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萬“包子大王”3萬家門店!湖北監利在幹一件大事

“至少有六七百人, ” 這些年通過自己的介紹, 離開家鄉外出從事麵點行業的鄉親人數——40歲出頭的劉棟良粗略計算了一下, 語氣很是驕傲。

劉棟良來自湖北監利縣毛市鎮, 他高中畢業後便外出打工, 一開始在包子店做學徒, 後來自己經營“土包子店”(傳統夫妻店), 多年來輾轉天津、上海、蘭州等多個城市。 2014年, 劉棟良註冊武漢滙豐尚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開始經營“楚媳婦大包”連鎖店。 截至目前, 楚媳婦品牌已經在湖北武漢、仙桃、潛江、洪湖等地, 以及湖南岳陽開出90多家門店, 單是品牌管理公司的年營收就將近3000萬元。

他只是監利縣眾多“包子大王”中的普通一員。

支點財經從監利縣麵點師協會拿到的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底, 監利縣從事麵點製作的經營者和技師達10萬人, 其中從毛市鎮走出的就有3.5萬人。 目前, 帶有“監利味”的包子饅頭店近3萬家, 遍佈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

其中連鎖品牌店達到5000家, 麵點產業年產值達80億元。 毛市鎮也因此連續兩次被中國糧油學會授予“中國麵點師之鄉”的稱號, 同時, 監利縣也被授予全國第一個縣級“麵點師之鄉”。

從生活所迫到柳暗花明

“毛市這個地方人口比較多, 田畝相對少, 而且地勢低窪, 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 在監利縣的各個鄉鎮中一直屬於比較貧困的。 上世紀80年代左右, 開始有居民外出務工, 其中有六七個麵點師傅在武漢、長沙、荊州等地做包子賣, 慢慢地, 他們發現這個行業做好了是有錢賺的。 在積累了一定資本和經驗以後, 他們也開始帶徒弟, 把家庭作坊做大, 帶領親朋好友入行。 ”監利縣麵點產業管理中心副主任冉幼武對支點財經說道,

監利縣並不盛產小麥, 也不以麵食為主食, 卻成為“麵點之鄉”, 是有歷史原因的。

這些年來, 毛市鎮孟河村楊紅霞、段正輝等創立的廣州酷比, 其核心品牌“酷比爽味包”現有門店500多家, 分佈在廣州、佛山、清遠、肇慶、東莞等地;劉永君等創立的四川留戀, 主打麵點速凍食品研究、生產和銷售, 率先研發出“水果油條”“紫薯麻團”“蔥香油條”等市場熱銷單品;唐堡村唐國成等創立的上海早陽, 目前擁有門店近2000家, 並且正在以每個月10-20家的速度持續擴張……除此之外, 四川開心包點、廣州愛尚理、南京青露、南昌包大人、鄂州毛姚湯包、廈門食點、深圳久久紅等也逐漸成為深受當地人喜愛的麵點連鎖店, 由監利人一手創立的麵點品牌超過30個。

冉幼武介紹, 中國糧油學會所頒佈的“中國麵點師之鄉”榮譽, 評選標準頗高, 對當地的麵點從業人數、麵點師技術等級、品牌連鎖店的影響力、經濟效益、麵點文化底蘊等方面都有具體的考核指標, 毛市鎮連續兩次獲此殊榮, 非常不容易。 目前, 該鎮85%以上的勞動力人口均在從事麵點行業。

支點財經記者在採訪中發現, 來自監利毛市的包子大王們, 多數在2010年前後開始註冊品牌和商標, 開展連鎖經營, 從業人數和門店數量也隨之迅猛增長。 資料顯示, 2016年監利縣麵點從業者7.5萬人, 在全國開包子店2.4萬家, 其中連鎖品牌店2500家。 一年後, 監利縣麵點從業人數增至10萬以上, 包子店數量3萬家, 連鎖品牌門店更是翻了一番, 達到5000家。

為什麼門店增長如此迅速?答案是“開包子店有錢賺”。

劉棟良跟支點財經算了一筆賬。 以傳統夫妻店為例, 一個非連鎖品牌的包子店一年的淨利潤大約10-20萬元。 “連鎖品牌進行統一採購供貨, 成本比夫妻店至少便宜20%, 並且因為採取了更嚴格的標準化管理, 總體而言, 店鋪的衛生條件和包子口感都更好。 ”

