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細微之處見功夫!政府為啥關注“舉手之勞”的工作?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此前曾強調:

“要更加注重在細微處見功夫、

見品質、見情懷,

把城市管理落到一磚一瓦、

一草一木,

把平時不注意的地方管細、管好”。

今年垃圾分類與架空線入地、

完善盲道等問題,

都被列入到了市政府工作計畫中。

不過就目前看,

“生活垃圾分類”

這個看似“舉手之勞”的問題,

卻還有一段路要走。

近日, 區委書記、區長章曦,

區委副書記周金林等一行

來到嘉定清水頤園社區,

他們此行調研的主題

正是“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為啥那麼多領導

要調研這個我們日常

“隨手一扔”的東西?

嘉定生活垃圾情況簡表

當前嘉定生活垃圾分類主要做法

開展“綠色帳戶”

開展“綠色帳戶”激勵居民在家裡自覺分類, 目前, “綠色帳戶”已覆蓋280個社區18.6萬戶居民家庭。 而對於部分沒有分類的垃圾, 則採取“二次分揀”。

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的生活垃圾

對果蔬菜皮採取單獨分類、單獨收運的攤販,實行了垃圾處置費減免措施,每天約有35噸果蔬菜皮被分流進入濕垃圾資源化處置系統。

處置方式

分別進入嘉定區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和江橋焚燒廠。

就地處理:嘉定已有17個社區、5個單位配置生化處理機,對產生的濕垃圾進行就地處理,日均處理量約20噸。

就近處理:在安亭、馬陸、江橋等5個大中型鎮區建設小型濕垃圾處置站,濕垃圾經粉碎脫水後作為有機肥料鋪灑至林地內。

集中處理:部分餐廚垃圾、果蔬菜皮進入華亭環興餐廚垃圾廠進行集中處置,作為花卉有機介質進行資源化利用。

雖然嘉定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做了很多工作,也已走在全市前列,現在每天“分類”量已達到120噸,但相比起嘉定每天產生的1700餘噸生活垃圾,我們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工作更是任道而重遠。

生活垃圾分類不夠理想的原因

缺少市場化動力機制

缺少嚴格的法律約束

缺乏法律強制約束、垃圾按量收費等制約措施,難以對分類責任人進行約束。

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不完善

當前低價值廢舊物資回收率較低。導致大量低價值垃圾得不到有效分流,增加了生活垃圾處置負擔。

部分物業參與度不高

物業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居民源頭分類的行為習慣。

章曦實地調研後強調:

“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因地制宜,

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同時,

也要充分利用硬體設施和軟體設備,

引導全民參與,

加快補上短板,

早日實現垃圾減量化、

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

重點

整體

目標

2020年底,嘉定基本實現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城鄉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生活垃圾分類品質明顯提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1500噸/日以上,其中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達到500噸/日以上,基本實現“兩網融合”,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35%。

名詞

解釋

“兩網融合”:再生資源回收網路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網路

措施

一、健全體制機制

由區委、區政府“雙牽頭”,強化黨委領導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加強社會協同,整合和引領自治共治力量,將垃圾分類目標任務納入宜居家園、美麗鄉村建設評價體系;強化黨建引領,引導村居、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依法依規有序參與垃圾分類。

二、發動全民參與

加強垃圾分類工作的新聞宣傳、社區宣傳、入戶宣傳,發揮媒體報導、社區內宣傳欄、宣傳橫幅的宣傳作用,形成宣傳氛圍。建設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基地。推動垃圾分類進校園、進課堂,培養學生樹立“垃圾分類要從小做起”的理念。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志願者作用,組織開展主題活動,引導居民開展垃圾分類。

三、規範源頭分類設施配置

完成居住區、農村、機關事業單位、工商企業及公共場所,分類容器全部按標準化統一規範到位。

四、拓展分類覆蓋區域

1、推進居住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按照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個時間節點,分步對40%、70%、90%的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驗收;2018年生活垃圾分類行政村新增覆蓋98個,實現區域內112個行政村全覆蓋推進。

2、推進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

至2018年底,基本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工商企業、公共場所等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

3、推進綠色帳戶全覆蓋。

2018年綠色帳戶累計覆蓋率達到50%以上,2019年完成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與綠色帳戶同步覆蓋,2020年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與綠色帳戶同步覆蓋。

