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築巢設計師俱樂部丨研習營帶你感受日本建築的視覺盛宴

創造力是大腦形成“原創”思維的過程, 這個過程的關鍵就是“體驗”, 從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 並整合出帶有相互作用的結論。 ——Ken Robinson(教育學家)

3月8日升級後的“東方藝術設計研習營”2017年首團E15團、E16團完美落幕。 由築巢設計師俱樂部精心策劃9天的赴日習修之旅, 帶領設計師探索東方設計美學、追溯東方傳統設計文化, 親身體驗“基於關係”的中國建築與環境營造手法, 在導師的教授下領悟“意境之美”的東方藝術美學研究關係, 通過對日本建築設計作品的“研讀”, 學習將文化傳統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設計手段。 研習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希望我們可以將世界做課堂, 旅途當成長, 不斷分享感悟, 尋找共鳴, 感受與設計靈感的不期而遇。

本期設計師點評吸睛指數

專業原創研習路線

★★★★★

專業資深導師講評

★★★★★

日本文化深度體驗

★★★★★

日本一直有一個傳統, 美術館、博物館必須出自名建築師的手筆, 館藏作品凝結了日本古代、近現代和當代的藝術精華, 這賦予了日本美術館、博物館一項重要意義, 使之成為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

“東方藝術設計研習營”研習場所以美術館為重點, 精選這些日本最頂尖的設計項目進行參觀學習, 帶領設計師近距離對話隈研吾、安藤忠雄、伊東豐雄、黑川紀章等設計大師的經典名作。

根津美術館

東京根津美術館於1940 年創立, 藏有實業家根津嘉一朗收集的以古代美術品和茶器為主的7,000 件藝術品, 以茶道用具和佛教美術作品最為著稱。

教授講評:在東京, 值得參觀的美術館建築並不局限于現代風格, 根津美術館就散發著濃郁的和式風情。 隈研吾善於結合木材、石板、竹子等天然的建築元素,

將建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建築風格外柔內剛的根津美術館正是如此。 它有日本“鐵道王”之稱的實業家根津嘉一朗的青山故居改建而成, 外牆使用竹子, 形成一個清幽淡雅的世界, 將東方美學和禪意貫穿於這個藝術空間。

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

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位於東京六本木的舊防衛廳舊址, 由日本設計大師三宅一生、深澤直人、佐藤卓、安藤忠雄聯手打造, 以三宅一生“一塊布”的設計理念, 設計出了一個遠看酷似“一塊鐵板”的建築。

教授講評: 21_21 DESIGN SIGHT的屋頂由兩個倒三角組成, 將建築分為美術館和餐廳兩個功能區。 建築的三角形中庭通過大塊玻璃窗將陽光引入地下展廳, 這樣地下部分即使是三角形的空間也不顯局促。 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不定期舉辦各種主題展覽, 主題以藝術、建築、設計為主, 在這裡可以欣賞到最前衛新潮的設計作品。

狹山池博物館

狹山池博物館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2001年的作品, 安藤的建築作品外表冷峻, 用材簡潔, 被人們稱為“體驗的建築”。

教授講評:博物館整體以日本傳統城堡樓梯的營造法構築了對稱轉折的樓梯,

如參道般的設計使人產生一種朝聖感。 而參道的中央水系司使人需要從兩側通過, 由此產生一種自我的渺小與歷史的博大之感。 門前廣場將聲音變成了場所的一部分, 當人站在廣場中央, 由於聲音的加持, 每個人都會感到自己是偉大的存在。 高聳的立柱既支撐起一個寫意的屋簷, 又與廣場中央的原點形成了陰與陽、男與女的生殖崇拜的隱喻。

POLA美術館

POLA美術館位於東京市郊的富士箱根國家公園內,館內陳列著POLA公司前主席收集的大量藝術品,主要是印象派畫作。藝術館的外形像一隻大碗,大部分結構位於地下,建築物的高度與周圍的樹木平齊,可以減少地震的影響。

