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際上打嘴仗10年,中國人一句話解決——亞馬遜森林“先綠後黃”

科技日報訊亞馬遜森林2005年和2010年遭遇兩次大規模乾旱。 這兩年, 衛星影像是森林更綠了, 而網站觀測卻是很多樹死了。 該觀測結果引發了國際上長達10多年的爭論。

18日, 記者從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獲悉, 該校劉毅教授帶領的國際合作團隊研究發現, 乾旱期間, 亞馬遜森林經歷了一個“先變綠然後變黃”的過程。 該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著名期刊《環境遙感》。

亞馬遜森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 對區域及全球的水迴圈、碳迴圈和能量平衡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 然而, 近年來大規模乾旱事件頻發, 對亞馬遜森林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根據預測, 未來亞馬遜地區的乾旱有加劇的趨勢。 為了更好的預測其在未來氣候條件下的狀況, 首先弄清楚亞馬遜森林對過去乾旱事件的回應是十分必要。

根據網站觀測, 在2005和2010年兩次乾旱期間, 亞馬遜森林的樹木死亡率明顯上升。

然而, 光學衛星觀測資料顯示, 在2005年乾旱期間, 亞馬遜森林反而比非乾旱年份更綠了。 該觀測結果引發了國際上一個長達10多年的爭論:如何解釋乾旱期間森林變綠和樹木死亡率上升共同存在的現象呢?

劉毅教授利用其團隊研發的基於微波衛星觀測的植被資料, 並結合來自不同衛星的多種生態水文觀測資料, 對亞馬遜地區的水文、氣象和植被狀況做了系統的分析。

分析發現, 在乾旱初期雖然降雨減少, 但土壤中的水分依然充足, 伴隨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強, 森林比非乾旱年份同一時期生長更加茂盛。 但是這個過程消耗了大量土壤中的水分。 隨著乾旱的進一步加劇, 土壤中的水分不斷減少,

同時森林冠層溫度急劇增加。 缺水和高溫的共同作用下, 導致森林葉子枯萎變黃和樹木死亡率增加。 所以, 在2005和2010年乾旱期間, 亞馬遜森林經歷了一個“先變綠然後變黃”的過程, 而不是單一的只變綠或者只變黃的過程。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