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升格為獨立物種

本報記者 張 曄 通訊員 徐 翎

近日, 《自然·通訊》發表南京師範大學楊光教授團隊研究成果:通過大樣本全基因組測序, 發現長江江豚是獨立於海江豚的物種,

鯨豚類物種也由原來的89種增加為90種。

這對於長江江豚來說意義非凡, 但是, 楊光仍然高興不起來:“通過這麼多年的保護, 大熊貓已經達到2000多頭。 長江江豚現在僅剩1000頭左右, 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僅靠科學家把長江江豚認定為獨立物種, 暫時並不能改變“水中大熊貓”惡劣的生存環境。

江豚雖然名“江”, 但其實大量分佈在海裡。 楊光介紹, 海裡的江豚分佈在整個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 從日本海到中國沿海, 一直到印度洋的波斯灣沿岸都有分佈。

所謂亞種, 是次於種的一個種級分類等級, 通常指某種生物分佈在不同地區的種群, 例如長江江豚過去屬於“窄脊江豚”亞種。 但是, 生命演化時刻都在進行中,

亞種可以因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繼而發展成為新的物種。

10年來, 南師大、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大基因的科研人員將長江和中國沿海不同水域的49頭江豚的基因組資料進行了比較分析。 他們發現, 一些與水鹽代謝和滲透調節相關的基因在長江江豚中出現了顯著的正選擇, 提示它們為適應與海洋高鹽環境完全不同的淡水低滲環境, 已經出現了適應性進化, 可更好地在淡水環境下維持體內的水鹽平衡。 而這種顯著的遺傳分化與適應性進化, 提示它們之間缺乏基因交流而出現了生殖隔離。 長江江豚因此被認定為獨立物種。

“在形態上, 長江江豚和海洋江豚差異不明顯, 說明長江江豚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物種,

這個進化的過程大約在最近的幾萬年到幾千年間完成。 ”楊光說。

物種與物種之間劃分的基本標準是生殖隔離。 但是僅憑觀察或樣本研究, 很難準確判斷自然界中的種群是否完成生殖隔離。 利用基因測序, 研究其遺傳分化, 從而反推它們是否存在生殖隔離, 是近幾十年來的新興技術。 由於江豚數量稀少, 過去僅開展過零星的基因研究, 因此對長江江豚和海洋江豚的分類關係並不清晰。

楊光表示,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首次對江豚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這個資料非常龐大, 一頭江豚的DNA相當於30億位元組量”。 他們發現, 長江江豚和海江豚在基因上體現出對水環境的適應性差異, 表明長江江豚和其他江豚之間,

已經不可能出現基因交流, 不可能出現種群間混合的現象。

長江江豚被認定為獨立物種後, 成為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特有的鯨豚類動物, 但這個科學結論, 並不能改變長江江豚瀕危的現狀。

“我們研究的49頭江豚, 絕大部分是已死亡的, 各種死因都有。 ”說起長江江豚的生存現狀楊光心痛不已, “現存只有1000頭左右, 考慮到種群的破碎化, 長江江豚的有效群體更少。 ”

楊光認為, 長江流域的漁業捕撈、航運發達和環境污染等因素, 都是長江江豚數量近幾十年來持續下降的重要原因。 比如, 長期漁業過度捕撈, 對長江生物多樣性產生了毀滅性打擊。 漁業資源嚴重枯竭, 已經不足以支撐一個龐大的江豚種群。 江面大型船舶產生的噪音,

對靠聲呐系統捕食、交流的江豚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這項成果發表後, 有關部門應該會看到, 我們也會在後期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 ”楊光說, 長江江豚目前還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但已按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標準加強保護管理。 長江江豚從亞種提升為物種, 變成長江中下游或中國水域特有物種後, 對其保護就顯得更有必要、更有價值、更加迫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