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近年來餐飲行業創投縱橫觀 | 研究

作者:菁財研究院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愚人節, 憑藉與emoji的聯名合作, 關注度一向頗高的喜茶又火了一把, 其“HEYTEA一下,愚樂有你”的主題活動線上線下全方位地包圍了年輕消費者,

展現出“有趣和包容”的品牌文化, 也向大眾證明新茶飲在2018年節後熱度不減。

在消費升級這一賽道, 菁財資本將餐飲業列為主要關注點之一——還有什麼能比“美味”這一橫跨所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的品類更能體現“人群中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呢。

我們將餐飲這個形態越來越時尚, 邊界越來越廣闊的大行業細化為8個細分行業:

1.餐廳, 包括各種菜式的線下門店和小吃速食店, 比如綠茶餐廳;

2.新茶飲, 包括現制新式奶茶和傳統泡茶, 比如奈雪的茶;

3.酒, 包括各類酒品, 比如漫米清酒;

4.咖啡, 涵蓋從原料豆粉、成品到設備提供商, 比如小咖;

5.其他飲料, 比如果汁品牌;

6.西點, 從曲奇餅到麵包和蛋糕等甜點類,

如原麥山丘;

7.線上, 包括餐廳預定、點餐、食品銷售配送和針對餐飲企業提供互聯網運營方案的服務商等一切主業線上上進行的主體, 比如伊鮮網、美餐網;

8.便利零售, 包括無人便利店、智慧售貨機等多種形態的售貨終端, 比如美味生活。

在本文中, 我們將對這幾個細分行業的投融資狀況做出梳理和資料解讀, 説明創投圈的朋友們避開雷區, 找到機會。

01

橫向看歷年融資走勢

自2008年至2018年4月8日, 餐飲業共發生821次融資, 產業升級、食品安全、新零售等多樣的市場因素為餐飲行業的投融資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體分佈如下:

餐飲業的融資崛起發生在2014年, 這一年最多的融資在天使輪, 達55次, 最高1000萬元;其次是A輪, 25次融資事件中線上領域佔據了4/5的絕對優勢, “我有外賣”的融資金額高達8000萬。 “互聯網+餐飲”的創新驅動極大地勾起了投資人們的興趣, 尤其外賣生鮮配送和餐飲供應鏈平臺備受青睞。

同年, 美團全年交易額突破460億元, 增長率超180%, 市場份額占比超過60%, 而餓了麼員工超過2000人,

線上訂餐服務已覆蓋全國近200個城市, 用戶量達1000萬, 加盟餐廳近18萬家, 日均訂單超過100萬單。 這一年也可以被視為是小巨頭成形的milestone。

另外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是小火鍋品牌呷哺呷哺在香港IPO, 這或許為下一年的實體餐廳投資熱奠定了基礎。

峰值在緊接著的2015年湧現, 天使輪以135次位居第一, 餐廳與線上平分秋色, 而在A輪的48次中, 線上再次成為主流。 以經營醬香型火鍋點為主的餐飲連鎖品牌的魏老香沿著呷哺呷哺的路徑, 於2015年4月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 此外, 在獲得新三板掛牌的5家公司中, 三家都屬於線上(客如雲、粵珍小廚、香哈網)。

2016年整體投資數量較上年有所下降, 主要輪次還是集中在天使輪(97次)和A輪(44次),

且以線上類為主。 當年IPO的企業是宏輝果蔬和頤海國際(海底撈旗下的獨家底料供應商), 可以說明企業上市的路徑也發生了些許轉變, 拆分部門上市成為新玩法。 其中, 在新三板掛牌的三家企業中, 兩家屬于線上, 一家屬於餐飲。

從14年餐飲業投資風潮興起以來, 創業者和投資機構都把目光瞄準線上下餐廳和線上平臺兩類,其次是西點類。前者中,各種菜系菜式沒有明顯區別,但火鍋店和小吃店最受歡迎;後者的蓬勃則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促使點餐平臺等新興行業崛起,將整條食品供應鏈條拉長,中間環節變多, 讓創投人員看到了有利可圖的細分單元。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約30家機構投資餐飲,2015年約90家,以PE、VC為主,2016約80家,但方向上轉變為以天使投資、戰略投資和早期機構投資為主,並且湧現出了大批個人投資者,比如春華資本和螞蟻金服對百勝中國4.6億的戰略投資、小恒水餃創始人李恒對三千巷投資60萬。

