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年度中國“互聯網+”十大優秀案例出爐,馬化騰等行業大佬暢想“數字中國”

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致辭

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4月12日在重慶召開, 本次峰會聚焦行業亮點, 討論熱門話題, 瞄準技術前沿,

回應時代轉型的需求。 峰會共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府官員、學者專家、企業代表3000余人參加, 一同探討各行業在“互聯網+”助力下的發展與創新成果。

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在大會上致辭。 他說, 互聯網行業已進入新的分水嶺階段, 內容與技術的深度融合成為大勢所趨。 人民日報社走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前列, 從體制機制上推動深度融合, 爭做排頭兵和領航者。 他充分肯定了中國“互聯網+”優秀案例徵集活動的價值與意義, 並表示明年將推動評選活動繼續升級, 將更多領域的優秀案例納入徵集評選視野, 進一步推動以行業標杆引領“互聯網+”的發展。

在峰會現場, 還揭曉了2017年度中國“互聯網+”十大優秀案例評選結果。

今年的參評案例覆蓋政務、民生、製造業三大領域, 綜合創新性、科學性、現實意義等各方因素, 最終在每個領域中選出十件優秀案例。 眾多優秀的案例呈現了過去一年各領域的技術探索與產業革新, 人臉識別、智慧服務、智慧城市、大資料監控、產業鏈雲平臺等關鍵字匯翻新了受眾的認知, 展現了互聯網在提升政務水準、改善生活品質、推動智慧製造等各方面的有益嘗試與巨大潛力。

在圓桌高峰論壇環節, 由人民網總裁、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董事葉蓁蓁主持, 華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傅育甯,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 中國工商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王敬東, 永輝超市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軒甯等知名行業代表參與對話,

就“數位中國新想像”話題進行討論, 從宏觀到微觀多角度深入探討數位技術新轉型、產業融合新生態、跨界創新新風口等話題。

本次峰會還圍繞當下熱門的十二大領域設立了對應的分論壇, 深入討論“互聯網+”在不同行業的應用。 今年分論壇在去年已有的政務、警務、小程式、旅遊、眾創和雲的基礎上, 新增了智慧城市、智慧零售、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 從更多角度關涉互聯網發展願景和細節。

本屆峰會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重慶市經濟與資訊化委員會、深圳市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附:2017年度中國“互聯網+”十大優秀案例結果:

人民網總裁葉蓁蓁對話馬化騰等行業大佬 暢想“數字中國”

人民網總裁、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葉蓁蓁(左一)主持圓桌論壇,與馬化騰、傅育甯、朱華榮、王敬東、張軒寧展開對話。

人民網總裁、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葉蓁蓁。

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今天上午在重慶召開。在上午的“高峰圓桌論壇”環節上,人民網總裁、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葉蓁蓁以主持人的身份,現場與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傅育甯、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中國工商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王敬東、永輝超市創始人CEO張軒甯等嘉賓,圍繞“數字中國新想像”這一主題展開了對話。

“互聯網+”、數位經濟、數位中國,近三年每年都會湧現一個新名詞。“這代表著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每年都在發生新變化的時代,如果今天這個會是在200年前舉辦,它可能是中國公路+某某峰會,放到100年以前,可能會是中國電力+某某峰會。”葉蓁蓁說,我引入公路和電力這兩個詞,是因為今天的“互聯網+”是一個新的、神奇的事物。但在人類的歷史上,公路、電力這樣的基礎設施,跟互聯網是有著非常強的可類比性的。

“此次對話,不如讓我們把互聯網當作人類歷史上一個最神奇的基礎設施來看待,看它和金融業、製造業、零售業這些不同企業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神奇的、化學的反應。”

直擊痛點

葉蓁蓁:我想第一個問題先簡單一點,給各位熱身一下。請各位結合自己所在的行業,面對“互聯網+數字經濟”的概念,談談本行業最大的痛點是什麼?

