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南:家門口有了“扶貧車間”

客家新聞網訊 付濤報導:“‘扶貧車間’解決了我的大難題, 不僅每天有六七十元的收入, 還能照顧老母親。 ”4月13日, 說起家門口新開的“扶貧車間”, 全南縣大吉山鎮馬坑村村民李社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年近40歲的李社家境貧困, 家有年老體弱的母親需要照顧, 外出打工掙錢對他來說是幾乎不敢想的事。

全南縣大吉山鎮保障房集中建設點舒心苑的“扶貧車間”吸納了馬坑村、馬安村等周邊村組20余戶貧困戶, 進行燈飾配件加工。 考慮到貧困家庭情況特殊, “扶貧車間”每月給予每戶貧困戶200元補助, 計件發放報酬,

忙碌時貧困戶還可以帶料回家工作。

今年3月份起, 全南縣在全縣範圍內大力推廣“扶貧車間”就業扶貧模式, 實現貧困戶、企業和政府“三贏”的局面。 該縣採用“企業+扶貧車間(生產線)+貧困戶”的模式, 引導企業開發適合貧困勞動力特點的就業崗位, 積極設立就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 同時, 實行“師傅+徒弟”的培訓形式, 面對面培訓技能, 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穩定性;鼓勵結合“一村一品”產業發展, 立足產業優勢, 在有條件的鄉(鎮)設立就業扶貧基地, 發揮示範帶動效應, 為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創造條件;對符合條件的扶貧車間、基地積極落實崗位補貼、水電房租補助等。 目前, 該縣已設立就業扶貧車間23個, 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314人,

預計貧困戶平均每年增收1萬元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