劉棟良介紹, 以滙豐尚品旗下的“楚媳婦大包”來說, 目前在湖北地區開出的連鎖門店, 做得最好的單個門店一年可以淨賺60多萬元, 平均單店淨利潤也在20萬元以上。

市場倒逼品牌整合

2017年春節剛過,監利縣麵點師協會會長、廣州酷比餐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段正輝便與監利縣政府達成協議,將“毛市佬”商標轉讓給協會旗下的湖北毛市佬品牌管理公司,使其成為公共品牌。監利包子大王們的品牌整合之路由此拉開帷幕。經協商,100多名監利包子大王都願意入股新公司,並將各自品牌逐步更名為“毛市佬”。

從毛市鎮走出的段正輝,之前在廣東做貿易生意,2008年改行做包子,並於2009年註冊“毛市佬”商標,先後投入數百萬元大力宣傳推廣“毛市佬”品牌。“是德園包點的教訓深深震撼了我。”段正輝說。

“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德園的包子真好呷”,這是老長沙人耳熟能詳的順口溜,長沙的德園包點就像武漢的蔡林記熱乾麵一樣著名。但2009年段正輝去德園考察學習時,德園正深陷商標苦惱——因為“德園”商標早在1990年代就被重慶一家公司註冊,且經營品類為餐飲、包點,所以長沙德園無法使用“德園”註冊,被迫改名為“百年德園”。

2014年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包子熱”,行業經歷洗牌,各路資本紛紛殺入。比如,杭州甘其食餐飲公司獲得阿裡巴巴近億元注資;知名品牌包子連鎖店上海巴比,也獲得1.5億元A輪融資。

面對激烈的競爭,分散在各地的監利包子大王們也開始遭遇人才、管理等瓶頸,紛紛意識到如果再不走集團化管理、統一品牌經營之路,小打小鬧將無法生存。於是段正輝主動提出,將“毛市佬”商標“交出來”,由監利麵點師協會統一經營和管理。

監利縣政府也決定,加大對毛市佬麵點品牌的支持力度,對全國第一批將店招更換為“毛市佬”的門店,每個店獎補3000元;在監利和其他地方建設20家毛市佬標杆店,每個店獎補1萬元。

2017年全年,全國共有200多家監利人開的包子店更名為“毛市佬”,其中90%是夫妻店。

“只要說需要立刻掛上‘毛市佬’招牌,我保證我的200多家店一個星期就能完成更換。企業具備一定規模之後,想要繼續做大做強一定是要靠集體的力量,如果只有我一家企業做,可能做了很多年還只是在成都和西南片區。”成都開心包點創始人張志堂告訴支點財經,已有的品牌連鎖店,也都願意冠名“毛市佬”,抱團發展。

“如果監利人開的兩萬家包子店全部更名為‘毛市佬’,就能形成一張巨大的網,成為像沙縣小吃、蘭州拉麵一樣的地方名片。”冉幼武說。

政府伸出“有形的手”

其實早在2000年前後,地方政府發現麵點行業在轉移當地富餘勞動力、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就開始在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據支點財經瞭解,監利縣政府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持“毛市佬”麵點品牌建設。其中除了門店獎補以外,縣財政列支500萬元麵點發展基金,主要用於宣傳推廣監利麵點產業、開展業務培訓、獎勵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加強麵點企業孵化器建設等。

除了資金支持,該縣還在錦沙湖濕地公園中規劃了一座占地200畝的麵點產業示範園,其中包括包子博物館、麵點師培訓中心、麵點新產品研發中心、麵點企業展示中心、麵點企業孵化器等設施。同時,大力支持“毛市佬”麵點申報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爭創中國老字型大小、中華老字型大小等稱號。

“冷凍生坯包子技術、包子雞精調餡技術、快速製作米發糕技術、‘無鋁害’油條技術等等,近年來麵點行業的種種新技術,都通過政府組織的技術培訓在監利籍麵點師中得到良好推廣。”冉幼武介紹,從2005年起,毛市鎮就攜手中國糧油學會發酵麵食分會舉辦免費技能培訓。每年春節,利用麵點師返鄉時間開展培訓活動和技能比賽,搭建學習平臺,促進麵點師的技藝提升。

今年2月,一年一度的監利“麵點師技能比武大賽”已經舉辦到第十四屆,不僅吸引了來自廣州、成都、上海、武漢等地的企業和選手參賽,還有來自荷蘭和中國臺灣地區的代表團前來比拼技藝。

這樣的活動對品牌的帶動作用也相當明顯。比如,今年的麵點師比武大賽結束後不到20天的時間內,成都的開心包點就新開出40家加盟店,總投資額達到1000多萬元。

另一方面,因麵點致富的“毛市佬”們對家鄉的反哺效應也非常顯著,毛市鎮的許多鄉村公路和橋樑都由包子大王們集資建設。據不完全統計,毛市鎮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蓋樓房總數不少於13000棟,在縣城購房不少於2000套。