朱華榮:品牌力

我覺得當前對於汽車這個行業來說,類似于中國自主品牌,最大的痛點是品牌力。

傅育寧:加速轉型

像華潤這樣的企業集團,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它成功佈局了很多具有網路特徵的產業。此前我們自己也探索過互聯網的業務,機會是我們這個網路要和數位的工匠,數位行業的領軍企業,以及他們彙集的高端智慧和能力結合好。在結合中,會帶來我們轉型的機會。痛點在哪呢?是我們必須加速轉型。

馬化騰:線上線下融合

我感覺我們這個行業的痛點,還是在空中,屬於線上。但是它如果一直在空中的話,我覺得是沒有前景的,它必須要落地,必須要和傳統行業融合在一塊。在這方面,其實有很多的機會,雖然我們展示了很多的案例,但是只是很多個點,還沒有到面,還沒有到線。未來線上線下的融合,這方面是很大的痛點,也是一個巨大的風口和機會。

王敬東:資料的有效利用

對於銀行來說,必須更好的服務客戶,讓客戶感受到銀行的服務無處不在,非常方便。怎麼把資料用好,怎麼樣把資料轉化為更有效的服務客戶,這是一個方面。同時,這樣的資料怎麼樣在防控金融風險當中發揮作用,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張軒寧:資料應用能力不足

作為傳統企業來說,我們在資料獲取、資料儲存和資料應用方面,以及這些資料的場景資料化、商品資料化,還有員工工作資料化的沉澱和應用能力都不足,現在是資料年代,我們不斷在學習,這是我們最深刻的痛點。

規劃佈局

葉蓁蓁:無論是老百姓,還是領軍企業的巨頭,大家面對“數字中國”,“互聯網+未來”的時候,都有共同的困惑需要一起來探討。

接下來,我就挨個請教一下各位,朱總,過去在舊的基礎設施時代,咱們的汽車是跑在路上的,今天在您的一些演講當中,我感覺到您要把它智慧化、數位化,想讓車跑到網上去,您的規劃是什麼樣子的?

朱華榮:佈局智慧製造網聯汽車

未來汽車產業是數字經濟和數位化,以及互聯網和智慧化有機結合。在這個領域裡,長安汽車未來將在智慧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做佈局,不僅是在產品上、技術上,在智慧製造上也有大量的技術佈局。今年4月,長安汽車智慧網聯的L2級的汽車將投放市場,2025年長安高度自動駕駛的汽車會投放市場,這是未來長安從產品的轉型升級。

我們將與騰訊開展戰略合作,把傳統經濟、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經濟有機結合,雙方協同融合發展,才是真正未來經濟的模式。

葉蓁蓁:大家都知道華潤是中國最大的央企之一,但是可能不太瞭解它的特殊背景,它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央企,華潤的“華”字是中華的華,“潤”字其實取自毛主席的字“潤之”,名字來歷很特殊。今年正好是華潤80周年,作為一家老牌大型的央企,傅總,在規劃華潤下一步“互聯網+”的過程當中,您的考慮有哪些特殊性?

傅育寧:有效嫁接資訊化創作能力

華潤的產業佈局主要是消費、健康,在健康領域方面,華潤正努力嫁接全世界領先的醫療資源,在這個過程中,華潤的各個業務板塊都面臨著提高資訊化水準,特別是充分利用大資料,有效服務客戶,提升自己運營效率的轉型的任務。如果有效嫁接騰訊等企業的資訊化創作能力,將會有效促進、加速轉型,實現實體經濟創新,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葉蓁蓁:馬總,騰訊現在可以說是互聯網時代中國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者之一了,作為基礎設施的供應者,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各行各業都有涉及。您打算怎麼樣讓大家更愛騰訊,而不是怕騰訊呢?

馬化騰:做“互聯網+”鏈條

通過與很多合作夥伴合作,倒逼我們進行內部組織結構轉型升級,不然騰訊也適應不了未來的發展。轉型後我們才能更好為企業、為政府來提供服務。轉型最關鍵的是要做好定位,內部要規範、梳理,要界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能過界。

騰訊也要改變思維,不能從頭做到尾,我們要放開,做其中一條鏈,這樣才能得到合作夥伴的支持。

葉蓁蓁:王行長,中國工商銀行是世界最大的銀行,做得非常成功。在傳統的金融領域裡面,大也有大的難處,面對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革,您打算怎麼樣來規劃科技金融、金融科技?

王敬東:利用大資料開展金融服務

過去大家去銀行辦業務,都是到營業網點,隨著互聯網發展,我們有了手機銀行,大家可以通過手機辦一些銀行業務。但是線上線下一體化怎麼連接,這個問題解決得不夠好。

銀行科技金融將立足帳戶服務和金融服務來開展,同時充分發揮大資料的優勢,把資料整合好,讓使用者、客戶和實體經濟在多樣化金融服務的時候能夠更加便利。

葉蓁蓁:張總,這些年,在實體商業機構普遍比較蕭條的情況下,永輝的崛起可以說是一個奇跡。那麼走到今天,走到一個新的平臺之後,您為什麼選擇跟騰訊去做進一步的合作?

