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有頤養 精准幫困 專業社工項目讓社區更有溫度

在錦江區2017年度十佳社工專案中, 有一批專案助力扶貧濟困、社會救助和養老服務。 它們對社區內因病、因殘、因學等各種原因導致的生活困難、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心理障礙等人群實施個性化救助;利用“社區大資料”網路為社區老人量身打造適合每個老年人的健康、休閒的晚年生活, 讓社區困有所助、老有頤養, 讓社區更富溫情、更有溫度。

開展老年教育服務專案

豐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按住這個鍵說話, 就能把聲音發過去了;點開這個鍵盤, 再點語音, 就跟打電話是一樣的……”在書院街街道的各個社區裡,

社工們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慧手機, 讓老人通過網路與子女、朋友進行聯繫溝通, 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 充實他們的晚年生活。 老人們學會了使用智慧手機, 十分開心, 大家都說, “小輩們上班忙, 總是怕打電話會打擾到他們工作。 這下好了, 以後我可以給他們經常發微信, 拍照片, 聯繫起來也不麻煩, 這就方便多了。 ”類似的學習活動在書院街街道還有很多, 據瞭解, 為了滿足轄區老人日益增長的生活文化需求, 讓老人們“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銀髮學堂—書院老年教育專案”以社區為依託, 強化社區教育功能, 開展老年教育工作。 動員社區力量, 利用社區資源, 以社區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和各類需求為出發點,
建立社區、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社區老年人教育志願服務專案。

專案負責人表示, “銀髮學堂”由專業教師和社區文體骨幹擔任授課老師, 免費招收老年學員, 提供課程, 讓轄區老年人就近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同時, “銀髮學堂”為老年人主動參與社區建設、社會發展提供途徑, 使其更容易融入不斷發展的社會;不斷豐富社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 讓老年人在為老服務中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為社會服務發揮餘熱。 目前“銀髮學堂”開設了老年人興趣小組活動和老年人知識講座,

興趣活動包括老年書畫教育培訓、老年電腦知識教育培訓、老年攝影教育培訓、老年手工製作教育培訓、老年人歌舞培訓等;知識講座包括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疾病預防、老年營養講座、法律知識講座等。

充分發揮社區文體骨幹力量, 構建起“骨幹+學員”的教學模式是專案開展的一大亮點。 該種模式不僅節約了成本, 促進專案可持續開展, 同時老人們在熟悉的環境和人群中學習, 有助於消除畏難情緒, 讓更多的老人願意加入到活動中來。 李碧華就是社區的文體骨幹之一, 因舞蹈基礎扎實, 組織能力強, 經社工引導及學員一致認可, 擔任舞蹈班教學老師, 帶領老人們練舞已經成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抬頭, 收腿, 轉身, 手打開, 注意節奏……”社區的舞蹈愛好者們, 跟隨著李碧華的口令翩翩起舞, 而她們的舞姿絲毫不亞於任何專業隊伍。 學舞的老人們告訴筆者:“在社區學習舞蹈, 不僅挺拔了身姿, 鍛煉了身體, 還認識了更多有相同興趣愛好的朋友, 建立起了新的社交圈, 排解了老齡生活的寂寞。 ”在李碧華的帶領下, 學員們系統學習了名族舞、恰恰等, 並多次參與文化下基層, 節日慶祝文藝演出等活動。

書院街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銀髮學堂’項目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也解決了一些由人口老齡化引起的問題, 使廣大的老年人能夠身心健康, 延年益壽, 獲得了轄區老年人的一致好評, 大家對社區大環境的滿意度也得到了提升。 ”

互助養老+智能養老

讓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健康諮詢、身體調理、康復保健、感情交流、心理關愛……老年人的需求豐富多元,華誠互助養老與智慧養老專案,通過老年人之間的相互幫扶與慰藉,以服務換服務,實現老人“老有所為”的精神追求。同時,專案探索完善智慧養老新模式,讓更多有需求的社區老年人,能夠更簡單,方便、放心的享受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

在互助養老方面,專案採用會員制管理,並通過積分的方式為老人儲蓄服務。會員為社區老人提供服務便可獲得積分,當自己需要幫助時,再提取儲蓄積分來獲取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專案組每個月至少會開展一期“互助養老”項目培訓會,讓老人們學習如何服務;每個月至少開展一次互助活動,通過有償的積分兌換機制,為老人帶來收益的同時帶來榮譽感,保證專案的持續發展。目前,已有50余名老人直接服務超過500人次以上。

鹽市口街道的鄧奶奶享受到了互助養老的便利,她在自己還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去幫助別人,當自己需要幫助時,別人也來幫助她。她說:“我平時去幫助生病臥床的老人打掃衛生,提供陪護。我腿摔傷,行動不便了,也有人來幫助我。大家在互相幫助中,建立起了友誼,有人照顧有人陪伴,感受到了互幫互助的溫暖。”

