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這裡,被稱為“兩山”理念發源地!丨深讀經濟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 與自然、環境、生態密不可分。 縱覽中國的生態文明史, 浙江湖州在其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發祥地和堅定踐行者, 經過十幾年的奮鬥, 余村、安吉乃至湖州守住了“綠水青山”, 也得到了“金山銀山”。 他們在創造自己美好新生活的同時, 也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具有當代意義的鮮活經驗。 今日《經濟日報》推出深讀經濟系列報導《“兩山”探源》。

湖州自古就有令人讚歎不已的自然稟賦:元初文學家戴表元曾作詩“山從天目成群出, 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麗地, 人生只合住湖州”點贊湖州的清雅宜居;“蘇湖熟, 天下足”兼以“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茶禪之源”“書畫之都”的美譽, 更為“湖州山水甲天下”留下醒目注腳。

如今, 世人對湖州的關注, 是因為其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開創性實踐。

2005年8月15日,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縣餘村考察, 在得知余村關停礦山、靠發展生態旅遊讓農民借景致富的情況後, 給予高度評價, 並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湖州安吉因此被稱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

此後, 湖州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 一路走來, 既有痛定思痛的悲壯, 也有壯士斷腕的決絕, 更有始終不渝的堅韌, 以及轉型發展的喜悅和收穫。

兩塊古碑一種基因

青巒疊翠, 竹林蔥郁, 清泉瀉流, 村前屋後, 桑茶飄香。 優良的生態環境總會讓人用這樣的話語來形容安吉的“父親山”與“母親河”:天目山重巒疊翠, 西苕溪墨彩淋漓

歷史為何選擇湖州,

選擇安吉?

安吉餘村村口豎立的“兩山”理念紀念碑。 本報記者 翟天雪攝

中國安吉生態博物館裡豎著兩塊石碑。 一塊是清光緒年間的《闔村公禁碑》, 碑文系禁止砍伐森林的村規民約, 由中國近代傑出的金石書畫大家吳昌碩發起。 據記載, 吳昌碩出生的安吉縣鄣吳村,

青巒疊翠, 竹林蔥郁, 清泉瀉流, 村前屋後, 桑茶飄香。 家鄉良好的生態環境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曾在《鄣南》詩中寫道:“……盈盈煙水闊, 鷗鷺笑忘歸”。 1885年, 當時在蘇州的吳昌碩得知鄉人擬制定禁止砍伐森林樹木的村規民約, 便聯合他人共同出資, 立碑以告村人:嚴禁砍伐樹木, 如有貪圖小利, 則絕不徇私。

另一塊則是《奉憲禁碑》, 立于清嘉慶十三年, 有茶園證的1.68萬人。 2017年, 僅白茶一項, 就為安吉農民人均增收6000多元。

安吉人不僅賣白茶, 還在白茶園內建起了帳篷客度假酒店, 在茶園裡拍攝了電視劇《如意》, 將茶園變成了景區。 安吉白茶這片“葉子”, 就是安吉農民的綠色銀行, 白茶業的發展完美地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未出土前便有節, 待到淩雲總虛心。 竹子的材質和品格一直被人稱道。 素有“中國第一竹鄉”之稱的湖州市安吉縣森林覆蓋率達71.1%, 該縣擁有林地面積207.5萬畝, 其中竹林面積108萬畝。 安吉充分利用竹林資源豐富的優勢, 竹子產業鏈越拉越長。

因為愛竹而從事竹產業的陳永興, 是一位遠近聞名的“竹癡”。 2000年至今, 陳永興的浙江永裕竹業股份有限公司逐步佈局全竹產業鏈。 其竹產品因綠色品質和獨具創新創意的設計項目, 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指定使用地板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場外露天景觀專用地板。

在安吉縣竹產業局局長王淩峰看來, 竹產業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 它是一條“吃幹榨盡”的迴圈經濟綠色產業鏈。