張軒寧:借助互聯網技術提供高效服務

騰訊的理念跟永輝相同,文化、價值觀是相通的。騰訊強大的互聯網技術,讓永輝在現有生鮮供應鏈基礎上,能為使用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風口預測

葉蓁蓁:當前,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的行業變革,就像剛剛公佈的“互聯網+政務”、“互聯網+民生”、“互聯網+製造業”的優秀案例一樣,也只在剛剛開始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星火燎原之勢。

您們能否預測一下,各自所在的行業下一個爆發的風口,跟“互聯網+”加在一起爆發的風口可能會出現在哪個方面?

朱華榮:智慧網聯汽車或者無人駕駛汽車

毫無疑問這一輪經濟的發展裡面,由於互聯網技術和大資料、雲計算等,包括傳感技術、人工智慧,這些技術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我認為人工智慧就是一個大趨勢。具體到汽車這個產業,我認為就是智慧網聯汽車或者無人駕駛汽車,就是下一個風口。

傅育寧:智慧化發展會讓很多行業受益

華潤的產業比較多,通過技術能力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未來有很大的想像的空間。我覺得大資料在健康領域的應用,對診斷手段、精准用藥的實現,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的健康水準和相關產業的服務水準。在能源領域、能源管理,包括結合其他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成果方面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大資料背後所帶來的智慧化發展,會使很多行業迎來效率的改善,帶來對客戶服務的提高,以及本身運營效率的提高。

王敬東:人工智慧會讓金融業前景變廣

數字經濟在金融方面的應用,我覺得前景非常廣。如在信貸管理當中,客戶風險的管理如果靠人的話,需要花的精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可是如果設計好程式,做人工智慧的管理的話,那會事半功倍。它的效率非常高,不是管理風險,是把風險揭示出來告訴我們怎麼去管理,這是人工智慧。

張軒寧:風口已經被我們遇上了

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而且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永輝是賣安全、健康、高性價比的生鮮食品,業態也在不斷進行創新。現在的業態創新有很多,買東西,也可以到店選購,也可以送貨上門,付帳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消費者的體驗得到大大提升。我覺得結合線上、線下的資料來看,這個風口應該是已經被我們遇上了,實在是太好了。

馬化騰:跨界融合是最近的一個風口

從遠一點來看,AI就是下一個大風口。我認為,眼前比較近的一個風口,是跨界融合。也就是說現在傳統行業,哪怕製造業都不能只考慮自身,而要考慮到轉向服務全鏈條。因為沒有資訊技術以前,企業只是生產了貨,最後扔給了流通領域,再到零售,跟消費者是完全沒有聯繫的。

現在有了資訊技術是可以串起來的,這也就推動了後臺製造廠商要往前端走。這樣就會帶來很大的挑戰,原來的定位也要發生改變,如果你不動,別人動了,你就失去了先機,總得來說跨界的融合勢在必行。

未來展望

葉蓁蓁:關於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這三個詞,馬化騰先生曾經用一句話把它們串起來了,就是“在雲上用人工智慧處理大資料”。那麼針對今天在座的這四位不同行業的嘉賓,您有沒有辦法用一句話把他們給串起來,用於對未來的展望?

馬化騰:

應該說在華潤的社區裡坐著朱總的車,到永輝的店裡面做工行的金融消費。

葉蓁蓁:謝謝!謝謝您完美地突破了我們最後這個難題。今天我們這個環節的圓桌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嘉賓!

人民網總裁、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葉蓁蓁(左一)主持圓桌論壇,與馬化騰、傅育甯、朱華榮、王敬東、張軒寧展開對話。

人民網總裁、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葉蓁蓁。

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今天上午在重慶召開。在上午的“高峰圓桌論壇”環節上,人民網總裁、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葉蓁蓁以主持人的身份,現場與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傅育甯、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中國工商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王敬東、永輝超市創始人CEO張軒甯等嘉賓,圍繞“數字中國新想像”這一主題展開了對話。

“互聯網+”、數位經濟、數位中國,近三年每年都會湧現一個新名詞。“這代表著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每年都在發生新變化的時代,如果今天這個會是在200年前舉辦,它可能是中國公路+某某峰會,放到100年以前,可能會是中國電力+某某峰會。”葉蓁蓁說,我引入公路和電力這兩個詞,是因為今天的“互聯網+”是一個新的、神奇的事物。但在人類的歷史上,公路、電力這樣的基礎設施,跟互聯網是有著非常強的可類比性的。

“此次對話,不如讓我們把互聯網當作人類歷史上一個最神奇的基礎設施來看待,看它和金融業、製造業、零售業這些不同企業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神奇的、化學的反應。”

直擊痛點

葉蓁蓁:我想第一個問題先簡單一點,給各位熱身一下。請各位結合自己所在的行業,面對“互聯網+數字經濟”的概念,談談本行業最大的痛點是什麼?

