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慧人生: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事不可做盡, 言不可道盡。

(弘一法師)

這條格言告訴我們, 凡事都要有節制, 保留一點餘地給別人, 無論做事或者講話, 都不能做到極限、說到盡頭,

才能減少過失, 排除障礙, 古人也有很多經驗教訓。 這裡舉出古人的例子:

胡文定公雲:“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 常有些不足處方好;才事事足意, 便有不好事出來, 曆試曆驗。 ”

北宋著名學者胡安國先生是程頤的學生, 諡號文定, 他說:“人不能要求事事稱心如意, 要常有些不足的地方才好。 往往是剛剛得到稱心滿願, 就會有不如意事情出來了, 我每次經歷試驗都是這樣, 絲毫不差。 ”其實明瞭了善惡禍福、因果的道理, 這件事也就不難理解, 一般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多半都是有善有惡, 互相交織。 善不能圓滿, 夾雜惡業, 果報又怎麼可能盡善盡美呢?如果強求完美, 就是違背自然規律, 當然是做不到的。 明白道理的人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

所謂樂極生悲, 盛極必衰, 隨緣自在, 減了多少得失心, 省了多少煩惱。 所以邵康節詩雲:“好花看到半開時”, 最為親切有味。

宋朝名士邵康節先生, 也是著名的命相家, 對《周易》有很深的造詣, 著有《皇極經世書》, 深通因果道理。 他在詩中寫道, “好花看到半開時”, 這實在是修身處世的最好寫照, 真實貼切, 充分表現出中國文化含蓄蘊藉的意味, 就像中國的書法、繪畫一樣, 餘韻無窮。

這段的意思告訴我們, 凡事要留有餘地, 有想像的空間最為有味。 花開一半, 生機無限;畫有留白, 悟處深遠。 這種活潑靈動, 又怎麼說得盡、做得盡呢?無盡, 正是中國文化歷經五千年, 依然生機勃發的道理所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