教授講評:POLA美術館,是由日本日建設計公司安田幸一先生設計的。“與周圍豐富的大自然相協調”是設計的主題,在設計上突出了光的效果,在展示與保護的結合上進行了有效的處理。可以微妙的感受到日本極簡自然的美學特點。

江戶東京建築園

江戶東京建築園坐落在7頃大的小金井公園裡,別有一番鄉野的情致。公園中的博物館,鳥語花香,落櫻繽紛,幾十座舊時建築散落於其中,帶著舊東京的味道撲入你的眼中和心中,它同時展現了自然的壯美和人文的優雅。

教授講評:那些被摧毀的舊建築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恢復了,但如果以復原的方式被收納在博物館中將是最好的生活與文化教科書。這一點日本做到了。江戶東京建築園不僅是對過去的尊重與傳承,更是對未來的思考。園中建築大部分還原了1920年代的作品,讓我們今天依然可以身處其中的體驗到無比的舒適與美感。這些復原建築所傳遞出來的生活氣息也許才是人類未來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未來源自於過去,這是中國設計師必須擁有的設計意識。這個意識將決定我們是否可以擁有未來的客戶。

安縵酒店

安縵酒店位於東京金融區的核心區域,室內設計以及陳列,採用傳統和式風格,構建了一種極致靜怡的環境氛圍,讓室外喧鬧嘈雜的金融區氣流被自然的消散。

教授講評:室內設計的氛圍營造是軟裝陳設藝術的關鍵,設計師要考慮到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多感官體驗效果。在喧鬧的室外環境中,以安靜的調性營造室內氛圍,是都市陳設藝術的設計焦點。

名師指路

黃信景教授研習點睛

本研習的主旨是對東方設計藝術前世今生的一次深度探索和學習。目的是通過對古建築的領悟以及對中國建築營造法的回憶,思考如何將城市體驗感融入設計之中。日本的文化一方面繼承了中國悠久的華夏文明,另一方面又將西方現代化的文明系統應用在生活中,是融合文化的典型國度。“關係”是日本設計的著眼點,而這正是中國建築營造法中的靈魂。所以,不斷的思考“關係”,是中國設計師擁有未來的關鍵。希望在體驗“關係”的同時也能喚醒設計師的“覺察力”。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在設計方面將“功能”與“感官美”實現平衡的設計國度。同時將“東方敬畏美學”與“西方驚歎美學”融會貫通,發展出了象徵著設計未來出路的設計風格。在思維與分析的系統性上做到了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城市、建築、環境、空間四個方面的協調性以及與人的關係是日本設計師開展設計的思維與系統分析。設計是解決問題的,而“精准”地發現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才是設計師贏得客戶青睞的關鍵,也是設計師實現客戶需求的關鍵。

關乃僑博士研習點睛

通過對古建築的考察,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痕跡中再次得到印證,那就是設計的產物一定是形式化的,但設計師絕不是為了形式而開展設計。過去與未來在時空系上實際是一體的,對於當下的我們而言,我們不就是過去的未來嗎?與此同時,我們又成為了未來的過去,所以,處在中間環節的我們很容易發現建築的時空共性,那就是建築永遠是在調和城市、建築、環境、室內與人的關係。過去如此,未來也將必定如此。於是,懂得從當下著眼於“調和”設計邏輯的設計師無疑將擁有真正的未來。設計師若想提高自己的設計水準,首先要提高自己生活層面的藝術水準。日本建築師是如何讓一所建築的風格看起來很“日本”的呢?結論是源于設計師對時代變化的敏感性,對城市生活的關注。因此,設計師要不斷培養與訓練自己關注生活的能力,並通過細節表達寓意,放大實用功能的設計思維。