長在山上竹成景,藏在土裡筍變金,砍下山來成為寶,竹葉做飲料,竹竿做地板,竹根做根雕。竹子變成了能吃(竹筍)、能喝(竹飲料、竹酒)、能居(竹房屋、竹傢俱)、能穿(竹纖維衣被毛巾襪子)、能玩(竹工藝品)、能遊(竹子景區)的時尚用品,形成了8大系列3000多個品種的產品格局。

現在安吉已建成毛竹現代園區21個,總面積20余萬畝。2017年,安吉縣竹產業相關企業總數達1200多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全行業實現總產值210億元,全縣竹產業產品自營出口量達到24.3億元,占全縣出口總額的11.0%。

“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安吉”。安吉的立竹量、商品竹年產量、竹業年產值、竹製品年出口額、竹業經濟綜合實力等5個指標在全國均名列前茅,無論竹林培育、竹產品加工還是竹旅遊資源的開發,都走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

從綠色資源、綠色產業到綠色經濟,綠色發展充分展示了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內涵,可以說,茶產業和竹產業已成為湖州踐行“兩山”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典型的例證。

轉型之痛與轉型之利

太湖岸邊,一塊巨石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個大字格外醒目。做好“生態+”文章,走綠色發展之路,在湖州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早年辦了一家油脂化工企業,但那些年我們村環境破壞得很嚴重,空氣有異味,河水被污染。後來,政府派工作組來動員‘低小散’企業關門時,我是最早回應的。因為這件事,很多媒體都來報導我,我一下子成了‘紅人’。有一段時間,村裡也有一些人,說我為了出名那麼早關廠,害得他們都沒有了經營門道,弄得我心理壓力很大。”說到轉型之痛,湖州南潯區荻港漁莊創辦人徐敏利打開了話匣子。

2013年以來,湖州市以環境保護機制倒逼產業綠色轉型,全市印染、造紙、制革、化工4大行業243家企業,關停80家、搬遷入園10家、提升153家,同時淘汰“低小散”企業2000多家。徐敏利的油脂廠正是其中之一。

關廠之後,如何生活?頭腦靈活的徐敏利想到了開漁莊。原來,在荻港古村,有保存完好的1.4萬公頃桑基魚塘,有著2500多年歷史,形成了獨特的“塘中養魚、塘基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的迴圈農業模式。荻港漁莊依託環境改善和文化底蘊,生意越來越好。徐敏利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每個來荻港漁莊的遊客都能‘看得見水、吃得到魚、記得住鄉愁’。”

做好“生態+”文章,走綠色發展之路,在湖州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湖州吳興區美欣達集團原為一家傳統印染企業,眼見著生態環境硬約束越來越嚴,公司開始主動轉型。2016年,公司確立了以綠色環保產業為主導、現代金融和健康服務產業為兩翼的產業構架,並明確了以垃圾焚燒為核心產業。

走進吳興區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這個礦山企業更像是一個公園,整座礦山鬱鬱蔥蔥,有瀑布、噴泉、涼亭……公司主打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與綠色迴圈經濟兩個板塊,實現了從賣石頭到做生態的轉型。在這裡,一塊石頭從粉碎、加工、篩分、沖洗再到輸送、裝船,大約2000米的路程,全部通過密閉的輸送帶運輸。

公司總經理姚紹武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採礦系,對砂石有著特殊的情結。在他眼裡,“精美的石頭會唱歌”,新開元建設的是綠色礦山、美麗礦山,而且能生產出有創意的產品。“礦山開採產生的每噸污水中含有3%的‘廢渣’,通過固液分離技術設備,分離並回收污水中的細沙和微細泥,將其做成泥餅,用於製造加氣混凝土、多孔磚、陶瓷花盆以及水泥料的原料。”姚紹武興奮地說。

南太湖的發展始終是習近平同志牽掛的一個地方。2006年8月,習近平同志來湖州調研時指出,“要做好南太湖綜合治理開發的文章”,並再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南太湖開發思路。

擁有一個生態的太湖是南太湖發展的前提和根基。幾年來,太湖沿岸搬遷全部涉汙企業。當地累計投入20多億元,清除太湖水面養殖圍網,關閉了水泥廠、紙廠、印染廠、飼料廠等全部涉汙企業,實現工業污染零排放。

