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腫瘤患者什麼情況下做PET

許多患者都聽說過PET-CT檢查, 但對它真正瞭解的卻不多。 PET-CT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檢查?它和普通CT有何不同?PET-CT的輻射到底大不大?今天, 我們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PET-CT?

PET-CT一次檢查可完成全身的PET及CT檢查, 集中斷層顯像和全身顯像的優點, 可獲得三維全身斷層圖像。 PET和CT圖像資訊可相互參考, 互為印證, 產生1+1>2的效應。 提供靶器官的解剖及功能資訊, 利用機體功能代謝改變, 對機體的腫瘤原發灶和轉移灶進行檢測。

>>PET-CT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

①彌補CT缺憾, 從代謝和形態兩方面判斷腫瘤的性質。

②為手術及穿刺活檢提供準確生物靶區定位資訊。

③提高腫瘤放療效果, 將腫瘤體積、腫瘤代謝活躍程度、腫瘤及周圍解剖結構綜合起來, 最大程度優化放療劑量分佈。

④判斷肺癌治療效果, 腫瘤細胞對放、化療、靶向越敏感, 葡萄糖代謝降低越明顯。

⑤利用腫瘤組織葡萄糖代謝旺盛,

壞死纖維化組織代謝極低甚至沒有特點, 鑒別肺癌殘留、復發。

⑥及時發現腫瘤復發、轉移, 有利於預後判斷。

>>PET-CT食道癌診斷中的應用

①食管鱗癌PET-CT的標準攝取值最大值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腫瘤病理分級, 術前病灶最大值測定, 對食管鱗癌預後評估具有很大價值。

②中晚期食道癌新輔助治療後再分期, 術前評估。

③食管中淋巴系統豐富, PET-CT能夠準確判斷食管癌淋巴結雙向以及跳躍性轉移。

>>PET-CT檢查有致癌風險嗎?

一個人如果超重15%將縮短預期壽命2年;每天吸20支香煙預期縮短壽命6年;最新研究表明低劑量電離輻射(小於100毫西弗), 不僅不具有致癌風險, 甚至是有益的;人類從文明開始, 一直生活在低劑量輻射環境中, 低劑量輻射使人類機體產生自我保護機制,

增強免疫力調節。

>>PET-CT輻射有多大?

PET-CT輻射主要來自於注射的放射性造影劑, 而新型的PET/CT只需要極少造影劑, 一般一次“PET”的輻射劑量大概為5毫西弗。 我院高端PET-CT配置了智慧低劑量CT掃描, 進一步降低“CT”輻射劑量, 一次檢查“CT”的輻射劑量大概是2-8毫西弗。 研究資料表明, 受檢者一次PET/CT輻射劑量大約8-13毫西弗, 相當於一次腹部增強CT受到的輻射。

>>PET-CT受檢者對周圍人群會產生輻射嗎?

一次PET-CT檢查注射的18F-FDG, 注射藥物2小時後, 體內大多放射性核素已衰變和排泄, 對周圍1米人群的輻射劑量已下降到0.01mSv/h以下, 是非常安全的, 隨時間延長劑量更低。

假設受檢者檢查完畢後從周圍人員身邊經過, 接觸時間以50秒計算, 接觸距離0.5米, 計算周圍人員受到的有效劑量僅為0.00044毫西弗。

接觸100次相當於做一次長途飛機旅行受到的輻射劑量。

>>正常人體檢可以做PET-CT嗎?

PET-CT輻射劑量很低, 但不需要做時再低也是有輻射, 需要做時再高也需要做;先常規體檢, 如果發現異常, 需要進一步鑒別可以做PET-CT, 例如腫瘤標誌物增高, 尋找原發病灶;PET-CT和增強CT、超聲、磁共振等, 各有優勢, 互相彌補不足。

>>腫瘤患者什麼情況下做PET-CT?

能夠改變治療決策的檢查都是合理, 相反都是過度檢查;肺癌、食道癌、縱隔腫瘤術前檢查排除轉移放、化療、靶向等治療效果評估;常規檢查難於鑒別的疾病, 如術後疤痕和腫瘤病灶。

■常城, 上海市胸科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醫學碩士。

擅長:PET-CT胸部腫瘤影像診斷, 心臟病和全身骨轉移核醫學診斷及全身骨轉移核素治療。

專家門診:週一、週三、週五上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