而後來萬眾矚目的新式茶飲起步也是在2016年,喜茶和因味茶分別獲得來自IDG和劉強東個人的過億投資。

真格基金投資次數最多,符合其創始人徐小平對餐飲業的喜好,他曾連續5次追加對小恒水餃的投資。春華資本憑藉對百勝中國的投資成為投資金額最大的機構,聯想旗下的弘毅投資名列其後。

2014年至2017年,餐飲行業的資本化趨勢愈發明顯。無論是在互聯網的加持下誕生了各式線上類企業,還是消費給線下餐廳賦予了多種新元素,創投圈都能明顯感受到這個行業有著無限的想像力。

02

縱向看2017年融資細節

2017年全年共發生融資事件135次,投資人的熱情較前兩年有所冷卻。

★ 1.餐廳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除了麥當勞、肯德基這類標準化程度極高的“洋速食”能迅速普及外,中國的餐飲市場極其分散。2016年,餐飲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僅占全國餐飲收入的6.1%,比重較上年略微下跌0.7個百分點。

地域口味差異大、傳統菜系不斷演化、外來菜式更加多樣等都造成了餐廳集中度低、百花齊放的局面。所以在餐廳類,各輪融資都涉及,A輪以前的融資主要針對各地極具特色的中小型餐飲,B輪之後的則是一些已經初具規模的連鎖餐廳,比如定位“中式主題高端速食”的和府撈面,其在接受來自餓了麼和絕了基金(絕味鴨脖旗下)的1億元C輪融資後,已經在上海突破了100家門店。

餐廳類下的小吃簡速食是餐飲業最大賽道。在品類門店數方面,小吃簡速食排第一,占餐飲門店總數的近1/3,因為剛需特徵明顯、開單店成本可控等原因,中式速食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然而開店速度越快,倒下的速度也更快,賽道雖然寬敞,但競爭也異常激烈。

隨著中國消費者視野的打開,對餐飲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且從業者創新研發能力增強,各式各樣的菜品融合,餐廳類創業將會朝著“小而精緻的特色門店”和“高頻剛需的標準連鎖”兩個方向發展。但與眾不同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將是最大賣點,海底撈就是憑藉“讓客戶感動”的貼心服務在一眾火鍋店中殺出重圍。此外,結合休閒旅遊度假和自然生態的農家樂也許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菁財資本提示:“方便和美化消費者生活”是餐廳類創業機會價值的核心判斷,而“傳承手工技藝”、“融合先進技術與傳統烹飪方法”等則是十分吸引人的賣點。餐廳類需要更多補充形態,長期為有創意又肯苦幹的創業者和有眼光有膽魄的投資人留有一席之地。

★ 2.新式茶飲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新式茶飲在2017年成為風口,如在《菁財資本新式茶飲深度研究報告》中所述,我們認為這個進入壁壘較低的細分行業將面臨行業大洗牌,短期內競爭加劇,長期有望出現高滲透率的龍頭企業。

新茶飲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供應鏈管理,除非具有獨特優勢,盲目追風進入這個行業很可能會淪為炮灰。

更多深度內容,請移步《菁財資本新式茶飲深度研究報告》。

★ 3.酒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獲得融資的酒類較為豐富,包括米酒、精緻啤酒等,這些小眾酒品的興起得益于年輕消費者對酒水越來越大的包容度和多樣化的需求,尤其是低度酒和精釀酒。

而洋酒比如威士卡、白蘭地和茅臺這類的老牌酒因價高、假貨多等原因難以滿足日常需求,一批創業者看到了填空機會,主要路徑是將地域性特色產品通過互聯網放大擴散,以精准定位和差異化的品牌文化(多是年輕、自由、活力一類),迅速走入年輕人心中。

酒可以搭配多種原料,比如花果,又能依託各式餐食作為輔料和業態延伸。菁財資本認為,在消費升級和先進技術的引進和研發下,酒類將向更多創業者打開大門。

★ 4.咖啡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在獲得融資的咖啡類企業中,不僅有由心咖啡這樣的咖啡成品產商,還有小咖和萊杯咖啡這樣的設備運營商,說明我國在經過2016年咖啡行業的逆增長後,消費場景和消費人群正變得更加明晰,比如小咖專門針對辦公室上班族。此時投資人看重的是咖啡行業階段性孱弱過後的“復蘇”——客群不那麼小眾,從業者積累了一定運營經驗,普及門檻變低,不再“叫好不叫座”。

