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家發改委:農民增收、農民就業創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天發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7年)》, 報告指出, 2017年,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在繼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進程、豐富融合內容、提升融合品質的同時, 著重圍繞農民持續增收、農民就業創業、貧困地區精准扶貧等方面聚焦發力, 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農村產業融合主體不斷湧現。

《年度報告》指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把培育融合主體作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 培育發展了一大批基礎作用大、引領示範好、服務能力強、利益聯結緊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融合主體。

目前,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主體已實現從數量增加到品質提升、從單純生產到綜合帶動、從收益獨佔到利潤共用的轉變, 展現出較強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 進入到成長成型的蓬勃發展期。

據有關部門統計, 截至2017年底, 全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新主體超過300萬家, 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 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22.7萬家, 已服務3600多萬農戶, 託管面積2.32億畝。

二是優質安全農產品供給大幅增加。

《年度報告》指出, 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 各地區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領域, 成為提高農產品品質安全、打造綠色品牌、推進“三品一標”建設的“催化劑”。

特別是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線上特產館、品牌店、專銷區加快建設、持續擴張, 推動了國家食品安全戰略的落地。

一年來, 借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各地特別是主產區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規模化持續發展。 農業標準體系建設逐步完善, 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深入推進, 農產品品質和安全水準進一步提升。 截至2017年9月, 全國累計完成農產品商標註冊279.5萬件, 註冊地理標誌商標3734件。

三是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提檔升級。

《年度報告》指出,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 各地湧現出多類型多樣化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式, 突出了農牧結合、農林結合、迴圈發展導向;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

促進了農業生產、加工、物流、倉儲、行銷鏈式發展;引導了更多的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集中, 推動了產城融合發展。 特別是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遊、教育、康養等深度融合形成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呈現出主體多元化、業態多樣化、設施現代化、服務規範化和發展集聚化態勢。 各地相繼打造出一批集自然、風情、歷史、人文等於一體的“可遊、可養、可居、可業”的鄉村景觀綜合體和田園實踐館, 推出了休閒農業示範縣、美麗休閒鄉村和經典旅遊線等地方知名品牌, 配套水、電、路、氣、網等設施和衛生、消防、安全等條件大幅改善, 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2017年,預計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經營收入超過6200億元, 年接待遊客22億人次。 同時, 農村電子商務勢頭勃發, 迅速覆蓋廣大的縣、鄉、村, 顯現出較高的業態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7年, 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到12448.8億元, 同比增長39.1%;農村網店達到985.6萬家, 同比增長20.7%, 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 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 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和新動能的重要來源。

四是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更加緊密。

隨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 經營主體同農民形成了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產銷聯動、利潤返還等多種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探索出了“保底收益+按股份紅”、“固定租金+企業就業+農民養老金”、“土地租金+務工工資+返利分紅”等多種收益分配形式。

《年度報告》認為, 與原有的利益聯結機制相比, 利益聯結關係出現了新的提升, 農民同經營主體構建起了產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 實現了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的躍升。 一些省區的貧困地區利益聯結中的價值鏈分配重心, 開始向上游農戶傾斜, 向極度貧困農民傾斜, 探索出了“股權量化、按股份紅、收益保底”和“扶貧資金變股金”的資產收益分配形式, 社會資本在貧困地區資源開發中, 最大限度讓利給貧困戶, 實現了一次投資、長期受益、穩定增收、扶貧脫貧的效果。

五是農民增收與就業管道日益多元。

通過模式創新、鏈條延伸、主體參與、要素激發、業態打造等,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農民增收從相對狹窄的農業領域向更為寬廣的二三產業領域持續拓展, 從農業生產單環節向全產業鏈持續拓展,從農業內部向農業外部持續拓展,“獲農金、收租金、掙薪金、分股金”的農民跨界增收、跨域獲利的格局基本形成。

《年度報告》指出,不斷拓展的農牧結合、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網購電商、鄉村養生養老等領域,成為農民就業創業的巨大平臺和重要載體,大批閑賦農民、返鄉人員、退伍轉業軍人甚至農村殘疾人員等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實現了就業創業。2017年,全國返鄉創業人員超過740萬,其中返鄉農民工占72.5%;全國從事休閒農業的人員達到900萬,帶動了700萬戶農民從中受益。返鄉下鄉創業人員中82%以上創辦的都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類專案,廣泛涵蓋特色種養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資訊服務、電子商務等產業。

六是助力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成效明顯。

《年度報告》指出,各部門和貧困地區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相關的資金投入、專案開發、人員培訓、設施建設等扶持政策,與精准扶貧緊密結合,發展了一批特色產業,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不但有效開發和利用了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特色優勢,“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而且從根本上找到了產業扶貧、產業脫貧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改變了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環境條件,奠定了貧困地區產業興旺的基礎,激發了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擴大了扶貧成果,提高了脫貧品質。

截至2017年10月底,國家在全國範圍內幫助建設的2萬個扶貧車間,帶動了14.9萬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截至2017年底,全國756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中,國家級貧困縣占比達66%,帶動近3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依託電商實現增收。20家知名電商企業開通電商扶貧頻道,為近300個國家級貧困縣網路銷售農村產品提供流量支援、費用減免等優惠。

(責編:武亞東)

從農業生產單環節向全產業鏈持續拓展,從農業內部向農業外部持續拓展,“獲農金、收租金、掙薪金、分股金”的農民跨界增收、跨域獲利的格局基本形成。

《年度報告》指出,不斷拓展的農牧結合、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網購電商、鄉村養生養老等領域,成為農民就業創業的巨大平臺和重要載體,大批閑賦農民、返鄉人員、退伍轉業軍人甚至農村殘疾人員等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實現了就業創業。2017年,全國返鄉創業人員超過740萬,其中返鄉農民工占72.5%;全國從事休閒農業的人員達到900萬,帶動了700萬戶農民從中受益。返鄉下鄉創業人員中82%以上創辦的都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類專案,廣泛涵蓋特色種養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資訊服務、電子商務等產業。

六是助力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成效明顯。

《年度報告》指出,各部門和貧困地區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相關的資金投入、專案開發、人員培訓、設施建設等扶持政策,與精准扶貧緊密結合,發展了一批特色產業,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不但有效開發和利用了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特色優勢,“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而且從根本上找到了產業扶貧、產業脫貧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改變了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環境條件,奠定了貧困地區產業興旺的基礎,激發了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擴大了扶貧成果,提高了脫貧品質。

截至2017年10月底,國家在全國範圍內幫助建設的2萬個扶貧車間,帶動了14.9萬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截至2017年底,全國756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中,國家級貧困縣占比達66%,帶動近3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依託電商實現增收。20家知名電商企業開通電商扶貧頻道,為近300個國家級貧困縣網路銷售農村產品提供流量支援、費用減免等優惠。

(責編:武亞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