朱華榮:品牌力

我覺得當前對於汽車這個行業來說,類似于中國自主品牌,最大的痛點是品牌力。

傅育寧:加速轉型

像華潤這樣的企業集團,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它成功佈局了很多具有網路特徵的產業。此前我們自己也探索過互聯網的業務,機會是我們這個網路要和數位的工匠,數位行業的領軍企業,以及他們彙集的高端智慧和能力結合好。在結合中,會帶來我們轉型的機會。痛點在哪呢?是我們必須加速轉型。

馬化騰:線上線下融合

我感覺我們這個行業的痛點,還是在空中,屬於線上。但是它如果一直在空中的話,我覺得是沒有前景的,它必須要落地,必須要和傳統行業融合在一塊。在這方面,其實有很多的機會,雖然我們展示了很多的案例,但是只是很多個點,還沒有到面,還沒有到線。未來線上線下的融合,這方面是很大的痛點,也是一個巨大的風口和機會。

王敬東:資料的有效利用

對於銀行來說,必須更好的服務客戶,讓客戶感受到銀行的服務無處不在,非常方便。怎麼把資料用好,怎麼樣把資料轉化為更有效的服務客戶,這是一個方面。同時,這樣的資料怎麼樣在防控金融風險當中發揮作用,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張軒寧:資料應用能力不足

作為傳統企業來說,我們在資料獲取、資料儲存和資料應用方面,以及這些資料的場景資料化、商品資料化,還有員工工作資料化的沉澱和應用能力都不足,現在是資料年代,我們不斷在學習,這是我們最深刻的痛點。

規劃佈局

葉蓁蓁:無論是老百姓,還是領軍企業的巨頭,大家面對“數字中國”,“互聯網+未來”的時候,都有共同的困惑需要一起來探討。

接下來,我就挨個請教一下各位,朱總,過去在舊的基礎設施時代,咱們的汽車是跑在路上的,今天在您的一些演講當中,我感覺到您要把它智慧化、數位化,想讓車跑到網上去,您的規劃是什麼樣子的?

朱華榮:佈局智慧製造網聯汽車

未來汽車產業是數字經濟和數位化,以及互聯網和智慧化有機結合。在這個領域裡,長安汽車未來將在智慧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做佈局,不僅是在產品上、技術上,在智慧製造上也有大量的技術佈局。今年4月,長安汽車智慧網聯的L2級的汽車將投放市場,2025年長安高度自動駕駛的汽車會投放市場,這是未來長安從產品的轉型升級。

我們將與騰訊開展戰略合作,把傳統經濟、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經濟有機結合,雙方協同融合發展,才是真正未來經濟的模式。

葉蓁蓁:大家都知道華潤是中國最大的央企之一,但是可能不太瞭解它的特殊背景,它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央企,華潤的“華”字是中華的華,“潤”字其實取自毛主席的字“潤之”,名字來歷很特殊。今年正好是華潤80周年,作為一家老牌大型的央企,傅總,在規劃華潤下一步“互聯網+”的過程當中,您的考慮有哪些特殊性?

傅育寧:有效嫁接資訊化創作能力

華潤的產業佈局主要是消費、健康,在健康領域方面,華潤正努力嫁接全世界領先的醫療資源,在這個過程中,華潤的各個業務板塊都面臨著提高資訊化水準,特別是充分利用大資料,有效服務客戶,提升自己運營效率的轉型的任務。如果有效嫁接騰訊等企業的資訊化創作能力,將會有效促進、加速轉型,實現實體經濟創新,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葉蓁蓁:馬總,騰訊現在可以說是互聯網時代中國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者之一了,作為基礎設施的供應者,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各行各業都有涉及。您打算怎麼樣讓大家更愛騰訊,而不是怕騰訊呢?