要進入咖啡領域,創業者必須意識到他們不僅僅要經營好一家公司,還背負著教育國內消費者的重擔,投資人則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韌性,畢竟“星巴克不是一天建成的”。

★ 5.其他飲料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在這個品類中,其他飲料主要指瓶裝即飲的果汁等,其生產和銷售都由一體化的廠商完成,比如七七和她朋友們、一枝筆萊陽梨汁、王老吉都有自己的工廠和較為完整的銷售管道。雖然熱度不如別的幾類飲料,但在消費升級向著綠色健康的飲食習慣演進的過程中,健康飲品、果汁飲料、功能飲料等產品將獲得較大發展。

★ 6.西點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天使融資的Coookie9和完成B輪的原麥山丘都是在社交網路上小有名氣的“網紅”。

全球烘焙行業規模已經突破3000億美元,2016年我國的烘焙行業規模達到251.82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而從2011年到2016年,國內麵包行業的複合增長率為11.93%,但國內前10的品牌市場佔有率僅16.28%。

西點行業客群基礎大,成熟度高,大部分創業者也許不會尋求融資,而是以自有資金開店,或者利用眾籌平臺等多種管道募資,所以僅兩家公司的融資資料或許不那麼具有代表性。

在這個行業,口味和服務的好壞才是評價標準,進入市場的時點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

★ 7.線上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2017年投融資最明顯的趨勢是線上類融資熱度的減少,主要原因在於千團大戰在2016年進入尾聲,外賣O2O平臺戰局已定:外賣超人退出中國,美團和餓了麼的地位難以撼動,百勝中國收購到家美食,加入戰局。

餐飲供應鏈平臺經過前兩年的野蠻融資,如今面對的是大量關門,讓投資人更加謹慎。

在細分市場中,採購市場出現了像鏈農這樣有一定市場積累的佼佼者,但在深度、垂直領域方面還是給新入場者留下了一些機會,比如2012年才成立的信良記目前專注于魚蝦貝蟹等海產品,2017年完成了兩輪共計1.7億元的融資,峰瑞資本皆有參與。

我們啟發創投人士,如果有獨特的切入角度、資源技術優勢,供應鏈領域值得一探。餐飲Saas系統由於更強大的功能和更低的成本形成取代傳統餐飲軟體的優勢,像客如雲這樣的平臺在積極搶佔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在進行從C端到B的端延伸,資料和流量都在朝頭部聚攏,行業壁壘很可能會在未來三年內形成,背靠大集團的企業將成為寡頭。

菁財資本想著重指出的是,餐飲媒體資訊平臺掌櫃攻略在20017年12月完成了數千萬的A輪融資,此前達到A輪的是餐飲老闆內參(2016年),兩家都以餐飲行業研究和線上教育為主業,其創始人都有媒體工作背景:掌櫃攻略創始人宋宣,曾任搜狐科技記者,品途網主編,《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秦朝曾擔任新浪地方站生活中心總監;還曾擔任目標生活雜誌新媒體中心總監、天基人才網運營總監等。

在這個人人都有“知識焦慮”的時代,創業者和投資人對於優質資訊和運營經驗需求更盛,針對正在進行轉型升級的行業量身定制的知識服務,就像在加利福尼亞淘金熱中賣鐵鍬。

★ 8.便利零售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無人零食貨架、自助售貨機、微型便利店等都是依託移動支付和物聯網智慧技術、RFID識別技術成長起來的新業態,其中更大的類別無人便利店在2017年後期成為小風口,因新奇而吸引了大批消費者,一度出現排隊場景,但運營問題也非常顯著,比如用戶體驗不佳等。

投資輪次集中在早期說明投資人還是對這個類別寄予厚望,但其前景如何尚不明朗。由於技術要求較高,這類公司融資金額較大,投資人應該仔細考慮。

03

投資展望

從2014年到2017年,奧琦瑋可以說是參與了整個浪潮,在其每一輪融資中,都有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中國參與。這家餐飲信息化服務提供者,旗下有餐行健、軒亞、品智、祥雲、門鋪集五大產品,致力於説明餐飲業投資者、管理者提高管理收益、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水準和拓寬營業管道。

如今餐飲服務領域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不僅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兼併整合頻發。特別是美團點評和阿裡口碑入場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領域戰爭接近尾聲,留給獨立協力廠商餐飲服務商們的空間和時間都不多了。