POLA美術館位於東京市郊的富士箱根國家公園內,館內陳列著POLA公司前主席收集的大量藝術品,主要是印象派畫作。藝術館的外形像一隻大碗,大部分結構位於地下,建築物的高度與周圍的樹木平齊,可以減少地震的影響。

教授講評:POLA美術館,是由日本日建設計公司安田幸一先生設計的。“與周圍豐富的大自然相協調”是設計的主題,在設計上突出了光的效果,在展示與保護的結合上進行了有效的處理。可以微妙的感受到日本極簡自然的美學特點。

江戶東京建築園

江戶東京建築園坐落在7頃大的小金井公園裡,別有一番鄉野的情致。公園中的博物館,鳥語花香,落櫻繽紛,幾十座舊時建築散落於其中,帶著舊東京的味道撲入你的眼中和心中,它同時展現了自然的壯美和人文的優雅。

教授講評:那些被摧毀的舊建築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恢復了,但如果以復原的方式被收納在博物館中將是最好的生活與文化教科書。這一點日本做到了。江戶東京建築園不僅是對過去的尊重與傳承,更是對未來的思考。園中建築大部分還原了1920年代的作品,讓我們今天依然可以身處其中的體驗到無比的舒適與美感。這些復原建築所傳遞出來的生活氣息也許才是人類未來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未來源自於過去,這是中國設計師必須擁有的設計意識。這個意識將決定我們是否可以擁有未來的客戶。

安縵酒店

安縵酒店位於東京金融區的核心區域,室內設計以及陳列,採用傳統和式風格,構建了一種極致靜怡的環境氛圍,讓室外喧鬧嘈雜的金融區氣流被自然的消散。

教授講評:室內設計的氛圍營造是軟裝陳設藝術的關鍵,設計師要考慮到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多感官體驗效果。在喧鬧的室外環境中,以安靜的調性營造室內氛圍,是都市陳設藝術的設計焦點。

名師指路

黃信景教授研習點睛

本研習的主旨是對東方設計藝術前世今生的一次深度探索和學習。目的是通過對古建築的領悟以及對中國建築營造法的回憶,思考如何將城市體驗感融入設計之中。日本的文化一方面繼承了中國悠久的華夏文明,另一方面又將西方現代化的文明系統應用在生活中,是融合文化的典型國度。“關係”是日本設計的著眼點,而這正是中國建築營造法中的靈魂。所以,不斷的思考“關係”,是中國設計師擁有未來的關鍵。希望在體驗“關係”的同時也能喚醒設計師的“覺察力”。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在設計方面將“功能”與“感官美”實現平衡的設計國度。同時將“東方敬畏美學”與“西方驚歎美學”融會貫通,發展出了象徵著設計未來出路的設計風格。在思維與分析的系統性上做到了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城市、建築、環境、空間四個方面的協調性以及與人的關係是日本設計師開展設計的思維與系統分析。設計是解決問題的,而“精准”地發現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才是設計師贏得客戶青睞的關鍵,也是設計師實現客戶需求的關鍵。

關乃僑博士研習點睛

通過對古建築的考察,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痕跡中再次得到印證,那就是設計的產物一定是形式化的,但設計師絕不是為了形式而開展設計。過去與未來在時空系上實際是一體的,對於當下的我們而言,我們不就是過去的未來嗎?與此同時,我們又成為了未來的過去,所以,處在中間環節的我們很容易發現建築的時空共性,那就是建築永遠是在調和城市、建築、環境、室內與人的關係。過去如此,未來也將必定如此。於是,懂得從當下著眼於“調和”設計邏輯的設計師無疑將擁有真正的未來。設計師若想提高自己的設計水準,首先要提高自己生活層面的藝術水準。日本建築師是如何讓一所建築的風格看起來很“日本”的呢?結論是源于設計師對時代變化的敏感性,對城市生活的關注。因此,設計師要不斷培養與訓練自己關注生活的能力,並通過細節表達寓意,放大實用功能的設計思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