他們實施漁民居住上岸工程,投入資金超3億元,拆除居家船和輔助船隻230條,建造了3萬多平方米的漁民新村,安置漁民750多人,每年減少直排太湖的生活污水60余萬噸。

小梅港舊貌換新顏。(資料圖片)

在朱玉林的記憶裡,太湖就是他的家。過去,他家三世同堂擠在一艘船上,吃喝拉撒都不上岸。他捕過魚,打過工,也跑過運輸。搬到岸上的漁民新村居住後,他有了更好的工作——遊艇駕駛員。他的兒子朱良榮就是太湖小梅村的會計,家裡一年有近50萬元的收入。

物業、安保、遊艇駕駛、藍藻打撈隊……好生態也帶動當地產業的轉型,像朱玉林這樣的漁民,都從綠水青山中嘗到了甜頭。

太湖岸邊,一塊巨石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基礎設施配套的完善,南太湖也吸引了一大批休閒旅遊度假專案紛至遝來,先後引進建設了南太湖新地標——中國首家水上五星月亮酒店和古木博物館等。

讓舊廠房“轉身”成“夢工廠”,這是讓太湖旅遊度假區旅遊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東民覺得轉型最成功的“神來之筆”。

瑞森紙廠是一家成立於1958年的國有造紙企業,鼎盛時期擁有員工近千人。2006年,湖州市對瑞森紙廠進行了關停後,太湖旅遊度假區引進了湖州影視城專案。規劃用地約3000畝,計畫總投資近80億元。自去年以來,已有《樓外樓》《建軍大業》《遠大前程》等影視拍攝劇組陸續進駐。

“溪水潺潺流,流出詩篇;蘆花輕輕搖,美了畫卷;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千山疊翠,萬頃連綿;才勾起鄉愁,又唱起鄉戀……”這首在太湖畔聽到的《綠水青山》的歌,唱出了如今湖州人的心境。

“洋家樂”淌金流銀

2008年起,湖州在全國率先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先後建成市級美麗鄉村537個。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有效帶動了高端民宿、農業體驗等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美麗鄉村建設,是安吉踐行“兩山”理念的又一創舉。面臨工業文明的衝擊,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係,是發展亟需破解的重大課題。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研究提出,醫治“城市病”“工業病”的解藥,不在西方,在東方;不在城市,而是鄉村。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更是為中國鄉村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與無限機遇。

2008年起,湖州在全國率先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先後建成市級美麗鄉村537個,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80%以上。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有效帶動了高端民宿、農業體驗等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對經濟困頓、生態惡化的過去印象深刻:2011年的魯家村,村集體負債上百萬元,村裡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7年過去,朱仁斌在村裡又多了一個身份——明星導遊。“看,這是竹園農場,這是中藥農場,這是高山牧場……我們已先後引進18個業態不同的家庭農場來推動鄉村旅遊。2017年魯家村的遊客接待量達5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250萬元。”坐在魯家村阿魯阿家號小火車上,朱仁斌興奮地向遊客介紹。

魯家村通過創新美麗鄉村模式,數年間累計引進商業資本約20億元,流轉土地7000多畝,每年產生收益420萬元左右,一度負債累累的村集體,資產達到了1.4億元,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3.5萬元。

朱仁斌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如今,魯家村村民除了在村裡從事各種職業,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是股東。魯家村2200名村民每人都有一本股權證,2014年的時候,魯家村的村民股權一股價值375元,現在則漲到1.95萬元。”朱仁斌介紹說。

2016年底,魯家村成立了美麗鄉村“兩山”培訓學院,並成為浙江省委組織部和省委黨校“千名好支書”的現場培訓基地。未來,學院培訓收入將十分可觀,而衍生出來的模式還將為各地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從建設、設計、技術到資本的全方位服務。

行走在湖州的美麗鄉村之間,處處可見與大自然高度契合的美景、美村,以及美麗的財富增長模式。

進入早春二月,湖州長興縣林城鎮萬畝梅園裡梅花競相開放,只見紅梅如霞,白梅似雪,梅海裡遊人如織。長興縣林城鎮號稱“中國紅梅之鄉”。目前長興紅梅面積已達1.2萬多畝,年產值超1億元,帶動了5000余戶梅農致富。

