,讓客人進來,接觸、體驗、相信。結果餐飲賺了錢,還為自己的農產品賺了信任。

但是,就我所瞭解的情況,有機蔬菜的利潤並不高,很多企業在虧損,儘管如此,很多企業還在堅持,因為這需要一個過程,當有機蔬菜的需求沒有達到一個密度的時候,有機種植和宅配就是很難盈利。但是,生鮮的消費比重讓很多企業不能忽視。從日本三重縣的mokumoku農場來看,高品質農產品是將來最盈利的一個點。餐飲、住宿、活動體驗等等都將排在後邊,需要一個“養魚”的過程。

農家樂+社區營造

把農家樂做成一個社區,社員進來不僅僅是吃飯,對文化有認同的客人晉升為社員。每個社員都會在這裡享受到一定的權利,比如,一些體驗活動、一些社員交流會等等。把農家樂的價值從一塊地,一頓飯變成一個小圈子。

上海的吾舍農場、樂田家庭農場都是這樣。以樂田家庭農場為例,創始人潘濤先生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連結人與人的社區,一起散養孩子,享受自然和人的和諧。

這種社區營造的模式的價值點在於圈子,而不是實物。國內處於萌芽狀態,但消費升級後,人們對精神的需求遠大於對肉體的需求,這點毋庸置疑。

編輯:王晴晴 責編:牛博成

成都的漫花莊園、眉山的桂花湖、北京的藍調莊園、臺灣的薰衣草森林等等,都是相對應的成功案例。藍調莊園,是離北京最近,面積最大的薰衣草莊園,最多的時候每天有30多場婚禮,營業額300多萬。有花的地方會吸引人來拍照,還可以辦婚禮,承接婚宴等等。

花海也不能萬能的,也有自己的弊端,受到花期的限制,季節性特別強,尤其是北方,如果不加入其它業態的話,閑半年的狀態是常有的。

農家樂+有機蔬菜

農家樂的菜好吃了,客人走的時候會買一點,習一隻雞,買點新鮮蔬菜,簡單理解就是這樣,農家樂給了遊客一個接觸他的機會,如果客戶是滿意的,對於你種植或養殖或精選的農產品有天然的信任感。

上海的泰生農場、前小桔創意農場、北京的三生萬物農場、成都的蒲伯伯家庭農場都是這樣的。以北京的三生萬物農場為例,三生萬物的前期做有機蔬菜,結果賣相不好虧本,後來張總做了調整,開始做餐飲,讓客人進來,接觸、體驗、相信。結果餐飲賺了錢,還為自己的農產品賺了信任。

但是,就我所瞭解的情況,有機蔬菜的利潤並不高,很多企業在虧損,儘管如此,很多企業還在堅持,因為這需要一個過程,當有機蔬菜的需求沒有達到一個密度的時候,有機種植和宅配就是很難盈利。但是,生鮮的消費比重讓很多企業不能忽視。從日本三重縣的mokumoku農場來看,高品質農產品是將來最盈利的一個點。餐飲、住宿、活動體驗等等都將排在後邊,需要一個“養魚”的過程。

農家樂+社區營造

把農家樂做成一個社區,社員進來不僅僅是吃飯,對文化有認同的客人晉升為社員。每個社員都會在這裡享受到一定的權利,比如,一些體驗活動、一些社員交流會等等。把農家樂的價值從一塊地,一頓飯變成一個小圈子。

上海的吾舍農場、樂田家庭農場都是這樣。以樂田家庭農場為例,創始人潘濤先生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連結人與人的社區,一起散養孩子,享受自然和人的和諧。

這種社區營造的模式的價值點在於圈子,而不是實物。國內處於萌芽狀態,但消費升級後,人們對精神的需求遠大於對肉體的需求,這點毋庸置疑。

編輯:王晴晴 責編:牛博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