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芯”短板何在?

美國政府禁止7年內向中興通訊出售元器件、軟體和技術,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到高科技領域, 國內通信行業首次感受到“芯痛”。 4月18日, 新京報記者聯繫美國通信廠商高通, 高通稱對此事暫不回應。 英特爾中國區方面稱, 現在是財報發佈前的靜默期, 我們已經知曉美國商務部的命令, 並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旭對記者表示, “我們, 2010年收穫的60億美元Sprint運營商訂單被迫取消, 不久前與運營商AT&T的智慧手機銷售合同告吹, 與零售商百思買的銷售合作提前中止。

日前, 徐直軍對媒體表示,

“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 “中美之間的問題不是我能說清楚, 可以解決的”。

諮詢規劃院主任工程師蔣軍認為, 這次制裁的背後可能也有5G的原因。 從全球部署來看, 中國在5G上更加高調, 歐美國家比較謹慎, 運營商都有自己的計畫。 但如果從對抗角度考慮, 可能有這樣的原因, 中國的超前, 勢必引起美國的擔心。

“華為、中興這樣的企業雖然參與驗證標準制定, 話語權會更大, 但具體標準到產業化階段, 肯定是要考慮到產品設計、專利、方案等多個方面。 晶片作為最上游, 從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 晶片主要提供商還是高通, 如果這個時候被限制, 對中國廠商不利。 ”蔣軍說。

“中國芯”短板何在?

有分析指出, 由於起步較晚,

中國晶片製造水準與國際巨頭還有很大差距。 如果美國和歐洲、日本都對中國實施晶片禁運, 那麼中國電子行業都將面臨危機。

早期, 高端通用晶片作為“核高基”專項之一, 以及國家863計畫等重大政策的加持, 大量的政府資金湧入半導體產業。 龍芯、飛騰等國產公司紛紛立項。

這些公司或多或少曾在自主研發上進行嘗試, 但研發進展緩慢。 在863、973、自然科學基金、知識創新工程以及核高基重大專項等資金扶持下, 中科院計算所2001年開始研製龍芯CPU。 直到2010年, 轉型成立公司, 該計算所研製的CPU的樣品才完成產品化。 目前龍芯的商用化進展並不大。

在商用化方面, 華為海思、展訊等企業通過架構授權, 快速投入設計研發, 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展。

2013年, 華為獲得了ARM的架構授權, 可以對ARM設計的原始架構進行修改和對指令集進行擴展和縮減。 不久之後, 華為陸續推出了從麒麟910到960多代智慧終端機晶片產品, 並在處理器架構中融入了自己的技術創新。 雖然是否應當自研架構仍在業界存在爭議, 但與十年前一款商業化應用的系統晶片都沒有, 已經是零的突破。

不過在一些核心關鍵領域, 中國廠商長期缺席。 一方面, 中國廠商固守自己市場, 沒有意願突破。 一位元展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其產品從基帶起家, 一直沒有觸碰高通核心專利, 所以就長期未能支持CDMA制式, 至於與通信相關聯的基站晶片更是不去觸碰。 另一家通用晶片廠商市場工作人員表示, 半導體細分太細,

選擇了自己能力半徑覆蓋的領域, 並不想與其他廠商擠市場。

與此同時, 中國半導體產業人才稀缺, 以及對完全自主和“拿來主義”的討論爭議, 影響了產業發展的進度。 Gartner分析師盛淩海表示, 已經投入幾十年的研發都沒有結果, 短時間內想要突破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些原因導致中國半導體產業一直處於“大而不強”的狀態, 中國半導體產業更多集中在後端工藝, 通過砸錢就會有收穫, 但對上游基礎原材料、半導體設備以及核心元器件, 如射頻、FPGA、高速數模轉換、存儲等多個核心晶片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 產業需求基本來自進口。

“中國芯”崛起還要多久?

晶片貿易已經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逆差的最大“黑洞”。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 最近幾年積體電路進口額均超過2000億美元, 甚至長期超過石油進口額。 2017年, 這一數額達到了2601億美元, 進出口貿易逆差達到最高值的1932.6億美元。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楊光表示, 危機肯定會激勵自主晶片產業的發展, 但想依靠國產晶片説明中興度過危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晶片行業是個長期的過程, 需要持續投入而且有些必要的學費恐怕也是繞不過去的。 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 比如5G開始這幾年, 恐怕還是要靠國際市場供應。

英特爾中國區通信技術政策和標準總監鄒甯告訴記者, 5G是對上一代通信技術的飛躍, 從人與人溝通, 引入人與物的溝通, 會有很多創新的空間, 未來專利標準將不會像3G、4G時代集中在少數廠商手中。 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受此消息影響,4月18日收盤,國產晶片出現漲停潮。盈方微、文一科技、天邑股份、深科技、紫光國芯、大唐電信、必創科技、北方華創等19只晶片概念股漲停。

國金證券認為,中美貿易摩擦背後是科技和戰略主導權之爭,此次中興事件並非獨立事件,美國主要目標是狙擊中國在高端製造領域的拓展,不排除其他科技公司後面有受到類似限制的可能。

對中國廠商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先完成產業鏈的佈局。協力廠商機構智研諮詢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廠商在核心積體電路的國產晶片發展狀況令人堪憂,電腦系統、通用電子系統、通信設備、記憶體設備和顯示及視頻系統的關鍵晶片上,國產廠商均有未能覆蓋的關鍵領域。

在這一市場,中國政府已投入了多項政策支持,其中一項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一期就已經達到138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此外各省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產業基金與私人投資基金。這些資金足以組建多條高產能的晶片生產線。

國金證券認為,從長期來看,此次事件將促使中國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薄弱環節突破,在通信行業中5G技術和高速光電晶片、通訊晶片等領域,加速佔領技術高地和實現國產化替代。

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受此消息影響,4月18日收盤,國產晶片出現漲停潮。盈方微、文一科技、天邑股份、深科技、紫光國芯、大唐電信、必創科技、北方華創等19只晶片概念股漲停。

國金證券認為,中美貿易摩擦背後是科技和戰略主導權之爭,此次中興事件並非獨立事件,美國主要目標是狙擊中國在高端製造領域的拓展,不排除其他科技公司後面有受到類似限制的可能。

對中國廠商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先完成產業鏈的佈局。協力廠商機構智研諮詢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廠商在核心積體電路的國產晶片發展狀況令人堪憂,電腦系統、通用電子系統、通信設備、記憶體設備和顯示及視頻系統的關鍵晶片上,國產廠商均有未能覆蓋的關鍵領域。

在這一市場,中國政府已投入了多項政策支持,其中一項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一期就已經達到138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此外各省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產業基金與私人投資基金。這些資金足以組建多條高產能的晶片生產線。

國金證券認為,從長期來看,此次事件將促使中國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薄弱環節突破,在通信行業中5G技術和高速光電晶片、通訊晶片等領域,加速佔領技術高地和實現國產化替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