湖州市長興縣林城鎮萬畝梅園。 許 旭攝

景區面積達43平方公里的莫干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享有“江南第一山”美譽。2007年,從上海騎車赴莫干山旅遊的南非小夥子高天成一眼看中了青山環抱的“三九塢”小村莊。當他聽說村裡農房大多閒置時,立刻與朋友們租下6間大房子,租期15年。從此,他們以環保理念將泥坯房改建為低碳型“三九塢鄉村會所”,這裡成了德清莫干山“洋家樂”的發源地。近年來,德清莫干山已吸引南非、英、法等18個國家外籍人士前來投資。

德清莫干山“洋家樂”裸心堡外景。 (資料圖片)

如今,德清縣共有以“洋家樂”為代表的特色民宿150餘家。2017年,高端民宿接待遊客49.8萬人次,實現直接營業收入5.8億元。

“洋家樂”最大特色是生態環保。以裸心穀為例,這裡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貫徹到了設計、建造及管理的全過程。在設計環節,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然的原汁原味,在建造過程中,全部採用綠色環保材料。裸心穀內的樹頂別墅和夯土小屋還獲得了建築行業的最高榮譽LEED國際綠色建築鉑金級認證。

在上海開巴西柔術健身館的巴西人佩雷拉先生,帶母親來莫干山旅行,就住在裸心堡。他說他去中國的許多地方旅遊過,但從這裡的房間窗戶看到的山景是最美的。

在“洋家樂”的帶動下,德清縣各種宣導自然、生態、環保的農家樂也逐步發展起來,逐步形成了莫干山國際鄉村旅遊集聚示範區和德清東部水鄉鄉村旅遊集聚示範區兩大鄉村旅遊集聚示範區。當莫干山的鄉村旅遊有效連接了城市需求和鄉土資源時,發揮出了驚人的魅力。衍生而來的配套產業、出租農房和流轉土地等方式,讓村裡的沉睡資產變成了現實資本。莫干山一帶的60多家“洋家樂”,帶動的農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轉土地收入等財產性收入超過1.83億元。

湖州市委原主要負責人分析認為,湖州圍繞打造“鄉村旅遊第一市”目標,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逐漸走出了一條由“農家樂”到“鄉村遊”到“鄉村度假”再到正在形成的“鄉村生活”的湖州之路,將綠水青山變成了百姓參與、共得實惠的“金山銀山”。

“這是對世界的一個創造”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隨著“兩山”理念在全國範圍內落地、開花、結果,我們可以在學習推進“兩山”理念時,得到更多的啟示

隨著“兩山”理念在湖州、浙江乃至全國落地、開花、結果,這一理念已成為一個令世人矚目的重大生態文明理念創新。

2016年5月,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了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的報告。在這樣級別的國際性大會上,專門就一國的生態實踐發佈報告,並不多見。與會專家學者更是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與成就不吝讚美之詞:中國生態文明理念已走向世界;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為其他國家應對類似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挑戰提供了經驗借鑒;中國綠色發展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這是對世界的一個創造。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其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些都閃耀著“兩山”理念的光芒。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做出過多次講話、論述和批示,其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APEC藍”“鄉愁”等更是早已成為流行語。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系統梳理“兩山”理念的緣起與成型,無疑是習近平總書記長期思考,並在實踐工作中反復驗證、厚積薄發的成果。

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寧德工作期間,就已將生態平衡等理念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他力主立足實際發展生態農業,要求“資源應綜合開發,達到社會、經濟、生態三者效應的協調統一,生態環境的良性迴圈”。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也十分重視生態環境,重視增長方式轉變。2005年8月24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時指出:“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又可辯證統一。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懂得機會成本,善於選擇,學會揚棄,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選擇之中,找准方向,創造條件,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這篇凝聚了“兩山”理念的精華和核心的文章,發表時間與習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安吉並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相隔不到10天。