馬化騰:做“互聯網+”鏈條

通過與很多合作夥伴合作,倒逼我們進行內部組織結構轉型升級,不然騰訊也適應不了未來的發展。轉型後我們才能更好為企業、為政府來提供服務。轉型最關鍵的是要做好定位,內部要規範、梳理,要界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能過界。

騰訊也要改變思維,不能從頭做到尾,我們要放開,做其中一條鏈,這樣才能得到合作夥伴的支持。

葉蓁蓁:王行長,中國工商銀行是世界最大的銀行,做得非常成功。在傳統的金融領域裡面,大也有大的難處,面對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革,您打算怎麼樣來規劃科技金融、金融科技?

王敬東:利用大資料開展金融服務

過去大家去銀行辦業務,都是到營業網點,隨著互聯網發展,我們有了手機銀行,大家可以通過手機辦一些銀行業務。但是線上線下一體化怎麼連接,這個問題解決得不夠好。

銀行科技金融將立足帳戶服務和金融服務來開展,同時充分發揮大資料的優勢,把資料整合好,讓使用者、客戶和實體經濟在多樣化金融服務的時候能夠更加便利。

葉蓁蓁:張總,這些年,在實體商業機構普遍比較蕭條的情況下,永輝的崛起可以說是一個奇跡。那麼走到今天,走到一個新的平臺之後,您為什麼選擇跟騰訊去做進一步的合作?

張軒寧:借助互聯網技術提供高效服務

騰訊的理念跟永輝相同,文化、價值觀是相通的。騰訊強大的互聯網技術,讓永輝在現有生鮮供應鏈基礎上,能為使用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風口預測

葉蓁蓁:當前,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的行業變革,就像剛剛公佈的“互聯網+政務”、“互聯網+民生”、“互聯網+製造業”的優秀案例一樣,也只在剛剛開始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星火燎原之勢。

您們能否預測一下,各自所在的行業下一個爆發的風口,跟“互聯網+”加在一起爆發的風口可能會出現在哪個方面?

朱華榮:智慧網聯汽車或者無人駕駛汽車

毫無疑問這一輪經濟的發展裡面,由於互聯網技術和大資料、雲計算等,包括傳感技術、人工智慧,這些技術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我認為人工智慧就是一個大趨勢。具體到汽車這個產業,我認為就是智慧網聯汽車或者無人駕駛汽車,就是下一個風口。

傅育寧:智慧化發展會讓很多行業受益

華潤的產業比較多,通過技術能力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未來有很大的想像的空間。我覺得大資料在健康領域的應用,對診斷手段、精准用藥的實現,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的健康水準和相關產業的服務水準。在能源領域、能源管理,包括結合其他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成果方面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大資料背後所帶來的智慧化發展,會使很多行業迎來效率的改善,帶來對客戶服務的提高,以及本身運營效率的提高。

王敬東:人工智慧會讓金融業前景變廣

數字經濟在金融方面的應用,我覺得前景非常廣。如在信貸管理當中,客戶風險的管理如果靠人的話,需要花的精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可是如果設計好程式,做人工智慧的管理的話,那會事半功倍。它的效率非常高,不是管理風險,是把風險揭示出來告訴我們怎麼去管理,這是人工智慧。

張軒寧:風口已經被我們遇上了

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而且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永輝是賣安全、健康、高性價比的生鮮食品,業態也在不斷進行創新。現在的業態創新有很多,買東西,也可以到店選購,也可以送貨上門,付帳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消費者的體驗得到大大提升。我覺得結合線上、線下的資料來看,這個風口應該是已經被我們遇上了,實在是太好了。

馬化騰:跨界融合是最近的一個風口

從遠一點來看,AI就是下一個大風口。我認為,眼前比較近的一個風口,是跨界融合。也就是說現在傳統行業,哪怕製造業都不能只考慮自身,而要考慮到轉向服務全鏈條。因為沒有資訊技術以前,企業只是生產了貨,最後扔給了流通領域,再到零售,跟消費者是完全沒有聯繫的。

現在有了資訊技術是可以串起來的,這也就推動了後臺製造廠商要往前端走。這樣就會帶來很大的挑戰,原來的定位也要發生改變,如果你不動,別人動了,你就失去了先機,總得來說跨界的融合勢在必行。

未來展望

葉蓁蓁:關於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這三個詞,馬化騰先生曾經用一句話把它們串起來了,就是“在雲上用人工智慧處理大資料”。那麼針對今天在座的這四位不同行業的嘉賓,您有沒有辦法用一句話把他們給串起來,用於對未來的展望?

馬化騰:

應該說在華潤的社區裡坐著朱總的車,到永輝的店裡面做工行的金融消費。

葉蓁蓁:謝謝!謝謝您完美地突破了我們最後這個難題。今天我們這個環節的圓桌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嘉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