離第二個“沙縣小吃”還有多遠

支點財經記者實地走訪毛市鎮看到,毛市佬品牌管理公司旗下的毛市佬麵點產業孵化器已基本建設完畢,該孵化器主要為監利本土現有品牌和擬在建品牌提供資金、技術、策劃運營等一站式服務,並實行網路化管理,建立華東、華西、華南、華中和華北“毛市佬”分公司,擦亮“中國麵點師之鄉”金字招牌。

“我還有一個心願,就是將毛市佬麵點產業孵化器跟精准扶貧辦公室對接起來,讓扶貧工作更加有效,我覺得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冉幼武說,目前毛市鎮大概還有兩萬多名富餘勞動力可以向外輸送,而各個包點店鋪又經常出現用工荒。如果通過孵化器對這些勞動力進行免費的培訓,然後統一安排到門店去工作,就能解決前端用工荒和後端勞動力富餘的問題。

“對這些生活貧困的待業人員來說,上崗一年後就能成為熟練工,月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做到管理層甚至能月入過萬,這樣便能很快實現脫貧。”冉幼武說。

不過,改一個名字就會讓監利縣的包點產業成為第二個“沙縣小吃”嗎?顯然不是。

毛市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發起更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要整合資源,豐富產品品類,降低企業和門店成本。去年,監利縣政府曾組織包子大王們前往福建沙縣考察,學習“沙縣小吃”的管理模式。

沙縣小吃曾經也只是眾多分佈在大街小巷的夫妻店,隨著連鎖店的增多,一些企業主意識到如果任其自由發展,不但產品品類和品質參差不齊,食品安全也無法保障,很難做強做大。於是,在福建省商務廳和沙縣政府的支持下,才開始資源整合。即便到現在,也很難說整合完畢,“冒牌”沙縣小吃還大量存在。

無論如何,牽涉人員超10萬、門店超3萬的“毛市佬”品牌整合,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本次受訪的五位“包子大王”都非常樂觀:統一的品牌管理一定會讓“毛市佬”包點的品質更有保障,堅持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在標杆企業和人才的帶領下,“毛市佬”產業化之路前景光明。

END

記者丨李文卉 編發丨吳玲

市場倒逼品牌整合

2017年春節剛過,監利縣麵點師協會會長、廣州酷比餐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段正輝便與監利縣政府達成協議,將“毛市佬”商標轉讓給協會旗下的湖北毛市佬品牌管理公司,使其成為公共品牌。監利包子大王們的品牌整合之路由此拉開帷幕。經協商,100多名監利包子大王都願意入股新公司,並將各自品牌逐步更名為“毛市佬”。

從毛市鎮走出的段正輝,之前在廣東做貿易生意,2008年改行做包子,並於2009年註冊“毛市佬”商標,先後投入數百萬元大力宣傳推廣“毛市佬”品牌。“是德園包點的教訓深深震撼了我。”段正輝說。

“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德園的包子真好呷”,這是老長沙人耳熟能詳的順口溜,長沙的德園包點就像武漢的蔡林記熱乾麵一樣著名。但2009年段正輝去德園考察學習時,德園正深陷商標苦惱——因為“德園”商標早在1990年代就被重慶一家公司註冊,且經營品類為餐飲、包點,所以長沙德園無法使用“德園”註冊,被迫改名為“百年德園”。

2014年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包子熱”,行業經歷洗牌,各路資本紛紛殺入。比如,杭州甘其食餐飲公司獲得阿裡巴巴近億元注資;知名品牌包子連鎖店上海巴比,也獲得1.5億元A輪融資。

面對激烈的競爭,分散在各地的監利包子大王們也開始遭遇人才、管理等瓶頸,紛紛意識到如果再不走集團化管理、統一品牌經營之路,小打小鬧將無法生存。於是段正輝主動提出,將“毛市佬”商標“交出來”,由監利麵點師協會統一經營和管理。

監利縣政府也決定,加大對毛市佬麵點品牌的支持力度,對全國第一批將店招更換為“毛市佬”的門店,每個店獎補3000元;在監利和其他地方建設20家毛市佬標杆店,每個店獎補1萬元。

2017年全年,全國共有200多家監利人開的包子店更名為“毛市佬”,其中90%是夫妻店。

“只要說需要立刻掛上‘毛市佬’招牌,我保證我的200多家店一個星期就能完成更換。企業具備一定規模之後,想要繼續做大做強一定是要靠集體的力量,如果只有我一家企業做,可能做了很多年還只是在成都和西南片區。”成都開心包點創始人張志堂告訴支點財經,已有的品牌連鎖店,也都願意冠名“毛市佬”,抱團發展。

