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涯規劃教育還得從兩頭髮力

據媒體報導, 時下進入用工高峰期, 但“用工荒”和“就業難”的兩難局面並未得到緩解, 甚至愈演愈烈。 有統計資料顯示, 只有不到15%的90後職場人有明確的長期發展規劃, 沒有規劃或感到迷茫的人群比例超過34%。 51%的90後職場人表示有短期的職業規劃。 而缺乏明確、長期的職業規劃, 是導致90後職場人工作穩定性差的因素之一, 52%的90後職場人在入職新單位一年內就會產生離職的想法。

常理來講, 職場歷來就不是一潭死水, 人才不斷流動才是正常狀態, 個人因興趣、家庭等原因而換工作的現象很普遍。 但是, 大範圍、高比例的離職現象,

或超半數的離職傾向則屬於非正常職場行為, 值得加以警惕, 深入剖析。 而根源, 首要在於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或不足:當許多學校和家庭將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落在中考、高考上, 而不是基於更長遠的讓孩子精准擇業、幸福從業, 那麼勢必帶來眾多90後畢業後的迷茫心態, 為了就業而就業, 或者應父母要求而就業。 由於所從事的崗位或職業不是內心所想, 一辭了之或頻繁跳槽的現象在所難免。

說到底, 我國從小學階段到高等教育, 還缺少系統的、科學的、瞄準孩子未來的生涯規劃教育。 雖然一些地區和學校看到了問題所在, 在課堂上滲透了相關內容, 但生涯規劃教育普遍來看並未得到應有重視,

沒有大面積鋪開, 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比如, 德國從幼稚園階段開始, 就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各種職業, 到了中小學階段更是幫助他們及早瞭解各種行業的特徵、培養嚮往職業所需要的能力。

從這種角度看, 未來的創新人才培養也好, 讓每個孩子人盡其才也好, 一方面需要學校和家庭改變短視的教育目標, 放眼長遠, 致力於孩子的精准擇業、幸福從業;另一方面要向歐美發達國家學習, 及早開展生涯規劃教育, 將教育與為學生終身學習、快樂從業結合起來, 幫助學生發現自我, 擔起社會責任, 從而產生更多的價值感和獲得感。 而高校作為生涯規劃教育較為靠後的關口, 更要構建以政府、高校、仲介機構和用人單位為主體的完善而高效的就業指導體系,

促進大學生形成科學的就業觀, 豐富求職技巧, 增強擇業能力, 更多瞭解所學專業和要從事行業的知識, 為順利就業做好服務。

生涯規劃教育不是一個小問題, 背後蘊藏的是人才觀和教育觀。 做好了生涯規劃教育, 能科學引導每個孩子理性判斷自己的興趣、專長、特點、能力, 深入思考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學習與工作、工作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也是真正為孩子的未來負責。 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 都應該圍繞學生個性、特長、能力, 做到生涯規劃教育的一以貫之, 並建立一支專業化、專職化的師資隊伍。 客觀而言, 我國師資隊伍不足是生涯規劃教育的一大短板,

這是因為進行生涯規劃指導的老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經濟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等知識, 還要應對學生諮詢的技巧、較強的協調和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而這無疑需要長期的培養與歷練。

實現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兩頭髮力, 精心打造生涯規劃教育, 一方未雨綢繆, 一方亡羊補牢, 才能更好撐起每個孩子的壯麗人生, 更多的90後乃至00後、10後才能更好地高品質就業, 職場人才的正常有序流動才有望實現, “用工荒”和“就業難”的兩難局面也才能真正化解。

(作者系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0日第2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