在智慧養老方面,專案通過智慧設備,為老人進行身體體檢,記錄老人的血壓、血糖等健康指標,將反映老人身體狀況的指標錄入會員管理系統,並按照老人的身體狀況對老人進行分類,為老人提供更貼心的健康諮詢、身體調理、康復保健等服務。針對不同健康狀況的老人,專案組會策劃不同的健康知識講座,並根據老人身體狀況,為老人定制營養早餐。同時,由參與專案的醫療服務機構對老人進行健康干預。老人們紛紛表示,不用到醫院就能常常體檢,不僅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盡在掌握,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了。

救急解難

幫扶困難人群

水井坊街道轄區面積1.06平方公里,下轄4個社區,有低保戶280餘戶,有殘疾人430余人;有低保邊緣、困難家庭、困境家庭100餘戶。部分家庭面臨因病、因殘、因學等各種原因導致的生活困難、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心理障礙等問題。

為了構建水井坊街道覆蓋城鄉、救急解難、托底有力、持續發展的社會幫扶救助制度體系,愛有戲承接實施了“1+1+N”特殊困境人群社會幫扶專案,先後動員駐區單位、愛心企業800餘家,社會組織15個,連結愛心家庭1000餘個,志願者5780餘人次,參與困難人群的幫扶。

專案組在街道設置了個案管理中心,以家庭幫扶為單位,對困難家庭進行基本資訊收集、需求評估、制定服務計畫、開展個案服務、進行結案或者轉介。對個案基本資訊、家庭困境情況、個案服務需求進行了初步的瞭解,確定了相應的幫扶計畫。同時,立足困難群眾的問題與需求,實施三級分類幫扶,使“特殊困難群眾”幫扶工作更具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

在建立的124份家庭檔案中,導致家庭陷入困境的因素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甚至一戶家庭可能面臨多種類型的問題。專案組通過對困境人群的篩查與評估,對困境家庭實施“1+1大病家庭營養費計畫”、“經濟援助——大病救助服務”、“義倉愛心物資幫扶”、“心靈彩虹計畫”、“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殘疾人社工服務”、“義坊合作社創業服務”、“困境人群就業服務”、“未成年人一個都不能少計畫”等9類服務,確定重點跟進個案38戶,一般個案86個。其中重點疑難個案服務434次;普通個案入戶個案輔導565次,籌集善款23萬元。

鄧女士是水井坊街道的居民,母親早年出走,父親又是流浪漢,在查出患有嚴重壞死性胰腺炎、紅斑狼瘡及嚴重併發症後,鄧女士無條件醫治,對生活喪失了信心。無奈之下,父女只得向水井坊街道求救。在接到鄧女士的個案後,一方面,專案組及時通過社公站申請醫療保險,確保後續治療,同時街道墊支5000元,將鄧某及時送到醫院,以“挽救生命”為第一原則,協調醫院進行救治。經過一周的治療,鄧女士病情得以緩解。但由於鄧女士及其父親無住房、無工作、無任何收入來源,生命得以挽救,但長期的生活費用、住宿費用、治療費用,成為制約鄧某一家人的迫切難題。專案組經過再次評估後,重新制定了服務計畫:從慈善會支出一定資金,首先緩解其住院期間的基本生活和治療難題;協助其父親通過社公站申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廉租房、關愛援助中心救助;鼓勵其正確認識自身疾病,並樹立其恢復健康的信心;積極協調醫療資源,解決後續治療問題。通過個案服務,鄧女士通過低保申請,每月領取低保金500元,成功入住廉租房,定期在四川師範大學成龍校區醫院進行後續治療,病情恢復較好,與病友交上了朋友,病友還為其捐款捐物,她的氣色逐漸好轉,思路恢復正常,最常說的是:“好感謝政府和你們哦,我現在有吃的有穿的,還有地方洗澡、睡覺,我的病要好啦!”對於鄧女士來說,新的生活開始了。

文:陳玉婷

圖:陳玉婷

互助養老+智能養老

讓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健康諮詢、身體調理、康復保健、感情交流、心理關愛……老年人的需求豐富多元,華誠互助養老與智慧養老專案,通過老年人之間的相互幫扶與慰藉,以服務換服務,實現老人“老有所為”的精神追求。同時,專案探索完善智慧養老新模式,讓更多有需求的社區老年人,能夠更簡單,方便、放心的享受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