此後,習近平同志圍繞“兩山”理念、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發表了一系列講話。例如,他多次強調:“把農村豐富的生態資源轉化為農民致富的綠色產業”“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等等。

10年之後的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發佈,“兩山”理念被正式列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山”理念在沿海重鎮,在西部邊陲,在草原大漠,在極地高原,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在全國各地落地開花,結出了累累碩果。而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心願和心聲,更是中國給世界貢獻的生態大禮包。

回望來時路,是為了將今後的路走得更好。在湖州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陳曉看來,湖州之所以能成為“兩山”理念落地的先鋒,與當地有很好的制度激勵、機制保障是分不開的。當然,人民群眾於其中的首創精神也值得肯定。事實上,追溯“兩山”理念的來路,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啟示。

第一,湖州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抓住了發展機遇,成長為綠色發展、生態秀美的典範。這其中,敢為人先、務實創新、義利並重的湖商精神功勞不小。

第二,對鄉村文明的時代價值要有再認識。“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還要留得住人。要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讓農民更加便利、高效地享受醫療、教育、資訊等服務。要充分認識到,新時代的生態經濟不僅僅只是一種新興產業,更是基於新理念、新價值、新財富觀的新經濟模式。

第三,要充分利用好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寶庫。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文明史中,積累下了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相處的寶貴經驗智慧。在加快“兩山”理念轉化為更多成果的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好這些富礦。

第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過程中貢獻給世界的財富。這個生態文明,不是對西方城市文明的重複,而是立足中國國情、資源稟賦、人文情懷之上的一種創造,是世界多元化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 語

誠如浙江大學“兩山”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雪兵所言:“兩山”理念是引領中國和世界綠色化發展道路的真理,已經並且仍將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引導力。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裡,4個新的部門都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這釋放出強烈的信號:我國將集中更多核心資源,在更高層面上推進生態文明戰略。進入新時代,在“兩山”理念的指導下,中國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生態文明建設,勢必更加精彩。

(責編:胡達聞)

長在山上竹成景,藏在土裡筍變金,砍下山來成為寶,竹葉做飲料,竹竿做地板,竹根做根雕。竹子變成了能吃(竹筍)、能喝(竹飲料、竹酒)、能居(竹房屋、竹傢俱)、能穿(竹纖維衣被毛巾襪子)、能玩(竹工藝品)、能遊(竹子景區)的時尚用品,形成了8大系列3000多個品種的產品格局。

現在安吉已建成毛竹現代園區21個,總面積20余萬畝。2017年,安吉縣竹產業相關企業總數達1200多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全行業實現總產值210億元,全縣竹產業產品自營出口量達到24.3億元,占全縣出口總額的11.0%。

“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安吉”。安吉的立竹量、商品竹年產量、竹業年產值、竹製品年出口額、竹業經濟綜合實力等5個指標在全國均名列前茅,無論竹林培育、竹產品加工還是竹旅遊資源的開發,都走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

從綠色資源、綠色產業到綠色經濟,綠色發展充分展示了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內涵,可以說,茶產業和竹產業已成為湖州踐行“兩山”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典型的例證。

轉型之痛與轉型之利

太湖岸邊,一塊巨石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個大字格外醒目。做好“生態+”文章,走綠色發展之路,在湖州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早年辦了一家油脂化工企業,但那些年我們村環境破壞得很嚴重,空氣有異味,河水被污染。後來,政府派工作組來動員‘低小散’企業關門時,我是最早回應的。因為這件事,很多媒體都來報導我,我一下子成了‘紅人’。有一段時間,村裡也有一些人,說我為了出名那麼早關廠,害得他們都沒有了經營門道,弄得我心理壓力很大。”說到轉型之痛,湖州南潯區荻港漁莊創辦人徐敏利打開了話匣子。

2013年以來,湖州市以環境保護機制倒逼產業綠色轉型,全市印染、造紙、制革、化工4大行業243家企業,關停80家、搬遷入園10家、提升153家,同時淘汰“低小散”企業2000多家。徐敏利的油脂廠正是其中之一。