但奧琦瑋創始人孔令博不同意,他認為中小企業還有機會。

據億歐報導,孔令博將奧琦瑋的產品模式稱為“前端產品各異,後端資料統一”,具體來講就是根據客戶的不同業務場景,去做獨立產品,然後用獨立產品去滿足客戶的獨立需求,最後再用雲端資料庫,把這些產品線的資料都拉回來,給客戶提供一致化的資料支援和分析。

在這樣的一套體系下,客戶提出新的需求,產品可以很快回應。既可以保證產品跟業務線彼此之間的獨立性,又可以支撐客戶業務線上的創新……這套系統可以同時為50個大型連鎖客戶提供服務。

奧琦瑋向人們證明,只要現存市場還有未解決的矛盾,敏銳的創業者就能從中看到痛點和機會,即使沒有阿裡騰訊做靠山,也能開拓屬於自己的天地。

餐飲市場是個勤行,波段式推進是常態。

只有提供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創業者才能在中國這個萬億級大市場中站穩腳跟,獲得利潤;投資人也不必拘泥于一時的數字變動,比起常被錯估的市場規模,邏輯清晰的思路和強大的團隊執行力或許更值得倚重。

注:文中資料均來源於IT桔子

★ 菁財資本是一家研究驅動的諮詢式精品投行,主要為中早期優秀新經濟創業公司提供股權融資及配套深度專項投行諮詢服務。秉承“以行業最頂級的服務,服務行業最優秀的創業者”理念,憑藉對行業現狀和前景的獨特理解、強大的研究諮詢定價能力、精細化的服務管控力以及優良的品牌信譽度,已服務眾多優秀創業公司。關注公眾號“菁財資本”,歡迎更多的創業公司與我們連結,實現產業與資本的協同作戰~

★ 版權聲明:本平臺文章的著作權均為相關作者享有,任何機構、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等任何使用。

創業者和投資機構都把目光瞄準線上下餐廳和線上平臺兩類,其次是西點類。前者中,各種菜系菜式沒有明顯區別,但火鍋店和小吃店最受歡迎;後者的蓬勃則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促使點餐平臺等新興行業崛起,將整條食品供應鏈條拉長,中間環節變多, 讓創投人員看到了有利可圖的細分單元。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約30家機構投資餐飲,2015年約90家,以PE、VC為主,2016約80家,但方向上轉變為以天使投資、戰略投資和早期機構投資為主,並且湧現出了大批個人投資者,比如春華資本和螞蟻金服對百勝中國4.6億的戰略投資、小恒水餃創始人李恒對三千巷投資60萬。

而後來萬眾矚目的新式茶飲起步也是在2016年,喜茶和因味茶分別獲得來自IDG和劉強東個人的過億投資。

真格基金投資次數最多,符合其創始人徐小平對餐飲業的喜好,他曾連續5次追加對小恒水餃的投資。春華資本憑藉對百勝中國的投資成為投資金額最大的機構,聯想旗下的弘毅投資名列其後。

2014年至2017年,餐飲行業的資本化趨勢愈發明顯。無論是在互聯網的加持下誕生了各式線上類企業,還是消費給線下餐廳賦予了多種新元素,創投圈都能明顯感受到這個行業有著無限的想像力。

02

縱向看2017年融資細節

2017年全年共發生融資事件135次,投資人的熱情較前兩年有所冷卻。

★ 1.餐廳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除了麥當勞、肯德基這類標準化程度極高的“洋速食”能迅速普及外,中國的餐飲市場極其分散。2016年,餐飲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僅占全國餐飲收入的6.1%,比重較上年略微下跌0.7個百分點。

地域口味差異大、傳統菜系不斷演化、外來菜式更加多樣等都造成了餐廳集中度低、百花齊放的局面。所以在餐廳類,各輪融資都涉及,A輪以前的融資主要針對各地極具特色的中小型餐飲,B輪之後的則是一些已經初具規模的連鎖餐廳,比如定位“中式主題高端速食”的和府撈面,其在接受來自餓了麼和絕了基金(絕味鴨脖旗下)的1億元C輪融資後,已經在上海突破了100家門店。

餐廳類下的小吃簡速食是餐飲業最大賽道。在品類門店數方面,小吃簡速食排第一,占餐飲門店總數的近1/3,因為剛需特徵明顯、開單店成本可控等原因,中式速食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然而開店速度越快,倒下的速度也更快,賽道雖然寬敞,但競爭也異常激烈。

