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興禁運後一位元美國晶片公司華人高管對中國晶片行業的思考

這幾天美國對中興貿易禁運的新聞惹起了一堆事。 首先是我的市場和技術團隊飛機剛落地中國, 到中興門口正準備跟中興的交流會怎麼辦,

接著董事會問我這件事情對我們今年的業務影響有多大。 還有許多朋友和同行問我對此事的看法, 想知道是否像兩年前中興被美國政府制裁那回一樣, 風波幾個月後會過去。 打開微信, 關於”中美貿易戰“, ”美以晶片一劍封喉“, ”中興禁運警示“等帖子在泛半導體圈子裡到處刷屏。

我不想在這作任何政治評論, 因為兩方都有自己的道理。 中國是我娘家, 美國是我婆家, 我真心希望兩家都好, 不打架。 不過作為在晶片行業裡從業了二十多年的半導體人, 結合我多年對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的關注和瞭解, 我想表達我從商業角度出發的一些粗淺看法。

首先中國政府早就很清楚晶片產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 也看到發展自主晶片的必要性。 早在90年代就有扶植政策要發展中國的晶片產業。 可能因為有關負責的政府官員缺乏對行業的瞭解, 浪費了很多錢, 效果非常差。 顆粒無收的投資不說, 還出過不少有欺詐嫌疑的醜聞。 上海華虹、中芯、宏力等雖然從商業投資角度看不盡如人意,

但好歹錢花出去沒打水漂, 算是政府可以拿出來的成功案例。

隨著近年晶片戰略意義的炒作和各地政府的投資熱情, 蓋晶片廠的路子再次發揚光大。 據說國內現在已上了好幾百條積體電路生產線了。 這幾千億的銀子撒下去了, 對不起, 我要說跟實現自主晶片的戰略目標沒!半!毛!錢!關係。 因為半導體生產廠早在30年前就轉出美國, 到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地方了。 這幾千億砸下去只為跟亞洲小兄弟搶生意, 哪來的戰略價值?

政府裡有明白人, 看著也心急啊。 扔出N億的大基金, 還加N多兄弟基金, 子基金。 看好了要發展核心的晶片設計公司。 哪條路最快?買買買!剛買了幾家無關痛癢的消費類晶片公司,

還沒開買關鍵的通信、存儲、處理器、感測器、射頻、高端模擬等, 美帝警覺了, 關門不讓賣了!買到的這些家企業出高價做了冤大頭不說, 對實現戰略意義還真不大。 因為那些買來的企業大部分有中國背景, 技術本來就在中國。 當然這些收購還是很有商業上的意義, 畢竟同樣的東西拿到A股, 瞬間估值翻幾倍。 這是資本市場的規律使然。

放眼晶片行業, 技術大牛有一大堆, 多少人湧動著一顆顆創業的心。 那N億的國家基金為啥不大把投給初創公司, 自己發展自己的技術呢?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我分析下來有幾個原因, 歡迎朋友拍磚。

1大部分基金沒那個耐心

晶片創業不比互聯網創業, 3-5年能見效果的算好的。

中國好多基金總年限都不過7年。 少數有半導體基因的幾家基金公司, 會投一些消費類晶片公司, 只因週期稍微短一些, 還可以接受。

2大部分基金沒那個精力

初創公司一次投幾百萬, 一千萬, 不要累死才能投出N個億?除非投那些炒得離譜的AI公司, 一把幹掉幾個億。 或是投中後期, 週期短, 風險小, 大金額。

3中國晶片創業成本不比美國低

首先是中國的稅務政策是來料加工傳統思維導向的, 光增值稅一項就輸美國創業公司好幾成。 晶片行業的原始材料是沙子, 其價值創造大部分都是技術和智慧財產權賦予的。 增值稅從晶片公司開張那天交起, 交到你賣晶片那天, 沒准可以退回來。 因為增值稅, 開發工具, IP 授權, 流片, 實驗室設備等都比美國貴。研發人員的費用,最後會體現在產品價值,但不是生產成本上,居然會被課增值稅。初創公司一分錢沒賺,就在寶貴的資金方面輸美國公司17%。雖然各地有稅務優惠政策,但通常費半天周折審批,還不能達到美國同行本來就有的水準。

其次是資訊成本。一方面在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系統不健全,從業人員智慧財產權觀念落後,因此商業資訊安全方面要花不少精力和成本以保護辛苦獲得的研發成果;另一方面,該有的資訊共用在中國大打折扣。Google, Wikipedia, Dropbox等工具擺在那不能用,百度又是扶不起的阿斗。

最後是管理和人員成本方面,中國本來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的,但隨著各大城市商用和住房房地產的暴漲,員工每天花著穿梭大城市的隱形費用,優秀從業人員的嚴重稀缺,這優勢已不明顯了。

