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戰沿用至今的老式武器:中國無後坐力炮發展歷史由來

對於軍迷們來說, 在看各種電視電影時, 對於那些戰爭片的喜愛程度都比較高。 不過, 最近幾年的時間中, 國內的戰爭片出現了一種畸形發展, 也就是目前人們常說的“雷劇”。 遇到這樣的情況之後, 大多數軍迷和網友選擇了去看一些抗戰老片。 然後, 不少人就會發現, 其實在一些抗戰老片中, 我軍曾經使用過的武器直到現在依舊有使用。 其中, 名氣最大的當屬《高山下的花環》中的無坐力火炮。

出現於二戰時期

無坐力火炮作為一種舊式的陸軍武器裝備, 最早出現是在二戰時期。 雖說法國早在1879就開始了無坐力火炮的研製工作, 但由於當時工業水準相對比較低下的原因。 研製速度顯得比較緩慢, 直到1936年, 全世界第一款無坐力火炮才誕生。 而第一次投入戰爭, 是在1939年的芬蘭戰爭中。

概念早在15世紀就有

無坐力火炮最早投入戰爭是在二戰時期的1939年, 最早研製是在1879年。 但是, 它的概念其實早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 當時, 義大利一名藝術家就曾經設想過研製一款“雙頭炮”, 雖然這位藝術家也是一名科學家, 但是因為是藝術家的原因, 所以這個概念設計被當成一款藝術品封存。

可行性得到證明

無坐力火炮的概念和研製時期都比較早, 但是在研發階段中, 各種資料都難以證明其可行性。 所以其進度一直不理想, 直到1914年, 美國的一名海軍軍官通過發射假彈的方式進行實踐之後, 才證明了無坐力火炮的可行性存在。 也才有了後面投入戰爭使用的無坐力火炮。

中國第一款無坐力火炮為仿製美國產品

二戰時期國民黨的武器裝備相對比較先進, 這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最早的無坐力火炮, 其實也是由當時的國民黨對美國產品進行模仿改造產生的。 在1944年美國第一款投入戰爭的無坐力火炮出現後,

無後坐力炮慢慢流入中國, 到1946年國民黨開始了模仿與改造工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