關廠之後,如何生活?頭腦靈活的徐敏利想到了開漁莊。原來,在荻港古村,有保存完好的1.4萬公頃桑基魚塘,有著2500多年歷史,形成了獨特的“塘中養魚、塘基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的迴圈農業模式。荻港漁莊依託環境改善和文化底蘊,生意越來越好。徐敏利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每個來荻港漁莊的遊客都能‘看得見水、吃得到魚、記得住鄉愁’。”

做好“生態+”文章,走綠色發展之路,在湖州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湖州吳興區美欣達集團原為一家傳統印染企業,眼見著生態環境硬約束越來越嚴,公司開始主動轉型。2016年,公司確立了以綠色環保產業為主導、現代金融和健康服務產業為兩翼的產業構架,並明確了以垃圾焚燒為核心產業。

走進吳興區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這個礦山企業更像是一個公園,整座礦山鬱鬱蔥蔥,有瀑布、噴泉、涼亭……公司主打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與綠色迴圈經濟兩個板塊,實現了從賣石頭到做生態的轉型。在這裡,一塊石頭從粉碎、加工、篩分、沖洗再到輸送、裝船,大約2000米的路程,全部通過密閉的輸送帶運輸。

公司總經理姚紹武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採礦系,對砂石有著特殊的情結。在他眼裡,“精美的石頭會唱歌”,新開元建設的是綠色礦山、美麗礦山,而且能生產出有創意的產品。“礦山開採產生的每噸污水中含有3%的‘廢渣’,通過固液分離技術設備,分離並回收污水中的細沙和微細泥,將其做成泥餅,用於製造加氣混凝土、多孔磚、陶瓷花盆以及水泥料的原料。”姚紹武興奮地說。

南太湖的發展始終是習近平同志牽掛的一個地方。2006年8月,習近平同志來湖州調研時指出,“要做好南太湖綜合治理開發的文章”,並再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南太湖開發思路。

擁有一個生態的太湖是南太湖發展的前提和根基。幾年來,太湖沿岸搬遷全部涉汙企業。當地累計投入20多億元,清除太湖水面養殖圍網,關閉了水泥廠、紙廠、印染廠、飼料廠等全部涉汙企業,實現工業污染零排放。

他們實施漁民居住上岸工程,投入資金超3億元,拆除居家船和輔助船隻230條,建造了3萬多平方米的漁民新村,安置漁民750多人,每年減少直排太湖的生活污水60余萬噸。

小梅港舊貌換新顏。(資料圖片)

在朱玉林的記憶裡,太湖就是他的家。過去,他家三世同堂擠在一艘船上,吃喝拉撒都不上岸。他捕過魚,打過工,也跑過運輸。搬到岸上的漁民新村居住後,他有了更好的工作——遊艇駕駛員。他的兒子朱良榮就是太湖小梅村的會計,家裡一年有近50萬元的收入。

物業、安保、遊艇駕駛、藍藻打撈隊……好生態也帶動當地產業的轉型,像朱玉林這樣的漁民,都從綠水青山中嘗到了甜頭。

太湖岸邊,一塊巨石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基礎設施配套的完善,南太湖也吸引了一大批休閒旅遊度假專案紛至遝來,先後引進建設了南太湖新地標——中國首家水上五星月亮酒店和古木博物館等。

讓舊廠房“轉身”成“夢工廠”,這是讓太湖旅遊度假區旅遊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東民覺得轉型最成功的“神來之筆”。

瑞森紙廠是一家成立於1958年的國有造紙企業,鼎盛時期擁有員工近千人。2006年,湖州市對瑞森紙廠進行了關停後,太湖旅遊度假區引進了湖州影視城專案。規劃用地約3000畝,計畫總投資近80億元。自去年以來,已有《樓外樓》《建軍大業》《遠大前程》等影視拍攝劇組陸續進駐。

“溪水潺潺流,流出詩篇;蘆花輕輕搖,美了畫卷;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千山疊翠,萬頃連綿;才勾起鄉愁,又唱起鄉戀……”這首在太湖畔聽到的《綠水青山》的歌,唱出了如今湖州人的心境。

