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繼承革命優良傳統 永做供銷時代先鋒

■本報記者 劉瑛 通訊員 何正召

新縣, 紅軍的故鄉, 將軍的搖籃。

從1926年建立第一個黨小組至1947年劉鄧大軍建立大別山區第一個縣級民主政權以來, 以新縣為中心的地區堅持大別山革 命紅旗不倒, 成為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 革 命戰爭年代, 這裡留下了董必武、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 命家的戰鬥足跡, 培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43位共和國將軍和50余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養育了吳煥先、高敬亭、葉成煥等5.5萬餘名為革命獻出寶貴生命的優秀兒女,

並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部隊, 是河南唯一、全國著名的將軍縣。

“山山埋忠骨, 嶺嶺皆豐碑。 ”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 新縣留下了300余處珍貴的革命遺址、舊址, 銘刻著黨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奮鬥的光輝歷程, 蘊含著“堅守信念、心懷全域、團結奮鬥、勇當前鋒”的大別山革 命精神。

4月的新縣, 鶯飛草長, 山花爛漫。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 記者來到新縣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 採訪了該社負責人鄭朝輝以及縣社相關領導。

在新縣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 記者看到的是供銷事業在當地的蓬勃發展和燦爛前景, 感受到的是基層供銷人滿滿的正能量以及“擼起袖子加油幹”的進取精神。

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位於河南省新縣箭廠河鄉, 成立於1950年, 是在原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的, 隸屬於新縣供銷合作社, 現有幹部職工78人。 法定代表人、理事會主任、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紀念館館長鄭朝輝, 是消費合作社創始人吳維和烈士的外孫。 該社註冊資金500萬元。 截至2016年12月30日, 總資產增加到1650萬元。

回望來時路, 風雨求索行。

新縣合作社運動具有光榮而悠久的歷史。 大革 命時期, 箭廠河地區屬黃安紫雲區的一部分, 是鄂豫邊區農民運動中心。 1929年12月, 箭廠河蘇維埃政府在箭廠河河埂上創辦了一個消費合作社, 取名“十美公”雜貨店, 主要經營柴、米、油、鹽、糖、煙、紙張、茶葉、布匹、豆腐、豬肉等。

該社比1928年10月贛西南蘇區在吉安縣東固區成立的中央蘇區首家消費合作社僅晚了不到一年時間, 它的成立標誌著河南省合作社組織的誕生, 是河南省第一個消費合作社, 也是鄂豫皖蘇區第一個農民消費合作社。 1930年鄂豫皖根據地正式形成, 中共中央將其確定為全國6大革 命根據地之一, 是僅次於中央根據地的全國第二大根據地, 箭廠河也隨之成為鄂豫皖革 命根據地的中心。 此後, 箭廠河消費合作社的成功經驗很快就在各地推廣開來, 鄂豫皖蘇區內的固始、潢川、赤城(今商城)、經扶(今新縣)、黃安(今紅安)、金寨等地, 也相繼辦起了農村商業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

箭廠河消費合作社成立後,

一直在我黨的直接領導下開展活動。 革 命高潮時期, 該社曾為紅軍提供30多萬斤糧食和數萬斤豬肉及雞鴨魚蛋;革 命處於低潮時期, 該社又拿出大量的錢物救助紅軍家屬, 並以經商為掩護, 負責紅軍的交通聯絡工作;抗日戰爭時期,該社又是我黨重要的地下交通站, 為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傳遞情報、運送糧食, 接待和護送董必武等大批我黨的軍政要員, 為中原地區的抗日戰爭發揮了重要作用。 消費合作社早期的負責人馮學明、吳維和同志為了保守黨的秘密和供銷合作事業, 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酷刑, 堅貞不屈, 大義凜然, 英勇就義。

縱觀箭廠河消費合作社的發展歷程, 自創立開始, 歷經土地革 命、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等多個歷史時期,

一代代人為了党的建設、為了革 命的勝利、為了受苦人民的解放, 敢為人先、勇於創新, 敢想敢幹、不怕犧牲, 前赴後繼、無私奉獻, 實現了流血的傳承。 同時, 他們的英雄事蹟和榜樣力量又時刻激勵著後來的供銷社人奮勇前行。