隨著中國消費者視野的打開,對餐飲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且從業者創新研發能力增強,各式各樣的菜品融合,餐廳類創業將會朝著“小而精緻的特色門店”和“高頻剛需的標準連鎖”兩個方向發展。但與眾不同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將是最大賣點,海底撈就是憑藉“讓客戶感動”的貼心服務在一眾火鍋店中殺出重圍。此外,結合休閒旅遊度假和自然生態的農家樂也許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菁財資本提示:“方便和美化消費者生活”是餐廳類創業機會價值的核心判斷,而“傳承手工技藝”、“融合先進技術與傳統烹飪方法”等則是十分吸引人的賣點。餐廳類需要更多補充形態,長期為有創意又肯苦幹的創業者和有眼光有膽魄的投資人留有一席之地。

★ 2.新式茶飲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新式茶飲在2017年成為風口,如在《菁財資本新式茶飲深度研究報告》中所述,我們認為這個進入壁壘較低的細分行業將面臨行業大洗牌,短期內競爭加劇,長期有望出現高滲透率的龍頭企業。

新茶飲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供應鏈管理,除非具有獨特優勢,盲目追風進入這個行業很可能會淪為炮灰。

更多深度內容,請移步《菁財資本新式茶飲深度研究報告》。

★ 3.酒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獲得融資的酒類較為豐富,包括米酒、精緻啤酒等,這些小眾酒品的興起得益于年輕消費者對酒水越來越大的包容度和多樣化的需求,尤其是低度酒和精釀酒。

而洋酒比如威士卡、白蘭地和茅臺這類的老牌酒因價高、假貨多等原因難以滿足日常需求,一批創業者看到了填空機會,主要路徑是將地域性特色產品通過互聯網放大擴散,以精准定位和差異化的品牌文化(多是年輕、自由、活力一類),迅速走入年輕人心中。

酒可以搭配多種原料,比如花果,又能依託各式餐食作為輔料和業態延伸。菁財資本認為,在消費升級和先進技術的引進和研發下,酒類將向更多創業者打開大門。

★ 4.咖啡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在獲得融資的咖啡類企業中,不僅有由心咖啡這樣的咖啡成品產商,還有小咖和萊杯咖啡這樣的設備運營商,說明我國在經過2016年咖啡行業的逆增長後,消費場景和消費人群正變得更加明晰,比如小咖專門針對辦公室上班族。此時投資人看重的是咖啡行業階段性孱弱過後的“復蘇”——客群不那麼小眾,從業者積累了一定運營經驗,普及門檻變低,不再“叫好不叫座”。

要進入咖啡領域,創業者必須意識到他們不僅僅要經營好一家公司,還背負著教育國內消費者的重擔,投資人則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韌性,畢竟“星巴克不是一天建成的”。

★ 5.其他飲料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在這個品類中,其他飲料主要指瓶裝即飲的果汁等,其生產和銷售都由一體化的廠商完成,比如七七和她朋友們、一枝筆萊陽梨汁、王老吉都有自己的工廠和較為完整的銷售管道。雖然熱度不如別的幾類飲料,但在消費升級向著綠色健康的飲食習慣演進的過程中,健康飲品、果汁飲料、功能飲料等產品將獲得較大發展。

★ 6.西點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天使融資的Coookie9和完成B輪的原麥山丘都是在社交網路上小有名氣的“網紅”。

全球烘焙行業規模已經突破3000億美元,2016年我國的烘焙行業規模達到251.82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而從2011年到2016年,國內麵包行業的複合增長率為11.93%,但國內前10的品牌市場佔有率僅16.28%。

西點行業客群基礎大,成熟度高,大部分創業者也許不會尋求融資,而是以自有資金開店,或者利用眾籌平臺等多種管道募資,所以僅兩家公司的融資資料或許不那麼具有代表性。

在這個行業,口味和服務的好壞才是評價標準,進入市場的時點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

★ 7.線上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2017年投融資最明顯的趨勢是線上類融資熱度的減少,主要原因在於千團大戰在2016年進入尾聲,外賣O2O平臺戰局已定:外賣超人退出中國,美團和餓了麼的地位難以撼動,百勝中國收購到家美食,加入戰局。