“洋家樂”淌金流銀

2008年起,湖州在全國率先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先後建成市級美麗鄉村537個。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有效帶動了高端民宿、農業體驗等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美麗鄉村建設,是安吉踐行“兩山”理念的又一創舉。面臨工業文明的衝擊,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係,是發展亟需破解的重大課題。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研究提出,醫治“城市病”“工業病”的解藥,不在西方,在東方;不在城市,而是鄉村。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更是為中國鄉村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與無限機遇。

2008年起,湖州在全國率先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先後建成市級美麗鄉村537個,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80%以上。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有效帶動了高端民宿、農業體驗等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對經濟困頓、生態惡化的過去印象深刻:2011年的魯家村,村集體負債上百萬元,村裡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7年過去,朱仁斌在村裡又多了一個身份——明星導遊。“看,這是竹園農場,這是中藥農場,這是高山牧場……我們已先後引進18個業態不同的家庭農場來推動鄉村旅遊。2017年魯家村的遊客接待量達5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250萬元。”坐在魯家村阿魯阿家號小火車上,朱仁斌興奮地向遊客介紹。

魯家村通過創新美麗鄉村模式,數年間累計引進商業資本約20億元,流轉土地7000多畝,每年產生收益420萬元左右,一度負債累累的村集體,資產達到了1.4億元,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3.5萬元。

朱仁斌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如今,魯家村村民除了在村裡從事各種職業,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是股東。魯家村2200名村民每人都有一本股權證,2014年的時候,魯家村的村民股權一股價值375元,現在則漲到1.95萬元。”朱仁斌介紹說。

2016年底,魯家村成立了美麗鄉村“兩山”培訓學院,並成為浙江省委組織部和省委黨校“千名好支書”的現場培訓基地。未來,學院培訓收入將十分可觀,而衍生出來的模式還將為各地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從建設、設計、技術到資本的全方位服務。

行走在湖州的美麗鄉村之間,處處可見與大自然高度契合的美景、美村,以及美麗的財富增長模式。

進入早春二月,湖州長興縣林城鎮萬畝梅園裡梅花競相開放,只見紅梅如霞,白梅似雪,梅海裡遊人如織。長興縣林城鎮號稱“中國紅梅之鄉”。目前長興紅梅面積已達1.2萬多畝,年產值超1億元,帶動了5000余戶梅農致富。

湖州市長興縣林城鎮萬畝梅園。 許 旭攝

景區面積達43平方公里的莫干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享有“江南第一山”美譽。2007年,從上海騎車赴莫干山旅遊的南非小夥子高天成一眼看中了青山環抱的“三九塢”小村莊。當他聽說村裡農房大多閒置時,立刻與朋友們租下6間大房子,租期15年。從此,他們以環保理念將泥坯房改建為低碳型“三九塢鄉村會所”,這裡成了德清莫干山“洋家樂”的發源地。近年來,德清莫干山已吸引南非、英、法等18個國家外籍人士前來投資。

德清莫干山“洋家樂”裸心堡外景。 (資料圖片)

如今,德清縣共有以“洋家樂”為代表的特色民宿150餘家。2017年,高端民宿接待遊客49.8萬人次,實現直接營業收入5.8億元。

“洋家樂”最大特色是生態環保。以裸心穀為例,這裡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貫徹到了設計、建造及管理的全過程。在設計環節,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然的原汁原味,在建造過程中,全部採用綠色環保材料。裸心穀內的樹頂別墅和夯土小屋還獲得了建築行業的最高榮譽LEED國際綠色建築鉑金級認證。

在上海開巴西柔術健身館的巴西人佩雷拉先生,帶母親來莫干山旅行,就住在裸心堡。他說他去中國的許多地方旅遊過,但從這裡的房間窗戶看到的山景是最美的。

在“洋家樂”的帶動下,德清縣各種宣導自然、生態、環保的農家樂也逐步發展起來,逐步形成了莫干山國際鄉村旅遊集聚示範區和德清東部水鄉鄉村旅遊集聚示範區兩大鄉村旅遊集聚示範區。當莫干山的鄉村旅遊有效連接了城市需求和鄉土資源時,發揮出了驚人的魅力。衍生而來的配套產業、出租農房和流轉土地等方式,讓村裡的沉睡資產變成了現實資本。莫干山一帶的60多家“洋家樂”,帶動的農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轉土地收入等財產性收入超過1.83億元。