追憶塵封在歲月中的箭河消費合作社紅色歷史, 以吳維和烈士為代表的老一輩供銷合作社人身上處處體現了“紅田”三百烈士的精神品質, 其主要精髓就是敢於創新、勇於犧牲、前赴後繼、樂於奉獻。 這種“紅田”精神與不同時期中華民族精神和大別山革 命精神一脈相承, 與新時期老區精神和供銷社系統大力弘揚的扁擔精神、背簍精神一樣, 永放光芒。

雁陣天翔, 頭雁領航。

新中國成立後,箭廠河地區劃歸新縣管轄,黨和政府以箭廠河消費合作社為基礎組織建立了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負責全鄉人民的物資供應和農副產品的購銷經營。

60多年來,一代代供銷人繼承和發揚革 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始終堅持為農服務的辦社宗旨,在發展農村經濟、服務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現任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主任鄭朝輝繼承和發揚吳維和等為供銷社事業作出犧牲的先烈們的遺志,主動承擔烈士後代的責任,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供銷合作社的發展和服務三農上,在困難和逆境中不斷開拓進取、務實重幹、堅持宗旨、無私奉獻,成為新一代供銷社人實現事業堅守的典範。

箭廠河消費合作社鼎盛時期在箭廠河街道擁有40多間門面房和生產作坊,主要經營項目有日用百貨、日用雜品、文化用品、農副產品、小加工作坊5大類數百個品種。由於長期戰亂造成房屋損毀,加之新中國成立後大部分房屋分給了革 命群眾,現保存下來的只有位於旅遊觀光規劃區內的兩間門面房舊址,現為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所有,其他房屋位於商業規劃區,先後經過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兩次大規模的改擴建未能將原貌保存下來。

為有效保護箭廠河消費合作社舊址這一珍貴的革 命歷史遺產,1985年,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在縣社和縣文物管理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建成了消費合作社舊址陳列館,舊址占地150平方米,設立兩個文物陳列室,記憶體近100件文物和圖片,分為土地革 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4個專題陳列板塊。1985年省供銷社撥專款對舊址進行了局部修繕,曾在新縣戰鬥和生活過的原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程子華為其題寫了“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匾額。1992年2月,該舊址被新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重點革 命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省供銷社再次撥款對舊址進行了完善。1996年,原省供銷社主任鄧建民為該址題字“繼承革 命優良傳統,發展供銷合作事業”。2013年以來,省供銷社高度重視對該舊址的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先後兩次組成調研組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2013年12月份省供銷社主任會議同意將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舊址命名為河南省供銷社系統革 命傳統教育基地。目前,新縣供銷社已啟動了將該舊址升級為省級革 命文物保護單位的相關工作。舊址作為鄂豫皖紅色旅遊景點的核心區——箭廠河革 命舊址群典型紅色遺址之一,被列為大別山幹部學院教學點,累計接待遊客和參觀學習人員近20萬人次。

近年來,該社主任鄭朝輝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社關於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檔精神,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弘揚紅田精神,堅持體制創新,實施危房改造,夯實服務基礎,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能力不斷加強,供銷合作事業發展水準全面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年提高。鄭朝輝作為服務三農典型人物,2014年2月,中華合作時報在新春走基層欄目中進行了報導;曾榮獲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全省供銷系統先進工作者,連續多年被縣供銷社表彰為先進工作者。該社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基層社標杆社”和全省五十強基層社,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考察了該社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和革 命傳統教育基地及廉政教育基地建設,對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為進一步弘揚紅田精神,教育和激勵新時期供銷人,鄭朝輝深知厚重的紅色文化內涵在新時期革 命傳統教育上的重要性,提出了把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舊址打造為全省供銷社系統革 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對舊址積極進行搶救性開發。首先用“紅田”精神教育該社廣大職工,激發幹事創業熱情,為該社事業發展打下堅實思想基礎。其次積極實施舊址的恢復重建工作,籌建紀念館,經過努力,取得了上級社及縣委、縣政府的支援,紀念館於2015年年初開始建設,當年完工,2016年年初完成文物徵集和布展工作。新落成的紀念館在原址按原貌同比例擴建複製,占地面積385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總投資590萬元,徵集文物500餘件。主展館共分為土地革 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新時期供銷社改革五大板塊,新增會客室、地下室、廚房、“支援紅軍”主題浮雕、十美公雜貨鋪情景再現等場所內容和衛生間、購物中心、農村電商等相關配套設施。