在互助養老方面,專案採用會員制管理,並通過積分的方式為老人儲蓄服務。會員為社區老人提供服務便可獲得積分,當自己需要幫助時,再提取儲蓄積分來獲取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專案組每個月至少會開展一期“互助養老”項目培訓會,讓老人們學習如何服務;每個月至少開展一次互助活動,通過有償的積分兌換機制,為老人帶來收益的同時帶來榮譽感,保證專案的持續發展。目前,已有50余名老人直接服務超過500人次以上。

鹽市口街道的鄧奶奶享受到了互助養老的便利,她在自己還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去幫助別人,當自己需要幫助時,別人也來幫助她。她說:“我平時去幫助生病臥床的老人打掃衛生,提供陪護。我腿摔傷,行動不便了,也有人來幫助我。大家在互相幫助中,建立起了友誼,有人照顧有人陪伴,感受到了互幫互助的溫暖。”

在智慧養老方面,專案通過智慧設備,為老人進行身體體檢,記錄老人的血壓、血糖等健康指標,將反映老人身體狀況的指標錄入會員管理系統,並按照老人的身體狀況對老人進行分類,為老人提供更貼心的健康諮詢、身體調理、康復保健等服務。針對不同健康狀況的老人,專案組會策劃不同的健康知識講座,並根據老人身體狀況,為老人定制營養早餐。同時,由參與專案的醫療服務機構對老人進行健康干預。老人們紛紛表示,不用到醫院就能常常體檢,不僅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盡在掌握,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了。

救急解難

幫扶困難人群

水井坊街道轄區面積1.06平方公里,下轄4個社區,有低保戶280餘戶,有殘疾人430余人;有低保邊緣、困難家庭、困境家庭100餘戶。部分家庭面臨因病、因殘、因學等各種原因導致的生活困難、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心理障礙等問題。

為了構建水井坊街道覆蓋城鄉、救急解難、托底有力、持續發展的社會幫扶救助制度體系,愛有戲承接實施了“1+1+N”特殊困境人群社會幫扶專案,先後動員駐區單位、愛心企業800餘家,社會組織15個,連結愛心家庭1000餘個,志願者5780餘人次,參與困難人群的幫扶。

專案組在街道設置了個案管理中心,以家庭幫扶為單位,對困難家庭進行基本資訊收集、需求評估、制定服務計畫、開展個案服務、進行結案或者轉介。對個案基本資訊、家庭困境情況、個案服務需求進行了初步的瞭解,確定了相應的幫扶計畫。同時,立足困難群眾的問題與需求,實施三級分類幫扶,使“特殊困難群眾”幫扶工作更具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

在建立的124份家庭檔案中,導致家庭陷入困境的因素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甚至一戶家庭可能面臨多種類型的問題。專案組通過對困境人群的篩查與評估,對困境家庭實施“1+1大病家庭營養費計畫”、“經濟援助——大病救助服務”、“義倉愛心物資幫扶”、“心靈彩虹計畫”、“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殘疾人社工服務”、“義坊合作社創業服務”、“困境人群就業服務”、“未成年人一個都不能少計畫”等9類服務,確定重點跟進個案38戶,一般個案86個。其中重點疑難個案服務434次;普通個案入戶個案輔導565次,籌集善款23萬元。

鄧女士是水井坊街道的居民,母親早年出走,父親又是流浪漢,在查出患有嚴重壞死性胰腺炎、紅斑狼瘡及嚴重併發症後,鄧女士無條件醫治,對生活喪失了信心。無奈之下,父女只得向水井坊街道求救。在接到鄧女士的個案後,一方面,專案組及時通過社公站申請醫療保險,確保後續治療,同時街道墊支5000元,將鄧某及時送到醫院,以“挽救生命”為第一原則,協調醫院進行救治。經過一周的治療,鄧女士病情得以緩解。但由於鄧女士及其父親無住房、無工作、無任何收入來源,生命得以挽救,但長期的生活費用、住宿費用、治療費用,成為制約鄧某一家人的迫切難題。專案組經過再次評估後,重新制定了服務計畫:從慈善會支出一定資金,首先緩解其住院期間的基本生活和治療難題;協助其父親通過社公站申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廉租房、關愛援助中心救助;鼓勵其正確認識自身疾病,並樹立其恢復健康的信心;積極協調醫療資源,解決後續治療問題。通過個案服務,鄧女士通過低保申請,每月領取低保金500元,成功入住廉租房,定期在四川師範大學成龍校區醫院進行後續治療,病情恢復較好,與病友交上了朋友,病友還為其捐款捐物,她的氣色逐漸好轉,思路恢復正常,最常說的是:“好感謝政府和你們哦,我現在有吃的有穿的,還有地方洗澡、睡覺,我的病要好啦!”對於鄧女士來說,新的生活開始了。

文:陳玉婷

圖:陳玉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