湖州市委原主要負責人分析認為,湖州圍繞打造“鄉村旅遊第一市”目標,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逐漸走出了一條由“農家樂”到“鄉村遊”到“鄉村度假”再到正在形成的“鄉村生活”的湖州之路,將綠水青山變成了百姓參與、共得實惠的“金山銀山”。

“這是對世界的一個創造”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隨著“兩山”理念在全國範圍內落地、開花、結果,我們可以在學習推進“兩山”理念時,得到更多的啟示

隨著“兩山”理念在湖州、浙江乃至全國落地、開花、結果,這一理念已成為一個令世人矚目的重大生態文明理念創新。

2016年5月,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了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的報告。在這樣級別的國際性大會上,專門就一國的生態實踐發佈報告,並不多見。與會專家學者更是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與成就不吝讚美之詞:中國生態文明理念已走向世界;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為其他國家應對類似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挑戰提供了經驗借鑒;中國綠色發展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這是對世界的一個創造。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其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些都閃耀著“兩山”理念的光芒。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做出過多次講話、論述和批示,其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APEC藍”“鄉愁”等更是早已成為流行語。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系統梳理“兩山”理念的緣起與成型,無疑是習近平總書記長期思考,並在實踐工作中反復驗證、厚積薄發的成果。

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寧德工作期間,就已將生態平衡等理念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他力主立足實際發展生態農業,要求“資源應綜合開發,達到社會、經濟、生態三者效應的協調統一,生態環境的良性迴圈”。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也十分重視生態環境,重視增長方式轉變。2005年8月24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時指出:“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又可辯證統一。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懂得機會成本,善於選擇,學會揚棄,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選擇之中,找准方向,創造條件,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這篇凝聚了“兩山”理念的精華和核心的文章,發表時間與習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安吉並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相隔不到10天。

此後,習近平同志圍繞“兩山”理念、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發表了一系列講話。例如,他多次強調:“把農村豐富的生態資源轉化為農民致富的綠色產業”“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等等。

10年之後的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發佈,“兩山”理念被正式列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山”理念在沿海重鎮,在西部邊陲,在草原大漠,在極地高原,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在全國各地落地開花,結出了累累碩果。而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心願和心聲,更是中國給世界貢獻的生態大禮包。

回望來時路,是為了將今後的路走得更好。在湖州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陳曉看來,湖州之所以能成為“兩山”理念落地的先鋒,與當地有很好的制度激勵、機制保障是分不開的。當然,人民群眾於其中的首創精神也值得肯定。事實上,追溯“兩山”理念的來路,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啟示。

第一,湖州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抓住了發展機遇,成長為綠色發展、生態秀美的典範。這其中,敢為人先、務實創新、義利並重的湖商精神功勞不小。

第二,對鄉村文明的時代價值要有再認識。“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還要留得住人。要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讓農民更加便利、高效地享受醫療、教育、資訊等服務。要充分認識到,新時代的生態經濟不僅僅只是一種新興產業,更是基於新理念、新價值、新財富觀的新經濟模式。

第三,要充分利用好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寶庫。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文明史中,積累下了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相處的寶貴經驗智慧。在加快“兩山”理念轉化為更多成果的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好這些富礦。

第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過程中貢獻給世界的財富。這個生態文明,不是對西方城市文明的重複,而是立足中國國情、資源稟賦、人文情懷之上的一種創造,是世界多元化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 語

誠如浙江大學“兩山”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雪兵所言:“兩山”理念是引領中國和世界綠色化發展道路的真理,已經並且仍將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引導力。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裡,4個新的部門都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這釋放出強烈的信號:我國將集中更多核心資源,在更高層面上推進生態文明戰略。進入新時代,在“兩山”理念的指導下,中國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生態文明建設,勢必更加精彩。

(責編:胡達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