據瞭解,該社街道原有經營設施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磚木結構平房,因年久失修,房屋破爛不堪,安全隱患較多,資產收益低微,嚴重影響鄉容鄉貌。為順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徹底改變基礎設施落後現狀,鄭朝輝帶領幹部職工在改造資金困難的情況下,苦苦尋求發展方式,既要借助外力作用彌補自身財力不足,又要改善服務條件,確保社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反復研究、科學論證的情況下,確定按照“政府支持、供銷社主辦、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原則,以輻射範圍區域化、投資主體社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為目標建成箭廠河供銷社社區服務中心。該社已完成一、二期工程,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其中營業房500平方米、住房8000平方米)。新建的社區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服務網路作用,已成為集日用百貨、土產日雜、郵政銀行、莊稼醫院等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場所,社有資產升值達到200余萬元,淨收益每年增加20余萬元,不僅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促進了農村商品流通,而且大大提高了供銷合作社的社會形象,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為改變箭廠河鄉乃至新縣南部幾個鄉鎮日用消費品流通服務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日用消費品市場體系不健全的局面,滿足當地生產發展和群眾生活提高的需要,提升供銷社服務三農形象,鄭朝輝結合危房改造工程建設,投資900余萬元,興建了標準化的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規範各經營網點,提供副食品、百貨、家電等7大類商品的配送服務。截至目前,建立直營店和加盟店達30餘個,年配送額達到5000余萬元,服務物件5萬餘人。根據立足當地特色產業,鄭朝輝又領辦了新縣箭廠河供銷社春暉生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100余人(戶),全年為農戶提供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達200餘人次,帶動農戶800戶。針對供銷社職工承包經營的門店存在人手不足、職工的年齡偏大及女職工力量有限等問題,鄭朝輝親自帶領黨員及行管人員,以內部門店經營戶為物件,開展了結對子服務,年均開展服務達200餘人次。為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該社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納入了年度“一抓一”事項,在箭廠河街道中心建立“供銷e家”網店,上與中華全國供銷總社“供銷e家”對接,下與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地龍頭企業對接,進行農產品、日用消費品線上線下交易,目前形勢很好,年實現交易額300萬元,服務群眾達5000人(戶)。2015年8月,鄭朝輝立足農民生產生活實際需要,不斷壯大企業規模,創建了箭廠河供銷社竹林村級綜合服務社,依託服務社,成立了春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服務社開展日用品、農資的銷售,農產品購銷、移動通訊、電子商務、農業科技諮詢等為民便民服務專案。其目標就是打造成為村級組織的五個中心,即農業生產資料的調配中心、生活資料的供應中心、農副產品的推銷中心、農民致富的資訊中心、科技種田的推廣中心。服務社年營業額在2000萬元以上,服務範圍輻射周邊三個鄉(鎮)11個村,可提供20多個就業崗位。

2008年12月,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對危舊房屋全部進行了更新改造,投資965萬元,興建了新縣箭河供銷合作社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新建營業用房3500平方米;2015年7月,箭河供銷合作社利用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省級配套以獎代補專項資金140萬元在箭廠河鄉竹林村建立了竹林村級綜合服務社,新增營業用房200平方米。2015年該社實施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舊址恢復重建工程,籌建紀念館,2016年年初,工程竣工並完成文物徵集和布展工作。同年,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與農戶合作分別成立了箭廠河供銷社春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新縣春輝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發展油茶1200畝、杉木300畝,社員100余人(戶),帶動農戶800余戶,助農增收160余萬元。目前,該社經營服務專案已涉及日用消費品批發、零售、配送,農業生產資料配送,農產品、農副產品生產、加工、購銷、農業技術推廣、快遞物流、金融等,為農服務輻射周邊陳店、郭家河、七裡坪三個鄉鎮5萬餘人,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命名的全國供銷社系統基層社標杆社。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新長征開啟新奮鬥。我們相信,在社領導班子勇於拼搏的精神引領下,在全體基層供銷人的努力奮進下,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事業必將創造新輝煌、描繪新畫卷。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到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考察調研。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監事會主任宋璿濤到箭廠河鄉消費合作社和竹林村級服務社實地調研。

