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別鬧,短視頻還得火好久呢

騰訊旗下的短視頻產品“微視”發佈重大更新, 騰訊同時宣佈, 目前已有上百個原創內容創作機構與其合作, 單個達人帳號最高月收入突破12萬元。

另外, 一份專案說明書顯示, 騰訊拿出30億元補貼微視原創者, 不過該說法並未得到騰訊官方證實。

作者:A君

前有全資收購“快手”, 後有旗下產品“微視”重大更新, 騰訊對短視頻市場的野心和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1

中國一馬當先

移動互聯網催生的碎片化經濟, 加之娛樂升級後全民參與的互動娛樂形式, 兩者結合讓短視頻成為文化娛樂領域炙手可熱的形式, 覆蓋了不同年齡、不同階層, 甚至不同國家和不同語種的人群, 大家趨之若鶩、樂在其中。

其實虛擬禮物對於主播來說, 只是收入的一部分, 尤其對於粉絲量巨大的主播來說, 虛擬禮物的多少除了象徵人氣和排場, 從現金收入角度來說, 他們並不在乎。

真正的收入來源於坐擁大量粉絲的人氣——著名網紅張大奕的電商商鋪月銷售額達百萬級, 這意味著僅需要三天時間, 她個人店鋪的銷售額就可以與一個普通實體小店一年的銷售額相當。

無論像春藥一樣的流量, 還是像偉哥一樣的資本, 之所以短視頻平臺有如此顯眼的成績, 回過頭來說, 還是因為這樣的平臺塑造了一場長期的、全民參與的、互動式的狂歡盛宴。

2

浩瀚的大多數

對於短視頻, 最普及也最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快手和抖音, 這兩平臺因為各種原因“被齊名”, “南抖音、北快手”有之;“中國XX千千萬, 抖音快手占一半”有之。

而之所以在褒貶不一的聲音——甚至是不屑和詆毀更多的輿論中, 無論平臺本身, 還是平臺內容和使用者依然如雨後春筍般茁壯, 究其原因, 就是這些平臺上呈現和代表的, 才是中國浩瀚的大多數。

關於對這些平臺, 貶低和不屑的聲音很多, 無非是認為這些平臺的內容沒有深度, 不夠深刻。

但持這種批評意見的人似乎忘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生活本身, 對於絕大多數人已經足夠艱難。 面對這種艱難, 難道要搬一本大部頭, 正襟危坐, 然後在書中去尋找和印證自己的艱難, 再提煉出其背後的深刻?或許對於哲學家來說很好, 但對於絕大多數人普通人來說, 如何度過和排解這些艱難才是剛需。

短視頻平臺正是提供了這樣一種單純的、零碎的、消遣的快感。

碎片化的閱讀不一定能帶來知識儲備、碎片化的休息或許不能讓人精力充沛, 但碎片化的消遣確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快樂, 所以“消遣”從屬性上來講, 也與“碎片化”更加匹配。

此外, “真實”本身也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 短視頻平臺恰恰提供了這種可以讓每一個平凡人瞭解他人和展示自己平凡生活的機會。

某短視頻平臺的slogan就是“記錄世界, 記錄你”, 記錄這個詞兒用的好——中性、平淡, 沒有修辭、不設預設, 如果一定要在“真實”前放一個動詞, “記錄”或許就是最恰當的。

這種真實, 我們可以稱之為普通, 但說的文雅點, 這不就是生活的煙火氣嗎?當然, 對於自己喜歡的我們稱之為生活的“煙火氣”, 不喜歡的就歸類於生活的“烏煙瘴氣”,這樣的做法也無可厚非,誰讓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呢。

3

下一個內容戰場

曾經有文章論述,中國的創業公司無論最後如何發展,都免不了面臨被寡頭通過巨大流量和資本收割的命運。

從創業公司自身層面來說,這幾乎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同時,寡頭在短視頻平臺跑馬圈地、相互狙擊也一定是未來的一個趨勢,這也說明,短視頻風頭依然未過,而且越來越勁,也許內容運營的下一個戰場,正是這裡。

短視頻平臺集中呈現了無數人靈光一閃的瞬間,這樣的瞬間無論是巧合還是精心設計,都非常難得和珍貴——對於視頻的製作者還是觀看者都是如此。

短視頻平臺利用巨大的使用者作數量為基礎,呈現出了大量的“寶貴”的瞬間,這樣的瞬間吸引更多的用戶,用戶中更多人躍躍欲試成為內容提供者,從而短視頻平臺在內容運營上實現了自生長的良性迴圈。

從這個角度說,短視頻平臺才真正實現了“藝術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的真諦。

更重要的是,這種自生長保證了平臺內容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美好呈現,而平臺要做的,就是通過演算法和大資料,把使用者個人感興趣的內容做精准推送。

頭部用戶及行業頭部尚未形成,大量用戶中裹挾著大量人才不斷湧入,加之內容平臺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這樣“眾人拾柴火焰高”運營模式,想過風口,時間短不了,而文章開頭新聞提到的騰訊的相關動作,無疑又是一次“火上澆油”。

4

胳膊擰不過大腿

意識形態領域的內容在中國都是“胳膊”,“大腿”既有監管也有引導。

快手被責令整改、抖音靈魂地位的“評論”功能悄無聲息被被閹割、內涵段子直接下架、屢踩紅線的鐵頭張一鳴也知道道歉了,這就是監管和引導的結果。

胳膊擰不過大腿意味著可以野蠻生長卻斷不能恣意妄為,這當然是一種挑戰,但需求實實在在的情況下,挑戰的另一面往往意味著機遇。

不喜歡的就歸類於生活的“烏煙瘴氣”,這樣的做法也無可厚非,誰讓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呢。

3

下一個內容戰場

曾經有文章論述,中國的創業公司無論最後如何發展,都免不了面臨被寡頭通過巨大流量和資本收割的命運。

從創業公司自身層面來說,這幾乎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同時,寡頭在短視頻平臺跑馬圈地、相互狙擊也一定是未來的一個趨勢,這也說明,短視頻風頭依然未過,而且越來越勁,也許內容運營的下一個戰場,正是這裡。

短視頻平臺集中呈現了無數人靈光一閃的瞬間,這樣的瞬間無論是巧合還是精心設計,都非常難得和珍貴——對於視頻的製作者還是觀看者都是如此。

短視頻平臺利用巨大的使用者作數量為基礎,呈現出了大量的“寶貴”的瞬間,這樣的瞬間吸引更多的用戶,用戶中更多人躍躍欲試成為內容提供者,從而短視頻平臺在內容運營上實現了自生長的良性迴圈。

從這個角度說,短視頻平臺才真正實現了“藝術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的真諦。

更重要的是,這種自生長保證了平臺內容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美好呈現,而平臺要做的,就是通過演算法和大資料,把使用者個人感興趣的內容做精准推送。

頭部用戶及行業頭部尚未形成,大量用戶中裹挾著大量人才不斷湧入,加之內容平臺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這樣“眾人拾柴火焰高”運營模式,想過風口,時間短不了,而文章開頭新聞提到的騰訊的相關動作,無疑又是一次“火上澆油”。

4

胳膊擰不過大腿

意識形態領域的內容在中國都是“胳膊”,“大腿”既有監管也有引導。

快手被責令整改、抖音靈魂地位的“評論”功能悄無聲息被被閹割、內涵段子直接下架、屢踩紅線的鐵頭張一鳴也知道道歉了,這就是監管和引導的結果。

胳膊擰不過大腿意味著可以野蠻生長卻斷不能恣意妄為,這當然是一種挑戰,但需求實實在在的情況下,挑戰的另一面往往意味著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