“如果監利人開的兩萬家包子店全部更名為‘毛市佬’,就能形成一張巨大的網,成為像沙縣小吃、蘭州拉麵一樣的地方名片。”冉幼武說。

政府伸出“有形的手”

其實早在2000年前後,地方政府發現麵點行業在轉移當地富餘勞動力、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就開始在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據支點財經瞭解,監利縣政府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持“毛市佬”麵點品牌建設。其中除了門店獎補以外,縣財政列支500萬元麵點發展基金,主要用於宣傳推廣監利麵點產業、開展業務培訓、獎勵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加強麵點企業孵化器建設等。

除了資金支持,該縣還在錦沙湖濕地公園中規劃了一座占地200畝的麵點產業示範園,其中包括包子博物館、麵點師培訓中心、麵點新產品研發中心、麵點企業展示中心、麵點企業孵化器等設施。同時,大力支持“毛市佬”麵點申報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爭創中國老字型大小、中華老字型大小等稱號。

“冷凍生坯包子技術、包子雞精調餡技術、快速製作米發糕技術、‘無鋁害’油條技術等等,近年來麵點行業的種種新技術,都通過政府組織的技術培訓在監利籍麵點師中得到良好推廣。”冉幼武介紹,從2005年起,毛市鎮就攜手中國糧油學會發酵麵食分會舉辦免費技能培訓。每年春節,利用麵點師返鄉時間開展培訓活動和技能比賽,搭建學習平臺,促進麵點師的技藝提升。

今年2月,一年一度的監利“麵點師技能比武大賽”已經舉辦到第十四屆,不僅吸引了來自廣州、成都、上海、武漢等地的企業和選手參賽,還有來自荷蘭和中國臺灣地區的代表團前來比拼技藝。

這樣的活動對品牌的帶動作用也相當明顯。比如,今年的麵點師比武大賽結束後不到20天的時間內,成都的開心包點就新開出40家加盟店,總投資額達到1000多萬元。

另一方面,因麵點致富的“毛市佬”們對家鄉的反哺效應也非常顯著,毛市鎮的許多鄉村公路和橋樑都由包子大王們集資建設。據不完全統計,毛市鎮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蓋樓房總數不少於13000棟,在縣城購房不少於2000套。

離第二個“沙縣小吃”還有多遠

支點財經記者實地走訪毛市鎮看到,毛市佬品牌管理公司旗下的毛市佬麵點產業孵化器已基本建設完畢,該孵化器主要為監利本土現有品牌和擬在建品牌提供資金、技術、策劃運營等一站式服務,並實行網路化管理,建立華東、華西、華南、華中和華北“毛市佬”分公司,擦亮“中國麵點師之鄉”金字招牌。

“我還有一個心願,就是將毛市佬麵點產業孵化器跟精准扶貧辦公室對接起來,讓扶貧工作更加有效,我覺得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冉幼武說,目前毛市鎮大概還有兩萬多名富餘勞動力可以向外輸送,而各個包點店鋪又經常出現用工荒。如果通過孵化器對這些勞動力進行免費的培訓,然後統一安排到門店去工作,就能解決前端用工荒和後端勞動力富餘的問題。

“對這些生活貧困的待業人員來說,上崗一年後就能成為熟練工,月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做到管理層甚至能月入過萬,這樣便能很快實現脫貧。”冉幼武說。

不過,改一個名字就會讓監利縣的包點產業成為第二個“沙縣小吃”嗎?顯然不是。

毛市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發起更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要整合資源,豐富產品品類,降低企業和門店成本。去年,監利縣政府曾組織包子大王們前往福建沙縣考察,學習“沙縣小吃”的管理模式。

沙縣小吃曾經也只是眾多分佈在大街小巷的夫妻店,隨著連鎖店的增多,一些企業主意識到如果任其自由發展,不但產品品類和品質參差不齊,食品安全也無法保障,很難做強做大。於是,在福建省商務廳和沙縣政府的支持下,才開始資源整合。即便到現在,也很難說整合完畢,“冒牌”沙縣小吃還大量存在。

無論如何,牽涉人員超10萬、門店超3萬的“毛市佬”品牌整合,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本次受訪的五位“包子大王”都非常樂觀:統一的品牌管理一定會讓“毛市佬”包點的品質更有保障,堅持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在標杆企業和人才的帶領下,“毛市佬”產業化之路前景光明。

END

記者丨李文卉 編發丨吳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