獲得全國供銷社系統先進表彰的鄭朝輝在人民大會堂前留影。

鄂豫皖革 命根據地消費合作社紀念館

“供銷e家”實體店

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早期的雜貨店

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取得的榮譽

頭雁領航。

新中國成立後,箭廠河地區劃歸新縣管轄,黨和政府以箭廠河消費合作社為基礎組織建立了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負責全鄉人民的物資供應和農副產品的購銷經營。

60多年來,一代代供銷人繼承和發揚革 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始終堅持為農服務的辦社宗旨,在發展農村經濟、服務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現任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主任鄭朝輝繼承和發揚吳維和等為供銷社事業作出犧牲的先烈們的遺志,主動承擔烈士後代的責任,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供銷合作社的發展和服務三農上,在困難和逆境中不斷開拓進取、務實重幹、堅持宗旨、無私奉獻,成為新一代供銷社人實現事業堅守的典範。

箭廠河消費合作社鼎盛時期在箭廠河街道擁有40多間門面房和生產作坊,主要經營項目有日用百貨、日用雜品、文化用品、農副產品、小加工作坊5大類數百個品種。由於長期戰亂造成房屋損毀,加之新中國成立後大部分房屋分給了革 命群眾,現保存下來的只有位於旅遊觀光規劃區內的兩間門面房舊址,現為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所有,其他房屋位於商業規劃區,先後經過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兩次大規模的改擴建未能將原貌保存下來。

為有效保護箭廠河消費合作社舊址這一珍貴的革 命歷史遺產,1985年,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在縣社和縣文物管理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建成了消費合作社舊址陳列館,舊址占地150平方米,設立兩個文物陳列室,記憶體近100件文物和圖片,分為土地革 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4個專題陳列板塊。1985年省供銷社撥專款對舊址進行了局部修繕,曾在新縣戰鬥和生活過的原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程子華為其題寫了“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匾額。1992年2月,該舊址被新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重點革 命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省供銷社再次撥款對舊址進行了完善。1996年,原省供銷社主任鄧建民為該址題字“繼承革 命優良傳統,發展供銷合作事業”。2013年以來,省供銷社高度重視對該舊址的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先後兩次組成調研組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2013年12月份省供銷社主任會議同意將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舊址命名為河南省供銷社系統革 命傳統教育基地。目前,新縣供銷社已啟動了將該舊址升級為省級革 命文物保護單位的相關工作。舊址作為鄂豫皖紅色旅遊景點的核心區——箭廠河革 命舊址群典型紅色遺址之一,被列為大別山幹部學院教學點,累計接待遊客和參觀學習人員近20萬人次。

近年來,該社主任鄭朝輝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社關於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檔精神,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弘揚紅田精神,堅持體制創新,實施危房改造,夯實服務基礎,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能力不斷加強,供銷合作事業發展水準全面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年提高。鄭朝輝作為服務三農典型人物,2014年2月,中華合作時報在新春走基層欄目中進行了報導;曾榮獲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全省供銷系統先進工作者,連續多年被縣供銷社表彰為先進工作者。該社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基層社標杆社”和全省五十強基層社,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考察了該社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和革 命傳統教育基地及廉政教育基地建設,對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為進一步弘揚紅田精神,教育和激勵新時期供銷人,鄭朝輝深知厚重的紅色文化內涵在新時期革 命傳統教育上的重要性,提出了把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舊址打造為全省供銷社系統革 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對舊址積極進行搶救性開發。首先用“紅田”精神教育該社廣大職工,激發幹事創業熱情,為該社事業發展打下堅實思想基礎。其次積極實施舊址的恢復重建工作,籌建紀念館,經過努力,取得了上級社及縣委、縣政府的支援,紀念館於2015年年初開始建設,當年完工,2016年年初完成文物徵集和布展工作。新落成的紀念館在原址按原貌同比例擴建複製,占地面積385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總投資590萬元,徵集文物500餘件。主展館共分為土地革 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新時期供銷社改革五大板塊,新增會客室、地下室、廚房、“支援紅軍”主題浮雕、十美公雜貨鋪情景再現等場所內容和衛生間、購物中心、農村電商等相關配套設施。

