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青島即墨,海鮮不僅能吃還能穿

本報記者 王建高 通 訊 員 呂 棟 陳洪偉

又到了吃螃蟹、蝦、蛤蜊貝類等海產品的季節了!可是, 你知道嗎, 螃蟹殼、貝殼、蝦殼等不僅能吃, 還能“搖身一變”化為纖維, 被織成生態環保的面料, 做成衣服, 暢銷市場?創造這一奇跡的是青島市即墨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即發集團, 其自主研發的甲殼質纖維與保健針織品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只是即墨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轉變海洋漁業的發展方式的一個縮影。

擁有海域2517平方公里、海岸線183公里的即墨區通過“科技+”“資本+”及“服務+”催生海洋漁業發展新動能, 靠海吃海, 變廢蟹殼、廢蝦殼等為寶, 讓農民受益。

推動“科技+”

創新水產養殖方式

近日, 在青島悅海灣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育苗車間裡, 一個個育苗筐陳列其中, 每個筐內附著500至1000只海參寶寶, 它們正轉著圈享用海藻美食。 在隔壁模擬海底世界的漆黑車間裡, 還有3000多萬隻海參寶寶正在生長。

海參的產量關鍵在於育苗品質, 而育苗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水溫。 以前, 該公司使用鍋爐燒煤這一傳統模式提升水溫, 人力成本和煤炭成本都比較高, 而且還會造成大氣污染。 現在該公司用上了保持水溫的“法寶”——風源熱泵系統,

依次加溫海水, 並通過過濾海水雜質、沉澱砂礫等過程, 將海水提取到車間內。

“通過這套系統, 效率提高了, 可以準確調控水溫, 對空氣也沒有污染。 從長遠來看, 成本也是比較低的。 ”該公司總經理王志達說。

“悅海灣”海參獲得了農業部無公害食品認證, 是山東省最早通過ISO9001品質管制體系認證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海參品牌之一。

近年來, 即墨區通過發展陸基工廠化養殖、池塘標準化養殖, 加大標準化池塘改造力度;加大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池塘參蝦混養等示範推廣。

依託“資本+”

打造三大產業新格局

田橫島, 曾以五百義士聞名。 如今, 青島國信海洋牧場項目正在建設。 偌大的海面上, 1095台筏架已經搭建完成,

筏架掛牡蠣837籠, 完成牡蠣苗種掛苗40810繩。

該項目利用島嶼優勢, 建造海域多種養殖模式, 並在陸域建設工廠化苗種繁育與迴圈水養殖區、水產品交易與冷鏈物流區、養殖水處理區、休閒漁業與濱海旅遊區等相關功能設施區等, 實現一、二、三產聯動發展。 項目還採用水下機器人、監測浮標、自動投餌系統、智慧網箱等即時檢測、採集資料方法, 有效避免了養殖過程中過多的人為干預。 “在三產聯動發展過程中, 不僅要提高經濟效益, 還要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國信海洋牧場專案負責人張璐說。

“資本+”推動即墨湧現出了眾多“吃海”示範企業及項目。 青島即發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先進技術提取阿拉斯加深海雪蟹蟹腳處的物質,

經加工後可以做成面膜、服裝, 也可用于醫藥衛生領域, 其附加值高達60%以上。

該專案負責人林成兵介紹說, 公司先後承擔了科技部“科技支撐計畫”“國際合作計畫”, 以及國家海洋局“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專案等眾多的“國字型大小”專案, 讓科技和資本發揮出疊加的效應。

即墨區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校相聯合, 加快海水產品加工設備、技術改造和更新, 不斷提高產品增值率和附加值, 拉動產業鏈條向高端延伸。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創新, 即墨還打造網上行銷平臺, 鼓勵企業發展“互聯網+漁業”模式, 拓寬了水產品的銷售途徑。

遵循“服務+”

提升海洋經濟核心競爭力

作為青島最大的中國對蝦養殖基地, 青島維波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有社員110戶,養殖基地超千畝。而像這樣超千畝的專業合作社或漁業龍頭企業全市還有10多家。他們創新發展模式,推進了精品漁業的產業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

最直觀的效果便是漁民增收和漁業增效。青島海得韻水產有限公司僅南美白對蝦一年的純利潤便達200多萬元。“合作社實行最低收購價保護政策,以每斤高出市場價2至3元的價格為社員增收提供切實保障。”企業負責人金維波介紹說。

即墨區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劉國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即墨區鼓勵水產養殖企業採取合作社的“抱團發展”方式,並為之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已為即發、海之林、領豐、海智源等4家企業5個專案爭取了國家“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專案,專案總投資約2.6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資金3000余萬元,項目數及投資額列青島各區市之首。

圖片來源於網路

青島維波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有社員110戶,養殖基地超千畝。而像這樣超千畝的專業合作社或漁業龍頭企業全市還有10多家。他們創新發展模式,推進了精品漁業的產業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

最直觀的效果便是漁民增收和漁業增效。青島海得韻水產有限公司僅南美白對蝦一年的純利潤便達200多萬元。“合作社實行最低收購價保護政策,以每斤高出市場價2至3元的價格為社員增收提供切實保障。”企業負責人金維波介紹說。

即墨區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劉國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即墨區鼓勵水產養殖企業採取合作社的“抱團發展”方式,並為之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已為即發、海之林、領豐、海智源等4家企業5個專案爭取了國家“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專案,專案總投資約2.6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資金3000余萬元,項目數及投資額列青島各區市之首。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