相反,美國近年來因為行業整合和投資減少,美國大學仍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比中國給力,因此美國的優秀人員相對充足。

華為海思麒麟晶片示意圖

有人說現在有國家政策傾斜,足以彌補以上短板。這樣講也對,也不對。我覺得中國真正的晶片龍頭企業海思的成功不是因為國家政策,而是商業策略和市場力量的結果。曾經大張旗鼓報導的一些扶植企業,效果實在不敢恭維。行業外的人可能體會不深,晶片行業基本上是贏者通吃,大者恒大的遊戲。你有個晶片能跟一流廠商的前兩代老產品PK,就認為可以彌補空白啦?在全球晶片行業裡,這喝湯的機會可能都沒有。

以上聽起來似乎有點悲觀,最後說點亮點鼓勵同行。中國的最大雙刃劍優勢是一旦領導人下了決心,可以動用國家力量,百姓們不自己算任何經濟賬,齊聲跟著擁護。如果能有當年搞兩彈一星的魄力,加上當今中國的財力,不愁有哪個壁壘攻克不了。只是晶片行業鏈比較複雜,真正的成功一定是要有能擺在國際檯面上的商業上的成功。自己畫個圈,在裡面自娛自樂終究不成氣候。隨著更多的有國際視野,對行業有深刻領會的人投入到中國晶片產業裡,我相信行業振興只是時間問題。

當今大環境行業東移,美國半導體投資萎縮,中國投資資金充足,中國晶片業崛起會是必然的。雖然目前與歐美一流廠商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但相比十年前,中國的晶片行業在人才儲備、技術積累、生態鏈完整以及發展龍頭企業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真心希望中國有關部門能像美國二戰時的實施曼哈頓計畫那樣,能精准地分析問題,早日把這個國家戰略高度的問題系統化解決。這樣的話,我的婆家和娘家才能在日趨平等的狀態下和睦共處。

實驗室設備等都比美國貴。研發人員的費用,最後會體現在產品價值,但不是生產成本上,居然會被課增值稅。初創公司一分錢沒賺,就在寶貴的資金方面輸美國公司17%。雖然各地有稅務優惠政策,但通常費半天周折審批,還不能達到美國同行本來就有的水準。

其次是資訊成本。一方面在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系統不健全,從業人員智慧財產權觀念落後,因此商業資訊安全方面要花不少精力和成本以保護辛苦獲得的研發成果;另一方面,該有的資訊共用在中國大打折扣。Google, Wikipedia, Dropbox等工具擺在那不能用,百度又是扶不起的阿斗。

最後是管理和人員成本方面,中國本來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的,但隨著各大城市商用和住房房地產的暴漲,員工每天花著穿梭大城市的隱形費用,優秀從業人員的嚴重稀缺,這優勢已不明顯了。

相反,美國近年來因為行業整合和投資減少,美國大學仍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比中國給力,因此美國的優秀人員相對充足。

華為海思麒麟晶片示意圖

有人說現在有國家政策傾斜,足以彌補以上短板。這樣講也對,也不對。我覺得中國真正的晶片龍頭企業海思的成功不是因為國家政策,而是商業策略和市場力量的結果。曾經大張旗鼓報導的一些扶植企業,效果實在不敢恭維。行業外的人可能體會不深,晶片行業基本上是贏者通吃,大者恒大的遊戲。你有個晶片能跟一流廠商的前兩代老產品PK,就認為可以彌補空白啦?在全球晶片行業裡,這喝湯的機會可能都沒有。

以上聽起來似乎有點悲觀,最後說點亮點鼓勵同行。中國的最大雙刃劍優勢是一旦領導人下了決心,可以動用國家力量,百姓們不自己算任何經濟賬,齊聲跟著擁護。如果能有當年搞兩彈一星的魄力,加上當今中國的財力,不愁有哪個壁壘攻克不了。只是晶片行業鏈比較複雜,真正的成功一定是要有能擺在國際檯面上的商業上的成功。自己畫個圈,在裡面自娛自樂終究不成氣候。隨著更多的有國際視野,對行業有深刻領會的人投入到中國晶片產業裡,我相信行業振興只是時間問題。

當今大環境行業東移,美國半導體投資萎縮,中國投資資金充足,中國晶片業崛起會是必然的。雖然目前與歐美一流廠商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但相比十年前,中國的晶片行業在人才儲備、技術積累、生態鏈完整以及發展龍頭企業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真心希望中國有關部門能像美國二戰時的實施曼哈頓計畫那樣,能精准地分析問題,早日把這個國家戰略高度的問題系統化解決。這樣的話,我的婆家和娘家才能在日趨平等的狀態下和睦共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