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收藏高人告訴你:怎樣的藏品才能真正保值

翟健民走到哪裡都能被瓷器愛好者認出來, 人們將智慧手機裡的藏品照片請他“過眼”, 而他總是樂呵呵地幫忙。 不久前, 當他風塵僕僕地從機場趕到北京匡時的博物志專題講座現場時,

台下那些翹首等待的瓷器愛好者們終於松了一口氣。 翟健民, 香港永寶齋主人, 被大拍賣公司視為亞洲重要的古董經紀人之一, 在他標誌性的翟氏微笑背後, 有天價的交易故事, 也有古玩圈的勵志傳奇。

學徒“洗”出好眼力

讓翟健民在收藏圈一舉成名的是一件清乾隆禦制琺瑯彩雙耳瓶, 2005年10月 , 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上經過一番爭奪, 翟健民以1.15億港元將這件小瓶收入囊中, 同時他也隨著清代瓷器拍賣紀錄的誕生一起成為焦點人物。 正如“臺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他如今在瓷器收藏市場一言九鼎、縱橫捭闔的背後是超出常人的勤奮與努力。

上世紀70年代, 翟健民一家從澳門遷到香港後, 迫于生計, 15歲的他不得不中斷學業, 外出打工, 分擔起養家的責任, 也因此遇見了後來引領他進入古玩行的師父黃應豪。

在一家抽紗店打雜的他, 下班後常去隔壁古玩店的黃師傅那裡幫忙。 1973年, 黃師傅打算自己開家古董店,

請他去店裡工作。 作為夥計和學徒, 翟健民由此踏入古玩行。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清洗瓷器。 “一洗就是9年, 不管寒冬還是酷暑, 都蹲在走廊洗, 那時候不懂, 心裡還在恨師傅”。 師傅買進賣出的瓷器每件都要經他手清洗, 從髒到乾淨, “慢慢地居然感覺像是在捧著自己的孩子幫他清洗一樣”。

9年洗下來, 翟健民平均每天要洗20件瓷器, 過手的瓷器累計有五位數。 漸漸地, 他從對那些碗、碟、瓶感興趣, 到注意起它們的手感、輕重、厚度、形狀、大小、款式、顏色、圖樣、落款、年代、材質等細節和差異。

從1975年開始, 翟健民開始跟著師傅跑歐洲, 去英國、美國, 各地的博物館讓他大開眼界。 而師傅一心買東西, 回酒店之後, 他照例要負責清洗。 隨著時間的推移, 翟健民說他愈發意識到清洗碗盤對他來說, 是不可多得的磨練機會, 他認為自己的專業基礎便是這時候打下的。

長年累月的親密接觸和實踐經驗, 錘煉出了翟健民的專業眼光。 43歲時, 已經入行多年, 小有名氣的翟健民又來到北京大學考古系求學。

當年輟學時, 翟健民剛進中學念一年級, 如今修本科課程還要完成作業, 而且在香港的古玩店也要打理, 只能每週在香港和北京之間來回飛, 其壓力可想而知, 但翟健民又一次堅持了下來。

遺憾的是, 因為是旁聽生, 翟健民不能獲得任何資質憑證, 被他的勤奮和執著打動, 考古系的老師又建議他去上海社科院的文物課程班學習。 兩年後, 翟健民正好50歲時完成了課程班學習, 誰料他的年齡又剛好超過了授予學歷的標準。 不過, 在社科院相關人士瞭解了他的履歷之後, 決定特聘他為考古系教授。

對潮流的敏感

古玩行業看似慢悠悠,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實則背後暗流湧動。翟健民認為自己的成功有一半來自於把握市場潮流動向的能力。

1988年,翟健民在香港荷李活道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古董店,店名是他太太劉惠芳取的,叫“永寶齋”,希望每個顧客從這裡買到的永遠是寶貝。在上海出生、香港長大的劉惠芳來自古玩世家,專攻雜項,翟健民則負責瓷器,夫婦真正相得益彰,開始在香港古玩圈打拼。

當初,翟健民的客戶大約六成是香港人,四成是西方人。上世紀80年代,他也曾去內地進貨,那時的古玩文物只能對公交易,而且只能在文物商店、對外商店之類的地方買,因為可以提供出境所需的相關檔。

2000年前後,內地投資者需求開始迅猛增長,導致古董行業發生重大變化,翟健民成為第一批適應此巨變的經紀人之一,現在他的內地客戶就占了七成,他每年赴全球各地參加近百場拍賣會,為內地客戶搜羅各種瓷器雜項。“內地的有錢人已經有了大宅、豪車、名表;他們不看好股市,又不能不停地買房子;所以,沒有比古董更好的投資管道了。”

“如果要想賺錢的話,我賣兩個碗盤就行了。”從2002年開始,翟健民開始每年舉辦古玩博覽會,這是他多年來一直想做的事。這些年來,他發現國外許多大藏家、行裡人都希望能有一個好的平臺,能接觸到內地的買家和愛好者。

然而,辦博覽會遠比他想像得要困難。翟健民曾經在山西太原和廣東東莞辦過古玩博覽會,可是後來卻被迫中斷了。“不是他們不好。藏家和參觀者都很熱情,但我們解決不了古玩從國外進海關的問題。”一件過億的東西一進國門就得抽數千萬的稅,賣掉也就罷了,可賣不掉的是大多數。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他又有了新的方向,內地一位地產商請他為自己打造一座私人博物館。事非偶然,背景是內地私人美術館正掀起新一波浪潮。