據瞭解,該社街道原有經營設施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磚木結構平房,因年久失修,房屋破爛不堪,安全隱患較多,資產收益低微,嚴重影響鄉容鄉貌。為順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徹底改變基礎設施落後現狀,鄭朝輝帶領幹部職工在改造資金困難的情況下,苦苦尋求發展方式,既要借助外力作用彌補自身財力不足,又要改善服務條件,確保社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反復研究、科學論證的情況下,確定按照“政府支持、供銷社主辦、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原則,以輻射範圍區域化、投資主體社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為目標建成箭廠河供銷社社區服務中心。該社已完成一、二期工程,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其中營業房500平方米、住房8000平方米)。新建的社區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服務網路作用,已成為集日用百貨、土產日雜、郵政銀行、莊稼醫院等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場所,社有資產升值達到200余萬元,淨收益每年增加20余萬元,不僅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促進了農村商品流通,而且大大提高了供銷合作社的社會形象,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為改變箭廠河鄉乃至新縣南部幾個鄉鎮日用消費品流通服務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日用消費品市場體系不健全的局面,滿足當地生產發展和群眾生活提高的需要,提升供銷社服務三農形象,鄭朝輝結合危房改造工程建設,投資900余萬元,興建了標準化的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規範各經營網點,提供副食品、百貨、家電等7大類商品的配送服務。截至目前,建立直營店和加盟店達30餘個,年配送額達到5000余萬元,服務物件5萬餘人。根據立足當地特色產業,鄭朝輝又領辦了新縣箭廠河供銷社春暉生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100余人(戶),全年為農戶提供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達200餘人次,帶動農戶800戶。針對供銷社職工承包經營的門店存在人手不足、職工的年齡偏大及女職工力量有限等問題,鄭朝輝親自帶領黨員及行管人員,以內部門店經營戶為物件,開展了結對子服務,年均開展服務達200餘人次。為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該社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納入了年度“一抓一”事項,在箭廠河街道中心建立“供銷e家”網店,上與中華全國供銷總社“供銷e家”對接,下與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地龍頭企業對接,進行農產品、日用消費品線上線下交易,目前形勢很好,年實現交易額300萬元,服務群眾達5000人(戶)。2015年8月,鄭朝輝立足農民生產生活實際需要,不斷壯大企業規模,創建了箭廠河供銷社竹林村級綜合服務社,依託服務社,成立了春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服務社開展日用品、農資的銷售,農產品購銷、移動通訊、電子商務、農業科技諮詢等為民便民服務專案。其目標就是打造成為村級組織的五個中心,即農業生產資料的調配中心、生活資料的供應中心、農副產品的推銷中心、農民致富的資訊中心、科技種田的推廣中心。服務社年營業額在2000萬元以上,服務範圍輻射周邊三個鄉(鎮)11個村,可提供20多個就業崗位。

2008年12月,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對危舊房屋全部進行了更新改造,投資965萬元,興建了新縣箭河供銷合作社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新建營業用房3500平方米;2015年7月,箭河供銷合作社利用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省級配套以獎代補專項資金140萬元在箭廠河鄉竹林村建立了竹林村級綜合服務社,新增營業用房200平方米。2015年該社實施鄂豫皖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舊址恢復重建工程,籌建紀念館,2016年年初,工程竣工並完成文物徵集和布展工作。同年,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與農戶合作分別成立了箭廠河供銷社春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新縣春輝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發展油茶1200畝、杉木300畝,社員100余人(戶),帶動農戶800余戶,助農增收160余萬元。目前,該社經營服務專案已涉及日用消費品批發、零售、配送,農業生產資料配送,農產品、農副產品生產、加工、購銷、農業技術推廣、快遞物流、金融等,為農服務輻射周邊陳店、郭家河、七裡坪三個鄉鎮5萬餘人,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命名的全國供銷社系統基層社標杆社。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新長征開啟新奮鬥。我們相信,在社領導班子勇於拼搏的精神引領下,在全體基層供銷人的努力奮進下,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事業必將創造新輝煌、描繪新畫卷。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到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考察調研。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監事會主任宋璿濤到箭廠河鄉消費合作社和竹林村級服務社實地調研。

獲得全國供銷社系統先進表彰的鄭朝輝在人民大會堂前留影。

鄂豫皖革 命根據地消費合作社紀念館

“供銷e家”實體店

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早期的雜貨店

箭廠河鄉供銷合作社取得的榮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