五、完善分類轉運系統

在加大分類收運車輛投入的同時,全面推進“兩網融合”,以街鎮為責任主體設立再生資源社區回收點和中轉站,區級層面設立再生資源集散場。落實再生資源回收全程運營主體企業,實現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

六、提升垃圾中轉和末端設施能級

2018年底前啟動嘉定區建築垃圾、濕垃圾集中處置資源化利用設施開工建設,力爭2020年完工投運;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8座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

覺得不錯,請給小嘉點贊↓↓↓

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的生活垃圾

對果蔬菜皮採取單獨分類、單獨收運的攤販,實行了垃圾處置費減免措施,每天約有35噸果蔬菜皮被分流進入濕垃圾資源化處置系統。

處置方式

分別進入嘉定區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和江橋焚燒廠。

就地處理:嘉定已有17個社區、5個單位配置生化處理機,對產生的濕垃圾進行就地處理,日均處理量約20噸。

就近處理:在安亭、馬陸、江橋等5個大中型鎮區建設小型濕垃圾處置站,濕垃圾經粉碎脫水後作為有機肥料鋪灑至林地內。

集中處理:部分餐廚垃圾、果蔬菜皮進入華亭環興餐廚垃圾廠進行集中處置,作為花卉有機介質進行資源化利用。

雖然嘉定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做了很多工作,也已走在全市前列,現在每天“分類”量已達到120噸,但相比起嘉定每天產生的1700餘噸生活垃圾,我們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工作更是任道而重遠。

生活垃圾分類不夠理想的原因

缺少市場化動力機制

缺少嚴格的法律約束

缺乏法律強制約束、垃圾按量收費等制約措施,難以對分類責任人進行約束。

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不完善

當前低價值廢舊物資回收率較低。導致大量低價值垃圾得不到有效分流,增加了生活垃圾處置負擔。

部分物業參與度不高

物業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居民源頭分類的行為習慣。

章曦實地調研後強調:

“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因地制宜,

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同時,

也要充分利用硬體設施和軟體設備,

引導全民參與,

加快補上短板,

早日實現垃圾減量化、

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

重點

整體

目標

2020年底,嘉定基本實現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城鄉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生活垃圾分類品質明顯提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1500噸/日以上,其中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達到500噸/日以上,基本實現“兩網融合”,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35%。

名詞

解釋

“兩網融合”:再生資源回收網路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網路

措施

一、健全體制機制

由區委、區政府“雙牽頭”,強化黨委領導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加強社會協同,整合和引領自治共治力量,將垃圾分類目標任務納入宜居家園、美麗鄉村建設評價體系;強化黨建引領,引導村居、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依法依規有序參與垃圾分類。

二、發動全民參與

加強垃圾分類工作的新聞宣傳、社區宣傳、入戶宣傳,發揮媒體報導、社區內宣傳欄、宣傳橫幅的宣傳作用,形成宣傳氛圍。建設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基地。推動垃圾分類進校園、進課堂,培養學生樹立“垃圾分類要從小做起”的理念。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志願者作用,組織開展主題活動,引導居民開展垃圾分類。

三、規範源頭分類設施配置

完成居住區、農村、機關事業單位、工商企業及公共場所,分類容器全部按標準化統一規範到位。

四、拓展分類覆蓋區域

1、推進居住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按照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個時間節點,分步對40%、70%、90%的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驗收;2018年生活垃圾分類行政村新增覆蓋98個,實現區域內112個行政村全覆蓋推進。

2、推進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

至2018年底,基本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工商企業、公共場所等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

3、推進綠色帳戶全覆蓋。

2018年綠色帳戶累計覆蓋率達到50%以上,2019年完成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與綠色帳戶同步覆蓋,2020年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與綠色帳戶同步覆蓋。

五、完善分類轉運系統

在加大分類收運車輛投入的同時,全面推進“兩網融合”,以街鎮為責任主體設立再生資源社區回收點和中轉站,區級層面設立再生資源集散場。落實再生資源回收全程運營主體企業,實現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

六、提升垃圾中轉和末端設施能級

2018年底前啟動嘉定區建築垃圾、濕垃圾集中處置資源化利用設施開工建設,力爭2020年完工投運;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8座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

覺得不錯,請給小嘉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