翟健民先帶著這位地產商去日本走了一圈,他們先後去了京都的MIHO博物館、東京出光美術館和根津美術館,在對三家不同風格的私人博物館考察一番後,那位地產商改變了之前只要豪華氣派就行的想法,按照翟健民的定位,打算做一家以陶瓷為主,包括官窯、小窯和民窯的專業博物館。

收藏離不了情趣

“收藏要切忌富裕之下買東西,不要借錢買,也不要扛著利息去買,否則就很累。”翟健民經常說,應該以開心、快樂,附庸風雅的情趣之下收藏,“如果作為賺錢工具,就不是收藏,就跟我們一樣,變成一個行裡人了。所以先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我要進入這個行業是不是為了賺錢,有賺錢想法的八九不離十肯定越陷越深。”

每次參加電視節目、講座,翟健民最高興的事就是分享自己的鑒定經驗。“有人覺得官窯怎麼那麼乾淨?看起來比新的還新?收藏必須有三點要記住:真、精、新。收藏官窯真就不用說了,精美的精,精當中如果是用了很久,有可能會磨損了很多,如果又真、又精、又新,一件瓷器肯定是保值的。”

在逛古玩市場的時候,一般人都覺得老東西應該是看上去很髒的,有滄桑感,有痕跡。“其實幾十年前我的師傅也曾經說過,買收藏品一定要買乾淨完美的,髒是人為做舊。”翟健民認為,官窯瓷器不是抹上泥就是老的痕跡,這都是人為做舊迎合買家的心態。

“但現在有時候瓷器洗乾淨之後,人們反而不會看了,並且現在市場上流行流傳有序,原因是假貨太多,所以對流傳有序的大家信心都很強,包漿洗還是不洗挺矛盾的。”翟健民認為還是要洗,一件真的東西怎麼洗都是真的,收藏主要是練好自己的眼力,眼力不行,有沒有包漿都起不了作用。

對潮流的敏感

古玩行業看似慢悠悠,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實則背後暗流湧動。翟健民認為自己的成功有一半來自於把握市場潮流動向的能力。

1988年,翟健民在香港荷李活道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古董店,店名是他太太劉惠芳取的,叫“永寶齋”,希望每個顧客從這裡買到的永遠是寶貝。在上海出生、香港長大的劉惠芳來自古玩世家,專攻雜項,翟健民則負責瓷器,夫婦真正相得益彰,開始在香港古玩圈打拼。

當初,翟健民的客戶大約六成是香港人,四成是西方人。上世紀80年代,他也曾去內地進貨,那時的古玩文物只能對公交易,而且只能在文物商店、對外商店之類的地方買,因為可以提供出境所需的相關檔。

2000年前後,內地投資者需求開始迅猛增長,導致古董行業發生重大變化,翟健民成為第一批適應此巨變的經紀人之一,現在他的內地客戶就占了七成,他每年赴全球各地參加近百場拍賣會,為內地客戶搜羅各種瓷器雜項。“內地的有錢人已經有了大宅、豪車、名表;他們不看好股市,又不能不停地買房子;所以,沒有比古董更好的投資管道了。”

“如果要想賺錢的話,我賣兩個碗盤就行了。”從2002年開始,翟健民開始每年舉辦古玩博覽會,這是他多年來一直想做的事。這些年來,他發現國外許多大藏家、行裡人都希望能有一個好的平臺,能接觸到內地的買家和愛好者。

然而,辦博覽會遠比他想像得要困難。翟健民曾經在山西太原和廣東東莞辦過古玩博覽會,可是後來卻被迫中斷了。“不是他們不好。藏家和參觀者都很熱情,但我們解決不了古玩從國外進海關的問題。”一件過億的東西一進國門就得抽數千萬的稅,賣掉也就罷了,可賣不掉的是大多數。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他又有了新的方向,內地一位地產商請他為自己打造一座私人博物館。事非偶然,背景是內地私人美術館正掀起新一波浪潮。

翟健民先帶著這位地產商去日本走了一圈,他們先後去了京都的MIHO博物館、東京出光美術館和根津美術館,在對三家不同風格的私人博物館考察一番後,那位地產商改變了之前只要豪華氣派就行的想法,按照翟健民的定位,打算做一家以陶瓷為主,包括官窯、小窯和民窯的專業博物館。

收藏離不了情趣

“收藏要切忌富裕之下買東西,不要借錢買,也不要扛著利息去買,否則就很累。”翟健民經常說,應該以開心、快樂,附庸風雅的情趣之下收藏,“如果作為賺錢工具,就不是收藏,就跟我們一樣,變成一個行裡人了。所以先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我要進入這個行業是不是為了賺錢,有賺錢想法的八九不離十肯定越陷越深。”

每次參加電視節目、講座,翟健民最高興的事就是分享自己的鑒定經驗。“有人覺得官窯怎麼那麼乾淨?看起來比新的還新?收藏必須有三點要記住:真、精、新。收藏官窯真就不用說了,精美的精,精當中如果是用了很久,有可能會磨損了很多,如果又真、又精、又新,一件瓷器肯定是保值的。”

在逛古玩市場的時候,一般人都覺得老東西應該是看上去很髒的,有滄桑感,有痕跡。“其實幾十年前我的師傅也曾經說過,買收藏品一定要買乾淨完美的,髒是人為做舊。”翟健民認為,官窯瓷器不是抹上泥就是老的痕跡,這都是人為做舊迎合買家的心態。

“但現在有時候瓷器洗乾淨之後,人們反而不會看了,並且現在市場上流行流傳有序,原因是假貨太多,所以對流傳有序的大家信心都很強,包漿洗還是不洗挺矛盾的。”翟健民認為還是要洗,一件真的東西怎麼洗都是真的,收藏主要是練好自己的眼力,眼力不行,有沒有包漿都起不了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