餐飲供應鏈平臺經過前兩年的野蠻融資,如今面對的是大量關門,讓投資人更加謹慎。

在細分市場中,採購市場出現了像鏈農這樣有一定市場積累的佼佼者,但在深度、垂直領域方面還是給新入場者留下了一些機會,比如2012年才成立的信良記目前專注于魚蝦貝蟹等海產品,2017年完成了兩輪共計1.7億元的融資,峰瑞資本皆有參與。

我們啟發創投人士,如果有獨特的切入角度、資源技術優勢,供應鏈領域值得一探。餐飲Saas系統由於更強大的功能和更低的成本形成取代傳統餐飲軟體的優勢,像客如雲這樣的平臺在積極搶佔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在進行從C端到B的端延伸,資料和流量都在朝頭部聚攏,行業壁壘很可能會在未來三年內形成,背靠大集團的企業將成為寡頭。

菁財資本想著重指出的是,餐飲媒體資訊平臺掌櫃攻略在20017年12月完成了數千萬的A輪融資,此前達到A輪的是餐飲老闆內參(2016年),兩家都以餐飲行業研究和線上教育為主業,其創始人都有媒體工作背景:掌櫃攻略創始人宋宣,曾任搜狐科技記者,品途網主編,《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秦朝曾擔任新浪地方站生活中心總監;還曾擔任目標生活雜誌新媒體中心總監、天基人才網運營總監等。

在這個人人都有“知識焦慮”的時代,創業者和投資人對於優質資訊和運營經驗需求更盛,針對正在進行轉型升級的行業量身定制的知識服務,就像在加利福尼亞淘金熱中賣鐵鍬。

★ 8.便利零售類2017年融資情況如下:

無人零食貨架、自助售貨機、微型便利店等都是依託移動支付和物聯網智慧技術、RFID識別技術成長起來的新業態,其中更大的類別無人便利店在2017年後期成為小風口,因新奇而吸引了大批消費者,一度出現排隊場景,但運營問題也非常顯著,比如用戶體驗不佳等。

投資輪次集中在早期說明投資人還是對這個類別寄予厚望,但其前景如何尚不明朗。由於技術要求較高,這類公司融資金額較大,投資人應該仔細考慮。

03

投資展望

從2014年到2017年,奧琦瑋可以說是參與了整個浪潮,在其每一輪融資中,都有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中國參與。這家餐飲信息化服務提供者,旗下有餐行健、軒亞、品智、祥雲、門鋪集五大產品,致力於説明餐飲業投資者、管理者提高管理收益、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水準和拓寬營業管道。

如今餐飲服務領域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不僅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兼併整合頻發。特別是美團點評和阿裡口碑入場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領域戰爭接近尾聲,留給獨立協力廠商餐飲服務商們的空間和時間都不多了。

但奧琦瑋創始人孔令博不同意,他認為中小企業還有機會。

據億歐報導,孔令博將奧琦瑋的產品模式稱為“前端產品各異,後端資料統一”,具體來講就是根據客戶的不同業務場景,去做獨立產品,然後用獨立產品去滿足客戶的獨立需求,最後再用雲端資料庫,把這些產品線的資料都拉回來,給客戶提供一致化的資料支援和分析。

在這樣的一套體系下,客戶提出新的需求,產品可以很快回應。既可以保證產品跟業務線彼此之間的獨立性,又可以支撐客戶業務線上的創新……這套系統可以同時為50個大型連鎖客戶提供服務。

奧琦瑋向人們證明,只要現存市場還有未解決的矛盾,敏銳的創業者就能從中看到痛點和機會,即使沒有阿裡騰訊做靠山,也能開拓屬於自己的天地。

餐飲市場是個勤行,波段式推進是常態。

只有提供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創業者才能在中國這個萬億級大市場中站穩腳跟,獲得利潤;投資人也不必拘泥于一時的數字變動,比起常被錯估的市場規模,邏輯清晰的思路和強大的團隊執行力或許更值得倚重。

注:文中資料均來源於IT桔子

★ 菁財資本是一家研究驅動的諮詢式精品投行,主要為中早期優秀新經濟創業公司提供股權融資及配套深度專項投行諮詢服務。秉承“以行業最頂級的服務,服務行業最優秀的創業者”理念,憑藉對行業現狀和前景的獨特理解、強大的研究諮詢定價能力、精細化的服務管控力以及優良的品牌信譽度,已服務眾多優秀創業公司。關注公眾號“菁財資本”,歡迎更多的創業公司與我們連結,實現產業與資本的協同作戰~

★ 版權聲明:本平臺文章的著作權均為相關作者享有,任何機構、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等任何使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